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验方集锦     
小儿过敏性紫癜方药:甘草15g,大黄6g,紫草20g,生地黄15g,牡丹皮8g,赤芍8g,金银花12g,连翘8g。加减:风热偏重者加牛蒡子、薄荷、荆芥各6g;痒甚加防风9g,蝉蜕15g;腹痛便血加白芍8g,延胡索8g,木香9g,地榆炭9g,槐花9g;关节痛加牛膝6g,秦艽8g;鼻衄加仙鹤草18g;蛋白尿、血尿加黄芪18g  相似文献   

2.
1.1风热型 辨证属风热袭表,肺卫失宣。发病急骤,全身散布红色风剧,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略高出皮肤,疹色鲜红,皮肤灼热,瘙痒异常,烦躁不安,咽喉疼痛,心烦口干,搜赤、有时便秘,舌质红、苔薄白或苔黄,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处方荆芥、防风、金银花、牛蒡子、牡丹皮、浮萍、生地黄、薄荷、黄芩、蝉衣、马齿苋、白鲜皮、桑白皮、地肤子、冬瓜皮等。方中荆芥、防风、地肤子去皮里膜外之风.并佐冬瓜皮清热利水消肿;马齿苋、白鲜皮清热除湿散风,表里双解;金银花、牛蒡子清热解毒;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清热;黄芩泻肺火;桑白皮、薄荷、蝉衣清肌表之热。如胃热炽盛,口渴口臭,便秘或大便热臭,舌红苔黄,可加生石膏、桅子、芒硝、川军,清热泻下,釜底抽薪,以泻阳明实火。  相似文献   

3.
银翘散源于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是辛凉清解法的代表方剂,组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竹叶、芦根、桔梗、甘草、荆芥穗、淡豆豉。其中金银花和连翘共为君药,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有芳香避秽解毒之功;荆芥穗、淡豆豉、薄荷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为臣;牛蒡子宣肺止咳,清利咽喉,开宣上焦;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止渴且清润不腻,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笔者临床运用本方化裁治疗由风温初起或风热束表、邪袭肺卫所致以肤生红斑、丘疹、风团为特征的皮肤病,如寻常型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药疹、荨麻疹、瘙痒等,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西中医药》2008,31(2):62
方药:甘草15g,大黄6g,紫草20g,生地黄15g,牡丹皮8g,赤芍8g,金银花12g,连翘8g。加减:风热偏重者加牛蒡子、薄荷、荆芥各6g;痒甚加防风9g,蝉蜕15g;腹痛便血加白芍8g,延胡索8g,木香9g,地榆炭9g,槐花9g;关节痛加牛膝6g,秦艽8g;鼻衄加仙鹤草18g;蛋白尿、血尿加黄芪18g,白及8g,白茅根12g,茜草8g;经久不愈者加黄芪1酝,党参9g,山药10g。  相似文献   

5.
退热验方     
辨证:风热犯表,肺卫失调。 组成:连翘10g,金银花12g,桔梗10g,薄荷10g,竹叶10g,生甘草6g,荆芥10g,芦根10g,牛蒡子8g。  相似文献   

6.
银翘解毒散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其方由连翘、银花、薄荷、竹叶、生甘草、淡豆豉,桔梗、荆芥、牛蒡子九味药组成.原方为治疗风热表证,而以表热重津伤未甚,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咽痛而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古代医家治疗肺系疫病组方特点及用药规律,为现代肺系疫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方剂数据库和中医药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检索并筛选与肺系疫病相关处方,建立处方数据库,使用Excel2019、古今医案云平台及SPSS23.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肺系疫病处方进行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挖掘潜在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治疗肺系疫病处方151首。分析得到桔梗、黄芩、连翘等频次≥10的药物50味,以解表药、清热药多见;药性以寒性居多,温性次之;药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以肺经为核心,其次是胃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1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8.609%,综合评分结果显示以羌活、葛根、连翘、半夏等为主;聚类分析可聚为四类;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0.5的药对11对,包括荆芥+防风、川芎+白芷、荆芥+牛蒡子、雄黄+朱砂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项药对和药组,其中荆芥→牛蒡子+防风、荆芥→防风+连翘置信度最高,桔梗→荆芥、荆芥→防风支持度最高。结论古代肺系疫病用药以寒性为主,从肺胃入手,治以解表清热,配合化痰、止咳、平喘、化湿、理气等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 以自拟白芷玉女煎治疗阴虚胃热为主之牙痛143例,疗效满意。白芷玉女煎药由生地黄、生石膏各20~30克,知母、麦门冬、白芷、牛膝各10克,连翘、赤芍、两面针各12克,甘草6克组成。兼风热表证者加金银花、薄荷、牡丹皮;兼风寒表证者去麦门冬、石膏,加荆芥、防风、羌活、细辛;偏胃火炽盛加黄连、升麻、天花粉;偏肾阴不足以熟地黄易生地黄,加牡丹皮、骨碎补;阳明腑实加生大黄;若牙痛甚或龋齿痛加蜂房、细辛;齿衄者加牡丹皮、白茅根;牙龈、面颊肿痛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钱文燕教授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钱文燕教授在中日友好医院门诊部治疗慢性湿疹97例,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Statistics 20.0、SPSS Modeler 18.0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用药频率分析、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97个处方中,共涉及中药145味,排名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连翘、生地黄、茯苓、金银花、泽泻、牡丹皮、黄柏、蛇莓、白英、白术,关联分析共产生"连翘→蛇莓→白英、蛇莓→白英→茯苓、茯苓→白术→生地黄"等药物关联;聚类分析共得"蛇莓、白英、连翘、金银花、牡丹皮、茯苓、白术、生地黄"等4个聚类方.结论 钱教授认为"湿、热、瘀、虚"为湿疹主要病机,重视肝经辨证,以甘苦合化、透热转气、平补脾胃为特色治法;用药上以甘苦辛为主,善用对药蛇莓-白英、茯苓-白术、陈皮-厚朴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凉血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方药规律。方法按照二次文献研究方法,检索近10年来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到目标文献58篇,再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出现频率最高的治法依次是:清热凉血法,凉血解毒法,凉血活血法,凉血祛风法,凉血滋阴法,凉血除湿法,凉血潜阳法,凉血通络法,凉血疏肝法;使用的方剂多为自拟方;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功效的药物依次为:生地黄,赤芍,紫草,牡丹皮,土茯苓。结论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治法在凉血基础上,多配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等方法;药物配伍不同医家差异较大,大多数文献缺乏深入的微观研究,普遍缺乏多中心临床试验,极少采用盲法;不同地域有习惯用药或使用道地药材,但缺乏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流感样病例名医医案的数据挖掘,筛选出基本方及辨证加减用药,指导流感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名医治疗流感样病例的验案229则,使用SQL SERVER 2005进行数据挖掘,根据用药频次,结合中医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拟出基本方,并探讨其可行性。结果清热药出现最多,有黄芩、连翘、芦根、金银花、栀子、石膏等;解表散寒药有生姜、桂枝、麻黄,发散风热药有薄荷、淡豆豉、牛蒡子等;化痰止咳药有杏仁、桔梗、半夏、陈皮;此外,还有甘草和茯苓。根据以上结果,取百分比大于20%的药物拟为基本方:甘草、杏仁、黄芩、连翘、芦根、金银花、薄荷、桔梗、半夏、淡豆豉、茯苓。结论通过对基本方的药效分析,符合流感的病机及发病规律,对流感症状的改善及抗病毒方面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任献青治疗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用药经验。方法:采集3 160诊次患儿的方药信息,运用Apriori算法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进行核心药物与药物配伍关系的数据挖掘。结果:治疗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核心方药为:生地黄、牡丹皮、紫草、丹参、蒲公英、忍冬藤、黄芩、皂角刺、薏苡仁、炙甘草,旨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其中常用清热凉血配伍为牡丹皮-生地黄-蒲公英、紫草-忍冬藤-生地黄等,常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配伍为黄芩-蒲公英-忍冬藤-生地黄-丹参。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出任献青教授"清热凉血是根本、活血化瘀是关键、调理体质是保证"的辨治思路,尤其是贯穿治疗始终的"活血化瘀、预防肾损"的核心理念,为推广名老中医经验方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治疗银屑病方剂的组方用药配伍规律,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收录治疗银屑病方剂,采用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方剂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327首治疗银屑病方剂,涉及中药240味,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药为生地黄(204次);聚类数目为9类时较好,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赤芍、甘草、牡丹皮、当归、土茯苓、丹参、白鲜皮、紫草、白花蛇舌草等;关联分析显示,当归配伍川芎、生地黄配伍水牛角、桃仁配伍红花为已知常用药对。结论:治疗银屑病处方多以清热、凉血、解毒、滋阴、活血化瘀法为主,而生地黄→板蓝根、生地黄→白茅根以及藤类药、虫类药的使用值得进行进一步讨论,进而为中医方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用药与组方规律。方法 以“痒”和“瘙痒”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收集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版本)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获得单味药物应用频次、药对组合频次、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结果 治疗皮肤瘙痒内服外用方共192首符合要求,涉及264味中药,药物用药最高频次达1563次。高频药物以生地黄、赤芍、甘草、金银花、连翘为主。核心的药物组合有荆芥-茜草-黄连;荆芥-甘草-蝉蜕;荆芥-防风-黄连等;药对组合有金银花-连翘;生地黄-赤芍;连翘-甘草等;基于熵层次聚类获得新处方有17个。结论 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瘙痒以清热解毒,疏肝健脾的止痒药物为主、以活血祛湿,祛风止痒的药物为辅治疗皮肤瘙痒,研究将为中医临床治疗皮肤瘙痒用药提供方案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灿晖教授在研究痤疮病因病机及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归纳出治疗痤疮的基本用药。王教授认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是阴虚内热,治当滋阴清热、凉血活血,并创立了以生地黄为君药,知母、牡丹皮、赤芍、丹参、怀牛膝、紫草、羊蹄根为臣药,金银花、黄芩、夏枯草为佐药的基本方,在此基础方上随症加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研究川崎病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1990~2015年中药治疗川崎病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154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论中药治疗川崎病常用的药物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等为主,治法主要是清热泻火、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生石膏、生地黄、赤芍、连翘、玄参、牡丹皮、知母、金银花、水牛角是临床治疗川崎病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7.
方药:生山楂30克,大黄9克,竹叶、牛蒡子、薄荷、香附、荆芥、防风各10克,当归、葛根各15克,金银花30克,甘草6克。老年人、小儿量酌减,气虚加黄芪,血热加生地。  相似文献   

18.
“清透法”用药规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求"清透法"下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及温病学教材中有清透作用的医案、方剂,用excel将其分别按治疗温病温热证方、治疗温病湿热证方建立数据库,运用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药物类别上治温热方以清热药、解表药、补益药为主,治湿热方以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及芳香化湿药为主;药性以寒性药物占多数,其次为微寒药和平性药;药味以苦、甘、辛味药物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药味的药物;药物归经以肺经为主;治疗温热类温病的高频药物包括连翘、甘草、金银花、生地、玄参、石膏、麦冬、薄荷、牛蒡子、知母、芦根、丹皮、犀角、黄芩、桑叶、竹叶、豆豉;治疗湿热类温病的高频药物包括杏仁、连翘、藿香、滑石、半夏、薏苡仁、金银花、石膏、黄芩、蔻仁、知母、青蒿、通草、竹叶、茯苓皮、厚朴、桔梗、玄参、芦根.结论: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特点.  相似文献   

19.
防风通圣散始见于金·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由麻黄、荆芥、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川芎、白芍、白术、甘草等组成,功能疏风解表、清热通便,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的病证。正如吴昆于《医方考》中所说:"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  相似文献   

20.
刘运梅  张连爱 《陕西中医》2011,32(4):455-456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润燥化瘀类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化银汤(生石膏、白鲜皮、丹参、大青叶、金银花、紫草、生地黄、牡丹皮、赤芍、三棱、莪术等)治疗本病50例。结果:总有效率9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凉血,润燥化瘀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