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主体附着位置及疤痕子宫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630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和有无剖宫产史,将630例前置胎盘分为前壁胎盘合并疤痕子宫组(n=145)、前壁胎盘无合并疤痕子宫组(n=129)、后壁胎盘合并疤痕子宫组(n=95)和后壁胎盘无合并疤痕子宫组(n=261)四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产前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终止孕周、分娩方式、胎盘植入发生程度、输血量、产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的主体附着位置及疤痕子宫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尤其应注意胎盘植入发生程度、输血量、产后出血量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影响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方法以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的观察组(n=51例)和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照组(n=51例)的形式将我院接收的102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进而对两组产妇剖宫产原因及剖宫产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胎盘植入、前置胎盘以及胎盘粘连的发生率5.88%明显低于观察组胎盘植入、前置胎盘以及胎盘粘连的发生率11.76%,两组产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来说,进行二次剖宫产手术拥有着极高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产妇在进行生产之前,要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71 例病例,其中既往有剖宫产史者49例,为剖宫产史组,既往有子宫肌瘤剔除史者22例,为子宫肌瘤剔除史组。【结果】 71例患者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两组患者的分娩孕周分别为(36.5 ± 2.9)周、(36.6 ± 2.1)周;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6.9%、31.8%;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46.9%、36.4%;剖宫产史组的胎盘植入发生率为28.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均为16.3%,而子宫肌瘤剔除史组无胎盘植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的病例。剖宫产史组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及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剔除史组(P < 0.05)。【结论】 既往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妊娠并发症比既往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明显增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孕产妇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盘附着部位与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8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治疗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盘附着部位分为对照组(n=42例,胎盘附着位置未跨越子宫疤痕)和观察组(n=48例,胎盘附着在子宫疤痕部位)。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查阅病例资料,统计并分析2组产妇年龄、孕次、产次、本次妊娠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末次妊娠结局、终止妊娠孕周、产前出血史、前次剖宫产医院级别等,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统计并记录2组娩出后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52.08%,高于对照组的11.90%(χ~2=8.573,P=0.038);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胎盘附着部位患者凶险性前置胎盘出血率与本次妊娠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末次妊娠结局、产前出血史、前次剖宫产医院级别均具有相关性(χ~2=5.361、6.892、5.195、7.835,P<0.05);2组娩出后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子宫切除率、产后抑郁及羊水过多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5.757、7.993、5.109、4.512,P=0.041、0.029、0.017、0.023)。结论胎盘附着部位与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存在相关性,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5.
凶险型前置胎盘由Chattopadbyay等首先提出,其定义为: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者,常伴有胎盘植入[1].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其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可能性高达40%~ 50%[2].高胎盘植入是导致严重的产科出血、休克、DIC、围生期子宫切除率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及生殖健康,甚至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前出血原因分布及产前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妇产科门诊建卡常规孕检并在该院产科接受分娩的2 490例产妇的产检及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妊娠妇女孕第20周至分娩前是否发生阴道出血病史分为出血组229例和未出血组2 261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分娩结局,分析出血组产前出血原因分布及超声检查的价值。结果  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妊娠妇女的年龄、双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组的孕次、产次平均值、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均高于未出血组(P <0.05)。出血组产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前置胎盘45.41%(104/229)、胎盘早剥26.64%(61/229)、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13.10%(30/229);产前超声诊断产前出血的确诊率分别为:前置胎盘90.38%(94/104)、胎盘早剥78.69%(48/61)、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66.67%(20/30)、胎盘植入71.43%(5/7)、子宫破裂71.43%(5/7)。出血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死亡率、低体重儿出生率均高于未出血组(P <0.05)。结论  产前出血主要原因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超声对产前出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产前出血妊娠妇女发生不良分娩结局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中,不同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并接受剖宫产治疗的患者41例,根据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分为子宫前壁组(21例)与子宫后壁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母婴结局.结果 子宫前壁组患者胎盘植入率、产时出血量高于子宫后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的早产率、出生体质量基本一致;子宫前壁组急诊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子宫后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中,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前壁更易出现胎盘植入及产时出血量增加,在围生期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00例,将100例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将10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00(16/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5例胎盘粘连产妇巾,8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32.00%;4例胎盘植入产妇巾3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75.00%:9例前置胎盘产妇中5例出现产后出血,占55.56%;5例子宫破裂全部出现产后山血。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增加了剖宫产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子宫破裂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前置胎盘对妊娠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孕妇122例,根据前置胎盘严重程度分为观察组(n=64)与对照组(n=58),比较2组在剖腹产率、产前出血、新生儿体质量、保胎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共26例(40.62%),剖腹产产妇38例(59.37%),产妇出现胎盘粘连8例,产前产妇出血38例;对照组58例均为剖腹产,出现胎盘粘连14例,胎盘植入3例,产前出血43例,产前出血高达74.14%;2组在剖腹产率、产前出血、新生儿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型前置胎盘及轻微型前置胎盘对妊娠结果有较大影响,但是规律体现不明显,另外前置胎盘程度较严重的产妇应该尽早入院,以剖腹产为主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方芳 《吉林医学》2012,33(18):385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产前出血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分娩并于妊娠晚期发生产前出血的孕妇16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分娩未发生妊娠晚期产前出血的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妊娠晚期产前出血中前置胎盘占57.41%,观察组产后出血、剖宫产、子宫切除、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死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产前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前置胎盘,孕妇和婴儿并发症发生率高,妊娠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并发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68例前置胎盘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瘢痕子宫分为瘢痕子宫组32例和非瘢痕子宫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瘢痕子宫组患者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子宫切除率、新生儿早产发生率、窒息发生率和围生儿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瘢痕子宫组(P<0.05),瘢痕子宫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显著大于非瘢痕子宫组(P<0.05),瘢痕子宫组新生儿体质量显著低于非瘢痕子宫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并发前置胎盘可增加产妇剖宫产及新生儿早产、窒息、死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陈艳  庞燕  廖妮虹 《现代医学》2014,(6):658-660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特点和妊娠结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列为A组,另选择同期住院60例普通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B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前置胎盘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率、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输血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A组新生儿中早产儿、Apgar评分〈7分及死亡率稍高于B组,出生体重稍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对产妇和新生儿有很大威胁,产科医生要采取多种手段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产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分娩前是否有过无痛性阴道流血将我院收治的75例前置胎盘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年龄相当(P>0.05),但是孕产次数、流产以及宫腔操作次数差异显著(P<0.05或0.01)。出血组中央型前置胎盘所占比例明显较高(P<0.05)。出血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明显较未出血组高,终止妊娠时的孕周较短,住院总天数较长,和未出血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或0.01)。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孕产次、流产以及宫腔操作次数与产前出血有一定的关系,而产前出血对前置胎盘患者的妊娠结局影响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腹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0例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18例(22.50%),严重产后出血7例(8.75%);年龄大、多次妊娠、有剖宫产史、中央型前置胎盘、有胎盘粘连或植入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更高(P〈0.05);产妇年龄、妊娠次数与产后出血量无关(p〉0.05);有剖宫产史、中央型前置胎盘、有胎盘粘连或植入的产妇产后出血量更多(P〈0.05)。结论了解前置胎盘出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和危重病产妇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所以分析患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入ICU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和随之带来的一系列危害,进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目的 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黔北地区产妇产后出血的流行病学特点,探寻其入ICU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96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时间(2016-01-01)为节点,分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高龄(≥35岁)、孕次、产次、分娩孕周、定期产检情况、瘢痕子宫、分娩方式、胎数、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情况、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新生儿体质量、输血情况、子宫切除、介入治疗、单纯药物治疗、入ICU、出血量、死亡及主要出血原因。入ICU影响因素探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P=0.029);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患者年龄、高龄情况、孕次、产次、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胎盘粘连/植入情况、入ICU情况、出血量、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瘢痕子宫〔OR=3.064,95%CI(1.877,5.033),P<0.001〕、妊娠期高血压〔OR=3.107,95%CI(1.721,5.608),P<0.001〕、前置胎盘〔OR=1.901,95%CI(1.155,3.128),P=0.011〕、妊娠期肝损伤〔OR=14.718,95%CI(2.998,72.260),P=0.001〕和妊娠期合并心脏病〔OR=20.535,95%CI(4.419,95.434),P<0.001〕是产妇产后出血患者入ICU的影响因素。结论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上升,高龄、妊娠期高血压、瘢痕子宫和胎盘粘连/植入是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妊娠期合并肝损伤和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是产后出血产妇进入ICU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周辉  李艳 《四川医学》2010,31(12):1764-1765
目的探讨引起胎盘植入的相关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5例妊娠晚期胎盘植入患者。结果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为0.148%(35∶23572),相关因素为瘢痕子宫、多次人流、前置胎盘、多产次等。其中8例行子宫切除术;15例行保守手术;12例行药物治疗成功。结论胎盘植入与瘢痕子宫、多次人流史、前置胎盘、多产有关,胎盘植入可造成产后大出血,尤其是植入原子宫切口处前置胎盘最为凶险。治疗方法除切除子宫外,保守手术和药物治疗也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前置胎盘类型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方法将10年间的159例前置胎盘按类型分为边缘性(80例)、部分性(32例)、完全性(47例)三组,并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1.98%,其中边缘性0.99%,部分性0.4%,完全性0.58%。高龄、多产、流产、剖宫产均为发生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三组前置胎盘患者产前出血、输血、诊断孕周、分娩孕周、阴道分娩、早产、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切除子宫、急诊剖宫产、择期剖宫产、新生儿体重、窒息及围产儿死亡比较,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新生儿体重平均只有2470.2g。结论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妊娠结局与其类型有关,完全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临床症状较重,母儿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并发前置胎盘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87例因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因多次妊娠、多次人工流产、多次刮宫操作所致前置胎盘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研究组按照此次与上次分娩间隔时间分为研究1组(≤2年)和研究2组(〉2年)。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及研究1组与研究2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产妇胎盘植入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和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孕产妇子宫破裂发生率较研究2组更高(P〈O.05);在围产儿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可增加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并发症与风险的发生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短者更易发生子宫破裂,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并指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合理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对产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状况的影响,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过去1年内在我院分娩的10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接受产检组与未接受产检组的产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状况有无差异。结果:接受过正规产检的产妇发生宫内感染(P=0.003)、前置胎盘(P=0.009)、胎盘早剥(χ2=5.958,P-0.015)、产后出血(P=-0.006)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χ2=4.678,P=O.031)的比例均低于未接受产检组。同时,接受产检组低体重儿(P=0.004)、早产儿(χ2=4.409,P=0.036)、新生儿窒息(χ2=13.092,P=0)、新生儿颅内出血(χ2=14.162,P=0)的发生率也都低于未接受产检组。结论:通过产前检查能够对妊娠中的异常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