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精制工艺对葛根水提液的影响.方法:采用醇沉、离心-20 nm陶瓷膜微滤、壳聚糖絮凝澄清3种工艺对葛根水提液进行精制,测定精制后水提液中的指标成分,考察3种精制工艺葛根素保留率、总黄酮保留率、除杂率.结果:葛根水提液经醇沉、离心-20 am陶瓷膜微滤、壳聚糖絮凝澄清3种工艺处理后其葛根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9.4%、91.5%、92.8%;总黄酮的保留率分别为71.9%、94.7%、92.7%;固形物除杂率分别为42.7%、36.9%、30.6%.结论:离心-20 nm陶瓷膜微滤、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优于醇沉工艺,其中离心-20 nm陶瓷膜微滤具有简化工艺、缩短操作时间的优点,可作为葛根水提液最佳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除杂方法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子荧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不同除杂方法所得澄清液中As,Hg,Pb,Fe,Mn,Zn,Cu的含量。结果:与原液比较,絮凝澄清液中As,Hg,Pb的去除率分别为57.1%,50.0%,39.6%,并分别为醇沉澄清液去除率的2.00,1.50,1.12倍;絮凝澄清液中的Fe,Mn,Zn,Cu保留率分别为90.6%,95.6%,91.7%,93.9%,并分别为醇沉澄清液保留率的1.09,1.29,1.15,1.28倍。结论:从有害元素的去除率及有益元素的保留率来看,絮沉工艺优于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3.
考察壳聚糖絮凝工艺用于知柏八味口服液的澄清效果以及替代乙醇沉淀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浓度、药液pH值、壳聚糖加入量三个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壳聚糖絮凝工艺与醇沉工艺对小檗碱含量和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药液浓度对絮凝效果有显著性影响;醇沉工艺与壳聚糖絮凝工艺相比,小檗碱保留率较高;而浸膏得率后者高于前者;综合评价指标,两种工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絮凝工艺可替代醇沉工艺用于知柏八味口服液的澄清。  相似文献   

4.
乙肝宁颗粒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壳聚糖天然澄清剂用于乙肝宁颗粒的最佳絮凝工艺条件,改进乙肝宁颗粒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浓度、药液pH、壳聚糖加入量三个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絮凝工艺与醇沉工艺对固形物与芍药苷的保留率、蛋白质与鞣质去除效果、薄层色谱等的影响.结果:药液浓度对絮凝效果有显著性影响;絮凝澄清工艺优于醇沉工艺.结论:壳聚糖絮凝工艺替代醇沉工艺用于乙肝宁颗粒的纯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红景天注射液的提取与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红景天注射液的提取与精制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红景天苷和酪醇的总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提取与精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红景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粉碎后的药材,以8倍量的水为提取溶剂,加热回流提取3次,1h/次;采用醇沉法和明胶沉淀法对红景天水提取物进行精制,醇沉法中调含醇量至70%,明胶沉淀法的最佳工艺为:将醇沉后的药液浓缩至0.5mg·ml~(-1)(相当于原生药),调pH值至5.0,在60℃,转速为60r·min~(-1)的条件下,加入5%明胶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时为止。结论采用上述提取精制方法制得的红景天浸膏杂质检查符合注射液的要求,该方法可用于红景天注射液的提取与精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知柏八味颗粒的澄清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知柏八味颗粒的澄清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壳聚糖加入量、药液pH值和药液浓度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探讨醇沉工艺和壳聚糖絮凝工艺对于浸膏得率和小檗碱含量的影响。结果:壳聚糖絮凝工艺与醇沉工艺相比,浸膏得率更高,小檗碱保留率更低,且药液浓度对于絮凝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但两种澄清工艺总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醇沉工艺和壳聚糖絮凝工艺作用相当,均可作为知柏八味颗粒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精制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浓度、醇浓度、静置时间对乙醇沉淀法精制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影响,并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固形物与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乙醇沉降工艺为:药液浓度0.8 g原药材/mL、醇浓度20%、静置6 h。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均降低了疏郁复方颗粒煎煮液的出膏率,但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中芍药苷含量造成了较大损失。结论低浓度的醇沉工艺可以用于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纯化,壳聚糖絮凝沉降法是否适用于该提取液的精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静  桂卉  颜红  严航  夏新华 《中成药》2012,34(12):2429-2431
目的探索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乙肝宁中糖类成分及其吸湿性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吸湿性,干燥时间,固形物保留率,总糖含有量,果糖含有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上述两种工艺。结果通过絮凝工艺和醇沉工艺的比较,壳聚糖絮凝工艺的吸湿性明显低于醇沉工艺,并且该工艺果糖含有量、总糖含有量、固形物保留率、干燥时间均优于醇沉工艺。结论壳聚糖絮凝澄清法可以降低乙肝宁浸膏的吸湿性,同时能够更好地保留糖类的含有量,为中药浸膏防潮技术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晓燕  汪晶  崔丽  葛卫红 《江苏中医药》2015,47(12):67-68,71
目的:考察不同精制工艺对复方生血口服液的成分及功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醇沉、絮凝澄清、超滤3种工艺对生血复方水提液进行精制,采用HPLC-ELSD测定不同精制样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并对比观察经3种工艺制备后的生血方对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结果:经醇沉法工艺精制后生血复方水提液中黄芪甲苷保留率为79.33%,絮凝澄清法为67.69%,超滤法为58.72%。与模型组比较,醇沉和超滤样品干预后血虚模型小鼠白细胞明显升高(P0.05),絮凝澄清样品未见明显升白作用。结论:结合药学及初步药效指标,能更好地优选复方生血水提液的精制工艺,醇沉法和超滤法更适合用于复方生血口服液的精制。  相似文献   

10.
补肾活血煎的絮凝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霞  张文清  夏玮 《中草药》2004,35(12):1351-1354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醇沉法用于补肾活血煎澄清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用于补肾活血煎的澄清,通过对总固形物、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浓缩比进行了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有效成分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代替醇沉法用于补肾活血煎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1.
双黄连的提取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亚沸态水提,絮凝和醇沉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双黄连的提取精制,达到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目的。得到最佳方案为:经超临界萃取后的100g药材,加入10倍体积的水,在90℃下煎煮2h,过滤,滤液浓缩至80mL,在50℃下,加入1.5%的絮凝剂133mL,搅拌5min,离心,上清液浓缩至16mL,加入95%乙醇至含醇量为80%,过滤,滤液蒸干,得率约为5-6%。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絮凝剂壳聚糖用于“抗感灵”提取液的澄清除杂。方法:对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同醇的效果做了比较。结果:最佳的絮凝条件,壳聚糖加入量为0.48g/L,温度为40℃,PH值为4.0。结论:壳聚糖絮凝法不仅澄清除杂效果好,且成本低,安全无毒,可代替醇沉法用“抗感灵”提取除杂工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醇沉工艺与壳聚糖澄清工艺制得药液中有效成分补骨脂的含量,确定出黑素再生液澄清工艺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出最佳的壳聚糖澄清工艺条件,考查醇沉工艺与壳聚糖澄清工艺制备的药液的含量与外观。结果:按照壳聚糖最佳澄清工艺条件:药液浓缩比例为3:1,加壳聚糖溶液的量为0.2ml/g,药液的pH值调为6,制得的药液补骨脂含量高,外观好。结论:壳聚糖澄清工艺适用于黑素再生液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玉屏风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药典法测定不同澄清工艺样品的总固体物含量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 ;苯酚 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考察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剂对玉屏风口服液有效成分含量及总固体物含量的影响 ,并进行了澄清效果、制剂稳定性比较。结果两种澄清工艺的澄清效果、制剂稳定性相似 ;壳聚糖澄清剂对黄芪甲苷和多糖含量基本无影响 ;乙醇沉淀法在使制剂总固体物含量明显减少的同时 ,也使多糖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膜分离法和醇沉法对清消口服液的纯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膜分离法和醇沉法对清消口服液的纯化效果。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流动相甲醇(A)-0.05%磷酸水(B)梯度洗脱(0~10 min,30%A;10~30 min,30%~50%A;30~45 min,50%~80%A),检测波长280 nm,考察膜分离样品及醇沉样品中出膏量、黄芩苷含量及保留量的差异。结果:膜分离样品和醇沉样品中黄芩苷保留率分别为92.01%,72.79%,出膏量分别为4.14,2.48 g。结论:膜分离法对有效组分黄芩苷的保留率较醇沉法高,但后者在除杂方面较前者好,样品外观在观察期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交试验法优选平哮颗粒的提取纯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平哮颗粒的水提醇沉工艺条件.方法:以出固率、盐酸麻黄碱和芍药苷的总提取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盐酸麻黄碱和芍药苷的总转移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考察药液与药材比例、醇沉时间、醇沉体积分数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平哮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h;最佳醇沉工艺为水煎液浓缩至生药质量浓度2 g·mL-1,加乙醇使含醇体积分数达60%,搅匀,静置8h.结论:该优选工艺可确保有效成分最大限度保留,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活血通络水提液超滤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压抽滤、低速离心、高速离心、壳聚糖絮凝、活性炭脱色作为前处理方法对活血通络水提液膜过程中通量及膜污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芍药苷转移率以及膜污染度等指标考察絮凝条件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与其它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前处理法在指标性成分芍药苷的保留率上优于减压抽滤、低速离心、高速离心和活性炭脱色,且膜污染度最小,药液膜通量最大。结论壳聚糖絮凝法是活血通络水提液膜前处理的较适方案,最优絮凝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50℃,pH=5,1%醋酸壳聚糖用量30m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通过对总固型物、正丁醇浸出物、芍药苷含量的测定,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的密度进行了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总体有效成份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但皂苷成份的保留量后者略大于前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成份的微小差异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柴银口服液醇沉工艺条件,提高柴银口服液指标成分黄芩苷转移率。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柴银口服液清膏醇沉时间,测定醇沉上清液中干物质得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并计算黄芩苷转移率,确定最佳醇沉时间;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醇沉条件下柴银口服液清膏醇沉后黄芩苷含量及转移率,并进行主效应分析、主观分析。结果:不同醇沉时间(12、16、20、24、30、36 h)考察中,黄芩苷转移率分别为85.25%、87.98%、90.44%、92.03%、91.41%、89.17%,干物质得率分别为13.54%、14.18%、13.95%、14.27%、14.31%、13.58%,醇沉时间对干物质得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当醇沉时间为24 h时,黄芩苷转移率最高,为92.03%。正交试验考察中,9个试验组的干物质得率、黄芩苷含量、黄芩苷转移率经主效应分析、直观分析等分析方法,得出当醇沉工艺为预醇沉碱化乙醇pH为8、碱化乙醇含醇量为60%、二次醇沉乙醇含醇量为85%时,黄芩苷转化率明显高于其余2个水平。结论:柴银口服液清膏最佳醇沉时间为24 h,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先加入2倍量pH为8、60%的碱化乙醇,再加85%乙醇至含醇量60%,此时扩大生产的平均黄芩苷转移率为90.08%。  相似文献   

20.
白花蛇舌草的三效动态逆流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雯  曹树稳  余燕影 《中草药》2009,40(7):1057-1059
目的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和SPSS软件分析,研究白花蛇舌草三效动态逆流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总黄酮、总多酚的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以及提取率为优化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优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阶段提取时间为70 min,固液比为1:14,乙醇体积分数为50%,提取温度为85℃.结论 实验室摸拟多效动态逆流提取白花蛇舌草的工艺研究可为企业大规模生产探索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