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佚名 《癌症康复》2011,(3):22-27
我曾经是一名血液病专科医生,专业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几年前就不当医生了,但从心底里一直有一份对血液病患者的牵挂.发现有很多血液病患儿家属提到孩子化疗后由于口腔溃疡痛苦难当,所以很想找一些关于口腔炎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遗传性肿瘤只占发病率的不到1% ■大多数父母对后代的遗传影响是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和对环境致癌物的抵抗能力 肿瘤会遗传吗?我父母中有人患肿瘤,我也会得吗?大概每一个肿瘤科的临床医生或肿瘤研究工作者都会被人问起这类的问题,要想满意地回答,并不那么简单,需要我们了解遗传病的基本概念以及肿瘤研究新进展所带来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2008年9月,我被诊断为乳腺癌.当我们坐在放射医生的办公室里等待活检结果时,我和丈夫约翰都非常有信心:结果一定是阴性的.证据在我家这一脉,我的家族史上没有任何人得过乳腺癌.而且朋友对我们说:如果有疼痛,就不会是癌;或者如果双侧都有,也不会是癌.然而,结果它就是癌,我们都傻了.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医患沟通是一门谈话的艺术.良好的沟通能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我们的医疗工作,是治疗成功的保证.但在当前如何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态度好、笑脸相迎、笑脸相送虽然必不可少,但是远远不够,患者想知道的是:我得的是什么病?怎么治疗?预后如何?要沟通好这些问题,最关键的是医生要有良好的医疗水平,全面的跨科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5.
毕淑敏 《癌症康复》2011,(1):99-101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遭逢的事情,我个人觉得对于我们生命中一定要遇到的一件事情,怎么能回避它?茫然不知,然后突然间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就在仓促间被它毫无预警地收了去,你这个人生就不清醒,不完整.  相似文献   

6.
健康的人很少会去想:工作着是幸福的,可对于患上癌症的我却深切地感到,能工作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确实,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无数次地被自己的决定或偶然碰到的挫折、逆境、厄运所击倒,甚至被碾得遍体伤痕.就说我吧,人才到中年被确诊为癌,这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7.
本刊视点     
《癌症康复》2009,(4):37-37
医生是干什么的?还用问吗?当然是治病的。 想知道古人扁鹊怎么回答吗?他说:我家有兄弟三人,都是医生。论医术,老大最高明,老二次之,我最差,但我名气最大。为什么?因为老大能在病未发时消除它;老二能在发病之初,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8.
建平 《癌症康复》2012,(2):87-88
每个人得知自己被诊断为癌症时都会感到震惊.所以当我被告知患癌时,同样感到吃惊和困惑.我既没有家族史,也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从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中会有这样的经历.真想问问医生:他能确定自己的诊断是正确的吗?他能确定那个片子上的名字是我的吗? 无论怎样地希望这个事情是另外一个样子,而事实上那个名字就是我的,我得了乳腺癌.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年幼的女儿和我的家人.他们会怎样面对我的癌症?然后,又想到了治疗的副作用.那时我所了解的全部只是可能会脱发.  相似文献   

9.
□他非常优秀,他写过一篇我和他见面的文章,是很有才气的小朋友. □孔子言仁者寿,力称颜子之仁,而颜反夭.英年早逝也是历史常态.对于生命的来与去,我不多愁,也不善感.这一切我们不能控制,但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问我是一名肠癌术后的患者,医生建议我要作化疗,我想服中药代替可以吗? 医生的建议,应是以权威指南作为依据的,其核心是不同分期治疗的目的和方案不同。当医生提出建议时,会考虑病情的需要和您的身体状况,因此如果您不想化疗,  相似文献   

11.
医生的语言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生的语言就象医生的刀子一样,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姿势等等,所有这些表现有可能会影响患者本来就因为患病而变得更加脆弱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 医生的气质与角色 刘端祺和老伴都是医生,但是唯一的儿子没有学医.我们聊到这点时,刘端祺脱口而出:“我儿子不具备医生的气质,他从小喜欢下棋,逻辑思维好,喜欢摆弄的是电脑和工程机械类的东西,更适合当工程师.”医生的气质?我感到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说法,便问刘教授:“那您觉得医生有什么样的气质呢?”  相似文献   

13.
□他非常优秀,他写过一篇我和他见面的文章,是很有才气的小朋友. □孔子言仁者寿,力称颜子之仁,而颜反夭.英年早逝也是历史常态.对于生命的来与去,我不多愁,也不善感.这一切我们不能控制,但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2017年6月30日19时41分,是他的家人最为悲伤的时刻.经过这1年对他的精心护理,我好像重新找到了工作的目标,原来我一直认为对于肿瘤晚期患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有再多的治疗手段也不可能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最后他们只能认命,只能悲哀地死去.可现在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我完全可以把它变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海云 《抗癌之窗》2014,(12):35-36
20年前,我曾为一家小报写过一篇小文章,呼吁在我国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我在文中乐观地估计,十几二十年内,我们的每个家庭、官员、企业家、工人、农民、富豪、失业者,都会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我们生病以后,首先会得到这些家庭医生的帮助。他们会帮我们选择医院,选择医生,选择治疗。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年轻人的天真愿望。  相似文献   

16.
我用痛苦无奈的眼睛盯着你--医生,想从你的脸上、眼里读出"生",看到一线重返健康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杨苡 《癌症康复》2007,(6):37-38
去年深秋,我哥杨宪益渐感口腔不适,吞咽困难,当然他是不轻易说痛的,只是主动提出想找医生看看。后经化验诊断是患了鳞癌。经过多方研究治疗方案,拖延了好一阵,最后才决定今年初住院实施放疗。春节前开始,到节后,然后平平安安回到家中。我在电话中赞扬我哥是个创造奇迹的人,因为他已是93高龄,却能顺从地配合医生给他作了35次放疗,毫无抱怨。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的生活完美无缺。妈妈患癌只是一时的脱发.短暂的生病.在她和我们全家的生活中只是一个偶然的插曲.就像看每周1次的电视秀一样.每周二我和姐姐都要回家.围坐在妈妈身边.听她讲述过去的1周里发生的事情。妈妈的故事好像一部肥皂剧.剧中的人物有令人轻松愉快的女护士、友善的男服务员.享誉世界的医生和患者。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忙碌而温馨的生活与剧情有什么关系.更没有想过剧中出现的患者是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19.
田淳 《癌症康复》2006,(1):48-49
都说乳癌有家族史,虽非必然,却无情地降临到我的家庭,我和母亲就是一对母女乳癌患者.当我在两年前发现乳房有一硬结并被医生告知情况不太妙时,我没有意外,没有恐慌,没有犹豫不决,及时果断地住进北京肿瘤医院,一切听从医生的安排,平静地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20.
刘鹏 《癌症康复》2018,(3):8-11
当下我们正奔跑在飞速发展和变革的高速路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学科技更是一日千里.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今天,我们为何要邀请各位医学界大咖如此正式地谈一谈“曾经”? 大家都知道,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它去承载,需要我们医生去探寻.精湛的医术和技能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而广博的医学人文更是我们飞腾的翅膀,帮助我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