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患者女,35岁。自诉6年前发现颈前一无痛包块,渐长大,近1年又见一包块,来我院就诊。查体:颈前正中线的两侧隆起,皮肤无红肿,可触及3 cm×3 cm和4 cm×3 cm 2个包块,质软,无压痛,不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余未见异常。超声检查:颈前正中线的左右侧分别见2·2 cm×2·0 cm,3·8 cm×  相似文献   

2.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3岁.因左侧耳下无痛性肿物2个月收入甘肃省肿瘤医院.查体:左侧腮腺区可触及一肿物,大小为1.5cm×2.0cm,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尚可,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无声音嘶哑,无口角歪斜,张口度正常.腮腺CT平扫:左侧腮腺区见囊实性肿物影,边界欠清,密度不均,最大截面2.3cm×2.4cm,CT值-1.0~65.1Hu,肿物内未见钙化.影像诊断:左侧腮腺囊实性占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左侧腮腺内见一个椭圆形不均质稍强回声区,大小为2.4cm×1.9cm,边界清楚,包膜显示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钙化及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不均质稍强回声区周边见包绕血流信号,内部可见稀疏散在血流信号(图1).超声诊断:左侧腮腺内实性占位,考虑为腮腺混合瘤.  相似文献   

3.
病人,女,11岁,2年前偶然发现左耳垂后下方一肿块,如拇指头大小,可移动,无触痛、压痛。2年来该包块持续性缓慢增大,无局部明显红肿热痛及破溃。2周前右耳垂后下方也无意中发现一指头大小包块。查体:左耳垂后下方明显饱满隆起,胸锁乳突肌上1/5前缘深面可触及一圆形肿物,直径约3.5cm;右耳垂后下方触及一直径约1cm肿物。  相似文献   

4.
病人,男,19岁。左颈部无痛性包块1年,查体:左颈部可扪及4·0 cm×3·0 cm的包块,边界清,质硬,不移动,压之无明显疼痛,颈部未扪及肿大的淋巴结。门诊以“左颌下包块”收入院。入院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于左颌下皮下组织层内探及2.7 cm×1.8 cm边界清、有包膜的减弱回声团块,其内回声不均质,可见细点状回声沉积,团块后方回声稍增强。CDFI:团块周边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裂囊肿可能性大。手术所见:包块大小约3·0 cm×2·0 cm,呈灰白色,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血管供应丰富,切除后剖开见淡黄色胶冻状物流出。病理诊断:腮裂囊肿。讨论腮…  相似文献   

5.
病人,男,回族,54岁.发现无痛性右耳下肿物20 d,查体:左耳垂下腮腺区可触及一蚕豆大小圆形肿物,囊样感,界清,可活动,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及瘢痕,口内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溢脓,同侧扁桃体及咽旁未见异常,无面瘫症状,彩超检查示:  相似文献   

6.
郑敏  闫军  朱芳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528-1528
患者男,69岁。发现左侧颊部包块1年就诊。查体:左侧颊部可触及一直径约1.5cm的包块,边界清,活动佳,质硬。超声检查:左侧腮腺大小、形态正常,于下极实质内探及一低回声,大小约1.3cm×1.1cm,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图1)。CDFI:低回声周边探及一条状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呈点状,PW示动脉频谱,Vmax:15cm/s,RI:0.8。  相似文献   

7.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46岁.因右侧腹股沟区无痛性包块2年入院.体检: 右侧腹股沟区见一6.0cm×5.0cm×3.0cm大小的包块,外形规则,表面光滑,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无触痛.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男,52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垂下无痛性肿块,开始大约花生米大小,后逐渐增大,无红肿热痛及其他不适.局部情况:右侧耳垂腮腺区触及一个大小约为3 cm×4 cm肿块,边界清楚,质中,活动度好,无触痛.  相似文献   

9.
由腮腺导管口进入腮腺导管并存留于其内的异物可形成面部炎性包块 ,并引起同侧的慢性腮腺炎 ,此种病例少见且易误诊 ,现予报道。  病例 女性 ,4 9岁 ,农民。主诉右侧颊部包块渐进性长大 2个月入院。入院前 2个月 ,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颊部有 1花生米大小包块 ,不觉痛。专科检查 :右侧颊部可及1. 5cm× 1. 5cm× 1. 0cm左右大小之包块 ,质中偏硬 ,无波动及压痛 ,活动度差 ,与皮肤轻度粘连。张口不受限 ,咬合关系正常。腮腺导管口轻度红肿 ,有乳白色粘稠分泌物。同侧颌下区未及明显肿大之淋巴结。入院诊断为右侧颊部包块性质待查。全…  相似文献   

10.
廖春  康厚艺  张伟国   《放射学实践》2012,27(7):812-812
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因发现右侧耳下包块并缓慢增大3年入院.查体:于右侧腮腺区扪及一鹌鹑蛋大小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活动,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侧腮腺无肿大及压痛,双侧腮腺导管开口无发红、水肿及脓性分泌物.CT检查:平扫示右侧腮腺区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1.7 cm×2.1cm,病变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CT值约4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138 HU,病变周围有点状更高密度影,静脉期肿块强化程度进一步增高,CT值约160 HU,延迟期稍消退,CT值约157 HU;双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a~d).CT诊断:右侧腮腺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源性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病例患者社会性别女性,16岁。主因发现右侧腹股沟无痛性包块5年,渐长大,无发热、腹痛、腹胀等来诊,以“腹股沟包块待查”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头颅无畸形,年青女性外貌,面色红润,发育良好,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女性音质;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发育正常,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坦,右侧腹股沟扪及一大小约5.0cm×2.0cm包块,边缘整齐、活动、质软,无触痛,平卧位包块不消失,女性外阴发育良好。包块超声:右侧腹股沟探及一约3.0cm×1.2cm低回声块影,边界尚清晰,形态规则。包块影旁见1.3cm×1.2cm似无回声暗区,后方回声稍增强。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0岁,右面部无痛性肿物5年余。入院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右面部隆起,可触及一4.0cm×3.5cm×3.0cm包块,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可,表面不光滑,无明显触压痛。B超检查:右腮腺内见一3.1cm×2.6cm实质性低回声团块,边界清,内为粗大光带,光面反射,血流丰富,周边为动脉供血,中心有搏动性血流。手术见肿块位于腮腺深部,呈实性,边界清,与面后静脉粘连,约4.5cm×4cm×3cm。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病理检查:送检物为灰白色及灰红色不规则组织,约3cm×2cm×2cm,结节状,切面呈分叶状,无包膜,部分区域灰白色,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6岁.发现右侧颞顶部无痛性包块5月余入院.查体:右颞顶部有一大小约3 cm×4 cm包块突出于皮肤,质韧,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压痛,皮肤表面有破溃,周围3个较小包块,有触痛.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NEU中性粒细胞数1.99;LYM-R淋巴细胞数率52.9%;肝功能及血电解质、尿常规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洪永莺  陈建中  吴俊   《放射学实践》2011,26(7):744-744
病例资料患者,女,48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下腹包块,近来增大明显伴排尿困难,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腹泻和腹痛等。既往有乳腺纤维瘤切除及胆囊切除史。查体:神清,皮肤无黄染。左侧乳腺可见2cm疤痕,两侧乳腺外象限可触及2cm×2cm的包块,无压痛。中下腹隆起,可触及20cm×20cm×15cm的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边界不清,活动欠佳,肠呜音正常,无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触及,  相似文献   

15.
罗鸿昌  潘初 《放射学实践》2004,19(6):463-463
病例资料 患者,男,2 8岁。无意发现右耳前一肿物1个月入院。查体:右耳前可扪及一直径约1.5cm的肿块,边界清楚,无明显压痛。MRISE序列示右侧腮腺内见一卵圆形结节,约1.5cm×1.2cm。边缘光滑,边界清楚。T1 WI呈稍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静脉注入Gd DTPA ,T1 WI病灶周边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7岁,左颈部肿物伴疼痛及张口受限1个月余.体格检查:左颈部明显肿胀,可触及直径约1.0cm肿物,活动度较差,轻度压痛.CT表现:CT横断面平扫示腮腺深叶可见约3.5cm×4.4cm× 5.5cm大小的软组织肿块,边缘不规则,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斑点状钙化(图1),增强扫描后肿物可见持续不均匀强化(图2),左侧颈外动脉及其分支被推挤向前、外,左侧翼内肌肿胀,且与肿物分界不清,左颞下颌关节受推挤、关节对位差,左颈部可见多发软组织结节影.CT影像诊断:左颈部占位,性质多考虑为恶性,来源于腮腺深叶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腮腺木村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MR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腮腺区木村病的影像表现,其中8例行MRI检查,2例行CT检查,1例为术后复发,9例为初诊.结果: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35-62岁,肿块均位于耳前腮腺区,部分肿块较大可达颞部皮下,最大截面达8cm×2.5cm,最小为2.6cm×2.2cm.均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MR平扫一般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均见明显强化.CT平扫病灶区密度较正常腮腺高.结论:腮腺木村病的影像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腮腺区无痛性肿块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尤其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升高者,应考虑木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超声诊断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46岁.因右侧腹股沟区无痛性包块2年入院.体检:右侧腹股沟区见一6cm×5cm×3cm大小包块,外形规则,表面光滑,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无触痛.采用SSD-ALPHA10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声像图显示:右侧腹股沟区探及一大小为5.7cm×3.5cm×2.2cm低回声实性包块,轮廓清,包膜完整,内回声分布欠均匀,未见明显淋巴皮髓质结构及淋巴门结构.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 ,2 2岁。因反复口腔出血 7年 ,左面部无痛性包块 1年余入院。 6岁时曾因“左耳前血管瘤”行微波治疗。体格检查见颌面部左右不对称 ,左面部皮肤隆起 ,皮温稍高 ,触及 4cm× 5cm大小的包块 ,质软 ,可扪及搏动 ,边界不清 ,可随皮肤推动 ,无压痛 ,体位试验阳性 ,闻及吹风样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简介 例1 男,42岁.发现右颈部渐进性生长包块1个月入院.查体: 右侧颈部沿胸锁乳突肌走行可见皮肤局限性隆起(皮肤色泽、温度均正常),可触及一大小约11.0cm×6.0cm×3.0cm的包块,包块表面光滑、固定,与右侧下颌角骨质界限不清,其余各周边与周围组织界限尚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