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鳃裂囊肿和瘘管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鳃裂囊肿影像学表现和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经临床诊治,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和瘘管21例的超声、CT、MRI表现.结果:①12例超声检查表现为颈中、上部两侧与胸锁乳突肌、颌下腺、腮腺、颈鞘血管关系密切的低回声囊肿或囊实性病灶.②10例CT检查表现为位于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囊性肿块;合并感染时,病灶边界模糊,囊内密度增高,囊壁强化.③1例MRI检查表现为颈侧部、胸锁乳突肌深面、下颌角后下方、颈动静脉外侧的囊性肿物,为短T1长T2信号,边缘异常对比增强,与周围组织界限清.仅有1例第一鳃裂瘘管未能显示.结论:超声的诊断价值有限,CT和MRI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密度和信号较佳,多断面成像和信号变化使M RI在诊断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颈部囊样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囊样病变的好发部位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甲状舌管囊肿多位于颈正中线,与舌骨关系密切,鳃裂囊肿多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淋巴管瘤常位于颈后三角,而胸腺囊肿则可以发生于自下颌角至纵隔之间的任何部位,但多与颈血管鞘相连.本文对上述囊肿的形成、部位、超声、CT、MRI的表现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颈部囊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部囊样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囊样病变的好发部位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甲状舌管囊肿多位于颈正中线,与舌骨关系密切,鳃裂囊肿多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淋巴管瘤常位于颈后三角,而胸腺囊肿则可以发生于自下颌角至纵隔之间的任何部位,但多与颈血管鞘相连。本文对上述囊肿的形成、部位、超声、CT、MRI的表现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鳃裂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鳃裂囊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CT诊断并经手术治疗的鳃裂囊肿15例,复习有关献,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鳃裂囊肿均位于胸锁乳突肌上1/3的前缘,相当于舌骨平面,颈动脉鞘的外侧,左侧8例,右侧7例。注射造影剂后无强化现象。囊肿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楚。囊肿邻近结构有不同程度受压移位。结论:CT可定位定性地诊断鳃裂囊肿,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颈部或腮腺囊性病变的病人做了CT 和组织学诊断。16例为鳃裂囊肿(12例第二鳃裂囊肿,4例第一鳃裂囊肿),24例为类鳃裂囊肿。鳃裂囊肿病人的年龄13~80岁。男10例,女6例。5例只作平扫,31例静脉团注40ml 76%Urogra-fine,接着滴注110ml76%Urografine。9例只行静脉滴注。除1例外,均采用连续横断面扫描,层厚4mm,靠下部采用8mm 厚连续层面。作者见到,①第二鳃裂囊肿:12例,其中10例位于下颌角部位是其特征。2例下颌角鳃裂囊肿显示向后生长在胸锁乳突肌内缘,1例显示向下生长在舌骨下。1例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另1例在咽旁间隙(扁桃体侧方)。下颌角鳃裂囊肿具有特征性的周围结构  相似文献   

6.
该文报道1例鳃裂囊肿癌变的影像学表现。患者男, 55岁, 偶然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1年。CT示右侧颈部下颌角与舌骨间、胸锁乳突肌前缘类圆形囊实性肿块, 囊壁厚薄不均, 可见分隔, 增强后实性成分及分隔强化。病理诊断为鳃裂囊肿癌变。术后2个月复查MRI示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部先天性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甲状舌管囊肿9例,鳃裂囊肿6例,淋巴管瘤3例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颈部先天性囊肿表现为光滑、壁薄和无增强的肿块.甲状舌管囊肿多位于颈正中线,与舌骨关系密切,鳃裂囊肿多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淋巴管瘤常位于颈后三角.结论:CT能准确判断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性质和位置,结合临床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鳃裂囊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儿鳃裂囊肿的临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第1鳃裂囊肿2例,按Work分型,I型1例发生于右侧外耳道下方,II型1例见于左侧鳃腺区;10例为第2鳃裂囊肿,按Bailey分型,I型2例,II型5例,III型2例,IV型1例.第2鳃裂囊肿典型表现为类圆形薄壁囊性包块,囊肿压迫颌下腺向前移位,胸锁乳突肌向后外方移位,颈动脉鞘向后移位.2例囊内可见气液平面,4例合并感染可见囊壁增厚并明显强化.结论 CT对鳃裂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可提示是否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9.
患儿 男 ,出生 12天 ,第一胎臀位产。因发现患儿头始终偏向右侧与右颈部肿块就诊。查体 :患儿发育正常 ,一般情况好 ,头向右侧偏斜 ,下颌转向左侧 ,颜面部不对称 ,右侧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可触及一红枣大小硬性肿块 ,无红肿、压痛 ,颈部活动受限。超声检查 :显示患儿两侧胸锁乳突肌明显不对称 ,右侧胸锁乳突肌中下位局部肌肉挛缩 ,呈梭形改变 ,范围大小约 1 3cm×2 2cm ,内部回声较周围的正常肌肉回声水平增强 ,光点分布欠均匀 (图 1)。超声诊断 :右侧肌性斜颈。临床随访证实。  讨论 :斜颈 (torticollis)是婴幼儿一种常见疾病 ,它是由于一…  相似文献   

10.
鳃裂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鳃裂囊肿的MR 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鳃裂囊肿的MR I表现。结果:鳃裂囊肿的MR I表现为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内侧、颈动脉外侧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病变。1例合并感染,边界较模糊,囊壁可增强。结论:MR I检查可对鳃裂囊肿做出准确诊断,可以清晰显示囊肿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为手术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1.
席梅  苏金花  周帆 《武警医学》2008,19(1):60-60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7岁,主因“发现双侧上颈部肿物7年余,时大时小,偶有溢液”入院。查体:左、右侧耳轮角前部均见一针尖样皮肤凹陷,皮肤无红肿、无渗出,左、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3分别触及2cm×2cm、1cm×1cm卵圆形囊性肿物,边界清晰,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肿物顶端均可见一针尖大小瘘口,左侧挤压后溢出少量乳白色黏液,右侧挤压后溢出少量淡黄色稀薄液体,皮肤表面无充血、无破溃,皮温正常,双侧颌下、颈部、颏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浅面均可见一囊性肿物,大小分别为:左侧3cm×1cm×1cm、右侧0.5cm×1cm×1cm,形态规整,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2.
全鳃裂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现报道 1例。女 ,45岁 ,右颈部无痛性囊性肿块 2年余 ,近半年来增大明显来院就诊。X线检查 :肿块区消毒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 2 0ml后 ,注入等量 6 0 %泛影葡胺照片示 :右侧胸锁乳突肌前内侧 12cm× 3cm大小之长圆形多房性囊腔。边缘清晰不规则。上至下颌角平面 ,下至第二胸椎平面 (附图 )。意见 :右颈部良性囊性肿块。考虑鳃裂囊肿。手术及病理证实 :右全鳃裂囊肿。讨论 :全鳃裂囊肿少见 ,文献中曾有报道部分鳃裂囊肿或瘘的文章。临床上多见的是第二鳃裂来源的囊肿 ,其它比较少见。组织学上属于胚…  相似文献   

13.
鳃裂囊肿的少见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鳃裂囊肿的不常见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的MR/表现。男6例,女4例。年龄15-70岁,平均37.4岁。全部病例均行术前MR平扫检查。其中6例还作了增强检查,4例作了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 10例均为第2鳃裂囊肿,其中Bailey Ⅰ型4例,Bailey Ⅱ型6例。少见的MR/表现包括囊内出血(2例)、囊壁异常增厚(4例)、囊液固化(2例)及合并癌变(2例),这些表现使MR/诊断产生困难。结论 MR/形态或信号表现不典型的鳃裂囊肿,诊断时需结合其发病位置,以下颌角、胸锁乳突肌前缘等典型部位最有帮助。如出现囊壁增厚、边缘不清以及周围血管累及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时,则高度提示癌变。  相似文献   

14.
高频彩超在腱鞘囊肿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腱鞘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证实的腱鞘囊肿的高频超声检查情况,分析其二维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超声诊断腱鞘囊肿56例共60个囊肿,其中手腕部30例,踝关节周围16例,手指关节5例,足底2例,膝关节2例,大腿根部1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囊肿大小、形态、深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高频彩超检查在腱鞘囊肿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鳃裂囊肿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论鳃裂囊肿的MR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鳃裂囊肿病人(第一鳃裂囊肿2例,第二鳃裂囊肿9例)的CT或MRI的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第一鳃裂囊肿表现为耳前区反复感染或瘘,其特征为瘘道与外耳道平行;第二鳃裂囊肿常表现为颈外侧部和颌下区无压痛囊性肿块,CT和MRI表现为薄壁、均质的囊性肿块,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外或向后移位,颈动脉间隙大血管向内或向  相似文献   

16.
李永海  李平 《人民军医》2000,43(2):108-109
1 鳃裂囊肿该囊肿是颈侧区最常见的先天性囊肿。第 1鳃裂畸形 ,瘘多于囊肿 ;第 2鳃裂畸形 ,则囊肿多于瘘。其来源多为第 2鳃裂 ,多见于青少年 ,好发于胸锁乳突肌上 1 / 3的深面及前缘 ,与舌骨平齐。无任何症状及不适 ,生长缓慢 ,瘘可发生耳垂下方到舌骨小角联线上的任何部位 ,常通向外耳道内的皮肤上。囊肿大小不等 ,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软 ,或囊性感 ,有波动感 ,但无搏动。B超可协助诊断。穿刺可抽出白色水样液或混浊脓样液 ,少数呈棕黄色液体。液体内含胆固醇结晶。鳃裂瘘可为原发亦可因感染溃破形成。治疗 :手术切除 ,要求囊壁…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性,50岁。因右颈部肿物伴疼痛1月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颈部肿物如红枣大小。体检:耳鼻咽喉科检查未见异常,甲状腺检查未触及结节。右颈部隆起一肿物,大小约3cm×2cm×2cm,质韧,触压痛,表面光滑,活动度不明显。MRI显示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见囊状T1WI及T2WI高信号影,其内信号均匀,囊壁光整,边界清晰(图1a~1d)。诊断为鳃裂囊肿。手术行右颈部肿物切除术,见肿物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为一薄壁嚢肿,边界清楚,包膜完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胸锁乳突肌静脉闭塞致肌肉纤维化、挛缩而形成的畸形,是婴幼儿较常见的畸形之一,其发病率0.4%~1.9%[1]。如不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很容易导致患儿颜面部继发性畸形、脊柱侧弯、小儿斜视等疾病。现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超声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先天性肌性斜颈60例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髂腰肌囊扩张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了解髂腰肌囊扩张的解剖学特点,提高超声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频彩色超声诊断经CT、MRI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术证实了的19例髂腰肌囊扩张的临床资料及高频彩超声像图资料。结果 19例髂腰肌囊扩张均被高频彩超误诊为腹股沟囊肿。19例病灶均为单发,其中17例病灶位于左侧腹股沟区,2例病灶位于右侧腹股沟区,病灶大小从1.5cm×1.0cm~4.8cm×2.3cm不等。声像图均表现为典型的囊肿声像图特征:扁椭圆形、水滴形或长茄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透声佳或欠佳,部分病灶内见纤细分隔,部分病灶可见与髋关节囊相连通,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部分病灶周边可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结论髂腰肌囊扩张具有囊肿的共性,超声扫查的敏感性较高。超声医师掌握了髂腰肌囊扩张的解剖结构,可以直接诊断髂腰肌囊扩张,为临床诊治此病及疗效随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导两例位于胸锁乳突肌后内侧向前内侧推移颈动脉和颈内静脉的第二鳃裂囊肿,与以往报导的典型位置不同。作者指出,颈部囊性肿物包括鳃裂囊肿、囊性水瘤、甲状舌管囊肿、颈静脉血栓形成、脓肿、空腔淋巴管瘤、转移瘤和炎性淋巴腺病、皮样囊肿、霉菌性动脉瘤、异位的唾液腺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