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脾氨肽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儿童医院2016-01~2018-01收治的48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脾氨肽治疗。总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住院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胸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 0. 05)。观察组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IL-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脾氨肽能够通过调节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2、IL-6水平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促进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吴跃进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92-1893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65例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0.2~0.3 mg/(kg.d)]静滴,连用3~5 d,对比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片阴影吸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CRP、ESR、中性粒细胞分类等炎性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片阴影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炎性指标随疾病好转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三联疗法治疗儿童难治性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儿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咳嗽、高热、肺部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8.03,P0.05)。试验组患儿咳嗽、高热、肺部啰音、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RP、LDH水平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血清CRP、LDH水平及ES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三联疗法治疗儿童难治性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康复进程,减轻炎性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刘兴安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773-1775
目的 探讨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吸入佐治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先后吸入.对治疗前后的显效率、喘憋、肺部啰音、住院时间和肺功能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缓解喘憋、肺部啰音消失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1).观察组吸药后30 min,其肺功能指标与本组吸药前以及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吸入佐治AECOP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8月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47例,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菌药物、吸氧、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400 mg空腹口服,2次/d,连续使用2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呼吸系统再感染次数及病程、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8.2%(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扁桃体肿大、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咳嗽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呼吸系统再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病程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用药依从性良好。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中远期疗效,有助于降低呼吸系统感染复发率,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PaO2、PaCO2改善水平、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改善感染性肺炎患儿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近明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94-1495
目的观察喘乐宁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喘乐宁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在体温消退,咳嗽缓解,肺部啰音吸收及住院天数的比较。结果雾化吸入喘乐宁联合普米克令舒的患儿,在体温消退,咳嗽好转,肺部啰音吸收及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乐宁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疗效肯定,安全及副作用极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支气管镜诊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21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其中支气管镜组122例,内科治疗组88例.对其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内科治疗组给予抗感染、化痰等药物进行治疗,支气管镜组则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进行介入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的住院的天数、发热缓解的时间、咳嗽缓解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等.结果 支气管镜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发热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内科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2周复查的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中重症肺炎患儿经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后,其发热缓解时间、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治疗前后2周复查的影像学吸收改善情况则显著优于重症内科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叶性肺炎患儿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能够促进病情恢复,尤其在重症大叶性肺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均连续治疗1周。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为(4.8±3.0)d、喘憋消失时间为(2.1±1.1)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5.1±2.7)d,均短于对照组的(7.0±2.2)d、(3.3±1.4)d、(8.1±1.1)d(P0.05)。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的8.1%(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操作简易,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联合中药泡浴干预婴幼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0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同时连续7 d使用中药泡浴。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7 d,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100. 0%)显著高于对照组(84. 0%),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儿中药泡浴过程中未出现呼吸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适,未出现皮肤过敏。结论个性化护理联合中药泡浴干预可明显改善婴幼儿支气管炎的症状体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9例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5~7d。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每天给予红霉素30mg/(kg·d),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纽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治愈率高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值得在儿科支原体肺炎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章礼真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04-1405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住的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肺部X线显示炎症吸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干湿啰音或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肺部X线显示炎症吸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有效地缓解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顽固性咳嗽和喘息等临床症状体征,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支原体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2010年至2013年我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72例符合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我院相似年龄、性别的76例一般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对特应性体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RP、血沉、痰培养、咽拭子快速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对肺炎支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并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较对照组在特应性体质、发热持续10天以上、全身皮疹、CRP≥40mg/L、血沉≥50mm/h、痰细菌培养阳性、肺部大片状高密度均匀一致实变阴影、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病例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14例患儿家长拒绝应用激素等药物,结果 12例发热时间15天,5例遗留肺不张,2例肺坏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病例组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两组病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特应性体质、发热持续10天以上、CRP≥40mg/L、血沉≥50mm/h、肺部大片状高密度实变影≥2/3肺叶,这些因素影响明显(分别为P=0.000;P=0.011;P=0.000;P=0.003;P=0.004)。结论特应性体质、发热持续10天以上、CRP≥40mg/L、血沉≥50mm/h、肺部大片状高密度实变影≥2/3肺叶,是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并发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有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或肺炎支原体DNA阳性。并与同期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无肺外并发症患者9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外并发症组患儿发热时间更长,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患者预后较好,但仍需要医生引起重视,防止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重症感染患儿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支原体肺炎重症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儿住院期间MACE发生情况,统计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RDW等,分析RDW对患儿住院期间MACE的预测价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儿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89例支原体肺炎重症感染患儿住院期间有12例出现MACE,占13.48%,其中恶性心律失常2例(16.67%),心力衰竭7例(58.33%),再发心肌梗死3例(25.00%);77例患儿未出现MACE,占86.52%。MACE组血清CRP、RDW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年龄、病程、发热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等其他基线资料较非MAC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对支原体肺炎重症感染患儿住院期间MACE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19,预测最佳截断值为14.97%,敏感度为0.667,特异度为0.7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血清CRP(OR=1.814,95%CI=1.574~2.091)外,RDW(OR=1.246,95%CI=1.137~1.365)亦是支原体肺炎重症感染患儿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重症感染患儿外周血RDW与MACE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丁明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24-1325
目的探讨以单纯发热为症状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治措施。方法对12例单纯发热患儿均行胸片检查,发病7~14d检测MP—IgM,入院后均静脉点滴红霉素30~50me/kg·d,分2次应用,连用7—10d之后改为红霉素30mg/kg·d,分3次口服,总疗程3周。结果12例患者均确诊为MPP,用红霉素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以单纯发热为症状的患儿,应常规检查血常规、胸片,结合MP—IgM,对MPP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陈晓凤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380-1381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临床疗效的变化。方法选择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006年及2009年分别为33例和42例,阿奇霉素剂量5~10mg/(kg.d),一日一次,第一疗程用5天停3天,第二疗程用3天停3天,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2006年有效32例(97.0%),2009年有效33例(78.5%),两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临床耐药现象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MP肺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刺激性咳嗽、发热是MP肺炎的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多样,婴幼儿以斑片状阴影多见,学龄儿以节段性、大片状阴影常见。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部分重症MP肺炎,结合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MP肺炎具有肺部体征与症状、肺部影像学表现不相一致特点,肺部影像学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规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郝建  宋勇  赵敏  王长军  陈从新  王伟  刘波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30-1331
目的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支原体(MP)感染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74例MP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设单纯发热无肺炎者为A组21例,设既有发热又有肺炎者为B组53例,分别测定外周血液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观察体温恢复、症状消失、胸片病灶吸收及治愈天数情况。结果A组的体温恢复、症状消失、胸片病灶吸收及治愈天数情况明显优于B组(P均〈0.01);A、B两组的中性粒细胞、CRP明显升高(P均〈0.01),两组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治愈。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MP感染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82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上联合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液治疗。治疗5天后,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IL-6和IL-10的水平,对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肺部啰音以及咳嗽等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在患儿治疗后,研究组的IL-6水平、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细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