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机体自身耐受的破坏,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对AID的治疗主要是采取非特异性免疫抑制。虽然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而重症AID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预后差。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非造血多能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潜能,其免疫调控作用的发现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最近,MSC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研究不断涌现,显示了MSC的免疫调节特性及其治疗AID的潜在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玲  李华伟 《医学信息》2010,23(5):1521-152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是将患者的自身造血干细胞采集出来,进行或不进行特殊处理后再回输到经过超大剂量放疗和(或)化疗处理后的患者体内,使其造血和免疫功能得以恢复重建。依据移植中回输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可分为自体骨髓移植(ABMT)、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和自体脐带血移植(ACBT)。  相似文献   

3.
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e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临床应用中,尽管供受者间主/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精确度和支持治疗已有很大的改进,但由供者T细胞介导的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ssus host disease,GVHD)仍然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和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探讨MDS患者接受HSCT治疗的适应证和时机。方法1993年11月~2007年4月对20例MDS及MDS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39岁)行HSCT治疗。其中18例接受同胞供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1例为同基因骨髓移植(Svn—BMT);1例为无关脐带血移植(CBT),+25d时移植失败行自体骨髓移植。预处理主要采用修改的Bu/Cv方案。结果3年总生存率(SO)及3年无病生存率均为53.3%±12%;3年复发率(RR)10.8%±7%,移植相关死亡率(TRM)42.6%±12%。截止随访日期,存活11例,中位生存时间16.5(2.0~112)个月。结论HSCT是治疗MDS的有效方法,如有HLA匹配的同胞供者,HSCT可作为MDS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5.
背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手段,诱导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多单位、多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报道。如何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移植相关并发症及改善长期生存是目前关注的重点。 目的:综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PubMed、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free medicaljournals.com网络资源关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文献。英文检索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ultiple myeloma”;中文检索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选中相关性强的46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优于传统化疗。但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有许多患者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疾病最终难免复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到供体来源限制,且治疗相关病死率高,运用受到限制。因此目前的新发展方向包括:在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进行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联合减低预处理强度的异体移植以及药物巩固维持治疗。新型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在诱导缓解、预处理、尤其是巩固维持阶段的使用,使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总体反应率及长期生存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现阶段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安全状况进行系统评价,为各层次决策者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和患者等提供合理选择干细胞治疗技术的科学信息和决策依据。
  方法采用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对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的死亡率,伤残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
  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常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这一类别研究报告的不良反应较多,多数与合并使用的放化疗和移植前的预处理有关;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易出现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还常用于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放化疗后的支持,此时虽然仍会出现一些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但不会出现 GVHD。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尝试治疗一些肝脏和缺血性疾病等,不良反应报道相对较少。②无论是自体还是异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临床试验中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和致瘤性报道,无 GVHD 报告。临床上见到的不良反应多数较轻微,短暂发热和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偶有报道,有些不良反应与注射途径和部位有关。③胚胎干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均表明有畸胎瘤的形成,尚未有关于直接用胚胎干细胞进行临床研究的报道。④神经干细胞移植多见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无致瘤性报道。⑤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肛周瘘,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无致瘤性报道。⑥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目前多数仍为方法的研究,无临床文献报道。动物实验表明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其后代会发生肿瘤,同时诱导过程中反转录病毒的使用对安全性的影响仍需研究。
  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展最早、研究最为深入和广泛,间充质干细胞是继造血干细胞之后临床应用研究最多的一类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目前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因其致瘤性等安全问题,目前还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临床试验报到很少。从目前文献看,自体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移植,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由于目前多数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尚处于试验阶段,病例数不多,特别是干细胞不似普通药品或生物制品,各项研究采用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不尽相同,一项研究的数据不一定能全面反应所有同类干细胞的安全性,因此,干细胞的安全性需要随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074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on,BMT)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骨髓移植方法有:同基因骨髓移植 正常的骨髓细胞来自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胎供血者.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除同卵双胎外之供血者.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bone marrowtransplantation,ABMT)供髓者来源困难减少,予处理是消灭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ABMT发展极快,有可能成为Allo-BMT的替代治疗方法.075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HSCT)造血干细胞(HSC)是一种人体血细胞的母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繁殖分化的能力,它不断地分裂繁殖造成大量的血细胞,以补充更新外周血液.对HSC的研究证实1个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微环境和各种造血细胞.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干细胞亦称多能干细胞.它的下一级分化为造血祖细胞,亦称单能或定向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理想的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在骨髓中,外周血和脐带血均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把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称为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并发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8月至2004年6月157例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发生87例次肺部并发症,其中15例患者发生2次以上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2%。直接死于肺部并发症者37例(23.6%),发生中位时间103d(1~886d)。其中细菌性肺炎32例,间质性肺炎8例,肺真菌病3例,肺水肿3例,肺结核2例,肺栓塞1例,2种或2种以上病原所致的肺部并发症38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疾病状态、供受者关系、HLA配型相合程度及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移植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状态和广泛型cGVHD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肺部并发症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移植时疾病状态和广泛型cGVHD是与allo—HSCT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现有的治疗手段难以满足患者需求。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在临床上的发展已相对成熟,近年来其在SSc上的临床试验取得了突破进展,但移植相关并发症问题一直有待...  相似文献   

10.
沈剑  刘虹 《医学信息》2001,14(6):350-352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是近 2 0多年发展起来的医疗技术 ,与众多的基础科学相关。在我国 ,由于每年约有 3~ 4万人患上白血病 ,而希望通过移植来根治该病的理论学说和实际临床操作尚存在许多待研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HSCT后 ,疾病转变无法准确预测 ,影响因素复杂 ,包括对机体产生的正、负影响的双重效应。在这种利弊共存的体内环境中 ,有效控制 HSCT之后产生的危害性 ,对提高机体抗疾病的免疫能力具有极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拟综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分析造血干细胞成分与受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免疫反应。1 免疫耐受性作用移植物抗宿主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