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科母婴床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2011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而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旁完成).出院前统计两组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调查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更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优于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科母婴同室实施床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寻求以人为本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将200例母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实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能使产妇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和婴儿护理技能,提升产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牛慧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18-119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探寻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200对母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分别调查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护理的优点。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我科进行分娩的产妇22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11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而实验组产妇则施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并分别对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程度、健康教育知识了解情况及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各方面的接受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改善产妇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健康教育知识,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更好的产科优质护理,促进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和效果,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择我院收住的120例产妇,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2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之快速、准确地掌握足够的健康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利平  张亚楠 《大家健康》2016,(11):196-197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产科收治的12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产科优质护理中对孕妇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既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能使其掌握更多健康教育知识,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1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照组63例)与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观察组63例),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较为认可我院母婴床旁护理工作,组间数据相比(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产妇展开产后护理时,可采取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有效掌握,并提高护理满意度,符合于优质化护理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科床旁护理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调查两组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从而了解母亲角色适应的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护理能较好地帮助初产妇进行母亲角色适应.  相似文献   

9.
孙琴  杨烨  朱凌怡  芮小平 《中外医疗》2012,31(25):138+140-138,14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1年5—11月住院的200例产妇进行试验研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对母婴同室的产妇按临床路径进行床旁护理。对照组按传统的母婴同室模式进行产科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各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对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的床旁护理注重连续性、针对性的护理过程,极大地满足了产妇、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产褥期保健知识的需求;显著增加了医患沟通,从而提高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了产科母婴同室中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母婴同室新生儿和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0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新生儿床旁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要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新生儿床旁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产妇产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有效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分娩的300对产妇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产科护理,实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评估2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2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总掌握率为56.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0.67%;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76.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7.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林卫 《西部医学》2013,(10):1581-1582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98对住院母婴,分别采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试验组)199对,传统方式护理(对照组)199对。比较两组产妇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满意人数为193例(96.98%),对照组仅有138例(69.34%),X^2=5.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均明显高于时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7,X^2=6.21,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母亲对育儿知识的了解,为出院以后能继续科学育儿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母婴床边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穗琼 《当代医学》2011,17(26):117-118
目的讨论母婴床边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寻求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160对母婴分为两组,实验组实施母婴床边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边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调查两组产妇及家庭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母婴床边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其家庭满意度,促进产妇和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母婴同室(Direct rooming-in,DRI)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从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共计有158例分娩产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实施DRI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两组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15% (75/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6% (61/80);一般率为2.56% (2/78),不满意率为1.28% (1/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12/80),8.75% (7/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中的完全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一般掌握率以及未掌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RI护理模式不仅可明显改善病患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还可明显改善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米泽华 《当代医学》2012,18(15):137-13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科母婴同室中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170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在新生儿母亲及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将17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85例新生儿采取床旁护理为观察组,85例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分别为对两组产妇健康知识了解、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得分、新生儿护理技能得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7.5±2.1)分、(97.6±2.8)分、98.82%(84/85),对照组分别为(93.0±1.9)分(、93.1±3.5)分、91.76%(78/8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产科母婴同室中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可明显提高产妇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及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郑燕红 《中外医疗》2016,(35):143-145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与护理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48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100%,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97.30%,并发症发病率4.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08%,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74.32%,并发症发病率13.51%,实验组住院时间(6.78±0.73)d,住院费用(7325.44±45.31)元,实验组住院时间(9.42±1.08)d,住院费用(9534.25±78.3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措施,能够在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健康知识教育,帮助患者提高异位妊娠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徐小燕  周虹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142-14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民医院产科2010年11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11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分为A组(56例)和B组(56例),A组初产妇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B组初产妇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和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结果 B组初产妇焦虑[(42.66±4.63)分]、抑郁[(44.25±4.53)分]得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100.00%)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98.21%)、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80.36%)和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82.14%)的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不但明显提高初产妇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而且还明显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90例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同伴教育项目,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护理认知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和意识、社会适应性、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造口护理认知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和意识、社会适应性、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伴教育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中有积极作用,其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增强其自我护理技能和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并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例正常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按照产科护理特点制定合理的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表,责任护士根据产科护理路径表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 2组产妇在孕期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使产妇及时得到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体现了人文关怀理念,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长对每位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提问并评价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出院前进行新生儿护理操作实习及理论知识考核,并采用自填调查表方法对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统计母乳喂养成功人数、产后尿潴留的人数,结题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在理论考核、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和发生奶胀现象明显减少。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择期剖宫产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能使护理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护理质量,融洽护患关系,对医疗护理工作及患者自身康复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