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例1男,71岁.胸闷气急1个月于2006年2月17日入院.胸片示右上纵隔旁团块影,似有分叶征象,考虑为纵隔占位性病变,CT示:右上纵隔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约11.9 cm×12.0 cm,增强后见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囊壁不规则,可见壁结节,囊内液CT值约15 Hu,肿块部分层面与升主动脉、上腔静脉间脂肪间隙消失,肿块突向右侧胸腔.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9岁,因体检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10天入院。患者临床无特殊症状,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前纵隔内见一软组织团块,直径约6.5 cm,呈分叶状,偏向右侧,强化后密度欠均,邻近血管受压移位,纵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图1)。心影检查未见异常。考虑前纵隔占位,伴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侵袭性胸腺瘤不排除。外周血未及异常改变。行胸腺瘤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胸腺肿大明显,大小8 cm×7 cm×5 cm,质地硬,境界不清,无完整包膜,侵犯心  相似文献   

3.
胸腺瘤合并霍奇金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8岁。因呼吸困难伴四肢乏力3个月于1998年11月就诊。体检:双眼睑下垂,四肢肌力Ⅳ级,肌疲劳实验阳性。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部磁共振成像提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部分囊变,以胸腺瘤可能性大。术中见胸腺呈双叶状,右叶下极见一大小为6cm×3cm×3cm的肿物,靠近胸主动脉右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病理检查:灰白、灰褐色结节状肿物一块,大小为6cm×3cm×3cm,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结节大小分别为4.0cm×3.0cm×2.0cm,1.5cm×1.5cm×1.5cm。切面呈囊实性,实性区呈灰白色,质均一,细腻;囊性区之囊壁厚0.1~0.2cm,内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毛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PMA的影像学、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性,41岁,左侧额叶囊实性占位,以囊性为主;例2,女婴,13个月,鞍区见巨大实性占位;例3,男性,17岁,囊实性占位,以囊性为主,放疗后切除。镜下肿瘤具有黏液性基质,由双极性肿瘤细胞构成,围绕血管周围呈放射状排列,形成假菊形团结构,未见双相性结构及Rosenthal纤维;其中例1于血管周围可见较多以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例3可见部分血管呈线状肾小球样丛状结构,并见退变的、异型明显的肿瘤细胞,考虑与放疗有关。免疫表型:瘤细胞中vimentin、S-100、Olig-2、GFAP均呈弥漫强阳性,NeuN、CKpan、EMA和ER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3%。结论 PMA通常发生于1岁以内患儿,但也可发生于青少年及成人,常以癫痫发作为首发临床症状;大体通常为实性胶状肿物,但亦可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且以囊性为主;双极性肿瘤细胞是PMA独特的组织学特征;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相比,其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及复发风险,应加强对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2岁,因"发现脾脏囊性占位及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周"入院。患者体检时发现血清CA19-9升高,约84.66 U/ml,后进一步CT检查示脾脏囊性占位及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图1)。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0岁,右上腹包块23年,增长迅速4年,右上腹可触及20cm×18cm大小包块,质硬,无压痛,活动性差。CT检查示“后腹膜肾周间隙良性占位,畸胎瘤可能,压迫性左肾盂积水”。术中见肿块位于右肾后方,60cm×50cm×30cm,部分实性,部分囊性。病理检查 瘤体标本19cm×12cm×8cm大小,包膜完整,切面呈囊实性,囊性区呈多房、囊壁厚、内含胶冻样物,可见骨组织。镜下:囊壁内衬以单层分化成熟的粘液柱状上皮,部分细胞层次明显增加并形成乳头。细胞明显异型和多型,核分裂象多见,并有间质内浸润,未侵及包膜(图1)。另见有成熟的骨组织、软…  相似文献   

7.
例 1 患婴男 ,6个月。因 1个半月来头围进行性增大 ,近 1周来出现抽搐、呕吐、拒食等症状于 1998年 11月 18日入院。体检见头围增大为 5 1cm ,前囟张力高 ,颅骨缝分离。CT示右侧额顶部囊实性占位。术中见肿瘤直径约 10cm ,囊实性 ,囊壁与硬脑膜相连 ,囊性部分见淡黄色清亮液体 ,实质部分 5cm× 4cm× 3cm ,灰白色 ,质地较坚实 ,似橡皮样。肿瘤几乎完全切除 ,术后行放射治疗 ,术后 3 5年随访 ,患儿无症状 ,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例 2 患儿男 ,16个月。因头围增大伴呕吐、抽搐于2 0 0 0年 4月 2 6日入院 ,出生史无殊。患儿 7…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57岁,因左上腹部饱胀不适半年入院.20年前曾因胰腺尾部囊肿,行胰尾部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本次入院腹部MRI示胰腺尾部囊性瘤;腹部增强CT示左侧中上腹腔实性巨大占位性病变.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后,胰尾、脾脏、肾脏之间,大小为26 cm×16 cm×8 cm,囊实性,并与空肠吻合.胃肠道、肺及卵巢等器官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男,27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6 d 于2005年11月入院。辅助检查:CT 示右肾中上极背侧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向肾外突出,大小5.2cm×5.7cm×5.0cm,边缘清楚,光滑。诊断:右肾中上极占位,良性病变可能性大。MRI 扫描表现:右肾体积弱增大,上极见一类圆形弱短 T1等T2异常信号,边界清楚,大小约5.5cm×5.5cm×5.0cm,肾盂明显受压。MRI 诊断:右肾上极占位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1)囊性肿块并出血可能,(2)实性肿块待排。术前临床诊断肾脏囊肿、肾脏良性占位。  相似文献   

10.
例1男,26岁.眩晕、呕吐、共济失调10多天于2008年7月入院.入院时不能独立行走.MRI显示第四脑室区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直径2 cm,T1、12加权信号不均匀,有囊性变.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2 6岁。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左侧胸部放电样剧痛。疼痛起于左侧背部 ,后向肩胛部及前胸部转移。每月发作 1~ 2次 ,在兴奋时发作尤为明显。 1999年 8月再次复发入院 ,胸部X线及CT检查均提示纵隔占位性病变。以纵隔肿瘤性质待查而收入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术中见左后下纵隔一 4cm× 3cm× 2cm肿块 ,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 :送检物为 3.5cm× 3 .2cm× 1.7cm红褐色不整形囊状组织 ,无明显包膜。切面囊实性 ,可见一直径 2 .0cm囊腔 ,内容物呈血性 ,囊壁较光滑 ;其余为实性区域。镜下观察 :肿瘤由…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性,69岁,无明显诱因间断腹胀13天入院。既往体健,腹部盆腔平扫+强化:盆腔巨大囊实性占位,考虑附件起源恶性肿瘤,侵犯乙状结肠致肠梗阻。肿瘤标志物:CA-199(483.1 U/mL)、CA-125(523.4 U/mL)和CEA(30.31 U/mL)均升高。术中探查见盆腔内左侧附件区见一囊实性肿物,与乙状结肠肠壁融合成团,外科切除左侧附件及粘连肠管、部分大网膜送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测:(盆腔)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6岁,因上腹不适1个月、发现肝占位3天入院.B超(图1):肝右叶斜径19.5 cm,肝表面光滑,内见12.1 cm×11.0 cm囊性结构,边界欠清,壁厚,不光滑.提示:肝回声增粗,肝内囊性结构;胆、脾、胰、双肾未见异常声像.上腹部CT征象(图2):肝脏体积增大,肝右叶可见一巨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3 cm×15 cm×17cm,边界较清楚,壁薄、不均匀,并可见点状钙化影,内呈水样密度,并可见分隔,其后方可见一结节状病灶,其内可见多发点斑状钙化影,增强后上述病变的囊壁、分隔及后方的壁结节可见强化,囊性成分未见强化.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性,27岁,体检发现右肾囊性占位2周余。泌尿系统CTU示右肾囊实性占位(图1),Bosniak分级Ⅳ级,囊性肾瘤可能,肾癌不排除;左肾囊肿。肾脏彩超示右肾囊性占位,MRI-肾脏平扫+增强示右肾囊实性占位,考虑肾癌可能。临床以右肾囊性占位入院,临床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送检。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1岁,因胸闷伴吞咽困难、刺激性干咳6个月入院。曾在外院CT提示:纵隔巨大肿瘤,突向左胸腔。气管镜及胄镜提示:气管、食管外压性病变,本院CT复查提示:(1)纵隔巨大肿瘤占位,恶性畸胎瘤可能性大;(2)左下肺亚段性不张(图1)。术中所见:巨大纵隔肿瘤,主要向左前半胸腔,气管前及隆突下生长,部分向右侧延伸,质地中等,实性,包膜较完整,呈多个分叶结节状并与左肺轻度粘连,与主动脉、左右主支气管、食管、无名静脉、膈神经及迷走神经等关系紧密,表面血管怒张,其中位于隆突下方结节坚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0岁。因胸、气短3年,加重右胸疼痛15d,2005年6月24日入院。查体:右前侧胸壁可见静脉曲张,右肺呼吸动度及语颤的减弱,右下肺叩呈实音,肺肝界叩不清,右下肺呼吸音弱。B超示:右胸腔实质性占位。CT示:右肺巨大占位病变,考虑畸胎类肿瘤可能,胸部MRI示:右前、中纵隔占位病变,考虑畸胎瘤可能性大,伴右侧胸腔及右肺内广泛浸润;右肺不张。术中见右胸腔被巨大肿瘤占据,肿瘤与胸壁、纵隔及隔胸膜粘连密切。  相似文献   

17.
Zhu Y  Zhao J  Yu G  Yu YW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7):488-489
患者女,46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囊性占位性病变2年于2010年1月入院.患者2008年体检发现左肾囊肿3 cm×3 cm,现囊肿增大,无尿频、尿急、腰腹痛、血尿、发热等病史.超声示左肾中极囊性占位约4 cm×5 cm.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2岁,未婚.患者自1个月前开始出现血精,并伴有排尿困难于2005年8月入院,无腹部不适.B超检查:膀胱后方探及囊实性肿块,可见漏斗样出口通向精阜,肿块上下径90.4 mm,前后径42 mm,左右径87 mm.肿块内实性部分范围39 mm× 28 mm,实性部分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肿块内可见絮状高同声飘动.左肾窝未见正常肾存在;右肾未见明显异常.前列腺内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CT检查:紧贴膀胱后方见巨大囊实性病灶7.8 cm× 10.5 cm,边界清,右侧可见不规则增厚(图1).增强扫描后,囊性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其右侧壁可见强化.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前列腺外形未见增大、钙化及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诊断:(1)精囊腺囊实性占位,恶性可能;(2)左肾缺如.遂行肿块切除术.术中所见:肿块位于膀胱直肠窝,前端伸入膀胱颈下,紧贴前列腺.两侧输精管进入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完好,未见明显浸润及粘连.  相似文献   

19.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与肺母细胞瘤的鉴别要点.方法 对4例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 其中2例首发症状均为咳嗽,呼吸困难.年龄分别为8个月、4岁,胸片均为肺旁囊实性肿块.1例3岁因感冒摄片发现左上肺囊性占位.另1例出生后即出现气促,胸片见右肺占位.镜下可见原始的恶性小细胞表面被覆呼吸道上皮呈多囊性或实性结构,另一种成分为梭形细胞,除纤维肉瘤特点外,还向横纹肌肉瘤等分化.免疫组化:恶性小细胞未见上皮抗体表达;梭形细胞desmin、vimentin、MSA呈阳性表达.结论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应与肺母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mu1ti1ocu1ar cystic rena1 ce11 carcinoma,M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CRC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6~68岁(平均55.6岁)。影像学检查均示多囊性占位,边界清楚。眼观:肿瘤切面见大小不等的多房囊腔,内含浆液性或血性液体。镜检:肿瘤囊内壁被覆单层透明细胞、复层上皮或上皮缺如,囊内成分大部分流失,纤维性囊壁或囊腔间隔中见灶状透明细胞,呈Ⅰ级细胞核,其为形态学诊断线索。免疫表型:透明细胞CD10、vimentin、EMA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18例患者平均随访43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预后良好。结论 MC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组织学亚型,预后良好,需与肾透明细胞癌囊性变及良性肾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