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认知干预防治轻度认知损害(MCI)的理论依据、认知干预的内容、认知干预的方式、认知干预的时间、认知干预的效果评价工具。提出了轻度认知损害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如干预对象没有细化到MCI亚型,没有针对各亚型MCI病人提供个性化的认知干预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偏少,且样本量较小;认知干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干预流程;认知干预时间无明确界定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居家认知训练对改善轻度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将58例轻度认知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居家认知训练。在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对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Barthel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轻度认知障碍病人实施居家认知训练,能显著改善病人认知功能,延缓认知障碍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个体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住院的30例MCI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个体间无差别的常规认知训练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认知训练方式,出院后两组患者均延续各自的认知功能训练计划。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在患者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及出院后的第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和比较。结果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及出院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的MMES及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第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MES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体化认知训练与常规无差别认知训练比较,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方法 93例住院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采用认知治疗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各测1次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同时测评45例健康人。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失眠症患者的DBAS评分与健康人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DBAS评分和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认知治疗能改变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70例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同时辅以认知训练。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简化的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的巴氏指数(MBI)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 结果2组患者认知功能LOTCA各项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均有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知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正1疾病概述1. 1定义、发病及误诊现状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5. 92亿例糖尿病患者。而我国2010年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 6%,居全球首位。糖尿病正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013年糖尿病相关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 39%。中国误诊疾病数据库收录的485例糖尿病误诊文献中,误诊疾病多涉及神经、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居前3位的误诊疾病是胃肠炎、脑血管病、泌尿系感染,延误时间最短3 h,最长17年。  相似文献   

7.
王阳 《中国康复》2021,(3):149-149
鉴于目前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新的干预措施来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D)进展。最近的一项系统综述肯定了远程康复对于改善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能力的疗效。本研究比较了传统面对面认知治疗和有或无辅助远程康复的虚拟现实康复系统(VRRS)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这项多中心研究包括了49名诊断为MCI的患者。在基线、面对面治疗结束以及从基线开始的第4个月和第7个月后进行了全面的临床、功能和神经心理评估。  相似文献   

8.
简要的回顾了认知行为治疗的起源和发展。认知行为治疗作为当今心理治疗的新主流是有科学依据的,它是认知和行为治疗的有机结合,在注重行为治疗的同时,认为大脑这个“黑盒子”里的非理性思维是导致行为和情绪障碍的关键,认知行为治疗的目的在于纠正行为和转变非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正>文献[1]表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4%~18%的人出现了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指在总体认知功能、记忆、定向力和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衰退。认知功能障碍最严重的状态是痴呆。过去几十年来,它是导致人类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个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关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轻度认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象取自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配到个别认知康复组(个别康复)33例、集体认知康复组(集体康复)33例和单独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34例。认知康复的主要内容是认知重建技术和社会技能训练。每周治疗3次,每次60min,6个月为1疗程。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三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WAIS、WCST均无显著差异。但康复训练后个别康复、集体康复的WAIS总分、作业增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4、P=0.039),集体康复的言语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0)。WCST操作显示接受认知康复的患者其执行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1)。但个别康复和集体康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接受认知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改善方面优于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认知与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炳全  张国祥 《现代康复》2001,5(10):114-114
根据认知与情绪的理论,讨论认知因素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并探讨如何矫正情绪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2.
认知与情绪     
根据认知与情绪的理论,讨论认知因素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并探讨如何矫正情绪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3.
循证认知康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康复医学会的一个跨学科研究脑损伤的特别兴趣小组,通过对现存的171篇文献进行循证的回顾性研究,为认知功能康复实践提出了临床建议,并根据所获得证据的支持力度而将临床建议分为:实践标准、实践指导和实践选择,同时对认知功能康复临床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认知康复的新领域--认知神经心理康复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认知功能属于大脑皮质高级活动范畴,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理解和智能等。认知康复(cognitive rehabilitation,CR)是“发展脑损伤病人的认知能力,以克服知觉、记忆和语言障碍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Giarutsos 1986)。随着临床神经心理学的发展,认知康复主要运用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评测与训练,故而也称为神经心理康复(neuropsychology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认知储备与主观认知下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某社区及某三级甲等医院年龄≥60岁的老年人共300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观认知下降自评表、认知储备参数采集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300名老年人中,185人出现主观认知下降,占61.67%;多因素分析显示,近2年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是老年人发生主观认知下降的危险因素,认知活动是老年人发生主观认知下降的保护因素。认知储备与主观认知下降具有相关性(OR=0.984,P<0.05)。认知储备的全日制受教育年限、主要从事职业、认知活动3项子变量中,认知活动与主观认知下降具有相关性(OR=0.869,P<0.05)。结论: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是老年人发生主观认知下降的危险因素,参与认知活动对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具有保护作用,提高老年人认知储备可能延缓主观认知下降进程。  相似文献   

16.
认知行为治疗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简要的回顾了认知行为治疗的起源和发展,认知行为治疗作为当今心理治疗的新主流是有科学依据的,它是认知和行为治疗的有机结合,在注重行为治疗的同时,认为大脑这个“黑盒子”里的非理性思维是导致行为和情绪障碍的关键,认知行为治疗的目的在于纠正行为和转变非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继承了实验心理学的传统,吸收了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验、模拟、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实验法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采用的主要手段。实验法能使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研究者搜集资料,验证假说,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①反应时实验:是指从刺激呈现到作出明显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变化探讨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反应时实验分为选择反应和简单反应。②眼动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记录和分析被试…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和认知功能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认知功能及认知域功能的差别,并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与血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方法:选用痴呆扩充量表(dementiaexpansivescale,ESD)作为认知功能的评价工具,分别对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就两者认知功能评分进行显著性检验。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与血糖的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评分为(209.59±20.77)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24.28±10.56)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208,P<0.001)。同时,糖尿病组记忆、抽象和结构等认知域的评分也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总体认知功能评分、记忆功能与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0(P<0.05)和-0.329(P<0.05)。结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糖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单团结  毛晓红  魏秀红 《护理研究》2012,26(12):1145-114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训练对社区老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社区60名老人随机分为训练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训练组进行认知行为训练,每周6d,训练3个月.训练前后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训练组的MMSE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训练组的ADL得分较对照组及干预前有所降低(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训练可改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和认知功能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认知功能及认知域功能的差别,并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与血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方法:选用痴呆扩充量表(dementia expansive scale,ESD)作为认知功能的评价工具,分别对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就两者认知功能评分进行显著性检验。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与血糖的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评分为(209.59&;#177;20.77)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24.28&;#177;10.56)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208.P&;lt;0.001)。同时,糖尿病组记忆、抽象和结构等认知域的评分也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总体认知功能评分、记忆功能与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0(P&;lt;0.05)和-0.329(P&;lt;0.05)。结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糖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