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探视的频率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自制问卷,对261例患者及家属采取询问方式进行调查。结果42.44%的滨州市区患者及40.45%的外地患者住院期间极少家属探视或无探视。62.83%患者无家属探视时表现为焦虑、埋怨及被遗弃感;73.56%的患者家属探视后心情愉快。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探视率低,医护人员需对家属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转变家属对患者和对探视的态度,多理解、关爱患者,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属心理护理、生活技能培训在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家庭监护条件的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由心理咨询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技能培训,然后对患者实施假出院3个月。对照组患者仍住院治疗。实施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试。结果干预后干预组NOSIE及SE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家属心理护理、生活技能培训用于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使其社会能力、生活技能提高,激惹、抑郁等消极情绪减少;自尊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属心理护理、生活技能培训在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有家庭监护条件的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由心理咨询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技能培训,然后对患者实施假出院3个月.对照组患者仍住院治疗.实施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试.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NOSIE及SE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家属心理护理、生活技能培训用于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使其社会能力、生活技能提高,激惹、抑郁等消极情绪减少;自尊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预防ICU肿瘤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作用。方法将164例ICU肿瘤重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探视模式,干预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及ICU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ICU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可有效降低ICU肿瘤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且对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收集住院患者及其家属需求文献资料,为进一步改进护理工作,提高住院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2008年发表的有关住院患者及家属需求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54篇,根据纳入标准,纳入文献41篇;其中患者及其家属需求包括护理服务需求23篇(56.1%),心理需求7篇(17.1%),健康教育需求11篇(26.8%)。结论住院患者及其家属需求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患者需求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存在问题是住院患者需求调查研究总体还很薄弱,调查研究的范围主要局限在三级以上医院,调查问卷大多为自行设计,有些文章缺乏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探讨影响ICU患者家属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为医护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提供参考.方法 对12名ICU患者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归纳出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心理状态,家属自身知识缺乏及对患者预后的担忧,社会因素(如经济压力、信息支持、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等).结论 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信息支持力度;实施弹性探视制度,满足家属个体化探视需求;转变观念,重视ICU患者家属的心理体验,加强对ICU患者家属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式温馨护理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1)。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住普通病室,予精神分裂症常规护理;观察组住家庭式温馨单间病房,并实施家庭式温馨护理,内容包括人员培训、营造温馨环境、家属教育干预、实行开放式护理管理等。采用NOSIE、BPRS、SDS、SAS和自制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家属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住院1个月时BPRS、SDS、NOSIE、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满意度、家属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式温馨护理环境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轻精神症状;可提高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和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病房探视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冯丽琪 《护理学杂志》2004,19(11):55-56
对新生儿病房探视模式及管理现状进行阐述。提出需重建探视管理制度.正确地表达人文关怀,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探视模式等设想.以防范新生儿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爱琴 《护理学杂志》2005,20(12):28-29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1E)对43例(观察组)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3例(对照组)无攻击性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51.16%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58.14%患者既往有攻击行为.而对照组分别为30.97%、30.9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BPRS中敌对猜疑、激惹性、思维障碍、行为紊乱因子及NOSIS中激惹、精神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既往有攻击行为、易激惹、思维障碍、敌对猜疑、行为紊乱等可能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并进行干预和有效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患者家属手卫生认知和行为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儿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10名患者家属进行手卫生认知和行为的调查。结果91.0%的住院患者家属都意识到手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但对接触患者及其物品前后、洗手可以保护自己和患者不被感染等认知率较低(18.6%~45.2%);在实际执行中14.8%~30.5%患者家属认为简单接触不需要洗手。结论患者家属手卫生认知低,实际执行较差,医院应加强对住院患者家属手卫生知识的宣教,改善洗手条件,督促手卫生的执行,以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认知与态度,探讨影响男护士短缺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长沙市3所三甲医院的288例住院患者及350名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知晓率为87.3%,67.7%认为护理行业需要男护士,但11.4%轻视男护士,16.8%不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不同性别、学历患者与家属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认为影响男护士短缺的主要因素为传统观念、社会舆论、家庭压力、性别偏见、社会地位、工作性质等。结论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态度尚不太积极,建议医院及社会各界改变传统观念,加大对男护士的宣传,吸引更多男性从事护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体化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医生护士一体化、院内院外一体化、患者家属一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分别于患者出院前、出院后6个月和出院后2年调查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依从性、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治疗依次性显著提高(P〈0.05,P〈0.01),复发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一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杨莹  陶亚琴 《护理学杂志》2011,26(23):31-32
目的探讨开展新生儿科网络视频探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新生儿科392例住院患儿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11例)和观察组(28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对家属实施网络视频探视,包括使用DV机对每例患儿进行视频拍摄,并上传至医院网站,家属登录查看;通过主管医生接待及护理部咨询电话答疑。结果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网络视频探视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家庭式温馨护理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式温馨护理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1).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住普通病室,予精神分裂症常规护理;观察组住家庭式温馨单间病房,并实施家庭式温馨护理,内容包括人员培训、营造温馨环境、家属教育干预、实行开放式护理管理等.采用NOSIE、BPRS、SDS、SAS和自制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家属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住院1个月时BPRS、SDS、NOSIE、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满意度、家属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式温馨护理环境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轻精神症状;可提高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和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患者及家属对常见传染病感染风险的认知状况,以有效减少感染播散.方法 抽取感染科住院患者及家属各150人进行感染风险认知状况调查.结果 62.7%住院患者及62.0%家属不了解常见传染病感染风险相关知识;不同年龄、学历、职业患者及不同学历、职业家属对传染病的感染风险认知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 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转变患者和家属的陪护观念,减少陪护率是降低感染科患者及家属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180例近期结局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对照比较,并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53.3%患者结局良好,46.7%患者结局不良,近期结局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方面存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家庭的低情感温暖,父亲的过分干涉,母亲的拒绝、否认和家庭的高控制性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家庭环境和父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会对其近期结局产生较大的影响,建议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亦应对其家属采取同步教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JCI标准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的设计与运用效果。方法以心内科206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使用基于JCI标准自行设计的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并依据其得分评价患者能否接受家属探视。228例患者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时间和方式探视。结果对照组均接受探视,期间病情变化83例(36.40%);观察组162例接受探视,期间30例(18.52%)发生病情变化。两组病情变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JCI标准的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能客观评价心内科患者是否适宜探视,避免探视诱发病情变化,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暴力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陈兆红  陈淑娟 《护理学杂志》2003,18(11):835-836
对78例住院精神病痛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造成精神病痛人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病人对痰病无自知力和精神症状所致(占48.72%);12.82%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11.54%是由于对医护工态度不满意;26.92%是与病友、家属出现矛盾或受病区环境影响。提示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症状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加强环境建设、转变管理模式,宣教家庭应对知识,可减少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跟踪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远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4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0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入院即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出院后继续进行健康教育.连续5年。结果患者首次发病观察组病死率分别为5.9%、18.9%.对照组分别为12.0%、2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因抑郁自杀、脑卒中再发致死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及时实施心理干预及全程跟踪健康教育可改善其抑郁状态,降低复发率及远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05例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患者进行书面问卷调查。结果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服用率占40.04%;影响因素主要有医院噪声(37.20%)、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19.92%)、躯体疼痛或不适(19.72%)、心理障碍(19.10%)、药物因素(5.08%)、社会支持及经济原因(1.63%)等。结论诸多因素影响着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行为干预,保持安静的医院环境,及时处理疾病及躯体不适,以减少镇静催眠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