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并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21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用显做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先做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的预置缝线,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巩膜和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体,然后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直视下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最后结扎垫压和/或巩膜环扎缝线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视网膜完全复位,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14眼。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6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先予置硅胶条带和/或环扎带。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冷凝及硅胶顶压后,检查裂孔位置足否正确。结果23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眼复发。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具有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霍鸣  靳昆  李娟  刘文 《国际眼科杂志》2004,4(2):338-340
目的:观察显微镜联合三面镜直视下,不借助导光纤维,施行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6例全部应用了显微镜联合角膜前置镜或三面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并记录了术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混浊和术后早期瞳孔区渗出、冷凝区反应等情况。先做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预置缝线,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巩膜和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然后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直视下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最后完成巩膜外垫压和/或巩膜环扎术。在眼压低时,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早期瞳孔区渗出、冷凝区反应、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矫正视力在0.3以上的有14眼。术后瞳孔区和冷凝区视网膜均无过度炎性及冷凝反应。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手术显微镜下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在外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131例(133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外路手术,术中均采用巩膜扣带、外放液、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结果129只眼硅胶填压准确,视网膜复位良好,无异常炎症反应。结论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不放液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8眼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引流视网膜下液,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眼中一次成功25眼,视网膜下液在1~2天吸收为13眼,3天~1周内吸收为12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结论 在成功封闭裂孔后,脉脱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可自行吸收,手术成功率高,可有效减少放液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直接检眼镜下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直接检眼镜下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非增生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42例孔源性非增生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手术均在直接检眼镜直视下进行,术中给予准确的裂孔定位,适度的冷凝,放液或不放液和恰当的放置外垫压物。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视网膜复位40眼(95.24%),失败2眼(4.76%)。术后视力提高39眼,不变2眼,下降1眼。眼压升高3眼,服药后恢复正常。冷凝过度1眼。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非增生性视网膜脱离简单可靠。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下行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术中对裂孔的定位,放视网膜下液,及巩膜外顶压冷凝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6例同时行环扎术。术后随访3~9个月。结果: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患眼视网膜冷凝反应均清晰可见。轻度屈光间质混浊不影响眼底病变观察,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21眼中视网膜复位20例,再次手术复位1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3者15例占71.42%。结论: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具有方便、可靠、安全、快捷等优点,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显微镜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定位和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 56例(58眼)通过手术显微镜观察顶压与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关系作裂孔定位,冷凝。根据术前设计分别行环扎 巩膜外加压,或巩膜外加压。根据术中眼压情况决定是否球内注入消毒空气。结果 56例(58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次日52例(54眼)视网膜复位,4例(4眼)术后次日手术嵴后有少许视网膜下液,2~3天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网膜复位。56例(58眼)视网膜裂孔均位于手术嵴顶,裂孔粘贴好。56例(58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高眼压3眼,脉络膜出血4眼,视网膜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复发3眼。结论 显微镜定位法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冷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蒯勇  陈庆明 《实用防盲技术》2013,8(3):120-121,129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6例(3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均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及巩膜外垫压。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5d-167d,视网膜完全复位35眼(97.2%),视力较术前提高33只眼(91.7%),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最好矫正视力0.3以上33只眼(91.7%)。术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冷凝反应Ⅰ-Ⅱ级,无Ⅲ-Ⅳ级。轻度屈光介质浑浊不影响手术过程。结论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在外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4例(24只眼),手术前详细检查裂孔位置、大小及脱离范围;术中通过牵拉眼肌使裂孔尽量处于最低位,采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预置环扎带、外放液、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及垫压。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23只眼,再次外路手术复位1只眼。视力提高20只眼,不变3只眼,下降1只眼。结论牵拉眼肌使裂孔处于最低位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视野清晰、裂孔定位准、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能性。方法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6例36只眼,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后,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经巩膜电凝排出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冷凝、最后顶起硅胶填压块检查裂孔是否封闭。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35眼,再次外路手术复位1眼。视力提高32眼,不变2眼,下降2眼,矫正视力在0.3以上33眼。除电凝外排液穿透视网膜和引起视网膜下出血1例外,其它病例排液顺利。所有病例在显微镜直视下冷凝反应均清晰可见,并且轻度屈光间质混浊不影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结论显微镜下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清晰、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行外路视网膜脱离非凝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7-01/08对50例5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巩膜外放液或不放液、放置或不放置环扎条带、巩膜缝线固定硅胶(或硅海绵)外加压块、缝合球结膜,在间接眼底镜下行视网膜裂孔定位及术毕眼底检查,术中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术后裂孔周围行激光光凝。手术后随访3~9mo。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手术中并发症:1例术中视网膜下出血;手术后随访3~9mo,视网膜完全复位47眼,1眼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经保守治疗后视网膜复位,1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未复位经二次环扎带调位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43眼,不变5眼,下降2眼。结论:显微镜下联合间接眼底镜操作巩膜扣带术及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使手术创伤小、时间缩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手术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对55例5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放视网膜下液,寻找视网膜裂孔,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玻璃体腔注无菌空气等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患者50例一次外路手术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随访6~12mo,最终复位率为91%,1例二次外路手术复位,4例复发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复位。55例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原发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118例118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直接检眼镜定位,放视网膜下液,巩膜外液氮冷凝,巩膜扣带或环扎术。结果 术后随访1周至半年,视网膜裂孔封闭、完全复位107眼(90.68%),视力提高90眼(76.27%)。结论 巩膜扣带术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6例(1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术前三面镜下,间接检眼镜下仔细严格定位裂孔,术中肉眼下大致定位,全部行环扎并裂孔变性区外垫压,根据裂孔大小冷凝或非冷凝,尽可能安全放液,根据眼压,裂孔形态,部位选择注入气体填充物,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6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视网膜完全复位14眼(87.5%),视力较术前提高12只眼(75%),不变3只眼(18.75%),不完全复位少量视网膜下液吸收缓慢1眼,再次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复位1眼(6.25%)。最好矫正视力0.1以上10只眼(62.5%)。结论手术前的仔细检查定位裂孔,环扎术避免遗漏裂孔及变性区均为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提供安全有效的保证,为眼科医师提供新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且手术时间较短,操作相对简单,疗效有明确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张桂  李中凯  杨志强  刘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31-2334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01我院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11例113眼,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均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的手术方法.术中98眼单纯巩膜外垫压,15眼术后玻璃体腔注射消毒空气,所有病例均行变性区及裂孔处巩膜外冷凝,结扎缝线前行前房穿刺放液.术后观察最终视网膜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 mo.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7.4%;术后视力提高91眼(80.5%).术后高眼压均能控制.术中发生并发症共7眼,术后并发症3眼.结论: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Hui Xu 《眼科学报》2014,29(1):43-46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external-route retinal reattachment surgery under a surgical microscope.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86 eyes) with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underwent external-route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under a surgical microscope. Drainage of subretinal fluid, transscleral cryotherapy, scleral buckling, and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gas were performed intraoperatively. Results: Among 85 patients, 81 achieved postoperative retinal re-attachment after the first surgery and 5 after two surgeries. The visual acuity was elevated in 67 patients, unchanged in 15, and decreased in 4. Conclusion: External-route retinal reattachment surgery under a surgical microscope is a convenient procedure for physicians to master and worthy of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