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应用心理情绪评估量表对128例前来急诊科就诊的各类心脏病患者负性情绪进行了测量,并与同期门诊就诊的同病患者比较,试图探讨前者心理情绪表现的一般规律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4-05~2006-10前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195例,纳入标准:(1)符合WHO组织有关高血压病、各类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2)发病急促,前往急诊科室就诊患者;(3)愿意接受各种问卷和量表调查。排除标准:(1)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2)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3)老年痴呆症;(4)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符合条件者128例,男85例,女4…  相似文献   

2.
以门诊复查的康复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癌症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心理痛苦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及一般资料的测评工作。结果共有102例癌症患者参与本研究,男33例,女69例。女性疼痛症状重于男性(P<0.05)。有转移的癌症患者受经济影响程度大于无转移的癌症患者(P<0.05)。早期癌症患者躯体功能更好(P<0.01);腹泻症状更轻(P<0.05);受经济因素影响更小(P<0.05)。焦虑、抑郁、心理痛苦程度得分越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康复期癌症患者受病情和情绪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加强癌症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同时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康复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癌症患者配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癌症患者配偶12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理性情绪疗法中的心理诊断、领悟、修通、再教育4方面,分阶段、分主次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配偶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理性情绪疗法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配偶的焦虑和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组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41例癌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1例.实验组再随机分3个小组(每组7人)进行小组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小组心理干预能缓解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促进机体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指导临床掌握癌症患者的心理,让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有助于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入院第2天(干预前)和术前1d(干预后)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SDS评分为39.68±9.02分,SAS评分为40.38±5.57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在焦虑、抑郁2因子得分情况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躯体化、强迫、敌意、恐惧4因子得分情况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术前实施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判断成人的求医动机、心理状况及颌骨畸型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 ,对正颌外科的适应证 ,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进行正确的认识。1 对象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为 1996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收治的正颌外科手术患者 5 0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3 0例。年龄19 .2~ 3 5 .6岁 ,平均年龄 2 6 5岁。1 2 调查内容。 ( 1)求医者产生颌骨畸形的原因 ;( 2 )正颌外科手术患者的求医动机 ;( 3 )颌骨畸形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 4 )患者的心理类型。1 3 调查方法。 ( 1)问卷调查。设计为手术对象术前问卷和术后即刻问卷 (术后 1…  相似文献   

7.
癌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癌症患者常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强烈的心理反应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可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 ,我们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1] 测试了癌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水平 ,并进行了相应的心理护理 ,旨在探讨导致癌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因素 ,以及心理护理对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5年 6月至 1999年 4月在我院住院的癌症患者 375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 2 6 7例 ,女 10 8例 ,2 4 5~ 6 9岁 ,平均 43 6 1± 10 2 7岁。1 2 方法 在进行心理护理前和心理护理 4周后 ,分别用Zung自评量表测试 ,以抑郁严…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对 2 0 0例住院精神病人采用满足信息法沟通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4月在我院住院且符合下列标准的精神病患者 2 0 0例 ,进行自身对照。男 10 0例 ,女 10 0例。入组标准 :( 1)年龄不限 ;( 2 )符合CCMD - 2-R精神病诊断标准 ;( 3 )无严重躯体疾病和脑器质疾病 ;( 4)住院时间不限 ;( 5 )入院后 3d及精神症状处于动摇期或恢复期 ;( 6)用药量遵医嘱 ;( 7)有焦虑、紧张、恐惧、冲动、情绪不稳等现象。诊断 :精神分裂症 140例 ,躁狂症 2 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60例住院癌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指导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癌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情绪状态对高血压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高血压病40例的情绪状态分为情绪稳定组(A组)及情绪不稳定组(B组)各20例,糖尿病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1)老年人糖耐量降低;(2)情绪状态可影响患者的胰岛素释放,可成为糖尿病的易患因素之一;(3)心理调治及整体护理甚为重要.结论:情绪状态对高血压病患者糖代谢有影响,应重视高血压患者情绪状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威  胡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98-5699
我们调查了37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和心理干预需求,并与52例无抑郁同病患者进行比较,以探讨前者护理和心理干预需求工作量的一般规律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3-09~2007-04收住我科脑卒中患者121例。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愿意接受各种量表和问卷调查。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失语、失用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有精神障碍个人或家族史阳性患者;(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本组研究共入选急性脑卒中患者89例,男54例,女35例,年龄45~81(57.60±14.58)岁。1.2方法抑郁状况评估选用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胰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1例,采用及早心理干预、认知疗法、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3周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3周后,试验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3周后焦虑、抑郁情绪均比3周前入组时缓解.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射频消融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计划的心理护理.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表(HAD),对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进行调查,统计HAD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的HAD单号、双号评分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射频消融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其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多因素分析,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的心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表对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21.8%,抑郁发生率为35.9%,均女性多于男性(28.9%、44.7%与15.0%、27.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焦虑相关的因素为饮食情况、有无并发症或病程时间;与抑郁相关的因素有性格、治疗情况、对疾病的认识、家庭支持或社会支持等.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较差,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其焦虑抑郁情绪与若干因素有关,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基于同感心的心理支持方法,评价其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并与常规心理支持方法相比较。方法:选择2001/3-2002/5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接受服务的家居晚期癌症患者325例为对照组,并选择2003/12-2004/6在宁养院接受服务的家居晚期癌症患者329例为观察组,两组在接受癌痛控制、症状处理(宁养服务)的同时分别接受基于同感心的心理支持和常规的心理支持治疗。基于同感心的心理支持方法为按同感心的原理,设身处地患者的情境,感同身受患者的情绪和需求,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以平等、尊重、接纳的态度,站在患者的立场对待患者,使患者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渲泻情绪等。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愤怒、绝望、自杀倾向进行评估。①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状况,包括14个项目,分界值为14分,总分>14分肯定有焦虑存在;②汉密顿抑郁量表:包括24项,主要评估患者的抑郁状况、绝望及自杀倾向,采用04的5级评分,总分>20分,肯定有抑郁存在;③自拟调查表: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孤独感、愤怒情绪、对宁养服务的满意度(仅在心理支持治疗1个月后调查),均采用0-4级评分,均以2分以上为肯定(阳性)。主要观察不同心理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情绪障碍的治疗有效率[有效率=(治疗前该情绪的阳性人数—治疗后阳性人数/治疗前该情绪的阳性人数)×100%],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u检验。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有13例、9例患者因死亡而心理支持治疗不足1个月而被剔除,因此两组分别有312例、320例纳入结果分析。观察组焦虑、孤独、抑郁、愤怒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117~5.788,P<0.05)。观察组患者对宁养服务感到满意的有304例,占95.0%,对照组感到满意的有281例,占9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591,P=0.018)。结论:基于同感心的心理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孤独及愤怒情绪,其疗效明显好于常规心理支持治疗,可广泛应用于宁养服务中。  相似文献   

16.
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了解综合内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为提供心理护理措施寻找更为客观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 (HAD)情绪测定表与观察法对 3 5 7例内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量表评定结果 :可疑焦虑症状 (A >8~ 10 ) 5 1例 ,焦虑症状 (A >11) 3 9例 ,可疑抑郁症状 (D >8~ 10 ) 3 3例 ,抑郁症状 (D >11) 2 7例 ;观察法评定结果 :焦虑 19例 ,抑郁 2例 ,两种方法评定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理测量是制定心理护理计划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术式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患者除因惧怕癌症可能夺去生命和各种治疗带来的痛苦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外,还要承受女性体形改变的心理压力。有时候这种女性特殊意义的丧失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更甚于癌症本身[1]。笔者2002年7月-2005年5月对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术式乳腺癌患者其心理反应不同。保乳术患者承受心理压力更大,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术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6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其中保乳术14例,根治术46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46.5±10.9)岁,初中文化(包括初中)程度以上占55%。2.方法。调查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癌症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2例癌症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焦虑抑郁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前实验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癌症患者平稳度过放化疗治疗期,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的身心现状和需求.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制调查问卷对116名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 116名癌症患者的家庭照护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分别占62.93%和69.83%,主要的身体症状表现为疲乏和失眠,并且社交活动明显受到影响.在健康信息、心理服务、患者心理安抚技巧及疾病照护技术指导等方面有需求.结论 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存在身心问题,需要恰当地干预.  相似文献   

20.
骨折多为突发事件,瞬间改变了患者的生活状态,同时患者因疼痛、手术等因素,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本研究关注特定的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旨在为合理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者190例.纳入标准:(1)骨折后1周内手术的成年患者;(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标准:(1)重要器官疾病;(2)近3个月服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在实验设计时依据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95例)与对照组(95例).观察组中男58例,女37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1.5岁.对照组中男52例,女43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0.3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