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48岁,于2003年10月3日因上腹部疼痛伴呕吐入院。患者于1996年曾感上腹部绞痛,经当地医院按“胃炎”诊治,经给予输液和口服药物治疗,疼痛消失,但此后常感上腹部隐痛,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给保守治疗后好转,此后经常反复出现上腹部隐痛伴心慌,反酸,恶心,呕吐。查体:T37.8℃,P100次/min,BP120/8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和右上腹部轻度深压痛,腹肌不紧。未触及包块,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2岁,因右上腹隐痛伴乏力,消瘦1个月余,CT提示“肝占位”入院。查体:T36.2℃,BP 150/100 mmHg(1mmHg=0.133 kPa),神智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坦、柔软,腹部无压痛,未触及肝脏及腹部包块,肝区有轻微叩击痛。  相似文献   

3.
胰腺包虫致慢性胰腺炎1例胡文龙患者女,54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1年余入院。体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触及包块,剑突下压痛明显。血常规、血、尿淀粉酶均正常。B超示:胰腺假性囊肿。CT示:①胰腺尾部包虫囊肿,多子囊并感染;②慢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1岁。因“发现腹部无痛性包块2月余”入院。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下腹部有一条索状包块,不痛,推挤后可移动,自以为是“肠内粪块”未诊治。近日患者自觉腹胀、乏力、双下肢肿胀遂来我院就诊。起病以来无腹痛、呕吐、腹泻、便秘等不适。4年前因“自发性气胸,支气管源性囊肿破裂”行开胸探查、囊肿切除术。查体:T36.5℃、P88次/min、R20次/min、BP15/11kPa(1kPa-7.5mmHg)、体重52kg,消瘦,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无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不大。  相似文献   

5.
姜耕  宋辉 《腹部外科》2011,24(1):31-31
一、临床资料 病人:男性,68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伴纳差、恶心2个月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无压痛,肝肋骨下2cm;移动性浊音(一),肝区叩痛(+)。  相似文献   

6.
病人,女,62岁,因上腹部疼痛,伴畏寒发热10余天,于2006年3月12日入院。病程中体温最高39.6℃,在外院经抗炎、补液等治疗效果差。病人在41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体检:T39.5℃,P96次/min,R20次/min.BP110/72mmHg。贫血貌,巩膜无明显黄染,右上腹部有一纵形手术瘢痕,中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肿大的胆囊,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肝囊肿伴肝癌1例张文福患者男,64岁。13年前以肝囊肿和肾囊肿在本院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此次因腹部急剧胀大,两下肢浮肿于1994年8月4日再次入院。查体:恶病质,巩膜,皮肤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率86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26/16...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8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干1993年8月11日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7℃,脉膊80次,血压14/10kPa。神志清,营养发育中等,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右上腹部轻度压痛,肋下肝睥未及,全腹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一),肝功能、AFP、CEA均正常。  相似文献   

9.
胆石性肠梗阻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例1女,77岁。因上腹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畏寒发烧3天以“急性胆囊炎”入院。查体:T37.5℃,P84次/分,BP15/7kPa,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上腹部压痛,未扪及包块,肠鸣正常。入院后第3天患者感腹胀,恶心。查...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74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白色陶土样便10d”入院。查体:营养中等,皮肤及巩膜黄染,右上腹部略饱满,无压痛,未触及明显肿块。血清总胆红素320μmol/L,直接胆红素214μmol/L,间接胆红素106μmol/L。CT及B超检查提示:肝内胆管、左、右肝管扩张,胆囊大小正常,肝门部占位。ERCP提示: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分叉部占位;诊断: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Ⅱ型)。  相似文献   

11.
病人,女,42岁,聋哑人,反复上腹部胀闷不适3年,于2004年4月10日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4次/min,血压120/7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阴性,腹平坦、对称、腹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B超诊断:肝内胆管不扩张、胆囊积液、胆总管囊肿。于2004年4月13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囊积液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1.资料:病人,男,17岁,因“上腹部疼痛伴皮肤巩膜黄染2d”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部轻压痛,腹部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WBC:17.5×10^9/L,N96%,GPT:202U/L,GOT:107U/L,总胆红素78 μmol/L,直接胆红素47.3μmol/L。HBSAg(-)。B超提示:胆总管囊肿,胆囊炎,未见结石;核磁共振提示:胆总管囊肿(Ⅴ型?),胆囊正常,胆管内未见结石。临床诊断:胆总管囊肿伴感染、胆囊炎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肝脏质地良好,胆总管明显增粗囊壁增厚,呈球状扩张,最大直径5cm,未及明显结石。术中仔细探查未发现胆囊组织,剖开胆总管向上探查也未发现胆囊管汇入口。考虑存在胆道先天畸形,胆囊缺如可能。遂行术中造影和胆道镜检查发现,胆总管囊状扩展,最大直径5cm,下端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未见明显狭窄。向上探查发现胆总管于入肝前明显缩窄,入肝后又明显扩张,呈囊状,直径3cm,左肝管与右前肝管及右后肝管分别均开口于此囊壁上。胆总管未发现其他开口。整个肝内外胆管均未发现结石。术中诊断:肝内外胆总管囊肿伴胆囊缺如。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总管与空肠R-Y吻合。术后恢复佳,10d后治愈出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7岁。因间断右上腹胀满不适1个月于2009年12月2日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软,未触及肿块,右上腹轻压痛,Murphy征(-)。血清肿瘤标志物正常。腹部超声示胆囊肿大、胆囊多发结石。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9岁,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3年,加重6个月人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不膨隆,肝脾未扪及,右上腹及剑突下有轻度压痛。腹部B超示左肝管略扩张,内径约0.7cm:左肝外叶有多个1cm结石影,胆囊内充满结石;肝外胆管无扩张,胰头未发现异常。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npancreatography,ERCP)示,左肝管Ⅱ级支以上胆管未显影,胰管显影正常。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农民,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伴皮肤巩膜黄染3d入院,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呕血、黑便.1年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生吃凉拌菜、饮生水习惯,曾到沿海多省务工.查体:体温36.8℃,脉搏9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60/90 mmHg(1 mmHg =0.133 kPa).急性痛苦病容,屈曲位,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肺体征阴性;腹平,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壁无静脉曲张,剑突下及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  相似文献   

16.
病例资料患者,女,63岁。以“间断性上腹部胀痛2个月”入院。入院前2个月尤明鼹诱因感上腹部肋缘下刺痛,可自行缓解但反复发作,未予治疗;10余天前,上述症状再发H伴腹胀、呃逆,但无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向有腰背部放射,遂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既往无肝病史;家族无类似疾病史;无烟酒不良嗜好。查体:T36.6℃,P80次/min,R20次/min,m压90/60mmHg(1mm Hg=0.133kPa);全身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上腹部轻压痛,Murp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2岁,因“大便带血1个月余”于2009年4月6日以“下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量多,呈暗红色,与粪便混杂;伴交替性便秘和腹泻、里急后重、肛门坠胀及腹部隐痛。入院时查体:T36.5℃,P84次,min,R21次/min,BP131/85mmHg(1mmHg=0.133kPa),贫血貌,皮肤与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无膨隆,腹肌软,左侧腹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浊音,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18.
李权  陈明国 《腹部外科》2008,21(3):188-188
病人:男性,27岁。因车祸致伤上腹部2d入院。病人于2d前因车祸致伤上腹部,当即感上腹闷痛不适并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病人因腹部胀痛症状持续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及发热转入我院治疗。入院体检:T38.4℃,R22次/min,P86次/min,BP90/60mmHg。嗜睡,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以上腹部为甚且伴有反跳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叩诊上腹部明显鼓音,听诊肠鸣音微弱。腹部B型超声示肠腔胀气,胰周界不清,腹腔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19.
脾切除术治疗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2007年4月4日以“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收入血液内科。患者在10年前因“全血细胞减少.脾大”.在我院行骨穿检查诊断为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此次为入院复查。入院后查体见:T36.8℃,P82次/min.BP108/77mmHg,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脏脐下三横指,质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骨穿细胞形态学检查示:①海蓝细胞占2%;②幼红细胞比值升高;③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少。彩色多普勒示:①肝囊肿;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78岁,因“腹痛伴发热2d”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0年,有“脑桥梗塞”病史半年。入院体查:体温37.213,呼吸22次/min,心率72次/min,血压16.8/10.4kPa(126/78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稍隆,腹软,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扪及包块,肝脾未硬,胆囊未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