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遣方用药提供思路。方法:以34部与国医大师辨治疾病相关的专著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1982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发表的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相关文献为数据源,从中提取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信息,将中药信息输入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分析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所用中药的使用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类别、炮制方法等,总结相关规律。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59篇,包含处方355首、中药267味。根据60味高频中药(使用频数≥30)的性味归经统计结果,温性药物和甘味药物使用最多,二者频数分别为2299、3576;归经前4位为心经、脾经、肝经、肺经。中药功效类别分析显示,使用频数最高的前5类中药为补益类、清热类、祛瘀类、理气类、安神类,总频率为58.44%;不同地区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类别存在差异。药物炮制方面,最常见的炮制方法为炒黄(频数:420)。结论:国医大师治疗心律失常多立足于心、脾两脏;治法以健脾养心为主;用药注重益气、滋阴、养血,并佐以清热、理气、祛瘀、安神之品;配伍讲究因地制宜,并根据临床需要合理选择药物炮制方法以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29-1832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心悸辨证用药规律,探索数据挖掘技术辅助名医经验传承可行性。方法:收集邓铁涛辨治心悸的证型与处方,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统计证素、用药、药物组合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证素有血瘀、气虚、痰浊;高频药物有甘草、茯苓、党参;核心组合为四君子汤合生脉散以及若干新方。结论:邓铁涛善于以健脾养心、化痰祛瘀治疗心悸,方选四君子汤、生脉散、天王补心丹等;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分析、总结名医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心悸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华医典》中治疗心悸的方剂,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统计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620首,涉及中药264味,古代文献中治疗心悸的药物使用频次在前十位的依次为茯神、人参、甘草、远志、当归、麦冬、酸枣仁、白芍、茯苓、熟地黄.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甘草,演化出药物的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结论 古代医家治疗心悸时以益气补虚、养心安神为主,兼清热化痰、温阳化饮、活血祛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检索CNKI、CBM、维普、万方数据库,选取中医药治疗MS临床疗效明确、有明确剂量及疗程的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临床报道,并抽取检索结果中的复方内容,建立数据表,应用开源统计软件R-Project及开源网络分析软件Cytoscape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计纳入111个处方,163味中药,高频药物(频数大于10)主要为健脾化痰类、活血化瘀类、清热类、补益类、疏肝解郁类药物;主要的关联规则为黄连温胆汤加丹参、黄芪,其置信度 0. 92。结论:中医治疗MS的组方以健脾化痰、清热祛瘀为主,其核心用药为黄连温胆汤加丹参、黄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祛瘀复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筛选出以补肾化痰祛瘀复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按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整理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基于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方药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以补肾化痰祛瘀复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随机对照研究的38个方剂中,涉及92味中药。使用频次前十位的中药分别是石菖蒲、制何首乌、丹参、川芎、远志、益智仁、熟地、黄芪、人参、淫羊藿,使用频次前五位的药对分别是制何首乌-石菖蒲、川芎-石菖蒲、丹参-石菖蒲、益智仁-石菖蒲、黄芪-石菖蒲,常用配伍组合为制何首乌-川芎-石菖蒲、川芎-黄芪-石菖蒲、丹参-益智仁-石菖蒲、川芎-丹参-石菖蒲、制何首乌-丹参-石菖蒲。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补肾化痰祛瘀复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18-1021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生脉散(即人参、麦冬、五味子)类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药成方制剂》中包含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有关方剂,录入中医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对其中用药规律、主治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中共记录有关方剂49首,核心药物组合25个,主要涉及中医证候7种,主要涉及中医疾病6种;选取高频疾病"心悸""不寐""眩晕"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生脉散配伍方药治疗特点明确,多具有补益之功;组方规律反应出生脉散类方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结论:明确生脉散类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及用药方向,为生脉散类中成药临床应用及相关产品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对心律失常的用药,探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进行检索,采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结果符合条件的文献共64篇,医案98个,共用药201味,分为19大类,1319频次。单味药使用频数最高的为甘草、丹参、麦冬、黄芪、桂枝等,药物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和解表药为主;根据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总结出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常用药物组合。结论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安神,用药规律有迹可循,对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用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国医大师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用药规律及其在胸痹中的应用。方法筛选《国医大师经方临证实录》《国医大师路志正经验良方赏析》《国医大师验方集》《路志正医林集腋》等十部著作中所有医案,整理后录入EXCEL2010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平台(v2.5)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结果纳入475例医案,包含胸痹36例,涉及中药分别为366、125种,分析处方中的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演化得到胸痹新处方2首。两者的常用药物包括:郁金、丹参、茯苓、白芍、炙甘草、麦冬、太子参、杏仁、枳壳、枳实等;胸痹常用药物组合包括:①郁金-丹参、②郁金-石菖蒲、③郁金-丹参、④麦冬-太子参、⑤丹参-白芍、⑥炙甘草-茯苓、⑦炙甘草-枳实、⑧郁金-枳实、⑨麦冬-柏子仁、⑩茯苓-枳实等;胸痹新方组合包括"荷梗-薏苡仁-佩兰-白蔻仁"、"郁金-附子-干姜-麦冬-柏子仁-黄精-黄芪"。结论路老治疗胸痹临床常以性味为寒温平、药味为甘苦辛、归经为脾胃肺肝经的药物为主,体现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64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167味,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8个新处方。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清热平肝、活血化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国医大师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国医大师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医案医话为研究对象,以成人内服汤剂一日量为示范,采用SPSS modeler 17.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国医大师应用桂枝常用药对信息,以及核心药对与疾病的关联。结果桂枝常与补虚类、活血类、解表类、化湿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清热类、温里类、收涩类、化痰类等药物联用,如:茯苓,生甘草,炙甘草和白芍等;桂枝配伍的核心药对为桂枝-茯苓,桂枝-生甘草,桂枝-炙甘草,桂枝-白芍;桂枝-茯苓和桂枝-炙甘草两药对在治疗疾病方面频次最高的都是心悸;桂枝-白芍和桂枝-甘草两药对在治疗疾病方面频次最高的都是痹病。结论国医大师应用桂枝配伍灵活,常与茯苓,生甘草,炙甘草,白芍组成核心药对,主要治疗心悸,痹病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成药治疗心悸的病症特征及组方规律,并由此探讨新的处方,为临床更好地治疗心悸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功能与主治"出现"心悸"相关病症的所有中成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应用该平台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心悸的病症特征、成方组成的用药规律及探索新方。结果:对治疗心悸的107个中成药和195味药物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所治心悸的病症特征和这些药物的性味归经特征、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心悸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主要证型为心血瘀阻证,其次是气阴两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治疗方面以益气、活血药频数最高且为关键药物,而主要的关联规则为远志-当归和远志-炒酸枣仁(置信度均为0.8);通过分析进一步挖掘出18个核心药物组合,并探索出9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治疗心悸的中成药进行数据分析,可明确心悸的病症特征及用药规律。该病最多见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治疗以活血益气,补益肝肾为主。  相似文献   

12.
探求裴正学教授“心脑同治”学术思想的内涵。临床应强调培补元气,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痰瘀同治,标本兼顾;辛香宣通,引经透络;虫类走窜,搜邪剔络;通阳散结,行气祛痰;取类比象,藤类入脉等方药的应用;尤其重视药物归经入脑和痰瘀同治及化瘀药物层次性选择问题,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3):182-185
目的:分析总结名老中医邵长荣教授多年来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用药经验与规律,使其宝贵的学术经验能够得以传承。方法:采集邵长荣教授治疗痰热壅肺型COPD的有效医案170诊次,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V2.0)挖掘分析邵教授治疗痰热壅肺型COPD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70首邵长荣教授治疗痰热壅肺型COPD的有效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得到邵长荣教授治疗痰热壅肺型COPD的核心用药以及具有强关联的药对18个、基于熵聚类的新处方5个。结论:邵长荣教授治疗痰热壅肺型COPD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药,用药平缓,重视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辨治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收集史大卓教授诊疗介入后冠心病的证候、中药信息,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治疗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中药、证候、功效作为网络节点,构建中药-中药、证候-中药、功效-功效关系的复杂网络结构图。结果:以中药-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主要中药节点为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以证候-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血瘀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赤芍、丹参、莪术、川芎、红花、三七粉,气虚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生黄芪、党参、西洋参,痰浊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茯苓,热毒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黄连、金银花、黄芩;以功效-功效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中药功效主要节点是益气、活血、化痰、解毒、安神。结论:史大卓教授善于应用益气活血解毒类中药治疗介入后冠心病,核心组方是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挖掘栗锦迁教授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栗锦迁教授治疗慢性稳定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有效医案55例,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有效处方进行分析,得出64首方剂共包含70味药物,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总和为2 094次。其中党参、黄芪、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山茱萸、赤芍、麦冬及五味子出现的频次最高,且分别在用量30,50,20,15,30,15,30,20,15,20 g时使用频率最高。入组方剂中,频次在50次以上的3味及4味药物的组合分别为47及22组,频次在40次以上的5,6味及7味药物组合分别有155,67,10组,频次在35次以上的8味药物组合的有18组,频次在30次以上的9味药物组合有6组。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出核心组合7个,新处方2个。结论:栗锦迁教授辨治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总以益气温阳为纲,擅用补虚药补养心脏,配合活血、清热之品,共奏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痰之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挖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冠心病方剂组方及规律,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CNKI中治疗冠心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冠心病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冠心病的方剂267首,得出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43个,演化新处方8个。结论:药物组合的多样性和用药的集中性蕴含治疗冠心病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温肾、健脾、祛痰为辅的规律;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药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有助于实现对冠心病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冠心病的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治疗中,除阴虚阳亢者外,治疗大法应先预补培元以本,在此基础上,祛瘀化痰,散风通络,并酌加行气之品以调畅气机,使精充气足,痰瘀得清,虚风得散,络脉得通,气血畅行,则诸症自愈,补肾培元,化痰祛瘀,散风通络应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重要治法,此外疏肝行气亦应预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丹参用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即有相关记载。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丹参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但历代医家对丹参的功效理解认识不一,甚至有相悖的现象。本研究分别从汉晋南北朝时期、唐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和近代时期,通过本草考证对历代本草进行深入挖掘与梳理。经过系统考证,梳理了历代主流本草中丹参功效认识的沿革。发现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正品丹参即为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的丹参品种,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治疗肺癌的中医用药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治疗肺癌的常用中医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维敏感字频数统计方法等技术,统计分析常用中药用药频率及药物协同关系规律,绘制协同药物网络图,抽取其中三层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中药频数分析显示人参、黄芪等补益药物为治疗肺癌首要核心用药,中药协同关系分析显示治疗肺癌药物按照益气养阴、健脾化痰、解毒消积的规律分布。结论:常用中药用药规律与病因病机相符,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文本挖掘技术可以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20,(1):83-86
近5年,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集中在瘀、痰、虚三端;辨证方面主要涉及瘀血阻络、肾精亏损、痰浊阻窍等证型,另创新性提出了三元络脑、分期论治等辨证方法;治疗上中药主要涉及补益药、开窍药、活血药等,选穴主要有百会、神庭、中脘、太溪、三阴交等;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神经递质的含量、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及改善血液黏稠度等方面。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虽优势明显,但尚处于初始阶段,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等均有待制定。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