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点顺势牵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66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 ( CS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伤科疾患 ,颈椎关节的微小移位或半脱位及局部的粘连、赘生物的压迫等是其病因病理 ,对此 ,我们在传统手法上加以改进 ,以定点顺势牵扳法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从 1 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 ,共观察 1 66例 ,其中男性 89例 ,女性 77例 ,年龄 2 4岁~ 66岁 ,平均 45岁 ,病程最长 2 8年 ,最短 8小时 ,有头颈部外伤史者 1 9例。1 .2 诊断标准 结合 1 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 CSA诊断标准 ,制定本标…  相似文献   

2.
刘仁毅  刘伯龄 《中医杂志》2005,46(7):524-525
近年来,我院采用小针刀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治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针刺配合颈椎牵引)42例,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8.23岁),病程14天~6个月;治疗组(小针刀配合旋牵手法)48例,男22例,女26例,平均(48±7.15)岁,病程16天~7个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标准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 组,每组200 例.A 组应用标准旋牵手法治疗;B组应用旋转扳法治疗;C组应用颈椎牵引治疗.3 组治疗均1次/ 周,4次为1 个疗程.观察3 组患者两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结果:总有效率A 组为92.00%,B 组为83.00%,C 组为63.00%.3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eak、Vmin、PI、RI等血流参数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仰卧位(定点)牵旋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选取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观察组,n=40)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针刀联合仰卧位(定点)牵旋复位手法治疗,每周1次,3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30min,加0.9%的生理盐水250mL配40mL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每日各1次。记录两组患者症状(颈椎生理曲度、椎动脉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椎动脉血管内径等)数据变化差异。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2组比较,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2.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0%,2组比较,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的改善情况,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等方面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仰卧位(定点)牵旋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针刺联合活血药物治疗颈椎病效果。且疗程短见效快,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动脉供血、及颈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配合牵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运用针刀松解配合牵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结果治愈82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6%。结论针刀松解配合牵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小针刀加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想方法。将 32 6例患者随机分成 4组 ,分别采用针刺疗法、旋牵手法、小针刀疗法和小针刀配合旋牵手法等不同方法治疗 ,按规定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 ,针刺组总有效率 85 .5 2 % ,显效率 6 5 .79% ;手法组总有效率 88.4 1% ,显效率 6 8.12 % ;针刀组总有效率 95 .4 0 % ,显效率 83.91% ;针刀加手法组总有效率 10 0 % ,显效率 97.87%。经 χ2 检验 ,在两两比较中 ,针刺组与手法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均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针刀组与手法组相比较 ,虽在总有效率上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而显效率却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针刀配合手法组与针刀组比较 ,不但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显效率差别更加显著 (P <0 .0 1)。认为小针刀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优于其他疗法 ,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患者自觉症状多而痛苦,中西医治疗方法虽多,但临床疗效并不能尽如人意.笔者继承老师贺普仁教授的经验,使用针灸三通法治疗本病50例,并与单纯毫针治疗50例相对照,发现针灸三通法治疗本病效果更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柳直 《西部中医药》2012,25(7):87-88
目的:观察标准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0例。A组应用标准旋牵手法治疗;B组应用旋转扳法治疗;C组应用颈椎牵引治疗。3组治疗均1次/周,4次为1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两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 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2.00%,B组为83.00%,C组为63.00%。3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eak、Vmi n、PI、RI等血流参数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2例颈性眩晕患者应用牵引、电针刺的综合治疗.结果:112例患者痊愈75例,占67%;好转29例,占26%;无效8例,占7%;总有效率为93%.结论:通过牵引加电针刺的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按揉拿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按揉拿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2:1随机原则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60例采用按揉拿抹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1~3个疗程评定疗效;治愈率与疗程、病程的综合评价采用COX回归法.结果:1~3个疗程的累积治愈率,实验组分别为68.33%、80.00%、81.67%,对照组为6.67%、36.67%、53.33%;经COX回归分析,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程明显较对照组短.结论:按揉拿抹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疗程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CAS)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颈枕部软组织的损害,直接或间接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引起眩晕、头痛等症状.笔者自2006年起采用推拿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2例,其中24例采用脑阻抗血流图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一般资料42例中,男12例,女30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9岁,51~79岁29例占69%。发病时间最短1天,最长半年,2周以内居多。2.辨证分型实证 头晕突然发作,头部活动受限,晨起为甚,后项压痛。虚证 头晕头昏,如坐舟车或晕如醉酒,午后为甚,后项压痛不明显,每于急性发作缓解后转变而来。治疗方法实证 取后项部压痛点,捻转或提插1~3分钟,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一疗程。虚证 取太溪、太冲或太溪、复溜,均双侧,补法,留针2…  相似文献   

13.
定点复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1998~ 2 0 0 0年 ,作者采用定点复位法治疗椎动脉颈椎病 6 0例 ,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 ,男 2 8例 ,女 32例 ;年龄 2 3~ 6 8岁 ,平均 46岁 ;病程最长 30年 ,最短 7天。临床均见颈部及头面部穴位有一处或多处压痛 ,眩晕、颈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 ,仰头及转头试验阳性 ;颈椎牵引试验阳性 ,伴头痛或头麻木痛 2 3例 ;眼部症状 37例 ,耳部症状 2 8例 ,记忆力下降 35例 ,睡眠差 34例 ,患肢麻痛 2 7例 ,恶心呕吐 31例 ,胸闷心慌、心律不齐者 2 0例 ;触诊棘突偏左 2 4例 (C1 5例 ,C2 6例 ,C3、4、5各 3例、C6、7各 2…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椎动脉受压或刺激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本文综述了CSA的发病机理、CSA与血瘀证的关系、活血化瘀法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以探讨活血化瘀法防治CSA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临床疗效进行报道.方法:利用定位旋转斜扳法对我院康复门诊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3例(23.47%),显效63例(64.29%),有效9例(9.18%),无效3例(3.06%),显效率87.78%,总有效率96.94%.结论: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临床疗效进行报道.方法:利用定位旋转斜扳法对我院康复门诊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3例(23.47%),显效63例(64.29%),有效9例(9.18%),无效3例(3.06%),显效率87.78%,总有效率96.94%.结论: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刘华忠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1):493-49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而引起.近年来,笔者用推拿治疗65例,并与中药治疗33例作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病,临床报道多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报道较少,笔者在临床上用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8例,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54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半年。2.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诊断,其他类型的颈椎病不纳入本组观察对象。治疗方法1.取穴 风池(双)、百劳(双)、百会、前顶。2.操作 百劳穴取40mm毫针,针尖斜向椎体,其他穴位均用25mm毫针,按常规的刺法针刺,得气后用G6805电针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仰卧拔伸斜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7例,运用仰卧拔伸斜扳手法进行治疗,并通过经颅多谱勒观察手法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治愈27例,占72.97%;好转6例,占16.21%;未愈3例,占10.82%;总有效率89.18%.患者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差异,并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仰卧拔伸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颈椎椎体不稳,生理曲度变直,软组织劳损等导致椎动脉扭曲、受压使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严重时头疼、眩晕、呕吐、视物不清、耳鸣和血压升高等表现,是颈椎病病情最复杂,发病率最高的一型.治疗难度大,药物效果差,按摩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