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对胃肠道术后肠蠕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胃肠道术后患者根据手术日单、双号分成两组,观察组除了术后常规护理外给予足部按摩 穴位按揉;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外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比较两组腹胀发生、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出现早,与对照组比较,统计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能更有效地促进胃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  相似文献   

2.
腹胀是腹部术后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麻醉剂引起术后暂时性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所致,一般术后48h左右可自行恢复,但在某些情况下,腹胀持续时间长且不易恢复,则会影响切口愈合。为了尽快恢复患者术后肠蠕动,本院外科给腹部手术后患者神阙穴中药贴敷,结果肠蠕动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莱菔子热敷配合腹部按摩对骨科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骨折手术后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于术后开始实施莱菔子热敷脐部配合腹部按摩,每天2次,连续3 d ~5 d;对照组则接受骨科手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莱菔子热敷配合腹部按摩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进胰腺术后病人肠蠕动恢复的方法。[方法]将60例胰腺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胰腺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芒硝外敷联合肠蠕动医用胶贴双侧足三里穴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首次肠蠕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两组病人不同时间腹胀病例。[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缩短,不同时间腹胀缓解病例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硝外敷联合肠蠕动医用胶贴贴双足三里穴位能有效促进胰腺术后病人肠蠕动恢复,减轻腹胀。  相似文献   

5.
陆金英 《护理与康复》2011,10(4):336-337
目的 观察穴位按揉联合温水足浴对大肠癌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 80 例大肠癌术后患者按手术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穴位按揉联合温水足浴.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  相似文献   

6.
陆金英 《护理学报》2010,17(8):61-62
目的探讨按摩足三里、上巨虚、合谷穴位联合足浴对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按摩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按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8h起护士用大拇指按摩双侧合谷、足三里、上巨虚穴,并联合足浴,予早期干预促进肠癌术后肠蠕动恢复。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腹胀发生率。结果按摩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按摩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选择合谷、足三里、上巨虚穴位按摩联合足浴能有效地促进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神阙穴大黄贴敷促进胆囊切除术后肠蠕动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胆囊手术后为防止腹胀,一般留置胃管至肠蠕动恢复才能拔除。为了促进患者术后肠蠕动,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本院外科给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用神阙穴生大黄贴敷,结果肠蠕动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卢丽琼 《护理研究》2010,24(8):2020-2021
[目的]探讨莱菔子热敷配合腹部按摩对骨科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骨折手术后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于术后开始实施莱菔子热敷脐部配合腹部按摩,每天2次,连续3d~5d;对照组则接受骨科手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莱菔子热敷配合腹部按摩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结肠手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因麻醉、手术创伤、牵拉等刺激,加之腹腔开放,热量散发,常导致术后肠蠕动消失、腹胀、排气排便功能障碍等胃肠功能紊乱。术后并发腹胀是临床上常见且比较棘手的护理问题,而且对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均有不良影响。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尽早恢复饮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如何在结肠术后促进肠蠕动的恢复一直是临床医护人员研究的课题,现将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莫巧屏  曾美文  戴哲凡 《全科护理》2012,(16):1501-1502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病人早期产后运动对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9例剖宫产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95例采取早期产后运动。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发生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未出现腹胀,对照组发生腹胀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锻炼有助于剖宫产术后病人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加食盐热敷腹部治疗腹部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腹部术后腹胀的患者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加食盐热敷腹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盐加中药热敷腹部治疗术后腹胀,效果明显,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合理的饮食护理.[方法]按时间先后顺序将2008年4月1日-2008年5月30日实施剖宫产的160例产妇分为两组,前80例设为对照组,按术后常规饮食护理,后80例设为实验组,按自然分娩常规饮食护理,术后按正常进餐时间进普食.观察记录两组产妇腹胀情况、肠蠕动恢复时间、乳汁开始分泌时间.[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乳汁开始分泌时间分别平均提早6.8 h和9.6 h;腹胀情况无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不需禁食、限食,常规普食为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择时穴位按压联合灸疗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0例胃肠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手术后6h开始实施择时穴位按压联合灸疗,连续3~5d。比较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和腹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生腹胀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5例。结论采用择时穴位按压联合灸疗能有效地促进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结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治疗和护理干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手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因麻醉、手术创伤、牵拉等刺激,加之腹腔开放,热量散发,常导致术后肠蠕动消失、腹胀、排气排便功能障碍等胃肠功能紊乱。术后并发腹胀是临床上常见且比较棘手的护理问题,而且对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均有不良影响。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尽早恢复饮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如何在结肠术后促进肠蠕动的恢复一直是临床医护人员研究的课题,现将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综述如下。1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治疗方法1.1西药方面张卫华等[1]报道术后早期补钾,使血钾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是术后肠蠕动早日恢复的关键。叶冠雄等[2~4]自2000~2002年分别报道新一代促胃肠蠕动药西沙必利可增强胃、十二指肠收缩力,加速肠蠕动并增强小肠和大肠的转运功能,临床上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妇科与产科手术及结肠手术后以促进肠蠕动。有报道,在妇科手术后用新斯的明注射足三里穴对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有一定疗效[5]。另有李小荣等[6]报道,关腹前均匀地涂布美蓝于手术创面、炎症明显部位和手术切口,可明显缩短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和减少腹部手术后腹膜粘连。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频脉冲药物导入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按手术日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腹胀预防护理,观察组增加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及24h后存在腹胀人数。结果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观察组(15.96±5.52)h、对照组(21.26±7.64)h,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16.83±6.75)h、对照组(26.55±12.68)h;24h后腹胀人数观察组4例、对照组12例,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频脉冲药物导入能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肛门排气,预防腹胀。  相似文献   

16.
刘春蕾  李蕊  李婷 《护理研究》2007,21(8):694-695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恢复操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单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病人1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恢复操锻炼,比较两组病人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呼吸道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肩背部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腹胀及肩背部疼痛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恢复操可以督促病人尽早开始活动,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防治子宫切除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行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内的腹胀情况及胃肠蠕动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8~48 h内的腹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能促进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蠕动,减轻术后腹胀状况,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按摩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位联合足浴对全麻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骨科全麻术后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每组数量为30例的两组,标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第一日起实施按摩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的护理,同时配合足浴,记录和分析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位按摩联合足浴能有效地促进全麻术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肠蠕动功能影响。方法将61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术后均按妇科腹部手术治疗后进行护理,治疗组加服四磨汤口服液20 mL/次,每隔8h 1次;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腹胀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磨汤口服液可以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有效预防腹胀的发生,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李春会  李惠玲  邹叶芳 《护理研究》2013,(11):3673-3674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在预防脊柱术后腹胀的效果,为有效预防脊柱术后腹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56例脊柱术后病人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每天按摩足三里穴及上巨虚穴2次,并艾灸神阙、关元穴1次.观察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腹胀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能有效促进脊柱术后病人肠蠕动的恢复,从而预防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