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与道家的诸多理念不谋而合,本就有“医道同源”之说,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角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两味和三味药物的配伍使用。在古今文献中不乏关于对药、角药临床应用的记载,但是其理念形成却又各有所异。作者认为对药、角药的形成理念也遵循道家的思想,而此文旨在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角度来探讨单味药、对药、角药在“道”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探讨活血化瘀药药动学研究进展;检索近几年来活血化瘀药药动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对于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和改善微循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已大量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覃骊兰 《新中医》2011,(10):3-4
通过对气药与血药配伍关系进行分析探索,认为气药与血药配伍法则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的特色配伍方法,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气血生理病理关系理论,并具有独特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平衡协调的作用,这为临床上运用该方法治疗多种急慢性病、复杂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药对(也称对药)和药组,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配伍而成,是方剂中最少的组方形式。它构成简单,却具备了方剂的基本主治功能,是中药遣方用药特点之一。药对组合简单,但作为药对的两味药绝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针对病机的关键环节,以中药药性理论为基础,遵循方剂的配伍理论组合而成[1、2 ]。余桂清先生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顾问,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40余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盛誉。特别是,他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  相似文献   

5.
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治温热病邪入气分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辛甘大寒,清热泻火力强,重在清解,清热之中并能解肌,偏重于清泻肺胃煅用能敛疮生肌,收湿,止血。苦甘性寒质润,善于滋阴润燥,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并能滋阴润燥,偏重于肺胃之燥,又长于滋肾降火。寒水石——功能清热泻火。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热之力较天花粉为强,又能清肺祛痰排脓,清胃止呕,清热利尿。生津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消肿排脓。天花粉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清心泻火除烦之力较淡竹叶强,并能生津。长于清热利尿。淡竹叶栀子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湿…  相似文献   

6.
药对为中药配伍的基本,是古人医疗实践的智慧结晶;又称“对药”,复方之始,在配伍上,药对具有复方的根本特点。实际上,彝医药有很多具有药对结构与功能特点的复方,从彝族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些临床用药经验,但治疗儿科疾病的研究甚少,笔者初步总结出临床用彝药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几组药对,为中彝医治疗儿科疾病提供参考,传承民族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7.
8.
9.
针药结合是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之后,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针药的不同特长,针对同一患者的同一病证,同时运用针灸和方药的辨证施治模式。辨证用药和辨证取穴都是通过调整人体阴阳气血平衡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理论同样适用于指导"针药结合"治疗模式的构建,据此提出"针药配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致瘀药试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活血化瘀药的研究已得到普遍重视,而致瘀药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复习了一些文献资料,根据血瘀证的诊断标准,选择了具有使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释放功能亢进,促进血栓形成,使血液循环瘀滞而使血液有"浓、粘、凝、聚"倾向的药物进行讨论,并称其为"致瘀药"。  相似文献   

11.
民族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问题,如各民族医药的经验实践未得到有效传承;基础研究薄弱、人才匮乏;民族药资源破坏严重,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国内现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民族药的发展。鉴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应加大保护并挖掘古籍,弘扬民族医药文化;强化国家和地方标准建设,加强民族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药材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打造民族药知名品牌,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加强民族药基础研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体系。通过整合文化、科研、人才、产业的力量,以期促进民族药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王新华教授运用对药角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王新华教授认为,对药及角药在辨证正确的情况下,若配伍得当,往往可以起到取长补短、此呼彼应的效果。常用的对药有旋覆花-代赭石、苍耳子-辛夷、薏苡仁-半夏,常用的角药有金荞麦-鱼腥草-炒黄芩、浮萍-蝉蜕-僵蚕,均各有其妙。旋覆花-代赭石可用于气上冲感者,或食管反流引起的慢性咳嗽;苍耳子-辛夷可用于治疗由过敏性鼻炎、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的咳嗽咳痰,取肺鼻同治之义;薏苡仁-半夏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者,有燥湿不伤津、祛邪不伤正之用;金荞麦-鱼腥草-炒黄芩,誉为“清肺三斧”,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痰黄者,无论病程长短,均可使用;浮萍-僵蚕-蝉蜕可用于表现为干咳、咽干咽痒、咽痒难耐作咳者。  相似文献   

14.
清热药(黄连、黄柏)和滋阴药(熟地、麦冬)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胃肠推进运动及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自发活动;并能拮抗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胃肠推进运动亢进及乙酰胆碱或氯化钡引起的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强直性收缩。  相似文献   

15.
张子和“不药之药”学术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杰 《中医研究》2000,13(5):14-15
张子和以汗吐下三法鸣于医史 ,被划归“攻邪派” ,常常给人以动辄用峻药重剂猛攻病邪的印象 ,而其“服药畏慎” ,“不药之药”的学术思想或被忽视。本文试就《儒门事亲》中的有关内容作一探讨。1 “不药之药”的学术思想张子和的“不药之药”思想源于《内经》与《论语》。《内经》在肯定药物有治疗作用的同时 ,指出药物亦有其害 ,提倡谨用药物 ,中病则减 ,中病则止。张子和鉴于历史上许多服药致病致死的事实 ,在《卷二·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十七》中指出 :“凡药皆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气…  相似文献   

16.
17.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桂枝汤与小建中汤,由于方中白芍剂量的不同,而成为功用主治不同的二方。所以在临床上,除了考虑药物外,还必须重视剂量。火神派医家,以常用温热药物,且附子剂量特别大,为其特色。孟河派医家遵崇古代医家医和、医  相似文献   

18.
徐大鹏  齐放 《陕西中医》2011,32(11):1545-1546
<正>历版方剂学教材中对君药的论述极为重视,提出君药是方中必不可缺少的药物,对此笔者曾撰文提出该论不妥的意见,认为臣药亦应是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现不揣冒昧,详陈管见,意在抛砖,争鸣引玉,  相似文献   

19.
当前,药物剂型从片剂、冲剂到针剂、气雾剂有多种不同。然而,这些常规剂型,不论口服或注射,大多每日需用药数次,不仅使用不便,而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起伏很大,呈现“峰谷”现象。当药物浓度处于高峰时,会超过适宜的治疗浓度。引起较多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反之,药物浓度降到低谷时,又远在所需浓度以下,难以发挥药效。于是,新的药物剂型——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也就相继应运而生了。它们均能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减少或避免血药浓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7)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魏绍斌教授总结多年经验,将蒲黄-三七、益母草-茜草炭-焦山楂、黄芪-南沙参、牡丹皮-地骨皮、黄精-石斛-粉葛、当归-川芎、鸡血藤-大血藤-蒺藜、桂枝-淫羊藿、苍术-薏苡仁-泽兰多组对药和角药应用于月经病的经血溢泄太过和蓄溢不及两大类病症,起到异病同治、方证相应、药简效增的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