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自控镇痛(PCA)已广泛用于临床,PCA主要分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及静脉自控镇痛。本文总结了2002~2004年100例剖宫产术后(PCEA)病人,就其对术后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下腹部术后经静脉和经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与经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均可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本文旨在比较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术后应用PCIA与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腹部手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手术80例,随机分为PCIA组与PCEA组,每组40 例。待病人清醒后拔除气管内导管后连接镇痛泵。于泵注后6h、12h、24h、36h、48h进行随访评估。比较 两组病人的视觉模拟评分、镇静评级、自行按键次数、不良反应及术后1周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 后镇痛效果均确切,其视觉模拟评分、镇静评级、自行按键次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和 术后1周肺部感染的发生率PCIA组显著高于PCEA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经硬膜外自控镇痛 优于经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式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发生率及血黏度的影响,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入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方法麻醉,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观察组术后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发生率及血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0. 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 5%(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 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 5%(P 0. 05);观察组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以及全血低切还原黏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相比,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感染率更低,能抑制血黏度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全髋置换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8例美国麻醉学会分级(ASA)I-Ⅲ级,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病人,术后分别行PCEA(E组)和PCIA(I组)。PCEA药物用1.25mg/ml的罗哌卡因,镇痛泵参数设置为基础量3ml/h、自控给药量(PCA量)5ml、锁定时间30min。PCIA药物用10μg/ml的芬太尼,泵参数为基础量2ml/h、PCA量3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术后48h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均低于3,术毕初始12h内PCEA提供更低的VAS(P〈0.05),24-48h两组VAS差异无显著性。术后PCEA病人的低血压、下肢麻木及硬膜外导管脱落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组(P〈0.05)。恶心、呕吐、谵妄、皮肤瘙瘁等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优于自控静脉镇痛,但镇痛管理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术后镇痛的广泛开展,择期剖宫产率也不断攀升。舒芬太尼是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可用于静脉和硬膜外等多种途径镇痛。作者应用舒芬太尼通过硬膜外和静脉两种途径对剖宫产术后的自控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临床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镇痛泵应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丽萍 《护理研究》2004,18(11):2016-2017
镇痛是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镇痛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深受病人及医务人员的欢迎。近年来许多学者探讨硬膜外或静脉自控镇痛术(PCA)用于术后镇痛的优越性。但其不良反应常为人们所顾虑。现将我院开展PCA以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持续镇痛以及肌肉注射镇痛,评价不同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发生率。方法:选择2003-05/2004-05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36例。随机分为3组,肌注镇痛组70例,静脉持续镇痛组86例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80例。肌注组在患者疼痛并要求用药时肌注哌替定50~100mg,异丙嗪25mg,间隔4h以上/次。静脉持续镇痛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术毕即启用镇痛泵。静脉持续镇痛组药物配方:吗啡5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泵入1.0~2.0mL/h,给药48h。硬膜外镇痛组药物配方:吗啡4mg+布比卡因15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按压给药2mL/次,锁定时间20min,给药48h。分别于术后4,12,24,48h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比较术前和术后4,12,24h的血氧饱和度(<92%持续20s以上为低氧血症)。观察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下肢周径变化>5cm为高度怀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组23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术后镇痛评分:术后4,12,24,48h硬膜外镇痛组和静脉持续镇痛组评分均低于肌注镇痛组(t=2.106~11.886,P<0.05),且硬膜外镇痛组效果好于静脉持续镇痛组。②各组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比较:术后4h硬膜外镇痛组显著高于肌注镇痛组和静脉持续镇痛组[(95.6±2.9)%,(93.5±3.2)%,(92.4±2.7)%,(t=4.216,7.362,P<0.05)]。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硬膜外镇痛组术后在排尿困难、恶心呕吐、腿围变化、瘙痒和椎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低氧血症发生率低,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其他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肺癌根治术后切口疼痛剧烈,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影响肺通气功能的表达,而且影响病情的转归。术后自控镇痛(PC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镇痛,使病人术后能积极配合转动体位,自主排痰,加大呼吸幅度,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本文对肺癌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进行观察及分析,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单用0.15%罗哌卡因的可行性。方法:60例A 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0.15%罗哌卡因(R)组,0.15%罗哌卡因+1μg/m L芬太尼(R F)组。术毕前半小时接入镇痛泵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术后3、6、12、24h V A 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两组间各时段V A 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用0.15%罗哌卡因在上腹部术后硬膜外镇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病人术后采用自控镇痛 (PCA )是具有确切效果的镇痛方法 ,但是不同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其镇痛效应及并发症各不相同。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静脉自控镇痛 (PCIA)与皮下自控镇痛 (PCSA)的临床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人选择与麻醉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年龄在 13~76岁 ,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的普外及妇产科手术病人 2 40例 ,采用PCEA 80例 ,PCIA 80例、PCSA 80例 ,术前给病人及家属展示PCA装置 ,并向病人说明其原理及使用方法。病人入手术室后选择前臂浅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者自控静脉镇痛89例,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93例。比较两组术后镇痛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自控镇痛泵的操作及护理,而且还要了解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确保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镇痛泵应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萍 《护理研究》2004,18(22):2016-2017
镇痛是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镇痛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深受病人及医务人员的欢迎。近年来许多学者探讨硬膜外或静脉自控镇痛术 (PCA)用于术后镇痛的优越性。但其不良反应常为人们所顾虑。现将我院开展PCA以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2种镇痛方式在骨科术后应用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护理特点.方法将28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的骨科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PCEA及PCIA镇痛治疗.结果①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术毕,术后6h、12h、24h及48h VAS评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不良反应PCE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PCIA组(P<0.05).结论PCEA和PCIA用于骨科术后病人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护理上各有其特点,临床工作中应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常因伤口疼痛及膀胱痉挛性收缩而致病人处于高度紧张和应激状态,影响病人的恢复。良好的镇痛可解除术后疼痛,使病人在无痛的情况下安全度过恢复期。为此,我们对45例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分别应用了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CLA),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后芬太尼经静脉自控镇痛和经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泵接于硬膜外导管;B组(31例)采用全身麻醉,自控镇痛泵接于周围静脉.镇痛泵药物配方:芬太尼0.3 mg,丁丙诺啡0.6 mg,胃复安2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2组负荷量均为5 mL,持续速度2 mL/h,自控镇痛泵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比较2组VAS评分、48 h用药总容量、自控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实进数.结果:2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和BCS舒适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8 h用药总容量、自控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实进数低于B组(P< 0.05).结论:经静脉自控镇痛和经硬膜外自控镇痛均可较好控制上腹部手术后疼痛,经硬膜外用药量较经静脉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17.
正直肠癌的手术治疗研究较多,此类患者对术后镇痛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其中硬膜外自控镇痛即是常见的一类镇痛方法[1-2]。本文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及血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的6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自控镇痛)34例和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34例。  相似文献   

18.
镇痛治疗方法对开胸术后患者心肺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疼痛与镇痛治疗对开胸术后患者心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总结516例开胸行肺叶切除或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六日的疼痛情况。采用术中肋间神经冷冻、自控硬膜外镇痛、静脉泵镇痛和一般镇痛四种方法,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术后胸痛进行评级。将疼痛4级以下的患者定为充分镇痛组,5级以上的患者定为不充分镇痛组,结合二组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充分镇痛组中,术后肺部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和总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73%、4.41%和15.20%;不充分镇痛组中分别为25.32%,12.5%和30.77%,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术中肋间神经冷冻、硬膜外镇痛、静脉泵镇痛、一般镇痛的充分镇痛率分别为75.79%、52.17%、43.08%、11.93%。结论:术后镇痛治疗以充分降低疼痛评分(VAS≤4级)为目的,加强术后充分镇痛治疗是预防开胸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与静脉曲马多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这两种镇痛方式对骨科术后病人的恢复比较。方法:将6O例心功能(ASA)Ⅰ~Ⅱ级的骨科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B组,每组各30例。A组病人采用硬膜外持续微量注射镇痛泵(PCEA)泵入吗啡术后镇痛,B组病人采用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泵(PCIA)泵入曲马多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观察并记录病人术后的疼痛情况、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术后排气、排尿时间以及意外脱管等。结果:两组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术后排气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拔除尿管后的第一次排尿时间较B组短(P<0.05)。结论:静脉联合应用曲马多和芬太尼镇痛安全有效,有利于术后病人充分配合治疗和早期活动,促进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肝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范 《临床医学》2009,29(6):30-31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肝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布比卡因100mg自控镇痛,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患者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Ⅰ组患者的VAS评分于术后各时点分别明显高于相对应的Ⅱ组的VAS评分(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是肝癌患者术后较为合适的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