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骑缝钉在小儿下颌骨创伤的应用山西省荣军医院(030031)曹向山1986~1990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用记忆合金压缩骑缝钉治疗下颌骨创伤患儿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男2例,女1例;分别为6岁、7岁和10岁,3例患儿均是下颌骨创伤骨折,骨折部位分别为左下颌体,正中联合和左下颌角,其中左下颌角骨折为粉碎性,其余两例为横断骨折。3例均有明显错位,错畸形。创伤时间分别为2天、8天和36天,其中36天的一例已畸形愈合。手术方法:全麻下清创完毕后,暴露骨折断端。畸形愈合的首先切开皮肤、皮下、骨膜、分离、去掉骨痂,将骨折断端复位,对位。在断端两侧骨组织上,与骨表面成垂直方向各钻两个小孔,一般小儿用1.2×10#的骑缝钉2枚,将刺钉插入骨孔内,将切口缝合。术后4周取出骑缝钉,取钉时只暴露臂杆,用小剥离子撬出即可。结果:3例患儿去除骑缝钉后,X丝检查骨折部位对位良好,胃质愈合,开口正常,咬关系正常。讨论骑缝钉是用具有特异功能的金属——镍钛形记忆合金制成,具有特殊的物理特性,即它在温度降低后变软可作任意塑形,温度升高后它有精确记忆力而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在恢复原形的过程中产生相当大的纵向收缩力,这种机械力在骨折断端  相似文献   

2.
作者 1998年以来采用解剖复位及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 60例 ,现就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下颌骨骨折 60例 ,男 52例 ,女 8例 ;年龄13~ 64岁。1 2 骨折情况  60例共 80处下颌骨骨折 ,40例单纯性下颌骨骨折 ,2 0例多发性骨折。其中颏部正中骨折 47处 ,下颌骨体部骨折 15处 ,下颌骨角部骨折 10处 ,下颌升枝骨折 4处 ,髁颈部骨折 4处。1 3 固定材料 小型肽板 (厚 1mm ,长 4孔、6孔 )螺钉直径 2 0mm、长 7mm (西安产 )。1 4 手术方法 ①手术路径 :下颌体部颏部骨折采用口内入路 ,下颌角部及升枝骨折采用口外下…  相似文献   

3.
刘逢佳  方利华 《江西医药》2007,42(8):728-729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2例不同部位的下颌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颏部骨折29例,颏孔区及体部骨折23例,下颌角区骨折8例,多发性骨折12例.均行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其中6例下颌角区不利型骨折在下颌骨下缘以小型钛板做补偿固定.72例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下颌骨水平支各部位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例1,男,21岁。左侧下颌骨外伤3d。CT报告“左侧下颌升支部骨折,远端骨块向外移位8mm。”入院体检:左侧面部肿胀明显,前牙轻度开(牙合),远中牙银撕裂,可触及骨擦音,摄下颌骨后前位及左侧位片,见骨折线位于左侧下顷角至远中,断端未见明显移位。手术切开复位,术中见骨折线如X线平片报告。  相似文献   

5.
下颌角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下颌骨面积较大,位置突出,易受创伤。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高于面中1/3骨折[1]。下颌角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下颌角骨折常影响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并可能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或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目前治疗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是面部较突出部位,易遭受损伤,常见下颌骨骨折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损.我科从1990年以来,收治42例外伤性下颌骨骨折伴有骨缺损患者,根据部位缺损范围,选择性采用三种不同方式骨断端复位固定及羟基磷灰石骨缺损充填修复,术后随诊观察1~3a,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彬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5):393-393
我院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5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 ,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7例患者中 ,男41例 ,女16例 ,年龄8~65岁。5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共有骨折线77处 ,其中颏部15处 ,下颌角18处 ,体部36处 ,髁状突8处 ;单发性骨折34例 ,多发性骨折23例。2治疗方法术前常规摄X线或CT检查 ,以了解骨折移位情况 ,手法复位后行单颌固定术15例 ,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术34例 ,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8例。3结果57例患者中55例伤口愈合良好 ,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正常 ,X线检查骨折断端均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 ,1例…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骨折是在颜面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骨折,初期治疗的正确与否实关系到将来的愈合情况及骨折后是否形成颌面部畸形。本组病历以骨折种类和部位作一般分析,特别重点叙述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一、骨折之部位:在本组29例下颌骨骨折中:间骨折4例,由骨折4例,正中联合骨折8例,颏孔部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6岁,双市市建公司核算员。病因为一过性昏迷向前倾斜下颌中部着铁床所致。临床检查:①下颌正中部骨折,断端相对移位,牙关系紊乱,左髁状突颈部区域压痛(++),动度减弱。②X 线片:正中部骨折、左髁状突颈部骨折,髁颈断端向后错位约1cm。③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疾病、治疗:①首先行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术,使牙(牙合)关系恢复正常.②髁突颈部骨折、移位内固定整复术.方法:(1)切开剥离:沿耳(下转87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下颌骨骨折后患者上气道间隙变化的螺旋CT研究,为临床病情评估及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不同类型骨折患者158例,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成年男性,年龄18 ~45岁.所有患者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测量各上气道分区的最小横截面积,进行Dunnett两两比较.结果 双侧下颌角骨折患者喉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减小(P<0.05).下颌骨体部及颏/颏旁粉碎性骨折患者的舌咽气道、喉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变小(P<0.05).结论 双侧下颌角不利型骨折及下颌体部和颏/颏旁粉碎性骨折后,上气道下部间隙明显减小,影响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兔下颌骨髁突骨折断端应用人重组骨形成蛋白(rhBMP),探讨其对在缺乏维生素D供应状态下骨折端骨折愈合的作用和愈合方式。方法选择大耳兔60只,随机分为两组,然后建立下颌骨髁突骨折模型,一组给以吸附在载体胶原上的rhBMP作用实验组,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随后分别于1、2、3、4、5、6周处死每组各5只兔子,对两组骨折断端的愈合进行骨折愈合处肉眼、透射光、X线、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实验结果采用析因分析。结果运用rhBMP组不论是骨折端愈合表面,还是断端组织切片结果,均表明在愈合时间、愈合的程度上较对照组好,表现在两组骨折部X线软件灰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证明骨形成蛋白对缺乏充足维生素D补充的兔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桑庆南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301-1301
我院自1989~1998年以来收治的132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32例中男86例 ,女46例 ,年龄12~67岁 ,平均34岁。其中车祸伤85例 ,高空坠落11例 ,打击伤18例 ,自行跌伤8例 ,其它原因致伤10例。1 2骨折情况 :在132例骨折中开放性34例 ,闭合性98例。下颌骨正中骨折61例 ,颏孔区骨折26例 ,下颌角下颌升枝骨折34例 ,髁状突部骨折11例。其中单发性骨折71例 ,多发性骨折46例 ,粉碎性骨折15例。1 3治疗情况 :在132例骨折中 ,开放性骨折均即行清创缝合术 ,拔除骨折线上不能保留的牙齿。骨折行即刻复位固定或择期复位固定 ,…  相似文献   

13.
王永功  崔广庆 《中国医药》2008,3(10):621-622
目的探讨下颌骨截骨术式切除舌根、咽旁肿瘤的最佳方法。方法对35例舌根、咽旁肿瘤采用下颌正中截骨外旋、下颌角截骨和颏孔前截骨三种不同路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7例下颌正中截骨外旋术后2例伸舌偏斜,1例半舌麻木,经1~5年复诊,未见复发;12例下颌角截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下唇麻木,9例下颌感觉异常,3例咀嚼功能差,6例出现不同程度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16例颏孔前截骨术患者中14例良性肿瘤术后经6个月至2年复诊,肿瘤无复发,下唇感觉、咀嚼、吞咽均功能良好。结论颏孔前下颌骨截骨方式是一种损伤小、组织保护好的外科径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之一 ,本文通过收集对 32例下颌骨骨折病人采用成品牙弓夹板加颌间弹性牵引 ,或钢丝牙间结扎 ,颌间结扎 ,单颌牙弓夹板固定 ,颅颌弹性绷带固定等非手术方法治疗的完整资料 ,加以临床分析 ,以期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其中男 2 9例 ,占 85 3% ,女 5例 ,占 14 7%。男女之比 5 8∶1。年龄 18~ 45岁。1 2 骨折部位 下颌骨正中骨折 9例 ,占 2 6 5 % ,下颌骨体部骨折 11例 ,占 32 2 % ;下颌骨角部骨折 5例 ,占14 7%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 2例 ,占 5 8% ,下颌骨髁状突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既能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复发,又能保存下颌骨连续性及颞颌关节功能的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手术新方法。方法对X线影像显示病变波及几乎整个下颌骨升支部、角部甚至部分下颌骨体部的较大的单房型成釉细胞瘤病例,先尽量做到完整摘除肿瘤并扩大刮除骨腔内壁,再施以液氮冻融处理。为预防术区薄弱骨板处极可能发生的下颌骨病理性骨折,加用长条状钛板支撑式内固定。钛板一端固定于下颌骨体部,另一端弯制成类似直角形,以钛螺钉固定于髁状突颈部下方或下颌骨升支后缘的骨腔内壁。如术中下颌骨下缘发生骨折,则另以4-6孔微型钛板内固定,并注意保留该处骨膜。固定钛板前参照牙齿咬合关系先行手法复位,并在预先安装好的上下颌牙弓夹板上行颌间固定。术后颌间固定保持两周。结果 1997年以来共治疗2例,经2-5年以上定期随访及临床X线复查,2例病人均未见肿瘤复发,颌面部外形对称,开闭口运动正常,语言及咀嚼运动良好。X线显示原病理性骨折处完全愈合,新骨增生,皮质骨形成,原术后之骨腔明显缩小,内固定之钛板牢固。结论该方法对较大的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可以保存完整对称的颞下颌关节功能及下颌骨的连续性,避免了根治性手术中的下颌骨截骨术及自体植骨术,大大减轻了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经初步观察无复发。该方法还可  相似文献   

16.
下颌角是下颌骨体与下颌升支的连接处,位于此的下颌第三磨牙常易发生阻生.国内、外有关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中,下颌角区的骨折有较高的发生率.有学者认为下颌角区是下颌骨的一个薄弱区.笔者通过回顾分析天津市口腔医院73例下颌角骨折的病例,探讨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对下颌角区骨折复位术后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左智敏 《首都医药》2004,11(16):28-29
目的评估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可靠性及其效果,探讨其优缺点。方法164例患者下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复位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小型钛板的固定位置均参考Champy方法。结果164例患者中1例口腔黏膜瘘,经搔刮后愈;2例下颌角骨折内固定后,于阻生齿处感染,其余术后伤口均无感染;162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仅2例出现局部咬合关系不良,经术后调整恢复正常咬合关系。X线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口内手术入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拴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王从跃  杨波 《江苏医药》2001,27(9):697-697
我们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 ,从营养学及治疗角度评价其疗效。临床资料近三年来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 30例 ,其中男2 3例 ,女 7例 ,年龄 15~ 5 4岁。单发性骨折 2 6例 ,多发性骨折 4例。骨折部位总数为 34处 ,其中颏部9处 ,体部 15处 ,下颌角部 6处 ,髁状突颈部 4处。从 30例中随机选出 15例采用传统疗法治疗作为对照组 ,另 15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颌间牵引复位或切开复位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 颌间结扎固定 4周。研究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 ,在骨折部位的前庭沟处作弧形切口 ,切透骨膜 ,剥离后显露骨折…  相似文献   

19.
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容术口内径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角肥大表现为颜面部的方形或突出外观,甚至使面部轮廓呈上小下大形态。有些咬肌良性肥大者也可伴有下颌骨骨质增生,单纯切除咬肌并不能完全改变颜面下部轮廓。传统的直线截骨法效果不佳,还通常遗留下颌骨水平部中分的角性突起,且口外进路术后面部留下较长的瘢痕。笔者根据下颌骨解剖结构及人们的审美观,设计了口内进路一次性下颌角截骨的新方法,我科从2002年10月-2007年5月共完成12例手术,本法既能精确而彻底地截骨,又避免了面部瘢痕,均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小不锈钢板、小型钛板复位固定下颌骨骨折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我科自1990年5月~2000年3月共收治121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先后采用小不锈钢板、小型钛板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1例中,男性91例,女性30例;年龄16~59岁。121例共150处骨折,其中正中颏部骨折49处,下颌体骨折70处,下颌角骨折25处,髁状突颈部骨折6处。固定所用小不锈钢板为第四军医大学产品,小型钛板为中国西安中邦公司和德国Midicon公司产品。2 固定方法麻醉:下颌角、髁状突以及多发性骨折采用经鼻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