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着重于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结合小剂量磷酸肌酸钠与甲状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甲状腺素结合小剂量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用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LDH、CK-MB、CK、LVEF、SV、HR等指标。结果两组HR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LDH为(143.6±28.9)U/L,CK-MB为(11.4±5.7)U/L,CK为(114.6±45.7)U/L,LVEF为(53.7±8.2)%,SV为(58.3±6.2)ml,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素结合小剂量磷酸肌酸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效果确切,临床指标能够显著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2.
李萍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246-247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小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14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甲状腺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结果:在CK、CK—MB、LDH等方面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V、LVEF、LVDd治疗后的效果明显胜于治疗前(P〈0.05)。结论:小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短期疗效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展开临床用药研究,了解小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甲状腺素治疗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此类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仅使用甲状腺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加入小剂量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CK、CK-MB、LDH、HR、SV、LVEF以及LVDd这几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HR方面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仅在CK、CK-MB这三方面明显改善,而治疗后这三个方面组件对比明显,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深。结论:小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在短期治疗效果上能够达到较好的程度,帮助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状态,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小儿肺炎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病毒性小儿肺炎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住院病毒性小儿肺炎患者血清116例,同时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病毒性小儿肺炎患者心肌酶谱中LDH、CK、AST、CK-MB四项指标分别为:261.2±72.3 U/L、127.3±52.3 U/L、39.5±15.3 U/L及35.4±13.7 U/L,116例病毒性小儿肺炎中有97例(83.3%)心肌酶谱活性四项指标均高于参考值范围,CK-MB活性明显高于参考值范围。结论:病毒性小儿肺炎患者常规检测心肌酶谱对患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防心衰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行曲美他嗪联合左甲状腺素钠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8例予曲美他嗪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对照组48例予左甲状腺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甲状腺功能及心肌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LVEF(52.45±4.89)%,LVEDD(43.57±2.09)mm,LVESD(38.65±2.42)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TSH(23.07±8.21)m IU/L,FT3(1.68±1.10)pmol/L,FT4(3.94±1.75)p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肌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行曲美他嗪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心功能,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心肌酶谱(AST,LDH,CK,CK-MB)的检测评价其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凯美雅S3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速率法检测了273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浓度,采用抗体抑制分析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水平,以144例健康儿童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对照。结果已确诊的273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酶中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水平与144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290100)U/L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7524)U/L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提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过程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与患者心肌酶学、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不合并肺部感染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IL-6、PC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差异,分析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IL-6、PCT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IL-6、PCT、CK、CK-MB、LDH和AST分别为(14.93±2.15)ng/L、(5.98±1.02)μg/L、(310.30±45.54)U/L、(40.04±6.65)U/L、(380.20±54.43)U/L和(68.80±9.94)U/L,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IL-6与CK、CK-MB、LDH和AST呈正相关(均P<0.05),PCT与CK、CK-MB、LDH和AST呈正相关(均P<0.05)。观察组Gensini评分≥25分患者血清IL-6和PCT分别为(15.34±1.92)ng/L和(6.45±0.9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心肌酶谱标志物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脏功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8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标准将患者分为甲亢组(295例)和甲亢心组(133例)。观察并记录各组受试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NT-proBN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舒张晚期充盈峰(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结果甲亢心组患者cTnI、NT-proBNP、CK、CK-MB明显高于甲亢组[(89±21)ng/L比(56±14)ng/L、(122±31)ng/L比(79±19)ng/L、(117±28)U/L比(98±19)U/L、(33±11)U/L比(21±6)U/L](P<0.01)。甲亢心组患者E/A、LVEF明显低于甲亢组[0.88±0.19比1.31±0.23,(62.56±4.73)%比(64.61±4.12)%],而LVEDd明显高于甲亢组[(50.78±3.45)mm比(44.12±3.11)mm](P<0.01)。结论 cTnI、CK、CK-MB等心肌酶谱标志物及NT-proBNP在甲亢患者心脏功能减退时有所升高,可为临床诊断甲亢性心脏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支原体肺炎对患儿血清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RP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LDH、CK、CK-MB、CRP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280.11±32.69)U/L、(143.82±30.41)U/L、(32.48±8.77)U/L、(5.19±1.03)mg/L,治疗后分别为(165.30±20.28)U/L、(120.30±21.43)U/L、(24.55±8.11)U/L、(3.50±0.76)mg/L,观察组治疗前分别为(283.51±30.63)U/L、(140.87±35.98)U/L、(33.01±7.68)U/L、(5.17±1.07)mg/L,治疗后分别为(132.76±24.50)U/L、(103.50±19.85)U/L、(16.49±5.2)U/L、(1.50±0.72)mg/L,2组患儿治疗后LDH、CK、CK-MB、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支原体肺炎能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儿血清心肌酶及炎性因子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宋建广  韩玉 《基层医学论坛》2016,(34):4800-4801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治疗,试验组给予磷酸肌酸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值分别为(120.53±15.82)IU/L、(20.47±5.88)IU/L及(168.84±30.46)IU/L,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磷酸肌酸降低心肌酶水平能力更强,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心肌康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1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果糖二磷酸钠、维生素C、辅酶Q10、利巴韦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磷酸肌酸钠及心肌康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心电图改善、心肌酶水平及肌钙蛋白 I (cT nI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0,P=0.004);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4,P=0.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磷酸肌酸酶(CPK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cTn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CPK、LDH、CK‐MB、HBDH、cTnI分别为(29.98±4.66)U/L、(184.41±5.97)U/L、(314.25±9.84)U/L、(22.29±2.98) U/L、(268.37±8.64)U/L、(0.13±0.04)μg/L ,与对照组[(33.49±4.98)U/L、(196.49±6.71)U/L、(328.64±11.14)U/L、(26.53±3.44)U/L、(298.68±10.64)U/L、(0.25±0.05)μg/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心肌康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柴东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70-4971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甲状腺素片治疗,研究组采取左甲状腺素钠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FT3、FT4、TSH)及血脂等指标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FT3、FT4及TSH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TG、TC、LDL-C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替代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纠正血脂状况,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酶谱检验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患者视为观察组,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羟丁酸脱氢酶(a-HBDN)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两周后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56.12±6.01U/L、244.18±18.62U/L、227.66±12.41U/L、22.33±1.78U/L、174.61±11.52U/L)较入院时(96.26±10.23U/L、374.611±22.63U/L、485.32±35.62U/L、36.61±2.11U/L、235.62±13.55U/L)明显更低,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两周后的AST、LDH、CK、CK-MB、a-HBD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3.05±4.01U/L、145.03±13.07U/L、80.29±5.16U/L、12.32±1.21U/L、111.32±9.48U/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项血清心肌酶谱指标与健康人有显著的差异,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9月,该院儿科收治的79例新生儿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试验组在相同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ECG变化。结果磷酸肌酸钠治疗7 d后患儿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424.1±61.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5.0±23.9乳酸脱氢酶(LDH)238±135羟丁酸脱氢酶(HBDH)67.5±141.2]较之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率65.0%和总有效率9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疗效显著,且能对新生儿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促进心肌组织及心功能恢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组(116例)及对照组(116例)。均于清晨采血开展BNP、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酸激酶(CK)检测,比较两组血清BNP、cTnI、CK-MB、CK水平差异,并依据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Ⅲ级、Ⅳ级组,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血清BNP、cTnI、CK-MB、CK水平差异;所有CHF患者均常规治疗,3个月后复查,比较治疗前后血清BNP、cTnI、CK-MB、CK水平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BNP、cTnI、CK-MB、CK及联合检测诊断CHF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BNP、cTnI、CK、CK-MB水平为(624.82±52.41)ng/mL、(0.15±0.03)ng/mL、(243.63±20.41)U/L、(48.52±4.23)U/L,高于对照组的(62.41±5.27)ng/mL、(0.02±0.01)ng/mL、(79.85±6.38)U/L、(19.85±2.1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CK、CK-MB、AST、LDH水平分别为(325.19±35.74)、(34.33±6.03)、(38.61±10.26)、(285.48±36.83)U·L-1,cTnI水平为(0.19±0.13)μg·L-1;治疗后血清CK、CK-MB、AST、LDH水平分别为(90.38±36.96)、(18.38±4.65)、(36.38±6.50)、(196.38±40.24)U·L-1,cTnI水平为(0.09±0.06)μg·L-1。对照组血清CK、CKMB、AST、LDH水平分别为(66.34±19.18)、(14.51±5.20)、(24.64±6.71)、(146.27±30.80)U·L-1,cTnI水平为(0.10±0.04)μg·L-1。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CK、CK-MB、AST、LDH、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CK-MB、AST、LDH、cTnI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肌酶谱测定可为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朱在英 《当代医学》2021,27(18):165-166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肌炎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磷酸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0例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抗病毒、改善心肌营养(维生素C)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CPK、CK-MB、LDH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PK、CK-MB、LD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肌炎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CPK、CK-MB、LDH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VM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L;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参麦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14 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CK、CK-MB、CPK、AST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54±10)U/L比(87±11)U/L,(20±5)U/L比(32±5)U/L,(123±19)U/L比(164±17)U/L,(67±8)U/L比(89±9)U/L,P<0.01];观察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4±13)ng/L比(183±19)ng/L,(15±2)ng/L比(24±6)ng/L,P<0.01];观察组血清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10±13)U/L比(90±11)U/L,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55/60)比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可能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提高SOD活性,对VM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心肌酶谱及高敏肌钙蛋白T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河北省昌黎县人民医院儿科和河北省昌黎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8例(观察组),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观察组1 40例,年龄≤6个月;观察组2 38例,年龄〉6~24个月。选取同期在河北省昌黎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正常婴幼儿75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分别检测并比较心肌酶谱及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水平。结果 观察组78例,心肌酶谱中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发生率为62.8%,乳酸脱氢酶(LDH)异常发生率为71.8%,a-羟丁酸脱氢酶(a-HBDH)异常发生率为67.9%,肌酸激酶(CK)异常发生率为57.7%,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发生率为51.3%,hs-c Tn T异常发生率为74.4%。对照组心肌酶谱(AST、LDH、a-HBDH、CK、CK-MB)及hs-c Tn T异常率分别为5.3%、10.7%、8.0%、2.7%、2.7%及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毛细支气管炎多数有心肌酶谱、hs-c Tn T改变及心肌损害。观察组1 AST为(94.2±20.9)U/L,LDH为(458.4±86.3)U/L、a-HBDH为(352.8±69.6)U/L,CK为(438.4±94.8)U/L,CK-MB为(70.3±15.8)U/L,hs-c Tn T为(0.035±0.006)ng/m L;观察组2 AST为(58.4±18.6)U/L,LDH为(352.6±82.7)U/L、a-HBDH为(261.4±82.5)U/L、CK为(346.9±98.6)U/L、CK-MB为(48.6±17.2)U/L、hs-c Tn T为(0.020±0.003)ng/m L;观察组1患儿心肌酶谱及hs-c Tn T变化大于观察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更容易出现心肌酶谱、hs-c Tn T改变及心肌损害。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谱、hs-c Tn T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及时检测心肌酶谱及hs-c Tn T有助于临床综合分析、判断病情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8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儿,依据建档顺序分组,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建档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建档的40例患儿为研究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磷酸肌酸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磷酸肌酸钠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阿氏(Apgar)评分、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29/4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Apgar评分和CK、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Apgar评分和CK、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Apgar评分,改善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