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于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存在子宫收缩乏力危险因素的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A组术前静脉注射稀释2 ml的盐酸戊乙奎醚0.5 mg;B组术前静脉注射2 ml的生理盐水.监测两组产妇的MAP、HR、SpO2和RR,记录断脐开始至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并观察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后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憋气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产妇恶心、胸闷憋气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有效地减少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正>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为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适用于妊娠期为13~20周的流产以及常规处理方法无效的子宫收缩弛缓引起的产后出血现象,它可使子宫肌肉收缩发挥止血作用。卡前列素可明显减少产时及产后出血量[1~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亦可刺激胃肠道的平滑肌,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本研究观察和比较昂丹司琼和咪达唑仑减少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能否有效地对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存在子宫收缩乏力的择期剖宫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在胎儿娩出后,由手术医生判断子宫收缩乏力者,经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A组:3分钟后给予0.5mg/kg丙泊酚静推。B组:3分钟后给予0.9%生理盐水5ml静推。观察并记录不同时点的平均压(MAP)、心率(HR)及产妇有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冷寒战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产妇恶心呕吐,寒战等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呼吸抑制。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可以明显减少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中引起的恶心呕吐,发冷寒战等不良反应,并且无明显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下段环形缝扎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止血方法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纱布填塞止血;观察组49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下段环形缝扎术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24小时内出血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较短,术中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小时内、术后24小时内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4.29%,对照组为21.9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止血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剖宫产宫缩乏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子宫肌注射0.5 mg的米索前列醇以及25 U宫缩素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分析2组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00%(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8例(45.00%)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11例(27.50%)出现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防治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芫花素(益母草中的活性物质)对大鼠离体子宫收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子宫肌条,观察芫花素(10~(-7)~10~(-4) mol/L)和缩宫素(10~(-7)~10~(-4) mol/L)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条自发收缩振幅的影响。建立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模型,分为缩宫素0.002U/ml、芫花素1.5μg/ml(小剂量)、芫花素3μg/ml(中剂量)、芫花素6μg/ml(大剂量)组,观察给药前后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及舒张幅度变化。结果芫花素和缩宫素均有效地诱导子宫平滑肌条的收缩,且两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芫花素各组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值和舒张值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0.01),并且发现其对子宫平滑肌条的收缩作用与缩宫素相当(P0.05)。结论芫花素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具有显著的收缩作用,为芫花素用于产后出血等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常用缩宫素10 U或20 U加入液体内静脉滴注,其机制主要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肌层内血管止血,以有效预防术后出血。但该药起效快,引起的子宫强直性收缩会产生强烈的子宫收缩痛,令产妇难以忍受。为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术中快速缝扎子宫活动性出点或8字缝合胎盘附着面浆膜层及子宫切口,不等子宫完全收缩具体快速关腹,配合宫缩剂、按摩子宫等方法,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后,子宫收缩乏力好转,保住了子宫,无2次手术切除子宫的病例。结论: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病人只要子宫切口及活动性出血点快速缝扎止血后,配合宫缩剂并立即关腹,完全可保留子宫(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及胎盘植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濮阳市妇幼保健院2016-07—2018-02间收治的因前置胎盘而进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术中均给予缩宫素20 U+5%葡萄糖500 m L静脉点滴。成功分娩出胎儿后对照组在子宫壁注射20 U催产素,观察组在子宫壁注射20 U缩宫素及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2组产妇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子宫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与缝扎止血法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纳入2017-12—2019-02间在本院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62例前置胎盘患者,依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胎儿娩出后行局部缝扎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和观察组(32例,行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止血)。比较2组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不良反应风险少,止血效果肯定,子宫恢复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腔填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6例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产妇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均在胎儿娩出后给予按摩子宫、静滴缩宫素及宫腔填纱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娩结束后立即给予宫体注射促进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比较2组产妇术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及止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产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应用宫腔填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促进产妇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式子宫压缩缝合术联合米索前列醇对刮宫产术中子宫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0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有剖宫产术中出血因素的孕妇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蛆术中实施新式子宫压缩缝合术,术中口服米索前列醇200μg,术后肛塞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只口服米索前列醇200μg及肛塞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2组术中及术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子宫收缩所用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产褥病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及术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子宫收缩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及产褥病率差异无统升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子宫压缩缝合术联合米索前列醇,能明星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也不增加新生儿室息率及产褥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03—2018-10间在灵宝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76例产妇为观察对象。将2014-03—2016-01间入院的3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予以缩宫素并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将2016-02—2018-10间入院的3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止血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预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足月剖宫产术,且存在宫缩乏力危险因素的产妇90例,年龄24~40岁,体重55~85 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DB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30例。三组产妇在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时分别静脉给予相应药物,D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同时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后改右美托咪定0.3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N组静脉泵注生理盐水。记录入室静卧10 min(基础值,T0)、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10 min(T1)、术毕(T2)的MAP、HR和Sp O2,并在T1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恶心、呕吐、胸闷胸痛、高血压、心动过速、寒战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泌乳始动时间。记录术后1、3、5 d子宫底高度。记录术后72 h内缩宫素使用量。结果与N组比较,T1时DB组、B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B组比较,T1时DB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DB组、B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N组(P0.05),DB组明显高于B组(P0.05)。DB组和B组恶心、呕吐、胸闷胸痛、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DB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术后1、3、5 d子宫底高度、术后72 h内缩宫素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能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所致的不良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且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布托啡诺,同时不影响泌乳和产褥早期子宫复旧,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缩官素因其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手术失血以及产后出血,一直在剖宫产术中被广泛应用[1].但静脉注射缩宫素时常会引起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心跳骤停并危及生命[2].因此,缩官素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也是提高产科麻醉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在剖宫产病人中已广泛应用 ,但关于PCEA对子宫收缩是否有影响始终存在疑议和争议。本文在观察PCEA临床效果的基础上 ,以阴道出血量和宫底高度变化为判断指标 ,对比研究了PCEA与常规术后镇痛两组方法对子宫收缩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年龄 2 0~ 35岁 ,ASAⅠ~Ⅱ级 ,术前无凝血机制障碍的剖宫产手术10 0例 ,均采用联合麻醉 ,随机分为两组 :Ⅰ :对照组 (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病房常规以哌替啶止痛 ) ,Ⅱ :PCEA组 (使用BAXTERAP Ⅱ电子泵及该公司的PCA一次性套材 )。术后由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联合米索前列醇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方法:69例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病人,术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米索前列醇的30例,未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米索前列醇的39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结果:结扎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均比未结扎组明显减少.结论: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联合米索前列醇明显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预防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有发生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1例,2组术中均使用缩宫素药物,观察组术中行B-lynch缝合术,对照组行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子宫收缩良好,无产后出血发生,对照组有7例发生产后出血,2组比较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产后42 d子宫复旧情况无差异。结论 B-lynch缝合术能有效预防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无明显术后并发症,临床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溶液联合背带式缝合术防治剖宫产后出血的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止血,无一例子宫切除,无感染,晚期产后出血。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溶液联合背带式缝合术是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3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病灶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切除均一次性成功。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剖宫产引起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为最佳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剖宫产率,并规范剖宫产手术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