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恶性胸膜间皮瘤26例分析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云霞,付秀华恶性胸膜间皮瘤系原发于胸膜间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我院十年来共诊治恶性胸膜间皮瘤26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26例患者,男20例,女6例,年龄18~55岁,平均40.6岁。主要临床表现:胸...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对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蔡恩齐,徐树德,王丽青弥漫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胸膜原发性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常易误诊。我院自1988年以来,经组织学检查确诊15例,其中剖胸活检2例、胸腔镜直视下活检13例,本文对其诊断价值进行...  相似文献   

3.
恶性胸膜间皮瘤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4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43例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用Kaplan—Meier模型的log—rank检验分析年龄、性别、侵犯范围、分期和汾疗方式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用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3例患者均无明确石棉接触史;24例患者曾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43例均有不规则胸膜增厚。弥漫性增厚者共36例,局限性胸膜增厚有7例。40例可见纵隔胸膜受累,2例胸水中查到恶性间皮细胞。43例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37月(范围0.23~90.30月),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用单因素生存分析,侵犯范围、年龄和分期与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局限型恶性胸膜间皮瘤预后较好。结论胸膜活检及免疫组化是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主要方法,侵犯范围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胸膜间皮瘤临床特点,对我院12年中收治的40例胸膜间皮瘤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我院1990~2005年35例胸膜间皮瘤的误诊经过。结果 胸膜间皮瘤临床较少见,不能充分重视,首次就诊误诊率高。结论 胸膜间皮瘤临床表现多样化,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只有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才能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经皮胸膜活检术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石棉接触史者21例。顽固性胸痛23例,占46.0%,气促28例,占56.0%,43例行胸膜活检,特异性病理诊断25例,胸膜活检阳性率58.14%,11例行开胸活检,占22.0%,胸腔镜检查确诊7例,占14.0%,5例行CT引导穿刺活检,占10.0%。结论顽固性胸痛、气促是胸膜间皮瘤的主要临床表现,经皮胸膜活检对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阳性率达58.14%,是确定病理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恶性胸膜间皮瘤10例谩诊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510095)罗启元袁建章现在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本文总结我院1990年以来经病理证实的1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就其临床表现、X线胸片、B型超声波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0例患...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术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分析胸腔镜术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报告32例经胸腔镜检查及组织学证实的胸膜间皮瘤患者在胸腔镜下图像及组织学特点,与胸部X线、CT、胸液细胞学和经皮穿刺胸膜活组织检查(活检)等方法阳性率比较。结果显示胸腔镜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率为100%,组织学类型为:良性纤维型5例、上皮型9例、纤维肉瘤型12例、混合型6例。其它检查方法阳性率分别是:胸部X线13%、胸部体层摄片33%、胸膜腔充气造影38%、胸部CT61%、胸液细胞学15%及经皮穿刺胸膜活检24%。结论胸腔镜可观察胸膜病变并能在直视下活检,是诊断胸膜间皮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宋丽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57-159
目的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断经验.方法 分析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包括有无石棉粉尘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胸水检测和有无转移,并对比15例手术结果.结果 8例患者工种与接触石棉有关,占恶性胸膜间皮瘤38.1% (8/21),18例(85.7%)有胸痛,其中17倒(80.9%)伴胸腔积液,1例出现Horner综合症并影响臂丛神经.3例(19.1% )CT下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2例(9.6%)胸水中找到间皮瘤细胞,1例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16例CT发现胸膜增厚或胸膜上结节样病灶,占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76.2%.17例手术病例中12例胸膜广泛增厚或胸壁上广泛不规则太小不等结节融合成片.结论 石棉接触史是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病的主要病因,胸痛、胸腔积液是主要临床表现.CT对诊断胸膜间皮瘤有重要参考价值,CT引导下活检能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胸膜间皮瘤临床特点,对我院12年中收治的40例胸膜间皮瘤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胸膜间皮瘤6例诊断分析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271608)巩合义,常述义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表面间皮细胞的少见肿瘤。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6例,均曾被误诊。一般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38~76岁,平均53岁。1例胸膜活检和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均呈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及内科胸腔镜下特点。方法对12例经内科胸腔镜活检确诊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复习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痈、胸闷、咳嗽、发热,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血性胸水常见,胸水ADA均小于40,胸腔镜下胸膜上均有病变。结论临床症状、胸水常规检查、胸部CT对诊断恶性间皮瘤有提示作用但价值有限,内科胸腔镜活榆结合免疫组化是诊断恶性间皮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胸膜间皮瘤为少见的胸膜原发肿瘤,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结缔组织,可分为弥漫型及局限型二种类型。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大部分病例最终依靠胸膜活检。本文将我院自1993年1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胸膜、腹膜、心包膜,睾丸固有鞘膜以及输卵管浆膜等均有间皮细胞覆盖,虽然这些部位均可发生,但胸膜是间皮瘤的好发部位,占全部间皮瘤的60~70%。我院25年来共收治22例胸膜间皮瘤,现结合有关文献加以分析讨论。临床资料22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20~81岁。其中40岁以上20例。全部病  相似文献   

15.
于晶  吴艳峰 《临床肺科杂志》2023,(12):1928-1931
<正>胸膜恶性肿瘤以胸膜转移癌多见[1],原发性胸膜恶性肿瘤相对少见,其中以胸膜间皮瘤居多,原发性胸膜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2]。文献表明,由于原发性胸膜鳞状细胞癌临床极为少见,且患者症状出现晚,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与局限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相混淆[3],本文通过报道1例经内科胸腔镜确诊的原发性胸膜鳞状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临床医生对原发性胸膜鳞状细胞癌的认识。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  相似文献   

16.
弥漫型胸膜间皮瘤2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膜间皮瘤分局限型与弥漫型两大类。弥漫型胸膜间皮瘤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结核性胸膜炎及其他恶性胸腔积液难以鉴别,极易误诊。1993~2004年,我院共收治了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均首诊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5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虽为临床上一种相对少见的原发性胸膜肿瘤,但其发病在逐步增加。早期起病隐匿,常被忽视。患往往因胸痛和进行性气急而就诊,易被误诊为胸膜炎、转移性癌性胸腔积液、肺部良性肿瘤、包裹性胸腔积液、肺癌等。临床上如有午后发热、胸痛等,更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我院1995~2001年收治5例因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而入院的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现将病史资料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 ,通常发生在四肢大关节附近 ,大多发生在 15~ 4 0岁青春期和青年时期。胸膜滑膜肉瘤更是罕见 ,常常误诊为与其组织结构相似的恶性胸膜间皮瘤。Colwell报道 3例胸膜滑膜肉瘤 ,根据临床症状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染色体原位杂交 (FISH)技术进行鉴别诊断 ,并对胸膜滑膜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例 1,男性 39岁 ,因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胸膜肿块 ,经胸腔镜活检诊断为恶性间皮瘤 ,肉瘤型。行左侧胸膜外肺切除 ,胸膜肿瘤较易从胸膜壁剥离下来 ,手术后放疗。4年后 ,发现左腰部脊柱旁有一肿块…  相似文献   

19.
间皮瘤来源于胸膜、腹膜、心包和睾丸鞘膜等浆膜腔表面的间皮组织,腹膜间皮瘤为少见疾病。我院近10年来经外科手术探查和病理组织学证实4例。今就有关资料做一简要的临床分析,并参考文献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山东省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3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及同期住院的30例肺腺癌胸膜转移及30例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胸腔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症状同结核性胸膜炎及肺腺癌胸膜转移组患者相比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中环状胸膜增厚,病侧肺容积小,纵隔固定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相对常见。实验室检查中恶性胸膜间皮瘤无特异性检查指标,肺腺癌胸膜转移患者血及胸水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胸水找肿瘤细胞阳性率高;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腺苷酸脱氨酶是相对特异性指标。胸腔镜下表现中恶性胸膜间皮瘤主要表现为弥漫胸膜增厚及大小不等的结节,有的呈大的肿块样改变,质地相对较硬。肺腺癌胸膜转移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及孤立或多发小结节,部分可融合呈桑葚或菜花状,易于取病理。结核性胸膜炎以充血、水肿,黏连和分隔,包裹为主要表现,可见有粟粒状小结节分布。胸腔镜多点取材并行免疫组化各组病例均明确诊断。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于误诊为肺腺癌胸膜转移及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检查可准确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等胸膜疾病,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