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篇名作者期页医学学与杜台医学论中口社会医学学科的发展战略陈海峰11做好社区为老服务和医疗保仗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袁鸿江等15提高老年期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王沟19香港产业结构谰整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郑佩玉等112内地、杏港合作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可行性分析陈传宏等114内地、香港合作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策略邹晓东等118水与健康罗启芳120母乳喂养的影响因十研究肖贤武等123《诗经》中生有文化论略汪忠杰125社会医学的历史使命粱浩材ZI杭州城区成人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分析李鲁等24天津市农村卫生防疫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刘…  相似文献   

2.
郑佩玉  李雅仪 《医学与社会》1998,11(1):12-13,19
香港回归祖国后.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的香港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转机.发展高科技是香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生物技术是香港高科技发展的重点,生物医药则是生物技术的重要领域,本文着重介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从两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合作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策略应是:以医药技术创新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内地为研究、产业和市场依托,以香港为金融、贸易和国际化前站,以粤港地区为起步和发展重点,合作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和产品,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发挥两地优势,共同创建以民族医药产业为核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民族生物医药产业集团,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生物医药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使我国民族生物医药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对基本策略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2年7月15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的成功上市预示着香港李氏大药厂在成为香港和内地成功的生物医药集团的目标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世界新一轮竞争的焦点,集群化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对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特性辨析的基础上,梳理和分析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根据我国现有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6.
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政府对人民健康的越发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创新发展战略中愈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要发展领域之一.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3大区域,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为...  相似文献   

7.
生物医药产业是具有较强优势的新兴产业之一,如何定位其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是生物医药产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研究江苏省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以生产制造业为一体,以生物医药研发和市场培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提出从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及价值链创新这四个方面全面推动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物医药产业是“黄蓝”两区高新技术重点产业之一,本文针对“黄蓝”两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应紧跟生物医药人才市场需求趋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生物医药类学科建设力度。采取分层、分岗教学等策略,为“黄蓝”两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运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具有资源、气候、自然环境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创新效应的聚集和竞争的分化,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带动和促进了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但与发达地区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企业规模较小、品种不合理、研发投入低等。围绕山西省运城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素,全面总结和分析山西省运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发展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结合运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深入研究并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国内外形成了众多明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用户信息获取途径、所需生物医药信息类型、成果转化方式和信息获取的主要障碍等信息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科研教育组用户和企业组用户间的信息行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提出了建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平台、健全面向机构的横向信息服务模式、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滨海新区瞄准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沿,采取多项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预计在5年内形成800亿元的产业规模,逐步形成"创新—孵化—中试—生产"生物医药产业链,成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据了解,滨海新区把生物医药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八大基地产业之一,重点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京津冀生物医药  相似文献   

12.
高效小型化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抗体药物研究发展迅猛 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建生物医药研究和产业园的热潮,加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从学术到商业应用的转化,促进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生物医药正在成为发展潜力无限的产业,而生物医药领域中发展最快的是抗体工程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湖南省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企业竞争提供服务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专利战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atentEX专利管理软件数据库采集湖南省生物医药专利数据,采用专利计量和统计分析方法对专利数据处理。结果:湖南省专利申请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专利失效率较高;生物医药专利技术发展进入成熟期,专利申请量集中于几个重要的IPC分类中。结论: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以传统技术为主,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生物医药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较大,但整体质量偏低;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应加强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提高生物医药专利申请质量,增强生物医药企业的专利竞争意识,加强专利合作研发,重点扶植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季晖 《医学教育探索》2006,(10):1446-1446
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暨2006国际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论坛(香港)于2006年8月4日至10日在香港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与化学科技系、香港理工大学现代中药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国家中药及分子药理学重点实验室(深圳)承办,香港保健协会和香港百草堂有限公司协办。会议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院士和教授为大会做学术报告和提供咨询活动,来自内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企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30-30
本刊讯7月8日,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在天津举行部、市会商第三次会议。科技部、天津市在天津滨海新区启动共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该区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为核心,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拟投资100亿元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孵化平台,实施吸引生物医药领军人才的突破性政策,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情报对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阐述生物医药企业对竞争情报的需求及其获取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由于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香港中医师来沪临床进修的学员逐渐增多。香港中医师的院校教育和执业特点与内地中医师有一定差异,因而与内地中医师相比有不同的进修需求。在对香港中医师内地临床进修的组织管理工作中,应主动了解香港中医师临床进修的需求和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带教方式,有针对性地安排进修计划,帮助他们达到临床进修的目的,更好地促进香港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香港的多数居民为华人,长期以来一直信赖和依靠中医.20世纪百年间,香港中医药界合理利用港英政府的相关法规,为其生存争取了空间;在积极参与内地“废止中医案”抗争的同时,又与内地合作开办中医教育,加上部分内地中医赴港定居,使得香港中医药界保持着活力;出于公共卫生的考虑,港英政府允许并协助建立华人医院并应用中医药,从而首创了香港的中医医院,并对中西医合作进行了探索;受社会各团体的资助,香港中医医院注重慈善服务,使其拥有了深厚的群众根基.这些都为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医药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预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医药领域在近几十年中发展迅猛。由于自身的发展特点,迫切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技术预见是近年来技术创新和管理的研究热点,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相关产业而言正是很好的科学管理工具。结合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着重对日本和英国开展的技术预见进行了描述、对比,这对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并发展为国家战略后,国内鲜有探讨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研究,长三角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地区,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本研究基于专利及基金项目合作的产学研模式,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中专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合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体化程度也有待提高;高校及科研院所更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开展发明专利,与高校合作开展基金项目研究。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差距,建议长三角地区采取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相关龙头科研机构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医药类高校借助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