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水激光在根管治疗中对于缓解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pain,EIAP)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慢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患者2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36例。常规根管预备后,A 组患牙在水激光处理后,封入氢氧化钙糊剂;B组封入氢氧化钙糊剂,2组均用caviton暂封窝洞,观察及比较2组患牙在术后不同时间下EIAP的发生及转归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2组间EIAP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3 d,A组EIAP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水激光可有效减少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的发生率,且可有效缩短患者疼痛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许海军  潘冬梅 《口腔医学》2011,31(12):719-720,723
目的回顾分析根管治疗术中诊间痛的发生原因。方法通过对记录在案400例450颗施行根管治疗术的患牙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60颗牙(11.1%)出现约诊间疼痛反应,其中中年女性患者、无窦型根尖周炎牙齿、后牙疼痛发生率较高。结论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与年龄、性别、牙位及牙髓状况有关,因此,采取个性化的防范措施,可降低诊间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3种根充糊剂用于妊娠妇女急性根尖周炎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美玉 《口腔医学》2006,26(5):396-396
目的观察3种根充糊剂用于孕妇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孕妇急性根尖周炎患牙102个,随机分3组,分别用3种根充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即氢氧化钙碘仿糊剂(A组)、氢氧化钙糊剂组(B组)和碘仿糊剂组(C组)。定期复查。结果A组有效率为92.7%,B组有效率为87.5%,C组有效率为84.4%,3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可用于孕妇急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根管治疗方法处理患牙后诊间急症和根充后疼痛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例40岁以上患者共200颗牙髓坏死的磨牙随机分为A、B、C、D、E组,分别按照不同的根管治疗处理步骤进行治疗,A组开放2 d,封药1周,再行根管预备、根管充填;B组开放2 d,根管预备后封药1周,再行根管充填;C组开髓、拔髓后封药1周,根管预备后封药1周,再行根管充填;D组开髓、拔髓后封药1周,再行根管预备、根管充填;E组开髓、拔髓、根管预备后封药1周,再行根管充填。观察5组的约诊间疼痛和根充后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A、B组均未发生诊间痛,C、D组先行开髓,拔髓后诊间痛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0.0%和22.5%,其中D组最高。结论对于易发生诊间疼痛和根充后疼痛的患者及患牙先行开放2 d,再行根管治疗可有效减少诊间急症和根充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氢氧化钙作为根管内药物预防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0颗牙髓坏死的前磨牙,将其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颗牙。A组患牙1次完成根管治疗;B组患牙2次完成根管治疗,但约诊期间根管内不封任何药物;C组患牙2次完成根管治疗,但约诊期间根管内封Ca(OH)2糊剂。采用改良10点视觉模拟量表对患者根管治疗后疼痛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比较3组患者根管治疗后的疼痛水平。结果A组与B组、B组与C组患者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患者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氧化钙作为根管内封药可有效预防根管充填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消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娟 《口腔医学》2010,30(4):253-254
目的评价氢氧化钙作为根管内消毒药物预防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6颗有根管治疗指征的患牙,将其随机分为A、B2组,每组48颗牙。每组患牙均为二次完成根管治疗,Α组患牙约诊期间根管内封Ca(OH)2糊剂,B组患牙约诊期间根管内封FC棉球或CP棉捻。分别于封药后1周和充填后1周复诊,并记录2组约诊期间和根管充填术后1周内患牙疼痛情况。结果Α组患者约诊期间和根管充填术后1周内患牙疼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Β组,经χ2检验,2组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氧化钙作为根管内消毒药物可有效地预防根管治疗约诊期间及充填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ProTaper、K3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和手用不锈钢K锉预备根管后诊间急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泰安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135例磨牙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35颗患牙),随机分为ProTaper组、K3组和H组,每组45颗患牙。分别使用ProTaper、K3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和手用不锈钢K锉行根管预备后,封氢氧化钙1周复诊,比较3组根管治疗诊间急症发生情况。结果 ProTaper组、K3组根管治疗诊间急症发生率明显低于H组(P < 0.05);ProTaper组与K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roTaper、K3机用镍钛锉可明显降低根管治疗诊间急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K3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观察约诊间痛的情况,探讨发生约诊间痛的影响因素。方法临床选取因龋病或隐裂引起牙髓炎的患者共138例,其中男65例,女73例,年龄18~66岁。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大锥度K3机用镍钛器械(实验组)和02锥度手用不锈钢K锉(对照组)预备,比较2组根管预备后,患牙约诊间痛(EIAP)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K3机动预备系统预备的患牙约诊间痛发生率显著低于K锉常规法(P=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多根管患牙在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根管患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动不锈钢K锉相比,K3机动根管预备系统可以降低根管预备后约诊间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Nd:YAG激光照射、超声冲洗及氢氧化钙封药等根管消毒方法对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上颌单根管前牙30颗,随机分为3组,镍钛器械常规预备后,分别采用Nd:YAG激光照射(A组)、超声冲洗(B组)及常规氢氧化钙封药(C组)等方法进行根管消毒,检测各组患牙治疗前后根管内内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 3组患牙治疗前内毒素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牙治疗前、预备后、治疗后内毒素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YAG激光照射、超声冲洗、氢氧化钙封药3种消毒方法均有较强清除灭活根管内毒素作用;50mjNd:YAG激光消毒1min或无菌蒸馏水超声冲洗1min可起到与氢氧化钙封药相同的根管内毒素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收集临床上根管治疗资料,探讨非感染性和非医源性因素对约诊间痛的影响。方法:对恒牙149例根管治疗病例年龄、性别、牙位、就诊时牙齿状况、牙周状态及临床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因素中,约诊间疼痛发生率后牙高于前牙,临床诊断为根尖周炎者约诊间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牙髓炎患者。牙髓坏死、有根尖区骨质破坏的患牙发生约诊间痛的几率较高。服用抗生素及年龄与性别对约诊间疼痛影响不明显。结论:牙位、临床诊断及根尖病变对根管治疗约诊间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生物根管封闭剂iRoot SP在扁形根管根尖封闭中的性能,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取48颗根管的近远中径与颊舌径之比小于0.5的单根管离体前磨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16颗.分别选用Vitapex (A组)、AH Plus(B组)、iRoot SP(C组)作为根管封闭剂,结合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充填技术进行根管充填.所有样本经根尖染料渗透实验,采用透明牙技术,比较3组离体牙微渗漏情况,评价iRoot SP在扁形根管根尖封闭中的性能.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染料渗入深度显著大于B、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C组染料渗入深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Root SP和AH Plus在扁形形根管根尖封闭中的性能接近,效果优于Vitapex根管充填糊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中根尖疏通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根管预备前和结束时使用10#K锉进行根尖疏通并超出工作长度1 mm,B组,每次更换器械均使用10#根管疏通器械到达工作长度,C组,每次更换器械均使用根管疏通器械并超出工作长度1 mm.记录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并记录各时间段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分值,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以及VAS分值的统计学差异.结果:A组83.33%的患者术后无疼痛或轻微疼痛,B组为86.67%,C组为90%.各组的疼痛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C组VAS分值略低于A组及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管治疗中根尖疏通对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和程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根管预备中2 种不同根管预备终止点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 需做根管治疗的患者118例用Endo Pilot根测仪进行根尖定位,随机分成2组:A组(59例),根管预备终止点位于根测仪指示"弧形基线"上最高点(蜂鸣声35次/min);B组(59例),根管预备终止点位于根测仪指示"弧形基线"下最低点(蜂鸣声65次/min). 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分值,记录2组患者根管预备前和术后12 h、1 d、2 d、3 d、1周疼痛情况. 结果 118颗患牙疼痛的总发生率为18. 6%,其中A组为16. 9%(10/59),B组为20. 3%(12/59),2组疼痛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B 2组在各时间段VAS疼痛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根管预备中2种根管预备终止点对术后疼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Er:YAG激光在不同根管预备尺寸情况下的消毒效果。方法 368颗离体上颌单直根管前牙,随机分为8组,机用K3镍钛锉预备至以下尺寸: A1组和B1组(#25/0.06)、A2组和B2组(#30/0.06)、A3组和B3组(#35/0.06)、A4组和B4组(#40/0.06)。高压灭菌后,A组接种粪肠球菌,B组接种白念菌。每组冲洗方法均为Er:YAG激光+3% NaOCl,Er:YAG激光+17% EDTA,Er:YAG激光+生理盐水,然后收集各组处理后根管壁表面微生物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计数,采用GraphPad Prism 5.02软件包分析各组绝对残留菌落数及菌落相对残留率。结果 Er:YAG激光对粪肠球菌与白念菌的消毒效果在预备尺寸为#40/0.06最佳,#35/0.06次之。#40/0.06、#35/0.06的消毒效果与#30/0.06、#25/0.0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25/0.06~#40/0.06根管尺寸范围内,Er:YAG激光联合3% NaOCl、17% EDTA和生理盐水冲洗上颌前牙单直根管时,根管预备尺寸不应小于#30/0.0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诊间急症(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IAE)发生率和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8年8月—2021年8月因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恒磨牙96颗,随机分为2组(n=48)颗,MT组使用 Mtwo机用镍钛锉改良 Mtwo根管预备法,同步组使用改良 Mtwo预备技术加同步根管长度测量根管预备法。根管预备完成后拍摄根尖片,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复诊时行常规热牙胶根管充填。采用 SPSS 22.0 软件包分析IAE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充填效果。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第3 天、1周,2组IA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2 天,同步组IAE发生率显著低于MT组(P<0.05),同步组根管充填的合格率显著高于MT组(P<0.05)。结论: 同步法能减少根管预备过程中根尖区的机械刺激,严格控制根管的工作长度,维持根尖区屏障,从而降低IAE发生率并有效提高根管充填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3种根管充填方法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短期疗效,为临床上选择合理有效的根管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接受根管充填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n=40)。3组均行根管充填治疗, A组为iRoot SP糊剂单尖法充填,B组为AH-plus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C组为AH-plus糊剂冷牙胶侧压充填。通过统计3组根管充填时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分析3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疼痛评分;采用根尖周指数 (periapicalindex, PAI) 评定X线片并结合临床检查,对3组患者的根管治疗时间、疼痛情况、根管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根管充填时间分别为A组(75.50±7.44)s,B组 (85.38±3.46) s,C组 (102.33±3.3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术后发生疼痛发生率A组为25%,B组为25%,C组为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B组与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3 组患者X线片 PAI 评分比较结果显示,PAI总分的时间效应F=498.93,P<0.001,提示不同时间点的PA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F=0.91,P=0.406,提示不同组的PA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F=0.44,P=0.777,提示不同组在不用时间点的PAI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组患者3个月、12个月总有效率A组为97.5%、97.3%,B组为97.5%、97.2%,C组为90%、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两相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其他2种根管充填方式,iRoot SP糊剂单尖法根管充填技术对于节约临床操作时间,增加患者就诊舒适度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根管预备中不同扭矩设定对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数和预备效率的影响。方法 将3种型号Protaper镍钛根管锉(S1、S2和F1),每种型号各24根,分别随机分为3组,每组8根。并根据分组设计分别采用3种不同扭矩(1.2 N·m、3.0 N·m、5.2 N·m),以及250 rpm/min转速下在根管树脂模块上进行根管预备,记录完成预备单个根管的平均提拉次数及每支锉折断前能预备完成的根管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镍钛锉S1在3种扭矩下预备完成的根管数目及平均提拉次数分别为:A1组:11.25±3.196和9.33±3.215;A2组:7.25±1.581和5.63±2.582;A3组:1.50±1.195和4.50±1.506,3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锉S2在3种扭矩下预备完成的根管数目及平均提拉次数分别为:B1组:16.00±3.625和10.98±3.496;B2组:11.50±2.878和7.82±3.470;B3组:7.50±2.268和6.02±2.941,3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锉F1在3种扭矩下预备完成的根管数目及平均提拉次数分别为:C1组:21.63±3.114和8.18±2.849;C2组:21.50±2.673和4.83±2.166;C3组:16.63±2.504和4.60±1.830,预备根管数目中C1组与C3组,C2组与C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提拉次数中C1组与C2组、C1组与C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扭矩加大时,镍钛锉根管预备效率增加,随之器械分离几率也增大。Protaper镍钛锉(S1、S2、F1)使用中扭矩设定为3 N·m能符合较安全的高效切削根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热牙胶充填技术联合不同封闭剂在根管充填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根管充填的牙髓炎患者9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3)和C组(n=32)。A组采用热牙胶充填技术+iRoot SP,B组采用热牙胶充填技术+AH plus,C组采用热牙胶充填技术+Vitapex。比较3组术后7 d的根管充填质量,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适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1级疼痛率分别为6.7%、6.1%,显著低于C组的28.1%(P<0.05)。结论: 热牙胶充填技术联合iRoot SP、AH plus或Vitapex,均具有较好的根管封闭效果;但iRoot SP、AH plus相较于Vitapex,可以更有效减轻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推荐作为根管充填治疗中的首选封闭剂。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根管封闭剂根管充填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观察用3种根管封闭剂充填根管后短期疼痛的发生情况.方法将明确诊断为牙髓炎和根尖炎需要行根管治疗的恒牙404颗随机分为3组,A组以碘仿氧化锌丁香油为封闭剂,B组以氧化锌丁香油为封闭剂,C组以Cortisomol为封闭剂,分别加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对术后24~72 h疼痛发生情况用VAS评价标尺记录并用χ2检验分析比较.结果经统计学检验3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Cortisomol 组术后反应最轻,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组术后反应最严重.结论以Cortisomol为封闭剂进行根管充填可明显减少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3种镍钛器械预备重度弯曲根管后牙本质微裂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临床上拔除的近中根牙根弯曲度在25°~40°的磨牙240颗,按弯曲度25°~30°(不包括25°)、30°~35°、35°~40°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80个标本,均用K锉预备到15#。将3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20颗,1组为对照组,另外3组为实验组。对照组不进行镍钛预备,将实验组中的牙根分别用WaveOne、ProTaper Next、M3-Pro 3种镍钛器械进行预备,并浸泡于1%亚甲蓝24 h。然后分别取牙根最弯处以及距最弯处上、下2 mm的截断面,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断面牙本质微裂纹的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WaveOne、ProTaper Next、M3-Pro 3组均使牙本质产生微裂,WaveOne组发生比例最高,ProTaper Next组最低,WaveOne组与其他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Taper Next组与M3-Pro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牙根弯曲角度的增大,WaveOne、ProTaper Next、M3-Pro 3组牙本质微裂的数量增加,除Waveone组在 A(25°~30°)与C(35°~40°)2组中牙本质微裂发生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oTaper Next与M3-Pro更有利于中重度弯曲根管的预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