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子宫腺肌病,这一妇科常见病也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往认为,子宫腺肌病为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病因·流行病学·症状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均不相同,已予以区别[2].子宫腺肌病在手上前不易诊断,误诊率高,多误诊为子宫肌瘤[3].本文对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好发于30-50岁的经产妇,其发病率约为20-30%,约有50%的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有15-40%的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2].既往曾称该病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将非子宫肌层的内膜异位症称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子宫腺肌病常会伴发痛经、月经增多、不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故需进行积极治疗.现回顾性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后经病理学证实的子宫腺肌病59例,将其具体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靳艳玲 《光明中医》2009,24(7):1376-1376
子宫腺肌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诱发上发的以进行性痛经和月经异常为主症的疾病.异位内膜组织在子宫肌层内弥漫生长者称子宫腺肌症,局限性团块生长者称子宫腺肌瘤.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上不能明确,认为可能与持续的高雌激素刺激、PRL升高有关[1].由于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痛经及月经异常,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尚无根治的有效药物.轻症患者可用GnRH-a进行控制疼痛,但停药后症状往往再次出现,子宫重又增大.对于疼痛剧烈、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者行手术切除子宫[1].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的良性病变 ,在入侵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周围可见增生的肌纤维 ,以往曾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1]。现认为其为独立的子宫疾病 ,是妇科的常见病[2 ] 。近年来 ,此病在诊断方面已取得不少进展 ,笔者结合近期文献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在标志着其与肌层分界的基底膜下生长。正常情况下 ,子宫内膜基底层有阻止内膜向肌层内生长的能力 ,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时 ,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且向肌层内扩散 ,有两种扩散方式 :1直接由内膜基底层向肌层内生长 ,异位内膜来源于基底层内膜 ,具有基底层内…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疾病临床主要分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肿瘤两类.临床上的子宫内膜增生按病理分类分为无腺上皮细胞异型性和有腺上皮细胞异型性[1],其病理表现有部分重叠交叉,重要区别在于有无腺上皮细胞异型性.而有腺上皮细胞异型性的重度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中,癌变率可达30-50%,需与分化好的子宫内膜癌鉴别[1].子宫内膜肿瘤的病理分类复杂,超声检查仅对良、恶性做出诊断.本文探讨经阴道超声(TVS)在对宫内膜疾病的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少数子宫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似肌壁间肌瘤,又称为子宫腺肌瘤[1]。子宫腺肌病和腺肌瘤是一种危害青、中年女性健康的妇科疑难病症,当被确诊为该病后,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慌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最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痛经率为64.8%~77.8%[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的特点[2]。陈滢等[3]通过分析13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出:子宫腺肌症痛经与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现代医学治疗AM以激素疗法为主,其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以往曾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侵入到肌壁的子宫内膜来自基底层,因此常不受孕激素的影响,并且其组织发生、病史、临床所见及治……  相似文献   

9.
少腹逐瘀汤直肠灌注治疗子宫腺肌症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梅  李亚平 《北京中医》2002,21(5):292-292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以往曾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侵入到肌壁的子宫内膜来自基底层,因此常不受孕激素的影响,并且其组织发生、病史、临床所见及治……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指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向肌层良性浸润并生长,引起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的疾病.发病年龄在30~50岁,总的文献报道发病率为5%~70%[1].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和子宫增大[2].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观其临床表现当属于"痛经"、"月经不调"、"癥瘕"等范畴.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发现祖国医学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中医药治疗AD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少腹逐瘀汤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平 《中医杂志》2003,44(1):49-49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以往曾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侵入到肌壁的子宫内膜来自基底层,因此,常不受孕激素的影响,并且其组织发生、病史、临床所见及治疗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不同,所以不应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类型。本病多发生在35~50岁经产妇。笔者自1998~2001年对经门诊确诊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32例,采用少腹逐瘀汤直肠灌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是临床常见造成继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根据以往的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同属一病,都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非子宫腔内而造成的。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这一疾病认识的加深,将子宫内膜种植于内膜肌层的疾病诊断为子宫腺肌症,而将种植于卵巢或盆腔等其他部位的疾病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据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是因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所致,多次刮宫是其致病原因之一,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的经产妇,约15%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经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156例,年龄在32-50岁,其中138例患者的主要症状有  相似文献   

14.
李鲁炎 《河南中医》1995,15(2):107-108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腺病12例李鲁炎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225002)主题词子宫内膜异位/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是妇科中的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6~40%有子宫肌腺病。此病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导致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愈来愈高,年龄日趋年轻化,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15%同时合并内异症,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临床表现:痛经进行性加剧,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孕,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1].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症以渐进性痛经、经量增多为主要症状,痛经的发生率为 73%~80%[1],且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2].多数医家治疗子宫腺肌症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陈霞主任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科研工作 30 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其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并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是子宫内膜移位的一种表现形式,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的大,不仅可导致妇女月经量增多、继发痛经进行性加剧外,还可导致不孕。现回顾性分析我院59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治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拟溯源追本汤治疗子宫腺肌病1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腺肌病(Am)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在子宫肌层内的良性侵入,伴随着平滑肌增生[1]。该病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宫腔内在某种情况下压力的升高,子宫肌层较薄弱以及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是导致Am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证实,Am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升高,内膜中IgG、补体C3、补体C4增加,提示免疫功能可能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病过程[2]。现代医学以假孕疗法和假绝经疗法为基本治疗方案,虽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大,疗效欠佳。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溯源追本汤治疗该病患者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有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体的肌壁层内,受卵巢雌激素的影响,产生少量阴道流血而引起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临床表现.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腺肌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6-2008年我院用B超诊断的158例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做对比研究。方法:对前来我院妇科就诊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17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证候特点以及分布规律。结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这两种疾病的不同病况进行比较,得出以下三种病况占相应患者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月经不调19.3%和49.1%;痛经45.3%和83.4%;不孕症28.0%和22.3%。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的比例比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更高,而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月经不调与痛经的发病率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