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本文利用优化原理,提出了根据许用压力角进行摆动从动杆盘状凸轮机构运动设计的新方法。它在只给出许用压力角从动杆运动规律及其摆动角度和相应的凸轮转角的情况下,借助计算机直接求出凸轮的最小基圆半径、摆杆长度和摆杆初始位置角。这种数学分析法在原理上兼有图解法简明、易懂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图解法繁复、精度低,以致实际上不大被采用的缺陷。它是一种精确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固定凸轮与连杆组合机构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并比较全面地分析讨论了结构参数,摆动从动杆支点位置和驱动方案对压力角的影响,从而为该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Euler-Savary公式导出了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上任意点曲率半径的一个新公式,解决了平面机构啮合理论研究中长期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难题,新公式不仅可以先于凸轮廓线方程求出廓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还找到了曲率半径和压力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可以置接把强度条件和传力性能结合起来考虑,有利于进一步简化该种凸轮机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探讨了摆动滚轮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优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本文为该机构提供了一组简单而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求得凸轮最小基圆半径及其它设计参数以便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整个优化设计是根据最大压力角不超过许用值条件而建立的。通过设计举例对该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参数的选择以及机构布置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指出了摆动式与根据同样原理进行优化设计的移动式在求解方法上的不同以及图解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直动从动杆的实际结构出发,指出了目前按压力角设计这类凸轮机构的弊病,提出了按机构效率作为设计依据的方法。这种新方法全面考虑了机构的效率、自锁和推力系数并能解决全部运动参数的选择和设计计算问題。这种设计依据除可用于尖端和滚子直动从动杆凸轮机构外,还可用于平底直动从动杆。本文不仅提出了新的设计准绳,而且提供了设计计算公式和必要的图表与数据并附有设计举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出发,对移动和摆动滚轮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几何尺寸的计算提出了一套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凸轮廓线曲率半径的精确计算,并为这类机构的机辅设计提供了一套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推程许用压力角与回程许用压力角相等和不相等两种情况,分别提出了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优化计算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这样的数学模型在1BM—PC机上用内点惩罚函数法计算已证实是可行的,在一般小型微机上也能进行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凸轮机构中用压力角α;在连杆机构中用传动角γ(因为丨90°-γ丨=α,实质上仍是压力角)作为衡量机构传动质量的指标和设计依据。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压力角作为这种指标的缺陷和提出了新的机构传动质量指标Ψ'=tga'tgφ',其中α'为实际压力角,φ'为从动件与机架间的当量摩擦角。文章还阐述了新指标在机构分析和综合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连杆机构输出构件作往复摆动的摆角受到许用传动角[μ]的严格限制。本文中提出一种能获得大摆角的齿轮-连杆机构。它是在K=1的曲柄摇杆机构上装载一对传动比为i3的齿轮的组合机构,其输出齿轮作往复摆动,摆角可接近(1-i3)(180-2[μ]).当[μ]=40°,i3=-4时,摆角可接近500°.故此机构增大摆角的优越性十分明显。文中还研究了此机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参数的选择规则并附有设计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直线往复运动的固定凸轮连杆机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以机构纵向尺寸为目标函数,平均效率为传动质量指标,适当限制压力角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对它进行设计。本文还对机构的传动质量指标进行了探讨,得到了能适用于一般基本机构的传动质量指标公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设计经编机中共轭凸轮廓线的解析法,由于应用复数法导得了机构类角速度和类角加速度的简单表达式,并为凸轮理论廓线上任意点曲率半径以及凸轮实际廓线建立了二个新的方程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髋臼帽定位器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疗器械 ,目前使用的定位器定位角度人为误差较大。作者设计了髋臼帽定位器 ,可以同时较精确地控制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复合角。1 髋臼帽定位器的构造和应用1 1 髋臼帽定位器的组成 (图 1)。①手柄 ;②髋臼帽头 ;③直杆状压力杆 ;④直杆状定位杆a;⑤直角状定位杆 ;⑥直杆状定位杆b ;⑦活动套环 ;⑧直角三角形支架。1 2 应用 直角状定位杆上标明外展角度 ,直杆状定位杆b上标记前倾角度。使用时将直角状定位杆的水平段沿患者股骨延伸方向靠近髋关节放置 ,将承载者直杆状压力杆、直杆状定位杆a和直杆状…  相似文献   

13.
太阳穴电动按摩器主要由电动机、蜗杆、蜗轮、拉簧、凸轮、销轴、摆动杆、按摩盘、支撑腿、鼻梁架等部分组成,能较好地模拟人手指的按摩动作,对太阳穴进行揉压式按摩,按摩效果好;按摩力稳定、无冲击。30例诉头痛、失眠、神经衰弱患者试用后,患者反映其症状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量凸轮型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髋臼软骨下硬化骨厚度及α角度,分析凸轮畸形与髋臼软骨下骨增厚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髋关节骨关节炎组织学特征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109例患者髋关节MRI作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5例,女44例;年龄20~40岁,平均(29.4±1.2)岁。对髋臼软骨下骨厚度进行量化,分析存在凸轮畸形与软骨下髋臼硬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α角≥50°诊断为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23例,α角<50°无凸轮畸形86例,发病率为21.1%。凸轮型畸形软骨下骨比无凸轮型畸形者厚0.71 mm(P<0.05)。凸轮畸形髋臼软骨下骨增厚形态各异,主要见于髋臼前上方,共有7种畸形。分别为回旋镖形、薄层形、透镜状、钩形、弧形、云雾状、水滴状。结论凸轮畸形与髋臼软骨下骨增厚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伴有凸轮型畸形的髋臼在前上方软骨下骨较正常髋臼软骨下硬化骨厚度增加,与髋关节骨关节炎早期组织学特征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曲柄摇杆机构一般作图法求解的基础上,用解析法对该机构按摇杆摆角ψ和极位夹角θ(即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进行最佳传动角设计作了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给出了有关设计公式和线图。研究结果表明,Alt线图有较大的错误,Lichtenheldt线图基本正确,但精度较差,且在某些情况下难以直接求解。本文所提供的设计方法和线图不仅无上述弊端还更简捷和易于接受,因而具有实用价值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MSCT在无症状的成年人髋关节中测量FAI相关的形态学定量参数,确立这些参数的均值及参考区间,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注的240例有腹部或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为行CT检查的年轻成年人,计算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a角及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钳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髋臼前倾角、中心边缘角、髋臼交叉征;对上述影像学形态参数进行统计学数据定量分析。结果凸轮型撞击相关形态学参数,α角为51°(SD 9)和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为9mm(SD 2),钳型撞击相关形态学参数,髋臼前倾角为19°(SD 6),中心外侧角为32°(SD 6);凸轮型相关形态学参数均值及95%参考区间远远超出目前文献中界定异常阈值,而在钳型中超出程度略小。不同性别间参数在凸轮型中相近,而钳型中略有差异。结论无髋关节症状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年轻成年人形态学测量值的95%参考区间超出异常范围阈值,形态学参数在成像时应该谨慎使用,特别是a角不是定义凸轮型FAI的合适参数,需要重新定义,这个参数似乎反映的是正常的解剖变异。FAI是一种临床诊断,无症状患者的预防性手术不应仅基于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W角、ANB角和Wits值评估错患者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15~25岁错畸形患者共157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头颅侧位定位片均由同一医师严格按照要求在同一台机器上拍摄,由笔者用Adobe PhotoshopCS3图像处理软件对导入计算机的图片进行定点,测量Ⅲ类错畸形患者的W角、ANB角和Wits值,每项指标测量3次,最后取平均值,对测量结果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安氏Ⅰ类错患者W角为(60.25±1.57)°,安氏Ⅱ类错患者W角为(54.21±3.65)°,安氏Ⅲ类错患者W角为(68.08±2.98)°,各组W角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3组错患者的W角较ANB角及Wits值相比变异系数均为最小。结论:W角、ANB角和Wits至在评价错患者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时均有一定的可靠性,而W角的可靠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三种骶骨螺钉植入法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对经椎弓椎间体内固定(PTSF)法、前内骶岬法、前外骶翼法三种骶骨固定法进行二个方面的研究:①摆动试验②轴向拨出试验。以助于对上述三种骨螺钉植入法的力学行为有较深入的了解。结果 轴向拨出试验结果:PTSF法抗拔出力最大,平均最大抗拔出力可达930N,明显大于前内骶岬方向螺钉的586N和前外骶螺钉的414N。在相同摆角下,PTSF法较其余二种方法所需力矩大,也就是说若要螺钉松动所作的功也就越大,前内骶岬螺钉固定较前外骶翼螺钉固定坚强。结论 PTSF法骶骨螺钉的抗拨出力和摆动力矩最大,固定最坚强,前骨骶岬方向骶骨螺钉次之,前外骶翼方向骶骨螺钉固定最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颧骨颧弓联合下颌角整形术后颞颌关节髁状突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颧骨弓肥大合并下颌角肥大的50例就医者,均于笔者医院行颧骨颧弓联合下颌角整形术,观察手术对颞颌关节髁状突的影响。结果:50例就医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6.0%;术后6个月时,研究对象髁突内侧缘间距为(8.89±0.52)mm,髁突外侧缘间距为(12.74±0.48)mm,与术前的(8.93±0.43)mm、(12.71±0.5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就医者术后6个月Spee曲率半径有所减小,与术前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就医者均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临床总满意度为100.00%。结论:颧骨颧弓联合下颌角整形术用于颧骨弓肥大合并下颌角肥大者,基本不影响髁状突位置,面部美容效果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膝外摆(lateralthrust)步态对膝内翻患者股骨-胫骨角及胫股关节外侧间隙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膝内翻伴膝外摆步态患者44例,男10例,女34例;年龄31~60岁,平均41岁。分别在静态单足和双足站立位膝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量股骨-胫骨角度数和胫股关节外侧间隙宽度。双足站立位模拟步态周期中双支撑相,即膝外摆早期;单足站立位模拟步态周期中单支撑相,即膝外摆后期,两种体位X线片上的股骨-胫骨角及胫股关节外侧间隙的改变反映了膝外摆过程中胫骨和股骨对应关系的改变。结果单足较双足支撑相的股骨-胫骨角增大(角度分别为188.50°±4.48°和185.50°±4.46°),胫股关节外侧间隙增宽[距离分别为(9.92±0.86)mm和(7.70±0.78)mm]。结论膝外摆步态中股骨-胫骨角增大、胫股关节外侧间隙增宽,使膝内翻患者的膝内侧间室承重增加,膝外侧稳定结构不稳,最终可能导致膝内翻加重及发生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