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病损区口腔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Bcl-2 、Bax和凋亡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细胞凋亡在OL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5例OLP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0L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中Bcl-2 、Bax的表达,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口腔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Bcl-2在OLP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淋巴细胞浸润带处表达增强。Bax在OLP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显著增高(P<0.01)。OLP病变组织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一致(OLP组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OLP组口腔黏膜凋亡细胞增多,染色质边聚,并见凋亡小体。结论凋亡细胞表达上调以及病损区超微结构改变,病损区淋巴细胞浸润带处Bcl-2 与上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中Bax的表达增强,证实细胞凋亡异常与OLP 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L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评估其作为OLP恶性转化的早期诊断指标、OSCC治疗干预靶标的临床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口腔黏膜癌变机制提供基础。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OLP、60例OS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病理组织中CD133表达情况,采用Mann-Whiney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CD133表达差异,卡方检验统计分析CD133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人口腔癌前病变细胞株(DOK)和人OSCC细胞株(CAL-27)中CD133的表达情况,t检验比较CD133在DOK与CAL-27细胞株中含量差异。 结果口腔正常黏膜、OLP、OSCC三组中,CD133的阳性率为0(0/10)、31.67%(19/60)、63.33%(38/60),表达逐渐增强。CD133在口腔正常黏膜与OLP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6,P= 0.041)。CD133在OLP与OSCC表达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77,P<0.001)。CD133在DOK中弱阳性表达,在CAL-27中阳性表达,DOK与CAL-27中CD13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9,P= 0.001)CD133与OSCC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结论CD133作为评估OLP恶性转化潜能的指标及OSCC早期治疗干预靶标可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30例OSCC组织中HERG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RG1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HERG1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G1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和慢性肝病的关系,从而为明确OLP的病因、诱因和发病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以OLP和其它口腔黏膜病患者各30例(疾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SABC和PCR检测血清和黏膜病变区的HBV表达。结果 OLP组检测到血清中HBsAg阳性者11例(36.7%),疾病对照组中仅检测到1例,(3.3%)(P<0.05);SABC检测到8例OLP口腔黏膜病变芡上皮细胞HBsAg阳性,疾病对照组检测到1例(P<0.05);PCR检测到OLP组HBVDNA阳性者2例,疾病对照组1例,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OLP与HBV感染是有关系的,OLP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一种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和Thl7细胞(helper Tcells17,Th17)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OL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35例OLP患者和19例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中CD25+Foxp3+、CD4+IL-17+细胞的表达。结果:OLP组病损组织中有大量CD25+Foxp3+细胞浸润,较对照组显著增多,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CD4+IL-17+细胞在OLP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进一步统计学分析,CD25+Foxp3+细胞和CD4+IL-17+细胞数量改变在OLP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Treg细胞的数量在OLP组织中增多,Thl7细胞可能协同Treg细胞,在OLP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的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9例非糜烂型OLP、16例充血糜烂型OLP损害中STAT3的表达。结果:STAT3阳性表达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正常口腔黏膜、非糜烂型OLP、糜烂型OLP上皮层中STAT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10)、75.86%(22/29)、93.75%(15/16);固有层中分别为0%(0/10)、65.52%(19/29)、100.00%(16/16);三种类型上皮层两两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有层两两之间相比,只有非糜烂型OLP和糜烂型OLP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与OLP上皮层的炎症进程密切相关,对STAT3表达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OLP的发病机制和早期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对30例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使用氯喹(CQ)前后及30名健康人进行了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RCIA)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检测,结果显示:未经治疗的OLP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上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CQ治疗后的OLP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较治疗前上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改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可能为CQ治疗OLP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及其受体CCR3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病损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L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0例OLP黏膜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RANTES、CCR3的表达。结果:OLP黏膜组织RANTES、CCR3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OLP组织中RANTES及CCR3表达增多且分布存在差异,提示RANTES及CCR3在OL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干细胞标记物ALDH1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和白斑(LK)中的表达水平,评价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LDH1在10例正常口腔黏膜,30例OLP,60例LK,10例口腔鳞癌(OS-CC)中表达水平;再检测ALDH1在30例癌变与30例未癌变LK中的表达差异。结果:ALDH1在正常口腔黏膜中不表达,在OLP、LK和OS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6.7%,63.3%和90.0%(P<0.05);ALDH1在未癌变和癌变LK中的表达率分别是43.3%和83.3%(P<0.01)。结论:ALDH1与口腔黏膜恶性潜能程度相关,可能是预测癌变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口腔正常黏膜、扁平苔癣(OLP)和鳞癌(OSCC)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分析Ep—CAM在口腔黏膜疾病及其癌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30例OLP(15例非糜烂型、15例糜烂型)及20例OSCC组织中Ep—CAM的表达变化。结果:Ep—CAM在正常黏膜组织阴性表达,而在非糜烂型OLP、糜烂型OLP及OSCC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结论:Ep—CAM在口腔黏膜癌变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病临床和病理活检资料,以提高口腔黏膜活检术的效率和成功率。方法:对149例进行口腔黏膜组织活检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获得病理确诊并与第一临床诊断相符,以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为主,共74例(57.81%),其中口腔扁平苔藓32例(25.00%),口腔白斑17例(13.28%),慢性盘状红斑狼疮25例(19.53%)。天疱疮类疾病27例(21.09%),其他类疾病共27例(21.09%)。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91%,其中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诊断与病理确诊符合率为78.05%,口腔白斑为94.44%,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为96.15%,天疱疮为84.38%。结论:口腔黏膜活检术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以斑纹类疾病为主;完善黏膜活检术的细节,可以提高口腔黏膜活检术的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Oral lichen planus and lichenoid lesions comprise a group of disorders of the oral mucosa that likely represent a common reaction pattern to 1 or more unknown antigens. The coexistence of hyperkeratotic striation/reticulation, varying degrees of mucosal inflammation from mild erythema to severe widespread ulceration, and a band‐like infiltrate of mononuclear inflammatory cells including activated T lymphocytes, macrophages, and dendritic cells, are considered suggestive of oral lichen planus and lichenoid lesions. Severa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oral lichen planus and lichenoid lesions have been attempted, although none seem to be comprehensive.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classification of oral lichen planus and lichenoid lesions that includes oral lichen planus, oral lichenoid contact lesions, oral lichenoid drug reactions, oral lichenoid lesions of graft vs. host disease,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lichen planus‐like variant of 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araneoplastic autoimmune multiorgan syndrome, chronic ulcerative stomatitis, lichen planus pemphigoides, solitary fixed drug eruptions, and lichen sclerosus. We present the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aspects of oral lichen planus and lichenoid lesions, and discuss related treatment options.  相似文献   

13.
CD44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变中粘附分子CD44H、CD44V3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2例口腔扁平苔藓,其中糜烂型扁平苔藓14例,非糜烂型扁平苔藓48例,21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10例正常粘膜CD44H、CD44V3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扁平苔藓病损区组织的染色以基底细胞、棘层细胞下调明显。结论 CD44参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热休克蛋白60、7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邸萍  高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4):275-278,I004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 60和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对 62例口腔扁平苔藓、1 0例正常口腔粘膜、2 1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1 0例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 ,46例白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 ,分析HSP60、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 ;对 1 2例口腔扁平苔藓和 5例正常粘膜进行逆转录PCR实验 ,观察HSP60、HSP70mRNA的变化。结果 HSP60在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HSP70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表达下调。RT PCR结果显示 ,HSP60、HSP70mRNA表达增强。结论 HSP60及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LETS protein in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human oral epitheliu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distribution of LETS protein in human oral mucosa was studi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Normal epithelium showed surface staining. Intracellular staining occurred in epithelial cell cytoplasm in lichen planus and pemphigoid. Surface staining was absent in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In pemphigus, intercellular staining was seen near areas of acantholy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口腔粘膜常见斑纹类疾病与上皮异常增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统计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粘膜科306例口腔粘膜常见斑纹类疾病的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并比较几种常见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的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观察其中30例作过2次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病例经过治疗后的发展趋势。结果 赤斑、白斑、扁平苔藓和盘状红斑狼疮的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分别为100%、56.43%、20.83%和13.64%,经统计学分析,白斑和赤斑的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明显高于扁平苔藓和盘状红斑狼疮;30例作过2次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病例中,轻度异常增生和中度异常增生的癌变率和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直接白斑和赤斑为癌前病变,扁平苔藓是否为癌前病变尚处于争论阶段。  相似文献   

17.
口腔白色病变间相互联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白色病变-白斑(OLP)、慢性盘状红斑狼疮(DLE)和粘膜下纤维性变(OSF)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 通过对1236例粘膜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系统性回顾、分析、报道其中一些特殊病例。结果 发现OLK-OLP共存3例,OLP与DLE共存1例,OSF与OLP镜下有移行表现者1例,并对OSF与OLK伴发和几种疾病间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结论 口腔粘膜白色病变虽然各自具有典型特点,但互相之间有时会出现融合、共存、移行、伴发、继发等表现,提示及时活检是必要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测干细胞标记物Oct4在口腔黏膜白斑中的表达水平,探讨Oct4在口腔黏膜白斑癌变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ct4在10例121腔正常黏膜,40例扁平苔藓,60例白斑,20例鳞癌中表达水平;同时检测0ct4在30例癌变与30例未癌变白斑中的表达差异。结果:Oct4在正常黏膜中不表达,在扁平苔藓、白斑和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2.5%,56.7%和85.0%(P〈0.05);Oct4在未癌变和癌变白斑中的表达率均为36.7%沪〈0.01)。结论:Oct4与口腔黏膜恶性潜能程度相关,可能直接参与白斑癌变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LP)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幽门螺杆菌(Hmylori)感染情况及其与p53蛋白和p16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H.pylori感染与OLP和OSCC的相关性。方法OLP标本23例、OSCC标本50例和正常口腔黏膜标本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H.pylori的感染、p53蛋白、p16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卡方分析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检验分析。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组、0LP组及0SCC组中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0、47.8%和48.0%,正常口腔黏膜组与OLP组和OSC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P=0.013;X^2=8.00,P=0.004);OLP标本中H.pylor/阳性组和阴性组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5.5%和16.7%,p16蛋白表达率为分别36.4%和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P=0.043:X^2=3.89,P=0.048);OSCC标本中H.pylori阳性组和阴性组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1.7%和84.6%,p16蛋白表达率为分别20.8%和30.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P=0.669;x2=0.65,P=0.526)。结论H.pylori感染与OLP和OSC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ytori感染在OLP和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口腔扁平苔藓(OLP)、复发性口腔溃疡(ROU)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自身抗核抗体(ANA)和T细胞免疫异常的差别,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血清T细胞亚群,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比较ANA和T细胞免疫异常的比例。结果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3组患者间ANA的阳性率,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组为29.0%(9/31),口腔扁平苔藓组为6.25%(5/80),复发性口腔溃疡组为1.7%(2/115)。CD3+细胞在3组中均以降低占最大比例,其中复发性口腔溃疡组为52.2%(60/115),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组为51.6%(16/31),口腔扁平苔藓组为50%(40/80)。CD4+细胞在口腔扁平苔藓组以正常占最大比例,为75%(60/80) 而在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组却以降低占最大比例,为54.8%(17/31)。结论3组患者间的ANA阳性率和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