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索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早期的优化诊疗方案。方法将感染性休克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在基础复苏治疗的同时采用CRRT,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予血必净注射液。观测两组患者治疗24h、48h、72h后APACHEⅡ评分、尿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以治疗组改善为优(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CRRT的诊疗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早期病情,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患者效果观察及对血氧饱和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纳入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血压、脉搏、无创血氧饱和度、尿量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 h、2 h、3 h血压和无创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脉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 h、治疗2 h、治疗3 h尿量均显著多于同期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2 h、治疗3 h尿量显著多于同组治疗1 h,且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3 h尿量显著多于同组治疗2 h,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和血液流变学水平,尤其适用于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影响。方法:将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组后给予不同两种复苏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后各项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失血量、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治疗期间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助于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对于患者康复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水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将12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3组进行液体复苏:A组42例静脉输入3%高渗盐水后输入林格液;B组静脉输入7.5%高渗盐水后输入林格液;对照组42例静脉输入林格液。观察并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0,30,45,6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并检测治疗前后电解质、血清乳酸水平、碱剩余水平,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死亡情况。结果 A组、B组1 h输入液体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组、B组治疗后的血清乳酸、碱剩余值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0,30,45,60 min A组、B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B组在治疗30 min时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10,30,45,60 min B组心率均显著高于A组及对照组(P均<0.05),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及对照组(P均<0.05)。3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与7.5%高渗盐水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早期均有助于提高并维持血压,且3%高渗盐水的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休克合剂治疗烧伤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重度烧伤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鼻饲抗休克合剂。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24 h、48 h、72 h的血乳酸值、碱剩余,心率、尿量及补液量等体征和临床症状情况。结果治疗组第1个24 h、第2个24 h补液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1个24 h及第2个24 h每小时尿量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第3个24 h每小时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复苏后第1个24 h、第2个24 h及第3个24 h心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入院时血乳酸及碱剩余均相近(P0.05);入院1 d、2 d及3 d治疗组血乳酸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入院1 d、2 d及3 d治疗组碱剩余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常规液体复苏同时加用抗休克合剂,有利于患者安全渡过休克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曹善盖 《新中医》2015,47(8):38-39
目的:观察超早期溶栓脑梗死患者联合补气通滞汤及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6例行超早期溶栓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53例,观察组采取补气通滞汤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取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炎性因子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溶栓脑梗死患者联合补气通滞汤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模式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选6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均为云浮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所收治,将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选择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患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在胶体液量、平均输液量、复苏开始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病死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对其预后进行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 L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CI、SVR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RP、PCT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炎性反应等机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11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两组连续用药5 d。对比分析两组用药5 d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 h和48 h血乳酸浓度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97%)(P0.05);两组血乳酸浓度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乳酸浓度治疗24 h、48 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减少(P0.05);观察组血乳酸浓度治疗24 h和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6、TNF-α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IL-6、TNF-α治疗24 h、48 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减少(P0.05);观察组血清IL-6、TNF-α治疗24 h和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pH值对脓毒症休克复苏的早期复苏、持续复苏、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73例,根据复苏前血气分析分3组:pH≤7.15 21例为A组;7.15pH7.25 27例为B组,pH≥7.25 25例为C组,行复苏治疗。比较3组复苏治疗前血乳酸值,6 h复苏达标率、血乳酸清除率,24 h、48 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达标率、血乳酸正常率,28 d生存率。结果 3组复苏治疗前血乳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6 h复苏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VP、ScVO2、血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24 h Sc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乳酸正常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8 h ScVO2、血乳酸正常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8 d生存率A组为29%,B组为44%,C组为68%,C组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不同pH值脓毒症休克复苏前血乳酸值无差异;早期复苏可以改善不同pH值的休克患者低灌注与氧代谢,pH值低的休克患者液体复苏难以持续改善低灌注与氧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RP)后全身炎症反应及对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方法将84例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于复苏成功后即刻给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即刻及ROSC后24,48,72,96 h的血清炎性因子、脑神经损伤标记物水平及脑氧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ROSC后24 h血清IL-6、TNF-α水平均开始显著升高(P均<0.05),在ROSC后48 h达到高峰(P均<0.05),而IL-4和IL-10水平则呈现相反趋势(P均<0.05),观察组在ROSC后24,48,72及96 h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IL-4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ROSC后24 h血清S100β、NSE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在ROSC后48 h达到高峰(P均<0.05),而BDNF、NGF水平则呈现相反趋势(P均<0.05),观察组在ROSC后24,48,72及96 h的血清S100β、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BDNF、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ROSC后24,48,72及96 h的Sjv(O2)、Cjv(O2)、COER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而Dv-jv(O2)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能够显著调节心搏骤停CPR后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并提高脑氧代谢,具有显著脑保护效应,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其进行复苏处理,对照组为积极性液体复苏,观察组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液体复苏3 h后、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24 h,观察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呼吸机时间及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改善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等,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尿量、无44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血压、心率、尿量、无创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逆转创伤性休克的进展,有积极的,l盘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剂治疗SAP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SAP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2.50%)(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清TNF-α、IL-6及IL-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剂治疗SAP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5.
顾滔 《环球中医药》2013,(Z1):97-98
目的探讨复苏后综合征(PRS)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改变及血必净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8名P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必净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组(n=34),另选择20名健康个体作为健康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按照2005年国际心肺脑复苏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血必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血必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MODS评分、30天死亡率、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参数。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R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ICAM-1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血必净治疗组患者MODS评分、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血必净治疗组30死亡率率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血必净治疗组患者ICAM-1浓度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PRS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异常,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异常,提高PRS患者30天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对失血性休克所致脏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100只实验用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失血性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组、失血性休克+藏红花素组,每组25只。失血性休克各组均采用颈动脉放血法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术后各组大鼠均应用6%羟乙基淀粉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组、失血性休克+藏红花素组在复苏时分别静脉给予生理盐水和藏红花素(60 mg/kg)。统计各组大鼠术后24 h存活率,记录术前、术后24 h各组大鼠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液pH值、血氧分压[p(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检测术后24 h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计算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重(W/D)、肺组织定量评估指数(IQA),检测各组大鼠肝脏、肾脏、肺脏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失血性休克+藏红花素组大鼠存活率显著高于失血性休克组和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组(P均0.05)。术后24 h,失血性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组、失血性休克+藏红花素组大鼠HR、MAP、血液pH值、p(O_2)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p(CO_2)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24 h,失血性休克+藏红花素组大鼠的HR、血液pH值、p(O_2)均明显高于失血性休克组和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组(P均0.05),p(CO_2)明显低于失血性休克组和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组(P均0.05)。术后24 h,失血性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组、失血性休克+藏红花素组大鼠血清BUN、Cr、ALT、AST、MDA水平和W/D比值、IQA及肺组织、肾组织、肝组织中MPO活性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但失血性休克+藏红花素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失血性休克组和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组(P均0.05);失血性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组、失血性休克+藏红花素组大鼠血清GSH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但失血性休克+藏红花素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失血性休克组和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组(P均0.05)。结论藏红花素可显著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24 h存活率,保护失血性休克所致脏器损伤,可能与抑制失血性休克后复苏期间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为临床救治此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将7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液体复苏、抗感染及循环支持等常规支持治疗,并给予乌司他丁(20万IU,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2组均治疗7 d;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浆肌钙蛋白I(c Tn I)、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每搏量指数(SVI)、心率(HR)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c Tn I、LDH、CK-MB、BN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CI、GEDVI、SVI、HR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TNF-α、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但观察组炎性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能够减轻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并能改善患者反映心功能状态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就诊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祛痰、激素、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必净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炎性因子变化,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CRP等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血必净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取包括液体复苏、氧疗、禁食、止痛、胃肠减压、器官功能维护等治疗措施;血必净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胃肠功能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均较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72小时后,2组胃肠功能评分均下降,但血必净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2组CRP均较高,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8小时后,2组CRP水平均下降,但血必净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Xubijing injection)对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氧利用率(oxygen uti-lization coefficient,O2U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和乳酸(Lactic acid,Lac)的影响,为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2h、4h、6h、12h行动脉血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测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乳酸(Lac),计算氧利用率(O2UC),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及组间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前两组的Scv02、乳酸、氧利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治疗组用药后4h6、h、12h的Scv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治疗组用药后6h、12h乳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的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④治疗组用药后2h、6h、12h的氧摄取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医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较单纯西医常规复苏治疗能更大程度地升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SCvO2,降低乳酸、增加氧利用率,从而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全身氧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