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极易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 且近20年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的风险呈上升趋势。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最易并发VTE的妇科肿瘤, 卵巢癌相关VTE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本身因素、肿瘤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3个方面, 所涉及的病理生理机制已有系统研究。卵巢癌相关VTE的发生率高, 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利影响, 因此, 其预防和治疗亟需受到重视, 建立能对患者进行有效分层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十分重要。本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卵巢癌相关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卵巢癌相关VTE的抗凝治疗、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性疾病(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确诊为妇科手术后VTE 27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其中下肢静脉血栓(DVT)26例,肺栓塞(PE)1例.结果:妇科手术后VTE总发生率为0.27%,其中恶性肿瘤1.59%,良性疾病0.02%,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疾病(P<0.01).卵巢癌的VTE发生率为3.43%,明显高于宫颈癌(0.71%)和子宫内膜癌(0.74%)(P<0.05).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显著增加VTE发生率.DVT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PE患者经CT肺血管三维扫描确诊.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后VTE发生率低,但有增加趋势.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和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愈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高危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n=147例)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n=149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TE发生临床特点的差异,尤其是化疗及围手术期对VTE发生的影响,单因素回归分析VTE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卵巢癌患者的VTE发生率高于宫颈癌患者(13.6%vs 7.4%,P=0.08),但无统计学意义。卵巢癌患者与宫颈癌患者VTE的发生具有不同特点,卵巢癌患者VTE多发生于初步诊断时(65% vs 9.1%,P=0.003),而宫颈癌患者VTE多发生于手术后(81.8%vs 25%,P=0.006)。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期间VTE发生率(10% vs 0%,P=0.53)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期间VTE发生率(0%vs 9.1%,P=0.354)均无显著差异。多数患者合并的VTE均为下肢静脉血栓,仅1例卵巢癌患者发生肺栓塞。单因素分析发现卵巢癌患者绝经后状态(17.9% vs 5.8%,P=0.045)为VTE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卵巢癌患者与宫颈癌患者VTE发生特点存在显著差异。卵巢癌患者易自发发生VTE,宫颈癌患者VTE多于手术后发生。卵巢癌患者与宫颈癌患者合并VTE的总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化疗不增加两组患者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2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术后VTE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具有相同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但术后未发生VTE的61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栓组与对照组比较,脂肪肝(χ2=5.056,P=0.025)、术后化疗(χ2=13.657,P<0.001)及围手术期给予止血药物(χ2=12.007,P=0.001)明显增加VTE的发生率,而术中化疗(χ2=8.233,P=0.004)及术后采用抗凝等预防措施(χ2=18.582,P<0.001)则显著降低VTE的发生率。而其余因素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围手术期给予止血药物与术后VTE的关系最密切,OR为6.129(1.242,30.239)。VTE使得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10)。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VTE的可能性大,术前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术后化疗以及围手术期接受止血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多种联合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形成(VTE)的高危因素,以及合并VTE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共25例卵巢癌发生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未发生血栓事件的卵巢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CA125水平、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分级、组织学类型、化疗和生存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对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的单因素分析中,CA125水平(Z=-1.978,P=0.048)、晚期癌(χ2=4.653,P=0.031)、透明细胞癌(χ2=8.248,P=0.049)和高脂血症(χ2=4.807,P=0.028)是发生VTE的潜在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晚期癌和高脂血症为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836(95%CI 1.807~108.025,P=0.042)、4.421(95%CI 1.173~16.658,P=0.028)。血栓组25例中,没有出现因VTE直接导致死亡的事件,但血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1.0(4~43)个月,非血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5.0(1~60)个月,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卵巢癌患者发生VTE的风险高,应及时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并对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和化疗期间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以减少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口服避孕药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的关系。方法:检索建库至2017年11月30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口服避孕药(OCs)与未口服OCs者发生VTE的相关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对OCs种类、服药时间、体重指数(BMI)、年龄、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史及基因缺陷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36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OCs能增加VTE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9,P0.00001,OR=2.61,95%CI为2.04~3.35)。通过亚组分析提示,第四代OCs致VTE的发生率最高(OR=3.25,95%CI为2.24~4.72);OCs服药1年内,VTE的发病率最高(OR=4.32,95%CI为2.86~6.54)。VTE的其他危险因素有BMI30kg/m~2、年龄35岁、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史、有基因缺陷或VTE家族史。结论:OCs可增加女性VTE发生率,其中第四代发生率最高;OCs服药第1年内,VTE的发生率最高。对于BMI30kg/m~2、年龄35岁、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史、有基因缺陷或VTE家族史的OCs患者,VTE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侯琳  商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6):597-600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治疗中产生的化疗耐药,特别是铂耐药,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卵巢癌干细胞(OCSCs)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发生密切相关,靶向OCSCs标志物和相关信号通路可能逆转卵巢癌化疗耐药。而针对OCSCs的靶向治疗方案可能为减少卵巢癌患者化疗耐药的发生、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提供新的策略。因此本文对OCSCs及其标志物、OCSCs与化疗耐药的相关性、靶向OCSCs标志物和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纳入本市电子病历系统登记的初次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2364例,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110例],其他纳入对照组[VTE(-)组,2254例]。分析发生VTE的高危因素。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57.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开腹手术、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癌。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VTE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诊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具有高危因素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围术期VTE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行妇科手术治疗的56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宫颈癌359例、子宫内膜癌110例和卵巢癌95例。根据术后危险程度分级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中危患者(82例):术中采用弹力袜对下肢加压,术后连续3天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高危(90例)和极高危患者(392例):术中采用弹力袜对下肢加压,并应用至术后1周;术后第一天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术后第二天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0.4ml/d,连续应用5天。比较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及弹力袜不同联合方法对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564例患者中30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其中深静脉血栓(DVT)22例(3.9%),肺栓塞(PE)2例(0.4%)、DVT合并PE 6例(1.1%)。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患者术后发生VTE者分别有16例、8例和6例,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40岁者术后无VTE发生,40~49岁、50~59岁和60岁患者中术后发生VTE者分别有5例、12例和13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中危、高危、极高危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7%、4.4%和5.8%,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及弹力袜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根据患者不同的危险程度,选用不同方法预防,可避免过度治疗,降低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通过多种机制激活凝血系统,引起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高凝状态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VTE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VTE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指南推荐传统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立即进行最长达28 d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于进行微创手术的妇科肿瘤患者和术后进行化疗的患者,是否常规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存在争议,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肝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长期使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肺栓塞一旦发生,预后极差甚至死亡,但研究表明通过精确的血栓风险评估,再行与其危险度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可大幅度降低血栓发生率。本文总结妇产科临床常见的VTE高危因素,包括妊娠状态、遗传、口服避孕药、肿瘤等,让医生可以针对性地对患者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列举了目前国内外预防VTE的主要方法(机械预防、药物预防及联合预防)及国内预防现状,表明患者依从性及医务人员专业度及对VTE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高危人群的结局,希望引起临床医生重视这一并发症,引导加强患者的风险意识,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卵巢所处位置为盆腔深处,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数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30% ~ 40%.对于晚期卵巢癌(包括原发腹膜癌、输卵管癌),目前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最大程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辅助以紫杉醇+铂类(顺铂或卡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目前已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最大程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很多晚期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发生多处盆腹腔组织器官的种植转移或肝、肺等远处转移,使得手术难以进行,一味追求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又往往造成手术范围扩大,使得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唐琴  王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1):67-7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改良Caprini模型的运用。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手术后发生VTE的35例患者为血栓组,另按照1∶4比例选择同期因相同疾病手术未发生VTE的140例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不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如V因子、凝血酶原20110A、血清同型半胱胺酸、狼疮抗凝物等)进行评分,对术后发生VTE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妇科手术患者共13211例,术后VTE发生率为0.26%(35/13211)。②血栓组改良Caprini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5.20±1.83分vs 4.27±1.82分,P=0.011),血栓组改良Caprini评分≥5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62.86%vs 44.29%,P=0.049)。③单因素分析发现妇科手术后发生VTE与年龄、BMI、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24 kg/m^2(OR2.862,95%CI 1.277~6.417)、手术时间(OR 1.004,95%CI 1.001~1.008)是妇科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同时对血栓所在的下肢制动,35例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继发出血。结论:VTE是妇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BMI(≥24 kg/m^2)、手术时间。根据改良Caprini风险度分级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减少临床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宫体癌,是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是卵巢癌最早期的转移方式.早期卵巢癌腹膜转移的正确诊治对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于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具有高度敏感性.DWI与传统的磁共振成像(MRI)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卵巢癌腹膜转移诊断的准确度.本文对DWI原理、DWI在卵巢癌腹膜转移中的应用及DWI应用时的缺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术后腹部穿刺孔肿瘤种植或转移(port site metastasis,PSM)是腹腔镜手术后特有并发症;发病率与疾病的恶性程度、肿瘤种类、组织学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有无腹水、腹腔镜的目的等因素有关,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PSM发生率最高,晚期卵巢癌、大量腹水、恶性肿瘤破裂等与PSM发生密切相关;PSM发病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外科手术技术、CO_2及气腹、能量器械使用、宿主免疫反应等有关;选择合适病例、术中穿刺尽量减少组织损伤、严格遵守外科无瘤原则、术中避免CO_2气体的泄露及骤然的释放、缩短气腹时间、术毕充分冲洗腹腔、器械及穿刺口,缝合5 mm以上的穿刺孔等是预防PSM发生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及制定VTE危险因素评分简表,并对评分简表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诊并手术治疗后并发VTE的妇科肿瘤患者53例,对照组选择时间上相邻的2个妇科手术非VTE妇科肿瘤患者共106例。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性质、血栓相关病史、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妊娠或产褥期、激素服用史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并制定VTE危险因素的评分简表,应用该评分简表和Caprini评分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两组在BMI、肿瘤性质、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血栓相关病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年龄60岁、BMI28 kg/m~2、恶性肿瘤、手术时长≥3小时、腹腔镜手术、血栓相关病史是影响妇科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评分简表与Caprini评分表评分情况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BMI高、恶性肿瘤、手术时间长、腹腔镜手术及有血栓相关病史患者妇科手术后更易发生VTE。评分简表简便易操作且对于VTE识别度高,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卵巢癌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初次手术能否施行理想减瘤术是影响晚期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的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正研究利用影像学、腹腔镜、肿瘤标记物CA125等手段预测能否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实施理想减瘤术,这对于实现个体化综合治疗、评估患者预后、改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口服避孕药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服避孕药 (OC)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是 OC相对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讨论与 OC使用者关系较为密切的 5种恶性肿瘤 :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肝癌。1 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生往往与排卵次数相关 :反复排卵 ,卵巢反复经历微小创伤与修复 ,卵巢表面暴露于激素含量较高的滤泡液以及血浆中促性腺激素 (GTH)水平较高等 ,均是容易发生卵巢癌的因素。已经明确 ,含第一代孕激素 (炔诺酮、甲地孕酮等 )的高剂量复合型 OC能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 :服药 1年 ,RR=0 .89;服药 5年 ,RR=0 .5 4,这是因为老一代 OC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和改良VTE评估模型对妇科手术患者VT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妇科手术后并发VTE患者41例为血栓组,按照1∶4的比例抽取同期妇科手术患者164例作为非血栓组。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妇科手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构建改良VTE危险因素快速评估模型(简称改良VTE评估表),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妇科手术患者VTE的预测价值,并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简称Caprini量表)进行比较。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小时、血栓病史、手术前后D-二聚体(D-D)差值增大是影响妇科手术后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2)改良VTE评估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3,约登指数81.10%、敏感度87.80%、特异度93.29%;Caprini量表的AUC为0.888,约登指数63.41%、敏感度73.17%、特异度90.24%。改良VTE评估表和Caprini量表分别可将92.68%和85.37%的VTE患者评估为高危或极高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影响妇科手术患者VTE的6项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点关注。改良VTE评估表与Caprini量表对VTE识别水平相当,但其简单、易操作,具有更好的实用性,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多种癌基因有关.端粒酶催化单位(hTERT)是维持端粒酶活性最重要的成分,细胞端粒酶的激活是细胞发生恶变的关键.抗凋亡基因(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成员,能导致细胞凋亡减少,肿瘤形成.目前的研究提示在卵巢癌中两者的表达均增强,且两者可能联合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为卵巢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