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诊十纲理论是国医大师邓铁涛首次提出的,是对中医传统四诊八纲的补充和创新。五诊十纲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传统宏观辨证和现代微观辨证相结合,在四诊八纲的基础上加入"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形成了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新体系。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多变,临证时须结合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早期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优势互补,以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医诊断体系四诊八纲是适用于有症状、体征的已病,而无症状、体征的未病则被排除在外.为发展与完善这一诊断体系,本文以<老子>有无辨证观和<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及其有无说为理论依据,主张在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加仪器检查发展为望、闻、问、切、仪五诊;在综合五诊病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辨别已病与未病的有无辨证,以有无、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十纲为疾病辨证的总纲,创立五诊十纲诊断体系;从规范未病诊断、一般病证诊断、保持中医特色和保障医疗安全等方面阐述了其临床必要性;丰富了中医诊断学内容,是近年来中医诊断学临床研究的又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3.
心衰病与心胀病,在历代医家著作中由于临床表现相似,故二者在传统四诊八纲中极易混淆,给临床的教学和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障碍。本文运用"五纲十诊"辨病辨证体系,将现代医疗技术及治未病、现代预防医学观点运用于心衰病及心胀病的鉴别中,旨在客观反映二者区别,以证同道。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科学心衰病的提出是中医学合理适当地融入现代医学,是现代中医发展的结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五诊十纲"理念弥补四诊八纲的局限,使中西医病证相对应,开创现代中医教学新思维与新方法,在心衰病的教学中尤为体现。本文将从五诊十纲提出的背景与在心衰病教学中的应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制及病情进展、临床诊治等方面,概述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预防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提出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四诊"和辨证体系结合现代检查对糖尿病早、中期进行干预,能够在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珊  李乃民  王春燕  李仕维 《光明中医》2012,27(10):1941-1944
目的为在未病的广泛含义概念中,寻找和发现诊断未病最简捷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排除常规体检,符合现代医学诊断标准,确诊为某一种疾病病例。对其不能确诊有疾病者,进一步规范西医疲劳问卷调查和医师四诊检查,按照评分法,确定疲劳程度与未病和已病的关系。结果在2672名体检人群中除360人可确诊为某一种疾病,余2312人中有2108占91.1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疲劳。并经中医四诊检查,可归类于14个中医证型。结论有疲劳就有未病存在,这是本研究的客观结论,使浩如烟海的未病领域,有一个简单而清晰易于确诊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吕绍光主任认为中医的实质与核心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辨证思路以四诊为手段,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治疗方法:临床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须博采众方,研究中药化学成份与药理学,寻找临床确有疗效的中药,借助临床多种理化检查作为诊断疾病和判断疗效的主要标准,从而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伏邪致病,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伏邪疾病的防治,当在"未病"期,抓住伏邪藏匿状态,早发现,早治疗。伏邪早识是未病先防的关键。本文在审证求因、见微知著、司外揣内的中医方法论指导下,通过潜证辨证方法探寻、中医诊法挖掘及现代诊查技术的研发与运用三个方面,探讨中医伏邪早识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以提高伏邪疾病的诊断预见性,为中医"治未病"提供诊疗契机。  相似文献   

9.
本文深入讨论了现代中医临床常见四类疑证的鉴别诊断方法,即:寒、热、虚、实不明,病非急重者,当以诊断性治疗鉴别之;病情急重,矛盾真象掩盖,假象反较突出者,当详查舌、脉,必要时结合现代理化检验鉴别之;辨证论治,久治无功者,当以现代科技检查手段鉴别之;现代理化检查无从发现确切病因者,是西医之疑而非中医之疑,中医仍以四诊合参鉴别之。  相似文献   

10.
肾病综合征合并结核性心包炎,病情危重而复杂,临床诊疗较为棘手。现代中医面对此类疾患,应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倡导的"五诊十纲"的中医临床新思维引导下,辨病为先,辨证不拘泥于古法、知常达变,提高现代中医的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医疗隐患。本例病案从热毒内陷心包的病机着手,急性期予清热凉血、解毒杀痨以治标,缓解期益气养阴兼清热利湿、活血利水以标本兼顾,结合西医诊疗,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危急重症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干预亚健康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健康理念,赋予了"亚健康状态"的新思维.无器质性病变、动态的、明显的"六高一低"的发展趋势是"亚健康状态"的特点.中医"上工治未病"思想与现代亚健康新思维十分契合,中医"治未病"之"善诊"三法和"善治"五法,体现了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在不断发展和逐渐完善,近几十年来,中医学者已认同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诊疗模式,但对辨证、辨病的先后主次仍存在不同看法。作为现代中医,应强调辨病的首要地位,在辨病前提下进行辨证,形成"辨病为先,辨证为次"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有利于把握疾病规律,简化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指导中医治未病及中医科研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对疾病预防的总结和升华,"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所谓也",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在当今肿瘤难以完全治愈的情况下,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和现代肿瘤学的三级预防有机结合,指导肿瘤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防止肿瘤进一步发展,是"既病防变"的重要体现。把中医见微知著的宏观诊断精华与现代理化科技的微观诊断手段有机结合,就可通过现代科技的智能处理,监测和反映肿瘤形成及发生发展状态。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等结合,综合防治,优势互补,既看到肿瘤潜在的"邪",又注意脏腑气血阴阳"正"的重要性。"治未病"不仅突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整体观念,更具个性化、差异化的辨辩证优势,特别是防止癌症复发转移,通过扶正祛邪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中医"治未病"为纲,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体质及防治思路。从治未病与复感儿体质、应用"治未病"学说指导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体质干预及临床应用体会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具体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伤寒论》中望闻问切四诊运用的方法及在辨证过程中作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中医无证可辨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无证可辨包括多种情况应区别对待。理化检查正常,病人有症状、体征者,传统的四诊方法收集的临床资料对类证鉴别、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结合现代理化指标,提高中医诊疗客观性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诊疗方法对疾病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如遇到经现代医学体检显示阳性结果,但经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检查却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者,医生如何对这样的患者进行辨证治疗?故引入中医隐症概念对这些"有诸内但却未形诸外"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中医隐症概念的提出可使中医四诊的内容延伸,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有利于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亦体现中医治未病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17.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倡“用现代的新科技包括西医的新技术作为工具去发扬中医”,并提出了“五诊十纲”理论,影像学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为进一步提高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分类的准确性,此文对近年来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检查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超声、钼靶及MRI对中医辨证分型的价值,以期从影像学的角度为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依据及规范化的中医药治疗,开拓现代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疾病临床表现日趋复杂,早期病理生理诊断日臻成熟,使得传统中医在辨证治疗上受到诸多局限,疗效评价有失客观。为提高现代中医临床疗效,作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将异常理化检查纳入中医治疗的"指标",突出"靶点"治疗,在不脱离整体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结合传统中药药性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选药组方。文章将具体阐述"指标选药"的临床思路及用药原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组分中药是中药现代化发展方向之一,但与目前基于辨证论治的临床诊疗模式和病证结合的中药新药评价理念存在矛盾;针对疾病的病机采取共性方法进行干预,即辨机论治可为组分中药评价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将传统四诊八纲升级五诊十纲,加入现代医学检验检查方法,明确疾病诊断和病机,以更好地引导现代中药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善诊",手诊辨识、中医"善治",论述中医手诊融入"治未病"。认为手诊融入"治未病"对"亚健康",不仅直观、简单、实用、方便、经济、预测性强,而且能作为现代医学检查的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