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mec)基因型。方法来源于全国17家医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计266株,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23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利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26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MRSA160株,占临床分离菌株的60.2%,PCR方法分型获得SCCmecⅡ型1株,占0.6%、Ⅱ型的亚型4株,占2.5%、Ⅲ型20株,占12.5%、含有342bp(dcs)额外扩增条带的Ⅲ型菌株108株,占67.5%、ⅢA型11株,占6.9%、16株细菌未能分型,占10%,未发现Ⅰ型和Ⅳ型。结论我国l临床分离的MRSA以SCCmec,Ⅲ-dcs型为主,该类型为多重耐药菌株,基因组成与SCCmecⅢ型及ⅢA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18种肠毒素基因(se)携带率,并进行spa分型,研究se基因在MLST、spa分子克隆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对518株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spa分型及肠毒素基因测定,同时对其中250株进行MLST分子分型并分析其与spa型别的关系。结果 5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7个基因sea、seb、seg、seo、sem、seq和sel出现的频率最高,共形成115个不同基因簇(谱)。人源、动物源和食源性菌株se基因携带状况与环境源菌株有较大差异。食源和人源分离株经典se基因sea、seb、sec、sed、see携带率显著高于动物源分离株,而人源、动物源和食源株的egc基因簇基因seg、sei、sem、sen、seo和/或selu携带率相似。大约78%的菌株可以spa分型并产生103种spa型。所有克隆复合体(CC)239菌株主要的spa型为t030和t037,与sea-sek-seq基因簇高度相关。而CC630菌株主要spa型为t4547、t2196和t377,只携带少数se基因。egc基因簇主要存在于CC5、CC9、CC1281、CC1301和ST25中。结论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携带状况及多样性与其分子克隆ST克隆、CCs、spa型别高度相关;非经典肠毒素基因是人类食物中毒的新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儿童患者分离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毒力因子和药物敏感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12月上海市3家儿童医院98株MRSA和49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临床分离株,PCR法检测杀白细胞素(PVL)基因阳性菌株,多重PCR法对MRSA菌株进行葡萄球菌mec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多位点基因序列类型(MLST)测定MRSA菌株的序列类型(ST),eBURST软件分析各型在菌株克隆复合体(CC)内的相关性,琼脂稀释法测定MRSA和MSS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98株MRSA临床分离株中有6株PVL基因阳性,阳性率为6.1%;49株MSSA临床分离株中有2株PVL基因阳性,阳性率为4.1%.98株MRSA临床分离株中,SCCmecⅡ型4株,占4.1%;SCCmec Ⅲ型23株,占23.5%;SCCmecⅣ型52株,占53.0%;SCCmecⅤ型15株,占15.3%;4株未能分型,占4.1%.MLST分析表明SCCmec已分型的94株中,4株SCCmecⅡ型为ST5;23株SCCmecⅢ型为ST239;52株SCCmecⅣ型中30株为ST59,ST5和ST1各8株,ST8和ST88各2株,ST22和ST910各1株;15株SCCmecⅤ型中6株为ST239,5株ST88,3株ST59,1株ST45.eBURST软件分析结果显示,ST8、ST239属于ST8 CC,ST1属于ST15 CC,ST910属于ST 30 CC,ST59、ST5、ST88、ST45、ST22、ST9、ST7均为各自CC的起源型别.SCCmecⅣ、Ⅴ型MRSA较SCCmecⅡ、Ⅲ型MRSA对多种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更为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儿童患者分离的MRSA临床分离株的PVL基因阳性率相对较低,SCCmecⅣ型、Ⅴ型可在院内传播,形成小范围内的流行,其基因表型存在多种ST分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选药依据。方法对2012-01~2014-06该院临床分离出的1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常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应用K-B纸片扩散法,按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准化委员会(CLSI/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共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1株(46.4%),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05株(53.6%)。其中MRSA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以老年患者为主。MRSA及MS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敏感。MRSA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青霉素G、头孢唑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100%,MSSA耐药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MRS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SA和MRSA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须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监测,控制耐药菌株,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杀白细胞素(pvl)基因亚型的流行及MLST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收集非重复MRSA 287株,按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定义分为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和CA-MRSA两组.采用PC...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基本特征,探究菌株的分子分型、耐药基因型、毒力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方法应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0株医源性和食源性代表株金葡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此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金葡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aureus protein A,spa)基因分型分析,并比较分析不同菌株基因组中携带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筛选核心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10株金葡菌染色体基因组大小相似,均为2.7Mbp,包含有2486~2648个基因不等,平均长度约为887bp。耐药基因注释分析显示9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携带的耐药基因少于另一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尽管在不同菌株基因组之间的毒力因子数量无显著区别,但不同菌株存在的毒力因子却不同,食品来源金葡菌基因组携带1~4种数量不等的肠毒素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不同来源金葡菌位于不同进化分支,2株为ST8型的MSSA和MRSA进化亲缘性较高,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内。结论获得10株不同来源金葡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并证实食源性或医院来源金葡菌为了适应不同生存环境,通过不同分子进化机制,获得不同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形成菌株特定的分子遗传特征,可为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病人下呼吸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现状。方法对101例下呼吸道感染sA的住院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比较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结果共10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出MRSA71例,分离率70.30%。下呼吸道sA感染发生于基础疾病较多,接受侵入性操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药敏结果显示,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的产生高度耐药,且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P〈0.01),但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结论下呼吸道感染sA多发生于危险因素较多的患者;MRSA分离率高,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分析本地区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葡萄球菌盒染色体mec(SCCmec)类型。 方法 利用3套多重PCR体系扩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型特异性位点、共同位点、鉴别位点、内参照位点以及mec基因复合物和ccr基因复合物进行SCCmec分型。 结果 分离的156株MRSA中,6株MRSA不能分型,可分型率为96.2%。其中,Ⅲ型SCCmec 125株,占83.3%,Ⅱ型SCCmec 11株,占7.3%,Ⅳ、Ⅴ型SCCmec 各7株,占4.7%。 结论 本地区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携带最多耐药基因的Ⅲ型SCCmec。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糖尿病足(DF)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MRSA对DF溃疡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5年6月-2008年5月102例DF感染(DFI)患者入院48h内及抗感染治疗后创面棉拭子和组织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4组:A组16例,入院后48h内MRSA阳性;B组25例,入院后48h内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阳性;C组27例,入院后48h内革兰氏阴性菌阳性,经抗感染治疗后MRSA阳性;D组34例,入院后48h内革兰氏阴性菌阳性,住院期间始终未分离出MRSA菌株。将A组与B组、C组与D组分别进行比较,研究感染MRSA的高危因素以及其对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预后的影响。结果A、B组间WBC、RBC、白蛋白(ALB)和DF溃疡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DM病程、DF溃疡病程、住院时间、日住院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组间DM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3株MRSA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均为100%。结论与MSSA阳性DFI患者比较,MRSA阳性DFI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更明显。骨髓炎、复发性溃疡、频繁住院、交叉感染及溃疡面积〉4cm^2可能是DFI患者感染MRSA的高危因素,而DF溃疡病程与其无关。DFI分离的MRSA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对DF患者及时发现MRSA菌株并清创处理,将不影响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预后,避免盲目应用万古霉素等新一代抗生素,以延缓新型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杀白细胞毒素基因携带率。方法 收集非重复MRSA菌株83株,按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CA-MRSA 定义分为HA-MRSA和CA-MRSA两组。采用多重PCR法进行SCCmec分型,普通PCR+测序法进行spa分型,普通PCR检测杀白细胞素(PVL)基因。结果 83株MRSA中HA-MRSA、CA-MRSA分别占47.0%、53.0%,SCCmec分型中SCCmecⅠ、Ⅱ、Ⅲ、Ⅳa型和未分型各占1.2%、3.6%、65.1%、28.9%、1.2%,spa分型中83株MRSA共检出15个型,主要分型为t437,t062,t015分别占39.8%, 21.7%,10.8%;PVL阳性的MRSA中HA-MRSA和CA-MRSA分别10.3%、3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6);33株spa t437中有18株携带PVL基因,阳性率54.5%,50株其他spa分型中仅2株携带PVL基因,阳性率4.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0)。PVL基因阳性的MRSA特征CA-MRSA-Ⅳa-t437 9株,HA-MRSA-Ⅲ-t437 4株,HA-MRSA-Ⅳa-t437 3株;20株PVL基因阳性的MRSA中10株分离自皮肤软组织感染病例,6株分离于耳鼻喉科感染病例,3株分离于呼吸道感染病例,1株分离于败血症病例。结论 CA-MRSA菌株较HA-MRSA菌株的 PVL基因阳性率更高,同时也发现携带有更高毒力的CA-MRSA的克隆已经播散到医院的环境中,引起医院获得性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离白糖尿病足感染溃疡创面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388例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患者中分离的24株MRSA和18株MRSE菌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MRSA菌株相似系数为42%~97%,分为11型(A—K),12株为A型克隆株(其中11株分离于2008年的1至5月),包含12个亚型;B型2株;c型2株;其余8型各1株。MRSE菌株相似系数为34%~100%,分14型(A—N),5株A型克隆株中3株A1亚型,A2、A3亚型各1株;其余13型各1株。结论本院糖尿病足病科2008年1至5月分离的MRSA菌株很可能有A型MRSA克隆株的暴发流行,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呈散发感染;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分离的MRSE菌株呈散发性,未发现有克隆株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LVA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部分2000~2005年北京分离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为探索易行的分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49株MRSA进行MLVA分型,并与PFGE分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MLVA方法的分型效率和特征。结果49株MRSA在分析时的MLVA分辨系数为0.820,共产生12种条带类型,C、G、I为主要型别,分别占24.49%(12/49)、18.37%(9/49)和30.61%(15/49)。MLVA方法与PFGE方法cutoff值分别为80%与85%时的符合率为93.87%,cutoff值分别为90%与89%时的符合率有所下降。结论ML-VA方法具有较高的分型效率,与PFGE方法有较好的符合率,该方法在MRSA流行株初筛研究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河北地区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1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mecA和SCCmec检测分析MRSA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2009~2013年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中分离的1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MRSA筛选,对mecA基因,SCCmec和spa基因进行PCR扩增以及分型。结果 1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74株为MRSA,占61.7%。药敏试验显示,MRSA对16种临床常见抗生素耐药率,超过85%的有7种,依次为苯唑西林(98.6%),青霉素(96.0%),环丙沙星(94.6%),阿莫西林和头孢唑林(89.2%),亚胺培南(87.8%),庆大霉素(85.1%),另有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本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较高,并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MRSA具有的多重耐药性mecA基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pa基因多态性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35个分离株进行spa基因多态性分型研究。方法在河北、内蒙古、山东、黑龙江、湖北、河南等省份采集奶牛乳房炎奶样,经实验室分离鉴定,从中择3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PCR方法扩增spa基因的X区域,测序后根据数据库(http://www.ridom.de/spaserver/)进行分型。结果35株菌可分成11个型,分别为t521型有8株,t518型和t2788型各5株,t246型和t519型各4株,t359型和t2756型各3株,t189型t、224型t、267型t、2759型各有1株;同时发现3个新型,分别为t2788、t2756t、2759。结论研究显示spa基因分型方法具有快速、分辨力强、易于标准化等特点,可用于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分型及生态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江苏省不同地区金葡菌的耐药性、耐药基因和分子分型的特征联系。方法 收集2017年全省各市哨点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22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5种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 PCR方法检测7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并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本研究中金葡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苯唑西林、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替考拉宁、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以及呋喃妥因多呈敏感,耐药率均低于10%,且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共计检出117株MRSA,MRSA平均耐药种数和平均耐药基因携带数高于MSSA(P< 0.05)。江苏省苏北地区的菌株耐药种数要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P< 0.05),而苏中地区的耐药基因平均携带数高于苏南地区(P< 0.05)。在227株金葡菌中发现了60个ST型,以ST59和ST398分布数量最多,并有29个新ST型。成簇菌株中,CC59的平均耐药种数和MRSA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克隆群。结论 江苏省内不同地区的金葡菌耐药率和耐药机制存在差异,且以CC59克隆群耐药情况最为严峻。  相似文献   

16.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临床分离率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等12种抗菌药物对成都地区分离到的2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MRSA占临床分离SA的31.6%。MSSA除对青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部分耐药外,对其他所测抗菌药物均基本敏感,MRSA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其它抗生素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MRSA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5.4%),以下依次为环丙沙星(55.8%),氧氟沙星(50.0%),氨苄青霉素/舒巴坦(39.5%)。头孢唑啉以下依次为环丙沙星(55.8%)。氧氟沙星(50.0%)。氨苄青霉素/舒巴坦(39.5%)。头孢唑啉(36.1%),头孢噻肟(30.3%)。利福平(27.9%)亚胺培南(17.5%)和阿米卡星(8.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检出的SA和MRSA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2011年共检出SA 146株(其中MRSA 29株),菌株主要来源为痰液49株(33.56%),脓液37株(25.34%),泌尿生殖道分泌物11株(7.53%);菌株分布前三位的科室是神经外科36株(24.66%)、创伤外科24株(16.44%)、呼吸消化科17株(11.64%);其中MRSA 29株(19.8%)。分离的146株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其中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呈现较高的耐药率,达70%以上;MRSA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MSSA,并呈现多重耐药。结论通过对SA临床分布和耐药率的分析,有利于采取措施控制医院内MR-SA的感染及流行并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