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自血疗法对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外周血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自血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针灸疗法,评估两组疗效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情况,采用UAS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荨麻疹风团数量及瘙痒程度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后留取外周血,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及STAT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治疗4周,两组瘙痒程度、皮损分布、风团大小、皮损红斑、皮损数量等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积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4周,两组UAS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U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4周,两组CD~+_4上升,CD~+_8降低,CD~+_4/CD~+_8上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STAT3 mRNA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CD~+_4、CD~+_4/CD~+_8、STAT3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可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提高治疗效果,降低UAS评分,改善其免疫功能,下调外周血T淋巴细胞STAT3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润肤祛风汤为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楮桃叶洗剂药浴配合聚乙二醇液体敷料均匀外涂、地奈德乳膏外涂,均每日两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润肤祛风汤口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3个疗程时症状总积分的变化,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1.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3个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总积分均低于2个疗程(P0.05)。治疗2、3个疗程,治疗组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9.4%,对照组为38.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润肤祛风汤为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临床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门诊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8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胶质瘤患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初治胶质瘤患者8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替莫唑胺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KP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81%)高于对照组(60.98%)(P0.05);两组治疗后气短、乏力懒言、神疲积分降低(观察组t=18.925、14.696、22.417,对照组t=9.022、9.166、9.734,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短、乏力懒言、神疲积分低于对照组(t=31.461、14.122、14.089,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增加(观察组t=11.089、35.916,对照组t=9.242、9.365,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t=19.289、42.513,P0.05);两组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增加(观察组t=9.168、5.685、9.676,对照组t=11.013、5.335、9.285,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t=20.571、10.364、18.236,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胶质瘤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润肤汤,对照组40例口服依巴斯汀片,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优于对照组依巴斯汀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疏肝化郁解毒汤对子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Th1/Th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92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加奥沙利铂,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口服疏肝化郁解毒汤辅助治疗。4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h1/Th2相关因子水平、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及NK细胞水平变化、治疗前后QOL评分和KP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26%(36/46),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48%(43/4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阴道流血、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和全身窜痛等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QOL评分和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化郁解毒汤对子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术后机体免疫力,调节患者血清Th1/Th2细胞相关因子,改善健康状况,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扶正生髓汤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减毒增效作用及机制。方法:卵巢癌术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扶正生髓汤对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均有所改善。组间结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G、 IgA、 IgM水平均有所改善。组间结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后IgG、 IgA、 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6.82%,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0%,治疗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半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扶正生髓汤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患者能改善其免疫抑制及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匹维溴铵和单纯匹维溴铵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廊坊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血糖控制平稳状态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变化,并对2组中治疗有效者随访2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8/30),对照组为73.3%(22/3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gG、IgM、IgA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4.2%(4/28),对照组为40.9%(9/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较单纯匹维溴铵治疗疗效更突出,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且可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6,(8):944-945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D-IB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5-HT、VIP和SP等脑肠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5-HT、VIP和SP等脑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9.8%)(χ2=4.49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vs 7.0%,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D-IBS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壮医脐环穴针刺法对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CE)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血虚风燥型C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予壮医脐环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根据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65.0%(13/30),高于对照组的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及IL-4、IL-6、IFN-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壮医脐环穴针刺法可降低血虚风燥型CE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葛明  徐天舒  万茜  赵航  房其军 《陕西中医》2014,(9):1125-112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和诺氟沙星、蒙脱石散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总体疗效、中医单项症状积分、肠镜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状况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肠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放射性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平消胶囊结合盐酸安罗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生存期、生存质量影响。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由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2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2例)给予NC或N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平消胶囊及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免疫功能指标变化,采取卡氏评分法(KPS)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6个月后、12个月后患者生存率、患者对治疗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52.38%(33/63)高于对照组32.26%(20/6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CD~+_3、CD~+_4、CD~+_4/CD~+_8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相当,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CA125、CYFRA21-1、NSE、CEA、CD~+_3、CD~+_4、CD~+_4/CD~+_8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CA125、CYFRA21-1、NSE、CEA、CD~+_3、CD~+_4、CD~+_4/CD~+_8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提高率(71.43%)高于对照组(48.39%),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或对症处理后缓解,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100.00%)与对照组相当(98.39%),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生存率(87.30%)高于对照组(82.5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87.30%)高于对照组(67.74%),P0.05。结论平消胶囊结合盐酸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免疫力提升,生存质量提高,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且患者1年生存率提升,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联合大蒜素胶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IL-2、IL-10、TNF-α的影响。方法:140例RA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黄芪颗粒和大蒜素胶囊,用药4周,评定疗效。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CD~+_3、CD~+_4、CD~+_8并计算CD~+_4/CD~+_8比值;ELISA法检测血清IL-2、IL-10、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4.7%(P0.05),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发作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CD~+_3、CD~+_4和CD~+_4/CD~+_8均显著提升(P0.05),CD~+_8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10、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颗粒与大蒜素联合应用于RAU的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调节免疫功能紊乱,恢复Th1/Th2平衡,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理肺通络合剂与地塞米松注射液联用在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接收治疗的14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标记为奇数号与偶数号,奇数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偶数号患者作为治疗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理肺通络合剂与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用药,7 d为1个疗程,两组分别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价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CD~+_3、CD~+_4、CD~+_8、CD~+_4/CD~+_8)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5%(73/74)、78.38%(58/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A、IgM、IgG均升高,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趋势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③治疗后两组CD~+_4、CD~+_4/CD~+_8均升高,CD~+_3、CD~+_8均升高,治疗组指标降低或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加显著,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理肺通络合剂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用于支原体肺炎疾病的治疗中,与单纯地塞米松注射液比较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提高了患者的免疫抵抗能力,加快了患者疾病的恢复时间,是临床上值得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凉血润燥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凉血润燥活血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瘙痒程度、皮损形态、皮损面积)、P物质(SP)水平、白细胞介素-31(IL-31)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皮损形态、皮损面积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P、IL-3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6%(56/58),高于对照组的84.48%(49/58)(P<0.05)。结论:凉血润燥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可改善患者的外周血IL-31、S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吸入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累积、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呼吸机耐力水平(MVV)和5min步行最大距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MVV和5min最大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两组均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调强放疗联合康莱特注射液同期TP(紫杉醇或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同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同期组采用调强放疗同期TP方案联合康莱特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单纯调强放疗,比较3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三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各项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免疫指标、炎症因子;治疗1个月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同期组、对照组,且同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同期组中医临床各项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同期组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较治疗前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同期组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同期组与对照组,且同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同期组急、慢性放射性肺损伤1~2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4级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显著优于同期组与对照组,且同期组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化疗后放射性食管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免疫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慢性肾衰竭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当归补血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0%,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气虚证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其效果优于单独服用参苓白术散。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5,(7):842-843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运用匹维溴胺片治疗,治疗组实施参苓白术散联合四神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肠道症状与生活质量积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肠道症状与生活质量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排便情况积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大便急迫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优于匹维溴胺片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肠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