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观察其表达,分析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1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组织进行HPV6/11、16/18的检测。结果在CINⅠ中,HPV6/11阳性表达率(42.7%)高于HPV16/18阳性表达率(18.3%)(P<0.05),显示CINⅠ以HPV6/11感染多见;CINⅡ中HPV16/18阳性表达率(39.1%)明显高于HPV6/11阳性表达率(26.1%)(P<0.05),CINⅢ中HPV16/18阳性表达率(58.1%)高于HPV6/11阳性表达率(28.0%)(P<0.05),说明在CINⅡ及CINⅢ中以HPV16/18感染多见;而HPV6/11感染概率与年龄之间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感染概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原位杂交技术可以有效准确的发现并检测HPV感染。针对不同的CIN分型有所侧重的选择探针检测HPV感染类疾病,可以使更多宫颈病得到确诊,减少浸润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关系。方法用荧光PCR方法检测54例CIN患者和50例宫颈炎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HPV 6/11、16、18型DNA。结果CIN患者组的HPV16、18型DNA阳性率分别为51.8%(28/54)和29.6%(16/54),均高于宫颈炎患者组(P<0.01)。CINⅢ和CINⅡ患者组的HPV16型DNA阳性率分别为72.2%(13/18)和66.7%(12/18),均高于CINI患者组(P<0.01);CINⅢ患者组HPV18型DNA阳性率为61.1%(11/18),高于CINⅡ和CINI患者组(P<0.05,P<0.01)。结论HPV16、18型感染与中、重度CIN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与病变性质的关系。方法 :采取D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尖锐湿疣38例 ,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 (CINⅠ )35例 ,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 (CINⅡ )27例 ,宫颈上皮内重度瘤变 (CINⅢ )29例 ,宫颈鳞形细胞癌36例和正常生殖道55例。对HPV -DNA进行检测并对HPV感染的主要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中 ,HPV -DNA检出率为94.7 %,HPV6和HPV11占其中的86.1 % ,宫颈癌中HPV -DNA检出率为91.6 % ,HPV16和HPV18为主要类型占81.8 % ;而在CINⅠ -CINⅢ中 ,HPV -DNA检出率分别为80 %、77.8 %、82.8 %。CINI中HPV6、11型占67.8 %。而CINⅡ及CINⅢ中 ,HPV16、18分别占52.4 %及79.2 % ;对照组中HPV隐匿感染率为32.7 %。结论 :低危险型HPV6.11主要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CI NI,高危险型HPV如HPV16、18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中、高度瘤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杨炳  孙丽君  刘经伟  肖渝 《贵州医药》2006,30(10):870-872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HPV(16、18型)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对118例患者宫颈组织中HPV16、18DNA进行检测,其中鳞癌(SCC)37例、腺癌(AUC)16例、CIN 45例(Ⅰ、Ⅱ、Ⅲ级各15例)及正常宫颈组织(NC)20例。结果(1)在SCC中HPVl6阳性率为75.68%,明显高于CIN(35.56%)、AUC(25%)及NC(5%)(P<0.01,P<0.01,P<0.01);CIN中HPV16阳性率明显高于NC(P<0.01);(2)AUC中HPV18阳性率为62.50%,明显高于SCC(8.11%)、CIN(4.44%)、及NC(0.00%)(P<0.01,P<0.01,P<0.01);(3)CINⅡ、Ⅲ级HPV16阳性率明显高于CIN I级(P<0.01,P<0.05);(4)不同分化SCC、AUC相互间HPVl6、18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SCC的发生可能和HPVl6感染有关而AUC发生可能和HPVl8感染有关;(2)HPV16感染可能在CINⅠ发展到CINⅢ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SCC、AUC的细胞分化程度和HPV16、18感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妇科门诊筛查出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Ⅲ级)患者418例,宫颈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及浸润癌患者89例,在术前均采用PCR-HPV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宫颈分泌物HPV6,11,16,18型感染情况。结果 418例宫颈CIN患者检出HPV16,18型感染者139例,占33.3%,检出HPV6,11型感染者11例,占2.63%,而89例宫颈癌患者中检出有HPV16,18型感染者45例,占50.6%,检出HPV6,11型感染者2例,占2.2%。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位PCR(isPCR)技术的敏感性及人乳头瘤病毒 (HPV)与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的关系。方法 采用isPCR技术对 66例宫颈癌和 2 5例CIN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 (HPV)DNA进行检测。结果  5 2例宫颈癌检测到了HPVDNA ( 78.8% ) ,其中HPV16DNA阳性 4 5例( 78.8% ) ,HPV18DNA阳性 10例 ( 15 .2 % ) ,HPV16、18的DNA均阳性 3例 ,HPV18DNA阳性而HPV16DNA阴性 7例 ,CIN中HPVDNA阳性 13例。结论 isPCR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方法 ;宫颈癌和CIN的发生与HPV16和HPV 18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门诊就诊高危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肉眼观察存在慢性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或疑患官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1480例妇女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同时对其中655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1480例妇女中HPV阳性率50.9%(754/1480),单型感染34.9%(516/1480),多型感染16.0%(238/1480);感染率最高的型别为HPV16(32.4%),其他感染率>5%的型别依次为:11、58、31、33及6型.655例阴道镜检查HPV阳性率55.3%(362/655),单型感染37.1%(243/655),多型感染18.2%(119/655);HPV阳性患者易发生官颈高级别病变(即CINⅡ与CINⅢ)以及宫颈癌(P<0.05),而单型感染与多型感染之间发生高级别CIN与官颈癌无明显差异(P>0.05).在362例HPV阳性患者中,单一高危亚型及多个高危亚型感染更易发生CIN及宫颈癌(P<0.05).结论 门诊高危人群HPV感染率50.9%,常见型别为HPV16、11、58、31、33及6型.HPV高危亚型检测在CIN及宫颈癌的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本研究探讨吸烟及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长沙市三医院及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期患者并在1年后复检者共385例,其中吸烟者98例,不吸烟者287例,高危HPV16/18感染者242例,无高危HPV16/18感染者143例。1年后复检385例患者中16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对HPV16/18及吸烟对宫颈上皮瘤变转归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年后385例CIN中166自然消退,非HPV16/18感染患者较HPV16/18感染患者有更高的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率(60.8%vs32.6%),而其中吸烟的HPV16/18感染者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率最低(27.1%)。结论Ⅰ、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在12月内可自然消退,HPV感染(HPV16/18)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持续的重要因素,吸烟可能促进HPV感染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9.
郭彩凤  林兰  余江  吴冬梅 《中国医药》2011,6(6):724-726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多重感染在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患者高频电波环切术(LEEP)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诊断为CIN Ⅱ~Ⅲ的患者236例,进行LEEP宫颈环切治疗,并于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分别取宫颈分泌物进行HPV基因型检测,同时行阴道镜及液基细胞学随访2年.结果 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62例患者复发,占26.3%.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及以上的患者CIN病变残留或复发例数分别为2、27、20、13例.LEEP治疗前215例患者(91.1%)HPV感染检测呈阳性,其中HPV16型62例(28.9%),HPV52型43例(20.0%),HPV33型41例(19.1%),HPV18型39例(18.1%),HPV58型28例(13.0%),而58例患者(27.0%)为HPV多重感染.随访过程有62例(26.3%)患者残留或复发,均为同一类型HPV感染,其中11例为HPV多重感染.多重HPV感染者较单一或无HPV感染者更易残留或复发.结论 HPV16、HPV18、HPV33、HPV45感染及HPV多重感染患者行宫颈LEEP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HPV基因型检测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LEEP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pre-coniz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genotype and multiple HPV infection can predict residual/recurrent disease during the follow-up of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treated by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hirty-six women with CIN2/3 treated by LEEP conization confirmed by pathology examination of the surgical specimen were included. The cervical cells for HPV genotype testing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d 6, 12, 24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The patients underwent 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 and colposcopic assessment. Results Residual/recurrent disease was demonstrated with colposcopy guided biopsy in 62 patients(26.3%) underwent loop conization. Preoperative infection with either HPV16(P = 0.007) , HPV18 (P = 0.000) , HPV33 (P = 0.001) or HPV45 ( P =0.019)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 rates of residual/recurrent lesions after conization. Preoperative infection with multiple HPV type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residual/recurrent lesions, compared with infection with single HPV type and HPV negative cases(X2=16. 599, P <0. 01). Conclusion The presence of HPV-16, 18, 33 and 45, as well as multiple HPV type pre-LEEP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 rates of residual /recurrent disease after LEEP.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方法收集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妇女120例,通过PCR和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DNA检测,分析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结果 CINⅠ患者46人,CINⅡ患者48人,CINⅢ患者17例,宫颈癌患者9例均为HPV-DNA检测阳性,其中16型46例、52型22例、58型16例、56型11例、33型10例、18型7例,11型、35型、42型、43型、53型、66型、68型和73型各1例。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中以高危型为主,尤其是16型,占38.3%;其次为52、58、56和33型,分别占18.3%、13.3%、9.17%和8.3%。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辽宁地区妇女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及描述各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采用导流杂交技术(HybriMax)对要求妇科体检的834名有性生活史妇女,进行下生殖道HPV分型检测,其中90例与其组织学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表明,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834名妇女中HPV阳性率为40.4%(337/834),常见亚型为:HPV16、6、58、52、11型;在各级别CIN组中,HPV的阳性率分别为54.5%、74.0%、96.6%,最常见的亚型是HPV16,其次是58、52、33、31型。结论:辽宁地区HPV常见亚型分布:HPV16、6、58、52、11,有一定的地域性;高级别CINHPV感染型别依次是16、58、52、33、31等,其中HPV16占高级别CIN的56.8%。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它反应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90%以上CIN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当HPV16/18感染持久存在时,在其他一些因素(环境、免疫等)作用下,可诱发CIN。细胞周期素D1及细胞增殖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定量测定与HPV分型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33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分型及HPV DNA定量检测。结果 133例CA患者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治愈93例,复发40例。133例标本中检出HPV DNA阳性131例(98.50%),110例(82.71%)基因型为HPV6/11,12例(9.02%)为HPV16/18,9例(6.77%)为HPV6/11合并HPV16/18。133例标本中检出HPV DNA阳性131例,阳性率为98.50%。HPV16/18和HPV6/11合并HPV16/18型阳性率均低于HPV6/1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病毒载量不同患者的复发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HPV16/18和HPV6/11合并HPV16/18型复发率均高于HPV6/11型(P<0.05或P<0.01)。结论 CA检测HPVDNA能区分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感染,可对CA复发及癌变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宫颈细胞学正常的高危亚型HPV感染人群罹患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风险。方法对395例细胞学正常,高危亚型HPV感染者进一步做阴道镜筛查,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入选395例研究对象中,发现CINⅠ24例,CINⅡ~Ⅲ41例,宫颈鳞癌1例,阳性发生率为16.7%。其中多重感染(不含16/18)76例,发现CINⅠ8例,CINⅡ~Ⅲ10例,鳞癌1例,阳性率25%;多重感染(含16/18)54例,发现CINⅠ3例,CINⅡ~Ⅲ11例,阳性率25.9%。单一HPV感染(不含16/18)组210例,发生CINⅠ10例,CINⅡ~Ⅲ15例,阳性率11.9%,与亚型58、52、33、31、53密切相关;HPV16/18组55例,发生CINⅠ3例,CINⅡ~Ⅲ15例,阳性率32.7%。结论多重感染与单纯HPV16/18感染引起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风险无显著性差异(P>0.05),需引起重视,单一感染(除16/18)HPV亚型58、52、33、31、53与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密切相关,但显著低于HPV16/18感染组(P<0.05),对初次发现这些亚型单一感染进行组织学检查需结合临床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进行阴道镜检查存在异常的患者177例,对其进行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同时结合组织病理学分析,观察并比较HPV16型、18型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中,HPV16或18型感染109例(61.6%),HPV16或18型检测阳性率分别在宫颈炎组为40.2%(29/72)、CIN(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组为64.7%(22/34)、CINⅡ级组为69.0%(20/29)、CINⅢ级组为87.9%(29/33)、宫颈癌组为100.0%(9/9)。结论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在宫颈炎患者中检出率较低,在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HPV16、18型检出率较高,且上皮内瘤变程度越高HPV16或18检测阳性率越高,值得在宫颈癌筛查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定量测定与HPV分型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33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分型及HPV DNA定量检测.结果 133例CA患者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治愈93例,复发40例.133例标本中检出HPV DNA阳性131例(98 50%),110例(82 71%)基因型为HPV6/11,12例(9.02%)为HPV16/18,9例(6.77%)为HPV6/11合并HPV16/18.133例标本中检出HPV DNA阳性131例,阳性率为98.50%.HPV16/18和HPV6/11合并HPV16/18型阳性率均低于HPV6/1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病毒载量不同患者的复发率并无明显差异(P>0 05).HPV16/18和HPV6/11合并HPV16/18型复发率均高于HPV6/11型(P<0.05或P<0.01).结论 CA检测HPV DNA能区分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感染,可对CA复发及癌变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罗春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76-3277
目的 探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BV)的分布情况.方法 接诊194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其中CIN Ⅰ 83例,CIN Ⅱ65例,CIN Ⅲ 46例,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结果 (1)194例患者共检出HPV感染者77例(CIN Ⅰ 20例,CIN Ⅱ24例,CIN Ⅲ 33例),阳性率39.69%.(2)CIN Ⅰ患者以HPV 16、HPV 52、HPV 33感染率最高,分别为33.33%、20.83%、12.50%,CIN Ⅱ患者以HPV16、HPV 18、HPV 58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7.59%、24.14%、17.24%,CIN Ⅲ患者以HPV 16、HPV 52、HPV 58感染率最高,分别为35.90%、20.51%、20.51%.(3) HPV多重感染者12例,多重感染率10.81% (12/111),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CIN Ⅱ、CIN Ⅲ多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00%(3/20)、16.67% (4/24)、15.15%(5/33).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以HPV 16、HPV 18、HPV 52、HPV 58感染率高.检测HPV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的预防、控制及随访、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上皮内瘤变与生殖道感染关系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就诊的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临床资料,70例患者作为CIN组,选取同期非宫颈癌、非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CIN组HPV16/18、Uu、Ct、BV、滴虫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CIN组HPV16/18合并Ct阳性、BV阳性、滴虫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CIN组HPV16/18阴性合并Ct阴性、BV阴性、滴虫阴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HPV16/18阳性率和Uu阳性、Ct阳性、BV阳性、滴虫阳性率均呈现明显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18感染与Uu、Ct、BV、滴虫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与CIN病变进展密切相关,临床上应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obas HPV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在<30岁妇女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536例门诊患者,对cobas HPV检测提示HPV16、18型、其他12种高风险HPV亚型阳性和/或TCT提示异常的614例患者行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就诊人群中高危HPV感染阳性率为16.83%(595/3536),其中<30岁妇女占21.51%(128/595)。cobas HPV检测提示高危HPV感染和/或TCT提示异常的614例病例中,病理证实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共153例(153/614,24.92%),<30岁妇女占19.61%(30/153);CIN2以上宫颈病变检出65例(65/614,10.59%),<30岁妇女占15.38%(10/65);<30岁妇女在高危HPV感染率及CIN2以上宫颈病变发病率与≥30岁妇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PV16、18型感染患者中<30岁妇女占7.06%(42/595),CIN2以上病变的9.23%(6/65),而其他12种高风险HPV亚型感染患者占CIN2以上病变的6.15%(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bas HPV检测联合TCT的筛查方法同样适用于<30岁妇女;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中,cobas HPV检测意义更大,提示高危HPV16、18型阳性患者,无论年龄均需行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亚型与宫颈癌筛查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我院诊治的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对其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分布进行检测.结果 100例患者的HPV感染率为96.0%(96/100),其中单一HPV亚型感染的患者有56例,占56.0%(56/100);多型感染的患者有40例,占40.0%(40/100).结论 对于伴有HPV感染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应该对HPV亚型进行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异常,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