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血液净化技术对肾病顽固性腹水进行腹水双浓缩回输治疗11例18例次。腹水回输方法对双透析器双浓缩回输法与单透析器双浓缩回输法,腹水回输和血液透析同时进行。腹水在体外经泵引入透析器后直接回输体内,同时增加透析负压使腹水达到体内逍缩,一次能回输全部腹水。  相似文献   

2.
肾脏病所致大量顽固性腹水,既不利于病情缓解,又给患者生活上带来痛苦与不便。我们采用血透联合输血器密闭式腹水回输法,对9例肾病患者进行了54次腹水回输,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1.2岁,慢性肾炎1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大量腹水采用自家腹水回输曾有报道。近来我院使用该法对腹水进行自家腹水回输.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此法作以下介绍。1腹水回拍的条件腹水回输前做如下检查:(1)腹水常规检查,排除炎性腹水,证实腹水确为漏出液,无感染;(2)腹水蛋白测量,蛋白要求达到05%~卫.09%;()腹水ATP定性为阴性;(4)腹水检查无癌细胞者;(5)细菌培养为阴性。2方法将采血器内抗凝混合剂放掉互/2量后进行腹穿.腹水缓缓流入采血器内并摇动之,与抗凝剂混均.每袋可收集500ml腹水.每次腹穿采集2袋.然后给予静脉输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水浓缩经血液透析机回输腹水的操作及护理.以求迅速解除腹水压迫,增加血清蛋白浓度.提高胶体渗透压。方法:对9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腹水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时.进行自身腹水浓缩回输.用输血器将腹水引至血泵前管路侧管.对9例患者进行21例次回输治疗。结果:1例因病人及家属拒绝治疗死亡,其余8例腹水回输后血清蛋白均有提高;压迫症状得到改善.结论:经血液透析机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静脉,操作简便、安全、经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尿毒症并碰固性腹水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腹水自体回输治疗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水引流自体回输治疗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效果。方法 利用压力差,在腹腔内留置-导管并用输血转移袋转移腹水,放出腹水后即用输血器直接静脉回输,不需专门输液泵、过滤器及抗凝剂。6例重度OHSS病例中,3例仅行腹水引流加用人体白蛋白,3例腹水回输不使用人体白蛋白。结果 腹水回输的病例组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提高了血白蛋白浓度、有效缓解了症状,并且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同时减少了外源性人体白蛋白的使用和传染疾病的潜在危险。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且经济的腹水自体回输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1988年以来采用自体腹水一次性直接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48例疗效显著。其手法简单宜行,一次回输腹水量4000~20000ml,回输自体蛋白为20~218.78g/L。回输病人一般状况明显改善,腹水消失,尿量增加,多数病人回输后再口服少量利尿剂,近期腹水未明显增加。我院采用的回输法较各医院报道的方法更为简便,且为密闭式,腹水经体外途径短,具有省时省力,经济方便,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血液透析器浓缩腹水直接静脉回输的护理程道荷关键词:血液透析器;腹水;静脉回输;护理腹水浓缩回输是治疗晚期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有效方法。腹水通过浓缩装置一般可浓缩数倍至数十倍,回输后可补充蛋白质,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有效血容量,改善肾血液循环,并...  相似文献   

8.
韩魁  陈文  盛玲  周英志 《海南医学》2001,12(7):49-50
目的 改良腹水回输技术并应用于治疗顽固性腹水病人。方法:腹水回输与血液透析同时进行,先行透析操作,再行腹穿操作,腹水引出后只经一输血器就可引到透析管道中,经透析器脱水后回输体内。结果:通过此方法进行血液透析及腹水回输,能脱水5~7公斤,其中回输腹水1500~3500ml,血浆总蛋白提高8~25g/L,白蛋白提高7~17g/L,球蛋白提高3~10g/L,平均回输蛋白质75g。结论:此改良之腹水回输方法同以往任一方法相比较,具有简单、灵活、安全、实效、对于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腹水病人能一次性全部输腹水、避免腹水再生之特点。  相似文献   

9.
部分肝硬化腹水病人,内科常规治疗难以消除腹水,曾有人用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取得疗效.我院近2年,采用腹水直接回输治疗难治性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15例,经46次直接回输,腹水均在6~21天内消失,近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8例徐爱群肝硬化失代偿期顽固性腹水是临床一种常见病。近年来我科采用腹水直接回输的方法治疗8例患者,共28例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29~63岁,平均49岁。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慢性血液透析(HD)病人合并顽固性腹水,一般治疗如限制水盐,加强HD超滤效果不佳,最后只能放腹水或腹水回输。腹水回输的方法很多,如体内浓缩,体外浓缩回输等,但大多很复杂。我们介绍一种腹水回输的新方法——腹水直接回输体内浓缩治疗肾源性腹水。一、腹水回输的对象与方法1.对象对一般治疗无效,腹水为漏出液,培养无细菌生长,涂片无抗酸杆菌,无肿瘤细胞,血细胞和乳糜性腹水。2.方法常规HD开始后,在内瘦同侧下腹脐与骼前上棘中外1/3处,用内疾针作腹腔穿刺引流接入带滤网的输血器,再接入HD管路动脉端即可。注意出人平衡…  相似文献   

12.
我科从2002年开始,运用人工肾以腹腔为循环池,持续超滤浓缩腹水,后再用血泵直接从腹腔回输浓缩腹水至静脉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1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治疗感到棘手的问题。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是近年来治疗难治性腹水的一种重要手段。我院对1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病人采取闭路循环式腹水浓缩回输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水回输是腹水再利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可有腹水直接回输和浓缩回输两种,该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可用于各类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是目前内科治疗难治性腹水较好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消除水、钠潴留,补充蛋白质,是消除腹水安全的得力措施。本文总结了1998年4月-2003年8月我科56例腹水回输治疗中并发症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常规利尿治疗反应不好的所谓难治性腹水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许多新的方法,腹水直接静脉回输即其中之一。我科1987年开始至今为6例病人做了11次腹水直接静脉回输,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对护理体会做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价值高翀绥化铁路医院消化科152073肝硬化腹水经休息、保肝、限钠、利尿后大部分患者腹水能消退,但尚有部分晚期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顽固难治,本文介绍4例经自体腹水直接回输,取得一定疗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4例患者均...  相似文献   

17.
曹虎  刘萍平  杨新慧 《中外医疗》2012,31(35):94-95
目的研究腹水回输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以腹水回输器治疗72例表现为腹腔积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腹腔引出腹水超滤后直接回输腹腔。结果 72例患者经腹水回输治疗后白蛋白、腹围、体重、血氧等显著下降(P〈0.05),腹腔积液明显减轻消失。结论利用血液透析原理使用腹水回输治疗可明显减轻腹腔积液引起的症状体征,疗效确切,经济。  相似文献   

18.
1982年6月至1983年9月,我院采用自制的简易腹水回输器回输冰冻腹水,抢救重症肝硬化腹水合并少尿、氮质血症患者8例。现报道如下。一、病例选择 (一)回输组:男6例,女2例;年龄38~51岁;发生腹水1~12个月,腹围90~106cm,体重55~70kg;血浆白蛋白1.5~2.5g/dl,肌酐2.5~  相似文献   

19.
腹水直接回输是治疗顽固性肝硬变腹水的主要方法之一。回输方法很多,我科1980年8月~1997年12月采用一次性密闭回输装置进行治疗,由于治疗护理得当,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中男32例,女8例,年龄22~68岁,平均43岁,均系肝硬变大量腹水患者。经腹水回输后,34例腹水消失,6例回输后腹水明显减少,2例黄疸加重,但经继续护肝治疗好转。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2.1.1 首先要做回输用品及病室的消毒工作,包括空间,地面及器械的消毒。2.1.2 肝硬变腹水患者病情一般较重,…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腹水 (漏出液 )经人工肾技术自体回输是现代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我院 1998年共应用此法进行治疗6例次 ,取得明显效果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对象 男 2例 ,女 1例。年龄 48~ 6 5岁。酒精肝硬化并大量腹水 2例 ,乙肝肝硬化并大量腹水 1例。2 .方法  (1)取腹水行细胞计数 ,腹水蛋白含量测定 ,细菌培养均阴性 ,未查出癌细胞 ;(2 )用血透 16号穿刺针穿入腹腔 ,连于输血器一端 ,将输血器下端连接于血透通路的动脉回路上 ,经透析器超滤脱水 ,除毒后回到静脉 ;(3)有关数据 :腹水引流速度 5 0~ 6 0ml/min ,超滤速度 2kg/h。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