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消除丝虫病后远期效果,监测丝虫病流行动态,防止丝虫病再度传播。方法采用病原学结合血清学监测的方法,对可能遗留残存传染源的地区进行主动搜索,追踪观察原微丝蚴血症者,核实临床诊断和疑似病例,另对慢性丝虫病患者实施照料。结果2001~2007年血检23 275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2001~2006年对原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追踪观察783人次,未发现复阳微丝蚴血症者。2000年原班氏丝虫病地区以ICT卡检测人群丝虫循环抗原,1 929人中未发现阳性。2008年丝虫病重点地区IgG4抗体检测阳性率0.05%,阳性者亦未发现微丝蚴。2004~2008年调查排除22例丝虫病临床诊断和疑似丝虫病例。26个县(市)调查发现3 061例遗留慢性丝虫病患者,1例新发慢性丝虫病患者。结论湖北省消除丝虫病后没有发现内源性传染源,丝虫病防治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2.
本文进一步用牛丝虫成虫抗原IFAT检测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69例,晚期病人42例,其IFAT阳性率分别为88.1%和85.7%。223例非丝虫病流行区健康者假阳性率是3.8%,对肠蠕虫感染者,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疾病伴肠蠕虫感染者及急性肝炎者有一定的交叉反应。牛丝虫成虫抗原IFAT的敏感性高于寄生虫学检查,可作丝虫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和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盲法检测滤纸干血样本共521份,并与病原学检查方法进行平行对照。结果检测原班氏微丝蚴血症转阴者76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全部阴性,病原学血检亦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检测消除丝虫病地区居民69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2.90%,病原学血检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检测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地区出生儿童143人和非流行区儿童200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均为阴性;检测慢性丝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病人33例,未检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者;对血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未见交叉反应。结论丝虫特异性IgG4检测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用于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的筛查和防治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观察班氏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密度及循环抗原与抗体水平自然转阴的时间。方法 采耳垂血涂厚血膜染色镜检和ICT(免疫色谱技术)检查班氏丝虫微丝蚴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微丝蚴血症者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黄地村发现班氏微丝蚴血症2例,1993年微丝蚴密度分别为每120ul血137条和4条,1994年下降至76条和3条、96年为61条和2条、98年为4条和0、99年全部转阴。ICT检测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1993年~96年为阳性反应,98年为阴性反应;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1993~1998年均为阴性反应。2例微丝蚴血症者的血清抗体,病例1,1993~1998年为阳性,病例2,1996年血清抗体检测为阴性。结论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班氏微丝蚴血症者,在不用治疗的情况下,微丝蚴密度可逐年降低乃至消失,血清抗体滴度与微丝蚴密度无相关关系,ICT检测对微丝蚴密度较高者敏感度高,反之敏感度低。  相似文献   

5.
马来丝虫微丝蚴抗原,用ELISA检测流行区马来丝虫及班氏丝虫mf( )患者,阳性符合率分别达99.16%、85.04%;非流行区对照者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33%和97.25%。检测两种丝虫病基本消灭已6年的地区的人群,前者有14.81%,后者有55.0%呈阳性反应.两种丝虫病流行区mf( )者和班氏丝虫病基本消灭地区人群的阳性检出率在男女性别和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马来丝虫病基本消灭地区人群中,年龄与阳性率呈正相关,差异显著.肠道寄生线虫不影响检测结果。班氏微丝蚴密度与抗体水平不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消长规律及传播作用,为制定消除丝虫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在全省开展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IFAT)纵横向监测。结果在横向监测中,末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的年份为1999年,蚊媒监测未查见人体幼丝虫感染蚊:在四个纵向监测点查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132例,至1999年已全部自然转阴,发现幼丝虫阳性蚊88只,从1997年后未查见人体幼丝虫阳性蚊;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90年的10.63%下降到2000年的0.28%,与非流行区的人群相似。结论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已趋向自然净化,丝虫病传播已被完全阻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探讨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方法。方法采用血清学结合病原学的监测方法,对可能遗留有残存传染源的地区和重点流动人口进行监测;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2002-2006年共血检12267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对重点流动人口血检4390人,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2004年对来自安徽等省的人群检测丝虫IgG4,结果1例抗体阳性,血检为阴性;对57个村原微丝蚴血症者1087人追踪观察,没有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在35个县进行慢性丝虫病调查55746人,发现有体征症状者24例(其中下肢象皮肿13例、乳糜尿10例、鞘膜积液1例),患病率为0.04%。对45例慢性丝虫病患者给予治疗和处理(其中乳糜尿31例、象皮肿14例),结果乳糜尿复发率为22.58%,象皮肿患者感染发炎(淋巴管炎)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广东省消除丝虫病的成果巩固,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方法与结果:从1986-1998年全市开展了丝虫横向监测,纵向监测,血清学监测(IFAT)。全市共监测了87388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372例,其中1986,1987,1989及1991年的微丝蚴率分别为1.76%,1.49%,0.28%,0.11%。蚊媒解剖了16647只,结论:从1986年以后未再发现蚊媒人体幼丝虫,1992年后再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显示广州市丝早病的传播已被阻断,但亦存在某些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基因重组丝虫壳质酶融合蛋白抗原对动物感染丝虫的保护性免疫作用和用于丝虫病血清学诊断和监测的评价。方法:用基因重组壳质酶抗原免疫沙鼠,ELISA方法检测动物及人血清中的抗体水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试验测定特异的蛋白质分子。结果:壳质酶抗原可诱导动物体内产生特异的抗丝虫抗体,在用丝虫感染期幼虫攻击感染后,这种特异的抗体可使沙鼠血循环中微丝蚴(Mf)出现的时期明显推迟,MI数显著减少,成虫数也减少。壳质酶抗原与微丝蚴可溶性抗原(Mf-xt)检测Mf阳性沙鼠、正常沙鼠、Mf血症患者、流行区非Mf血症者和非流行区正常人的血清抗体水平中壳质酶检测的结果分别为100%,0,100%,5%和O,则Mf-xt为80%,0,80%,20%和5%。证明壳质酶抗原较Mf-xt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论:壳质酶融合蛋白抗原免疫沙鼠具部分的抗丝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壳质酶抗原同样可用于丝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IEST法,观察了班氏丝虫病人未经治疗者107例、治后1年微丝蚴阴转者35例和治后3年者112例血清IgG、IgE和IgM抗体水平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未经治疗的病人,IgG抗体阳性GMRT116.6最高,IgE37.1次之,IgM31.0最低;其阳性率分别为96.3%,86.9%和88.8%。经有效治疗后1年,IgG抗体阳性反应者仍有85.7%,而IgE和IgM抗体水平呈现大幅度下降,治后阳性率均下降到28.6%,接近治后3年者IgE、IgM抗体的低水平,说明IgE、IgM抗体对疗效反应敏感,选择检测IgE或IgM抗体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优于检测IgG抗体。此外,丝虫病人血清IgG、IgE和IgM抗体的阳性率和阳性GMRT与微丝蚴密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武峰  崔晶 《河南医学研究》1997,6(3):229-231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胶乳凝集试验(McAb-LAT)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在囊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猪囊尾蚴冰冻切片抗原进行 IFAT 检测囊虫病患者抗体;应用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致敏胶乳微球进行 LAT,检测囊虫病患者循环抗原。结果:囊虫病患者的抗体检出率为83.71%,分型抗体检测,混合型及脑型检出率明显高于皮肌型(P<0.01);患者循环抗原的检出率为73.05%,脑型患者囊虫活动期的循环抗原检出率明显高于囊虫钙化期(P<0.01),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循环抗原的阳性率降为44.11%。结论:McAb-LAT 和 IFAT 在囊虫病临床诊断中有较高价值,循环抗原的检测在脑型囊虫病活动期诊断和疗效考核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PCR检测了HBV标志不同状态102例,均经肝活检诊断,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7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1例,肝组织正常7例。结果:HBsAg阳性率CAH为85.7%,显著高于CPH47.3%(P〈0.01);抗-HBs阳性率CPH为18.9%,明显高于CAH4.7%。PCR血清HBV DNA总阳性率分别为CPH83.8%、CAH85.7%。在抗-HBe阳性的血清HBV DNA检出  相似文献   

13.
SARS冠状病毒N蛋白在免疫荧光诊断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HP  Zhu ZY  Dong GM  Yao PP  An Q  Weng JQ  Lu YY  Xu F  Lu QY  Yan JY  Ge Q  Gong LM  Shi W  Li MH  Zhao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621-624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昆虫细胞中表达SARS—CoV N基因,产生无感染性的核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用于检测血清中SAILS特异性抗体。方法 从一例输入性SARS病人血清中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SAILS—CoV N基因,将它插入昆虫杆状病毒,构建重组昆虫杆状病毒,转染sf 9昆虫细胞,经丙酮固定,制成SARS特异性诊断抗原,建立检测病人血清抗SARS-CoV抗体的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结果 此抗原仅与SARS阳性病人血清起反应,而与正常人及其他发热病人血清不起反应。经双盲试验,与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PRNT)阳性的2003年SAILS病人血清的符合率为97.8%;检测2004年广东新发4例SAILS病人进展期血清均阳性,发病后第6天即可检出抗体1:40阳性,至第9天,升至1:640.结论 此法用于检测病人血清中SARS抗体,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试剂制备简单、安全,不需P3实验室,为诊断与研究SAILS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核心抗原的定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定性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核心抗原,分析和评价HCV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定性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49份血清中的HCV核心抗原,以健康人血清20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0份作为对照,以证明方法的特异性;并同时应用RT-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HCVRNA和抗HCV。结果:健康人血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核心抗原定性检测均呈阴性反应,检测值(OD值)分别为0.022±0.017,0.001±0.012;149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核心抗原阳性者74例,阳性率49.66%,阳性检测值(OD值)为0.534±0.457,与阴性检测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VRNA和HCV核心抗原检测有54.36%的符合率,两种检测方法之间检测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149份抗HCV阳性血清中HCVRNA阳性率为55.03%(82/149),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49.66%(74/149),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V核心抗原定性检测特异性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阳性率为49.66%,与HCVRNA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也是反映HCV病毒血症的血清学标志。与HCVRNA同时检测,可提高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血症和病毒复制诊断率,但其检测的灵敏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猪囊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试验(IHAT),对临床确诊的囊虫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循环抗原(CAg)的检测,阳性率为51.14%(67/131)。对19例脑型囊虫病患者同时测定了血清和脑脊液中的CAg,阳性率分别为47.36%和78.94%,总阳性率为84.21%。对治疗0.53后的19例患者检测时,血清和脑脊液中CAg均呈阴性反应,而检测抗体仍呈阳性反应。50例正常人、49例其它寄生虫病及5例其它脑部疾病患者脑脊液的CAg均呈阴性反应。结果提示:测定CAg对囊虫病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及疗效判定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适用于基层医院检测囊虫抗原的方法。方法 囊液抗原致敏血球间接血凝(IHA)法,检测待检血清与含1:8+囊虫抗体兔血清的混合液的抗体,低于1:2#为阳性。结果 检测未经治疗的囊虫患52例和用吡喹酮治疗后的患41例,阳性率分别为82.69%和85.37%。结论 囊液抗原致敏血球IHA法间接检测囊虫患血清特异抗原结果稳定,方法简便,临床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高效价高纯度兔抗单增李斯特菌(LM)多克隆抗体,并初步探讨其在乳胶凝集试验(LAT)中的应用。方法:复苏并扩大培养LM标准菌株,制备灭活疫苗免疫家兔,采用ELISA法测定耳缘静脉血抗体效价。4次免疫后,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辛酸-饱和硫酸铵法粗分离,经蛋白亲和层析柱HiTrap Protein G HP进行IgG纯化,采用SDS-PAGE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间接ELISA法分别测定蛋白纯度、蛋白含量及抗体效价。得到的高效价提纯IgG与乳胶微球进行共价偶联,并选择偶联乳胶的IgG含量及偶联时间等条件,建立快速检测模拟样品中LM的方法。结果:制备并纯化的兔抗LM IgG蛋白浓度为23.364 g·L-1,效价为1∶12 800~1∶25 600,与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贺菌等多种菌均无交叉反应,与斯氏李斯特菌有弱交叉反应;致敏时IgG与乳胶微球偶联比率为1∶40;利用LAT方法检测246份样品,阳性检出率为87.5%,最低检出抗原含量为0.039 8 g·L-1。结论:制备了高效价、高纯度的兔抗LM多克隆抗体;建立的LAT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便于基层推广使
用,为LM的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Salmonella typhi (S typhi) infected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latex agglutination test (LAT) and staphylococcal coagglutination test (SCT) for the detection of S typhi Vi antigen in blood and urine. Antigens in serum or urine were detected within 7 days after infection with positive cultures, and decreased in 2 weeks. LAT and SCT were positive in 7 mice with no bacteria isolation from blood and urine but their spleen aspirates yielded S typhi. Both tests are rapid and sensitive and may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typhoid infection, especially in partially treated patients when their blood cultures are negative.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正常和肿瘤组织中ZNF165的表达及其在肝癌患者体内诱导产生的自发性体液免疫反应.方法:采用RT-PCR和定量PCR方法检测16种正常和4种肿瘤(肝癌、胃癌、结肠癌、肺癌)组织中ZNF165 mRNA及表达丰度;将ZNF165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进行蛋白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ZNF165蛋白.Western blot方法对ZNF165在82例肝癌患者体内诱导的自发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正常组织中ZNF165 mRNA只在睾丸组织表达,肝癌、胃癌、结肠癌和肺癌组织中ZNF165 mRNA阳性率分别为52.4%、 42.8%、 42.8%和21.4%.定量 PCR结果显示ZNF165 mRNA以高水平在肝癌组织与睾丸组织中表达,而在配对的癌旁组织与其他正常组织中仅存在很低水平的表达(P均<0.01).82例肝癌患者血清中4例与ZNF165蛋白出现免疫反应,阳性率4.9%;36例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结论:ZNF165是一个新的肿瘤-睾丸抗原基因,它在机体内可诱导体液免疫反应,有可能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20.
IndirectfluorescentantibodytestforthediagnosisandtherapeuticevaluationoftrichinosisCuiJing崔晶,WangZhongquan王中全,WuFeng武峰,JinX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