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为降低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病率、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早产低体重儿如喂养、护理不当常出现一系列问题。最常见的是心理发育障碍,而早期教育是大脑得到充分发育,促进智力开发,在儿童心理发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早期教育方法,从0岁开始对其进行早期教育的跟踪训练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心理发育过程中,由于内在素质和/或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可导致广泛、持久的心理紊乱,使其心理发育偏离正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而在外界因素方面,目前较多地注重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重大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湖  相似文献   

3.
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儿童的健康,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而且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与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逐年上升,心理病魔越来越严重地损害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现状,让儿保医生对儿童心理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对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心理门诊开设以来的365名儿童就诊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就诊儿童男女比例为2.4∶1,就诊年龄集中在6~12岁.就诊儿童以家住城镇及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占多.不同年龄的儿童就诊原因不同,小于6岁组的儿童主要就诊原因为行为问题、精神发育迟滞、健康咨询等;6~12岁组的儿童则以精神发育迟滞、多动、健康咨询、学习困难为主.就诊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在学龄期就诊的患儿较多.结论:要想全面了解儿童心理问题,必须提高儿童家长的认识能力.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大力宣传和普及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积极开展和推广儿童心理障碍的防治工作,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碘缺乏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秋香 《中国热带医学》2005,5(2):390-391,345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体内60%的碘主要用来合成甲状腺素、T3、T4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甲状腺功能、大脑和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能量代谢、促进体格发育、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发育必不可缺的.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就是机体因缺乏微量元素碘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或危害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的合理营养与智力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时期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合理及充足的营养是智力、体力和免疫力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人的智力发育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脑的发育又是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先天和后天的营养又是建造一个完好大脑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在喂养上要尽量做到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  相似文献   

7.
每位家长或教师都希望孩子健康地成长。“健康”应包括体格和心理两方面。当今,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的体格发育有充足的营养保障,心理卫生及教养的问题,已成为大家迫切要求了解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儿童心理发育的评价“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简单地说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功能.我们根据小儿一切形式的活动;包括坐、爬、立、走、精细动作、感知、语言、情感、记忆、思维、想象、意志、个性……来综合评价儿童心理发育状况。0~3岁的儿童大量地表现为行为活动,可通过观察他们的动作技能水平进行评价.3岁以后的儿童更多地出现智能活动,通常可借助智力测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儿童心理特点、儿童几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心理指导等三方面,对儿童心理卫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祝惠华 《广东医学》2001,22(9):765-766
近 10年来 ,小儿神经专科的疾病谱有了极大的变化 ,儿童心理、行为学问题越来越多 ,如儿童多动综合征、抽动症、孤独症、强迫症、学习困难及癫痫患儿心理行为改变等 ,为了进一步引起同行的注意 ,我们作较系统的报道。  行为科学在本世纪开始发展 ,到 40年代末才形成学科 ,以后又有许多分支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受先天及后天影响较大 ,现代生物医学模式正在逐渐向生理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发达国家对儿童发育及行为学早已重视 ,而我国起步较晚 ,70年代末才开始对儿童行为表示关注。而小儿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又使儿童心理教育推…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章小雷 《海南医学》2012,23(2):130-132
由于心理弹性的存在,有些哮喘儿童并没有因为哮喘影响而出现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反而变得更坚强.文章首先回顾了心理弹性的概念、沿革、保护性因素,继而总结了国外哮喘儿童心理弹性的模型、干预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哮喘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浅谈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儿童心理卫生直接影响其成长,儿童期是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儿童保健工作中要有计划目的 地开展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南通市基层6-12月婴儿心理发育水平,为全市制定新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通市三区(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1661例6-12月婴儿采用婴儿发育检查量表(Gesell量表)进行测查,计算各能区的发育商(DQ)。结果一个和一个以上能区表现为发育迟缓(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的婴儿共计422例(25.4%),主城区婴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较其他两区低,在大运动能区男童运动发育迟缓发生率较女童高,在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三个能区发育迟缓发生率男女童无明显性别差异,在个人社交能区发育迟缓发生率女童较男童高。结论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基层婴儿心理发育迟缓仍有相当比例,在部分能区男女童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应引起家长、儿保医师及社会的足够重视和进一步探讨,共同制定新时期合理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Mark Sabbagh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儿童心理理论脑机制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就其研究思路、所采用的实验任务以及主要结论进行了概括。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心理理论功能与大脑内侧前额叶(mPFC)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精神卫生患儿的心理护理,研究解决儿童心理障碍的办法.方法 将来自我中心心理门诊205例患儿,分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日记、家访、服药前后观察等心理护理治疗.结果 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是子女罹患各种心理障碍的危害因素,因此,对儿童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护理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辖区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提供家庭医师签约式服务的5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北京市妇幼信息管理系统对儿童及家属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通过检索儿童保健管理模块,对纳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筛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儿童发育行为预警征筛查的阳性率,并对预警征阳性的儿童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在500例儿童中,儿童发育行为预警征筛查阳性率为8.20%,男童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与正常儿童的预警征阳性筛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抚养人是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辖区0~3岁儿童在语言、社交、精细动作能区问题凸显,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大力倡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制定有利于社区儿童心理保健的应对策略,提高儿童心理行为保健,促进心理行为发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和分析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在心理行为发育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ek List,CBCL)中国标准化版对南通市随机抽取四所不同等级幼儿园1 102例4~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为:优良26.95%,正常63.88%,不正常9.17%,与国内外报道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5%~20%)基本一致[1-2].各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省示范3.47%,一类1.87%,二类16.10%,三类23,81%,省示范、一类、二类幼儿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三类幼儿园,不同等级幼儿园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认为影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幼儿园、家庭是否重视儿童心理教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是否参加早教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各类幼儿园尤其是三类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按照心理学年龄分期:学龄前是指6~7岁至青春期12~14岁年龄段,相当于小学教育阶段。学龄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期。也是发育和变化最快的时期,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我们根据学龄期患儿的心理特征,为了解住院患儿的心理状态,以便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下面介绍我科对学龄期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体会。  相似文献   

18.
牟红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179-179
儿童心理问题及干预 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有人对130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36.97%的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独生子女生活空间小,缺少玩耍同伴,家长凡事包办代替、过分溺爱孩子,而抑制了儿童语言、行为的自然发展,儿童得不到身心锻炼的机会。加之家长缺乏相关的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对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认识,且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与纠正,久之就造成心理行为问题和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干预的措施是提高父母素质,创造家庭健康环境氛围和儿童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张春梅 《当代医学》2013,(18):160-161
目的探讨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心理测评和理论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儿童人群中心理异常的发生率较高,达到16.22%,而短期的心理干预效果不良。结论根据现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分析,儿童心理卫生对其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是儿童保健中的重要内容,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前牙反颌是临床常见的错颌畸形,越早治疗越好,由于儿童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心理也处于幼稚状态,自制能力差,要做好儿童前牙反颌正畸,口腔科医生必须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对不同性格心理的儿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取得儿童配合,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