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盛群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77+79-77,7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胡桃夹综合征病例的16排螺旋CT的影像资料。结果 5例胡桃夹综合征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左肾静脉征象,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直观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平均为18°;CT横断位图像显示左肾静脉穿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时明显受压、狭窄,狭窄段前静脉扩张,直径为狭窄段的2倍以上;左侧精索静脉及左侧卵巢静脉曲张各1例。5例增强扫描肾实质平衡期均显示双肾实质密度差20HU以上。结论 16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作为胡桃夹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孙道东  江功远  尹劲东 《安徽医药》2012,16(11):1632-1633
目的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术后病理证实胰腺癌的双期螺旋CT扫描图像,扫描包括平扫,动脉期(注射后20-25s)和实质期(注射后50~60S)扫描,测量各扫描时期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及脏器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一胰腺正常组织之间的最大密度差为动脉期(70±15)HU,与平扫及实质期期密度差有显著差别(P〈0.05)。病灶与周围动脉之间的关系于动脉期显示清楚,与周围静脉及脏器之间的关系于实质期观察清楚。结论动脉期时可获得肿瘤~胰腺密度最大差值,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满足临床对胰腺癌的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谢培  罗志坚  饶驭  洪欣  黄青良 《江西医药》2023,(9):1074-1076+107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鉴别诊断肺结节与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80例肺结节与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对良恶性进行鉴别,分析诊断准确率以及图像特征。结果 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与恶性病变15 s CT值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30、60、120、180、240、300 s CT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炎性病变上述时间的CT值则显著高于良性、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与炎性病变在15s的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60、120、180、240、300 s时间段内C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节与肿块使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进行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可判断良恶性,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高,可对不同类型结节的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肾移植供体静脉系统成像的最佳时间。方法 58例活体肾移植供体行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动脉期与实质期之间插入连续5个全肾扫描序列,分别测定各序列中双侧肾脏动、静脉的CT值,并计算同一序列中同侧肾静脉与肾动脉CT值的比值。结果肾脏扫描动脉期及动脉后I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8.86±3.42)s和(47.36±4.56)s;肾静脉CT值在动脉后Ⅰ期最高,平均为(213.68±35.36)Hu(左侧)和(215.18±36.89)Hu(右侧)。肾静脉峰值均位于动脉后Ⅰ期(左侧74.1%,右侧70.7%)及动脉期(左侧25.86%,右侧29.31%)。肾静脉/动脉最大比值出现在动脉后I期几率最高,分别为左侧41.40%,右侧53.45%。结论以最小时间间隔(7.5s)扫描的动脉后I期为显示肾静脉系统的最佳时相。  相似文献   

5.
《江苏医药》2012,38(1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肾移植供体静脉系统成像的最佳时间.方法 58例活体肾移植供体行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动脉期与实质期之间插入连续5个全肾扫描序列,分别测定各序列中双侧肾脏动、静脉的CT值,并计算同一序列中同侧肾静脉与肾动脉CT值的比值.结果 肾脏扫描动脉期及动脉后Ⅰ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8.86±3.42)s和(47.36±4.56)s;肾静脉CT值在动脉后Ⅰ期最高,平均为(213.68±35.36) Hu(左侧)和(215.18±36.89) Hu(右侧).肾静脉峰值均位于动脉后Ⅰ期(左侧74.1%,右侧70.7%)及动脉期(左侧25.86%,右侧29.31%).肾静脉/动脉最大比值出现在动脉后Ⅰ期几率最高,分别为左侧41.40%,右侧53.45%.结论 以最小时间间隔(7.5 s)扫描的动脉后Ⅰ期为显示肾静脉系统的最佳时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增强CT扫描中准确把握肝脏动脉期时相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为直接触发行肝脏动脉期扫描,研究组为触发延时10 s后行肝脏动脉期扫描。比较两组动脉期肝实质、腹主动脉、门静脉主干CT值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肝实质、门静脉主干CT值分别为(84.16±6.95)HU、(84.16±6.95)HU,明显高于对照组(67.53±8.11)HU、(75.72±17.39)HU(P<0.05),两组的腹主动脉CT值分别为(245.36±29.01)HU、(247.42±25.43)HU,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13±0.74)分,研究组为(4.47±0.69)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部增强CT触发延时10 s扫描有助于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的肝脏动脉期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4排螺旋增强CT扫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的临床就诊资料,对本组患者64排螺旋增强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结果证实,本组80例患者中,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观察组),其余38例患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对照组);CT扫描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病变密度、颈部淋巴结肿大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2组钙化、淋巴结数量、包膜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增强CT扫描能够准确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揭示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敏  刘树堂  时高峰  王琦  秦洪涛 《河北医药》2013,35(12):1783-1785
目的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和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诊断价值。方法 45例患者行CT检查;采用GE Light Speed Pro 32多层螺旋CT机行胰腺平扫、多期增强及CT灌注检查。CT增强及灌注采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通道注射,以5.0ml/s的速度团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50ml,采用电影模式(每圈0.55),分析病灶和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均值;常规增强扫描期相分为:动脉期25s,胰腺期45s,门脉期70s。结果 45例患者中,胰头癌17例,胰颈癌2例、钩突癌6例、胰体癌8例、胰尾癌7例,累及胰体尾胰腺癌5例。共31例取得病理。平扫期16例呈等密度;动脉期8例呈等密度;胰腺期1例呈等密度;门脉期2例呈等密度。平扫、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各期对胰腺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0,P=0.000)。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病灶与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及CT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灶与正常胰腺组织间的BF、BV、MTT及PS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的BF、BV及PS值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而MTT值则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病变的检出率胰腺期最高,增强扫描多期明显高于平扫期;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胰腺癌的灌注参数BF、BV及PS值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而MTT值则高于正常胰腺组织。  相似文献   

9.
朱昆喜  洪汛宁 《江苏医药》2013,39(1):105-10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结果 17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影,平均CT值37.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52.9 HU,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75.8HU;81%可见病灶肝叶萎缩或局部肝包膜内陷,71.4%可见肝内胆管扩张,33.3%可见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结论 肝动脉期轻度强化及门脉期进一步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肝内胆管扩张及病灶肝叶萎缩和(或)局部肝包膜内陷回缩而形成“边缘凹陷”征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极其重要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CT特征、诊断及三维重建成像对肝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肝癌患者先行16排螺旋CT平扫,再分别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同时做CT三维重建成像。结果 48例肝癌患者共发现50个病灶,CT平扫检出率为76%;分期增强扫描检出率分别为:动脉期90%,静脉期86%,平衡期9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多期扫描可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对肝癌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肝癌的外科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诊断胰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亮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83-8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胰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螺旋CT诊断为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动脉期、胰腺实质期、门脉期三期扫描。结果:胰腺实质期胰腺-病灶增强差值明显高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CT和术中证实血管、器官受侵指征及肿物不可切除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胰腺癌准确率较高,特异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的特点,及在胃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胃癌患者的多排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后的图像,进行T分期,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做对照评价其准确率。结果?多排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与病理或手术证实符合率96.87%。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1.25%,其中T3期和T4期准确率高于前两期,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在胃癌T3期、T4期分期的准确率比较高,应作为胃癌术前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已行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4排螺旋CT表现。结果 CT主要征象为胃壁增厚,部分病例可见肿块形成。动脉期及静脉期病变呈明显强化,24例患者于静脉期强化明显;出现淋巴结转移5例,侵犯邻近脏器12例,出现远处转移10例;增强分期准确性为85.19%。结论 64排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分期可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5例肝腺瘤的16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期)的表现。结果 5例肝腺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边界清晰,无明显分叶。平扫4例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例病灶内出血,呈混杂密度。4例病灶周围环以低密度假包膜,包膜完全2例,不完全2例。2例病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坏死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2例,门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均轻度强化,4例病灶周围包膜平扫和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应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诊断的价值。方法 100例肺部实质病变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证实后,其中50例患者为肺部良性病变(对照组), 50例患者为肺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胸部常规CT和双能量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期的碘增加值、碘浓度和标准化碘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31.24±20.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84±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期碘增加值高于动脉期碘增加值,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低于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脉期碘浓度与静脉期碘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动脉期碘增加值、碘浓度和标准化碘浓度与静脉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应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诊断价值较高,借助静脉期的碘增加值、标准化碘浓度等指标能有效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帮助临床医师尽快做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320排CT观察成人正常甲状腺及周围结构,获取活体解剖数据,为甲状腺疾病诊断及手术提供参照。回顾性分析161例颈部320排CT血管造影图像,观察甲状腺形态结构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并结合CT重建技术观察腺体与周围结构的关系。(1)甲状腺前后径和横径测值男性大于女性,右侧叶大于左侧叶;上下径测值男性大于女性,并与年龄呈负相关;峡部的厚度与性别、年龄无关。(2)甲状腺CT平扫密度以38~47岁组测值最高,右侧叶稍低于左侧叶;动脉期、静脉期绝对强化值女性测值较男性高,在年龄、性别及左右腺叶间差异均不显著。(3)320排CT增强可显示甲状腺血管的有无、数量及起止。可清晰显示甲状腺包膜周围间隙、食管气管旁间隙、颈部血管间隙及气管形态。(1)320排CT分辨率高,对细微病变、小血管等分析具有一定优势。 (2)甲状腺的形态结构特征值在不同腺叶、性别及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应细分正常参考值范围。(3)320排CT扫描可一步获得甲状腺及其周围结构的二维、三维像,有助于肿瘤分期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推荐作为术前检查。(4)320排CT甲状腺扫描有效辐射剂量较低,以往过分强调CT电离辐射而轻视其实用价值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小肠淋巴瘤患者与小肠腺癌患者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与鉴别,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以及2种疾病的好发部位和范围。结果两组患者病灶位于回肠、十二指肠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静脉期和动脉期的增强扫描中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鉴别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256排螺旋CT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术前术后诊断评估的价值;针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的患者,探讨在保持CTA诊断内漏效能的同时,减少患者接受放射剂量。方法:在我院诊断并治疗患者60例,256层螺旋CT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术前的影像分析;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术后256层螺旋CT检查技术研究,对内漏动脉期与静脉期图像比较,分析两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动脉瘤形态、结构均显示良好;对于瘤颈(内径、长度)及瘤体(内径、长度)作出较好评价;256排螺旋CTA可以很好的显示瘤颈及瘤体管壁钙化与血栓;256排螺旋CTA可以很好的显示髂动脉扭曲;术后支架腔显示良好,内漏静脉期与动脉期两者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平扫+静脉期DLP〈平扫+动脉期+静脉期DLP。结论:动脉瘤术前检查,256排螺旋CT可以精确测量与评估动脉瘤的各项参数与指标,更好的指导临床;主动脉瘤腔及主动脉夹层内修复术后内漏患者CT复查,可直接行平扫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在保持与传统CTA检查相同诊断效能的同时,显著减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在胆总管下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20例经临床手术活检证实为胆总管恶性梗阻的患者腹部64排平扫+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MIP、MPR、CPR等.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对下端梗阻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为95%,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能够清楚地显示胆管下端恶性梗阻黄疸性疾病的病因,是该组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胸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技术是一项常规的CT检查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多排CT和高压注射器的临床应用,使CT影像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我院于2004年5月引进了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采用胸部动脉CT值峰值跟踪的方法进行胸部动脉CT增强扫描,使得胸部CT增强扫描检查图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