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及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17例中16例(94.1%)病变呈弥漫性分布,1例(5.9%)呈局限性分布.主要CT表现:①弥漫性小结节影伴树芽征17例(100%);②小支气管扩张16例(94.1%),伴有小支气管壁增厚15例(88.2%),合并有黏液栓3例(17.6%);③炎性斑片状实变影8例(47.0%);④肺间质纤维化3例(17.6%);⑤小空洞2例(11.8%).有副鼻窦炎病史15例(88.2%),最常累及上颌窦.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MSCT表现为弥漫性小结节影伴树芽征、小支气管扩张及炎性斑片影,结合副鼻窦炎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确诊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1例DPB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总结。结果病灶呈弥漫性分布9例,呈局限性分布2例;弥漫性细粟粒样小结节影11例,8例伴有树芽征;细支气管扩张9例,伴有管壁不规则增厚,合并有黏液栓2例;炎性斑片状影5例,多为小斑片影,合并小空洞影1例、节段性肺不张2例;空气潴留征4例;肺间质纤维化2例;肺动脉高压1例;有慢性副鼻窦炎表现者7例;DPB治疗2个月后复查,病变有不同程度吸收6例。结论DPB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副鼻窦炎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认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胸部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6年10月本院收治的DPB43例,其中病理活检确诊3例,40例临床诊断。结果:DPB的主要胸部CT征象是①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占86.05%,无融合趋势;②小气道细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双轨征和环状透光影,部分病例可见管壁增厚,占67.44%;③炎性斑片影,占53.49%,多为小斑片影。鼻旁窦CT检查多有慢性鼻旁窦炎表现,本组病例占71.43%。结论:CT是DPB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方法,高分辨力CT(HRCT)是胸部CT征象的最佳显示方法,鼻旁窦CT检查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MS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的临床及MSCT检查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在胸部MSCT上特征性表现。结果 DPB的主要HRCT征象:1)双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粟粒状结节影,结节间无融合趋势;2)结节近端有"Y"字型或线状高密度影与其相连;3)病情进展时,细支气管高密度的粘液栓形成呈"树芽征",并部分结节间呈"马赛克状"气体贮留;4)近端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串珠状""双轨状"或"环状"远端细支气管扩张;5)肺间质性改变及纤维化;6)炎性斑片状渗出病灶。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鼻窦炎病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2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以及胸片及高辨率CT(HRCT)检查的弥漫性泛细支气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及活动后气短。胸片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及肺过度充气膨胀并两下支气管扩张,HRCT像上;①肺小叶中心性小结中节影;②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③支气管壁增厚。同时伴有  相似文献   

6.
"树芽征"的CT表现及其相关疾病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树芽征”(tree in bud ,TIB)是指病变累及细支气管时 ,由于炎性渗出物或分泌物堵塞细支气管 ,CT表现为小叶中心分枝状线影和与其相连的细支气管横断面结节影 ,状如春天里挂满枝芽的“树” ,即“树芽征”。是细支气管扩张、阻塞的特征影像之一。由Im等 1993年  相似文献   

7.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高分辨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高分辨CT表现,并与慢性嗜酸性肺炎和寻常型间质性肺炎进行鉴别。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12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高分辨CT表现。结果12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高分辨CT表现如下:(1)肺内多发斑片状肺实变影和磨玻璃影(n=8),其中肺实变影中见支气管充气征(n=5)。(2)肺内多发小结节影和不规则线状影(n=7)。(3)肺内多发斑片状肺实变影和磨玻璃影伴小结节影和不规则线状影(n=3)。(4)细支气管扩张、壁增厚伴周围肺实变影(n=6)。(5)肺内肺实变影和磨玻璃影呈游走性(n=3)。结论高分辨CT可以更好地显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病理改变,并使其能与慢性嗜酸性肺炎和寻常型间质性肺炎在影像上进行鉴别,也为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活检提供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基础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2005年国内部分文献报道的经病理证实的DPB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短三大主要临床症状,大部分合并有鼻窦炎或有鼻息肉病史,胸部x线显示两肺弥漫性小结节影及伴有肺过度膨胀并两下肺支气管扩张。胸部HRCT显示(1)双肺野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影.无融合趋势;(2)结节近侧端有“Y”字型或线状高密度影与其相连;(3)结节与胸壁有少许间隔;(4)小支气管扩张伴有管肇增晕;(5)病情进展时,结节间的气体贮留明显;(6)结节彩、线状影、高密发粘液栓影为可迪性,小支气管扩张为不可逆病变;(7)常易合并中叶或舌叶不张。结论: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副鼻窦影像学表现.有助干本病的早期诊断.DPB的确诊所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0例NTM肺病的CT表现。结果:NTM肺病的主要CT表现分为三型:①支气管扩张合并细支气管炎型(35例,35/60,占58.3%),支气管扩张均为柱状,同一肺叶均可见细支气管炎(即小结节和树芽征)。支气管扩张最常见于右肺中叶及左舌叶,均为24例(24/35),小结节灶最常见于左肺下叶(33例,33/35),树芽征最常见于右肺上叶(22例,22/35)。8例(8/35)患者合并空洞。②结核相似型(23例,23/60,占38.3%),主要CT表现为斑片状、片状、斑点状、结节状及索条状影,多种形态混合存在,伴空洞者16例(16/23),空洞数共44个,多发空洞10例(10/16),最常见于左肺上叶(10个)。伴支气管扩张者8例(8/23),均为柱状支气管扩张。树芽征4例(4/23)。肺不张4例(4/23),其内均可见柱状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2例(2/23),单侧胸腔积液2例(2/23)。③混合型:1例右肺中叶大片状实变影,右肺下叶巨大肺大泡并感染;1例双肺多发大小不等小结节状影,边缘清楚,右肺上叶不张伴柱状支气管扩张及不规则空洞。结论:NTM肺病以柱状支气管扩张和细支气管炎表现为主要征象,其次类似于继发性肺结核表现,少数患者表现为其它征象,如大片状实变、多发结节灶。MSCT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树芽征在诊断支气管肺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树芽征”(tree-in-bud sign)是常见的胸部CT征象,在胸部CT表现为小叶中央型结节影和与之相连的数条线形分支影,多分布在胸膜下3~5mm肺野内,直径2~4mm[1]。“树芽征”与次级肺小叶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有关。终末细支气管位于次级肺小叶的核心,直径<1mm,正常情况下CT或HRCT不显影。病理状态下,细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或者管腔阻塞,HRCT则表现为小叶中央型结节和线形分支影,即“树芽征”。“树芽征”最初被用于描述结核感染沿支气管播散时的CT表现(图1),但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逐渐意识到“树芽征”并非为结核感染独有,凡是累及小气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结果:MSCT表现为小结节影(1~3cm)14例(73.6%,14/19),大结节或团块影(>3cm)6例(31.6%,6/19);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8例(42.1%,8/19),磨玻璃影3例(15.8%,3/19);6例(31.6%,6/19)合并CT晕圈征,5例(26.3%,5/19)合并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影,2例(10.5%,2/19)可见中心低密度征,5例(26.3%,5/19)合并胸水。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主要征象是单发或多发的结节伴空洞形成及肺段或亚段的实变,而出现结节晕圈征和空气新月征时,则高度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部Wegener肉芽肿病的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活体组织检查证实2例及文献中108例肺部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病变81例(73.6%),其中多发结节为主64例(79.0%),多发实变及磨玻璃影为主17例(21.0%),2种影像经常同时出现;单发病例29例(264%),其中单发结节或肿块17例(58.6%),单发实变或磨玻璃影10例(34.5%),肺不张2例(6.9%);伴随征象:空洞69例(62.7%);毛刺征象37例(33.6%);供养血管征11例(10.0%):楔形病灶11例(10%);胸腔积液11例(10%);支气管壁增厚、扩张8例(7.3%);淋巴结肿大4例(3.6%);结论 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临床、影像表现多样;多发结节并空洞、多发实变及磨玻璃影是肺部韦格纳肉芽肿病最为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结节边缘出现细长毛刺或针刺样、供养血管征及楔形病灶有助于诊断:密切结合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综合分析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儿例患者中,多发肿块、结节影10例(91%),伴空洞形成8例,病灶周围毛刺征3例,胸膜凹陷征1例,晕征4例,血管供给征6例。浸润性阴影4例(36%),其中3例伴多发结节及空洞形成。气道受累3例(27%),胸膜受累2例(18%)。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阳性10例,cANCA阴性1例。结论:多发病灶周围的毛刺征、晕征以及伴发的气道改变对韦格纳肉芽肿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部感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尿毒症长期血透治疗患者和肾移植术后致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患者87例,分析比较CT上不同病原体的肺部感染病灶的形态、分布、密度等特征和动态变化的规律。并与病原学诊断结果对照。结果:本组87例肺部感染患者中,细菌性肺炎37例(42.53%),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4例(16.09%),卡氏肺囊虫肺炎6例(6.89%),肺结核19例(21.84%),真菌性肺炎11例(12.64%)。CT表现为弥漫性斑片状和磨玻璃样伴点状或网状阴影共20例;表现为小片状或大片状阴影41例;其他表现为散在小结节、斑片状或条状不规则阴影。结论:本组病例中以细菌性肺炎最多见,其次为肺结核。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不同肺部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和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表现为伴有肺间质增厚;细菌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肺结核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粟粒影。CT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莉  贺兰  李淑明  黄晨   《放射学实践》2014,(3):292-29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在诊断真菌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45例具有完整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及CT检查资料的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常规CT图像、薄层图像及MPR图像的CT征象。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12例,曲霉菌感染14例,隐球菌感染8例,毛霉菌感染5例,放线菌感染3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3例。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如下:空洞为主型15例,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肺叶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空洞性病灶,部分空洞周围见“晕征”,部分空洞内呈典型“鸟巢征”;肺炎样实变或支气管肺炎样变16例,呈小片状或大片状阴影,见支气管充气征及周边密度趋淡即“晕征”;结节或肿块8例,结节或肿块可伴有空洞、“晕征”、毛刺或分叶征;曲菌球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并可见“新月征”。薄层CT图像结合MPR图像在显示“晕征”、磨玻璃影、网格、线样影及小结节等cT征象明显优于普通cT(P〈0.05),其余征象无明显差异(P〉0.05),但薄层cT结合MPR图像能更清楚地显示病灶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结合MPR图像有助于肺真菌感染的诊断,真菌性肺炎有一定相对特征性改变,掌握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10例艾滋病合并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其中7例行胸部HRCT检查.结果 10例患者X线胸片显示:9例有明显病变,1例只有轻微病变;6例为双肺受累,4例为单肺受累(其中右肺3例,左肺1例);其中5例为大面积实变并空洞形成(4例伴对侧肺野散发病灶).在病变形态上有斑片状渗出实变(6例)、大片状(叶、段分布)实变(5例)、空洞(5例)、小结节病灶(3例)、粟粒病灶(2例)、纤维索条(1例).7例患者HRCT显示:斑片状渗出实变(7例)、小结节病灶(6例)、大面积(肺叶、段)实变(5例)及随实变吸收消散而出现的空洞、支气管扩张(各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磨玻璃密度影(3例),粟粒病灶及树芽征(各2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纤维索条(各1例).结论 大面积实变合并空洞、结节病灶、支气管扩张及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是艾滋病合并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PAP患者的临床和X线胸片、常规CT和HRCT资料。结果:X线表现:双肺云絮状密度增高阴影(29例);以下同常规CT表现:弥漫性、地图样、片状磨玻璃影(29例);HRCT表现:"碎石路征"(21例),"地图样"病变(29例),"空气支气管征"(18例)。结论:①X线胸片能发现PAP病变,但缺乏特征性。②常规胸部CT扫描对于诊断PAP有帮助,是胸片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③"碎石路征"、实变区细小而少的"空气支气管征"和"地图样"病变,是PAP在HRCT上的典型表现。④肺泡灌洗:是最关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尹京春  吕明权  邱乾德   《放射学实践》2010,25(9):974-97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实验室证实的甲型H1N1肺炎胸部CT表现。结果:34例中累及两肺5个肺叶17例,占50%;累及4个肺叶3例,占8.8%;累及3个肺叶6例,占17.6%;累及2个肺叶5例,占14.7%;累及1个肺叶3例,占8.8%。单纯毛玻璃样阴影15例,占44.1%,表现为斑片状及云雾样淡薄影,边缘模糊,病灶中心密度相对较高,可见血管纹理通过;单纯实变阴影5例,占14.7%,表现为团片状、斑片状及棉球样影,密度较高;毛玻璃影与实变阴影同时存在14例,占41.2%,表现为云雾样淡薄影、棉球样实变影同时存在,肺周边区域及下叶基底部的病灶密度高于其它部位。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2例,占35.3%;病灶内合并网格样改变19例,占55.9%;小结节影3例,占8.8%;支气管壁增厚3例,占8.8%;两侧胸腔少量积液1例,占2.9%。结论:甲型H1N1肺炎病变分布范围广,变化快,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和MS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度肺泡灌洗证实病例的X线和MS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并比较其中1例经全肺灌洗术治疗前后的X线片改变.结果:X线片和MSCT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磨玻璃样阴影4例,肺泡实变影2例;MSCT能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