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识别燃煤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职业健康状况、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氨、盐酸、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六氟化硫、次氯酸钠、噪声、振动、高温、工频电场;粉尘定点检测合格率为95.83%,粉尘个体检测合格率为87.50%,化学毒物的检测合格率为100%,噪声定点、个体检测合格率均为37.50%,工频电场检测合格率为50.00%。结论该建设项目粉尘、噪声、工频电场危害较严重,须加强工程技术防护、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检测对某化妆品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毒物、噪声、X射线、工频电场。噪声、粉尘的合格率分别为89%、96%,其他危害因素的合格率为100%。该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健康监护等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某铜冶炼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成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42-2744
目的了解某铜冶炼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粉尘选择9个检测点、毒物选择17个检测点、噪声选择16个检测点、工频电场选择3个检测点。结果粉尘、铜烟、铅烟、镉及其化合物、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二氧化硫、硫酸雾、硫化氢、噪声、工频电场和高温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合格率为77.8%,铜烟合格率为83.33%,砷合格率为80.0%,二氧化硫合格率为50.0%,硫酸雾合格率为60.0%,铅烟、镉、氧化锌、硫化氢、噪声强度和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生产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并对防护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检测检验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该项目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为噪声、工频电场、高频电磁场,氯、氯化氢及盐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粉尘等,其中噪声检测38个点,强度为55.2~95.2 dB(A),有10个点的噪声>85 dB(A);工频电场共检测了10个点,强度为3.95~2 490 V/m;高频电磁场共检测12个点,强度为0.93~4.19 V/m;氯、氯化氢及盐酸、氟化氢、氢氧化钠均未检出;粉尘浓度为0.31~1.04 mg/m3。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部分防护设施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某铸造公司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整改建议,保护劳动者健康。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 该企业存在矽尘、金属粉尘、一氧化碳、苯酚、甲醛、硫酸、甲醇、二甲苯磺酸、糠醛、硅酸锆、乙醇、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次检测矽尘合格率为0,金属粉尘、一氧化碳合格率均为50%,噪声合格率为83.3%,其余检测项目合格率均为100%。职业病防护措施不完善。 结论 矽尘是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和识别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环节, 评价其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 对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氯化氢、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硫酸、汞、铅、镉、高温、噪声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为83.33%,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92.31%,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垃圾焚烧发电厂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粉尘和噪声的防护应为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江门市某五金工艺品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和其他粉尘)、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氢氧化钠、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和紫外辐射等。检测工作场所19个点总粉尘浓度、30个点(10种)化学毒物浓度、3个点高温和2个点工频电场强度均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检测电焊紫外辐射9个点,合格率88.89%;检测噪声强度36个点,合格率55.56%。职业健康检查295人,未检出疑似职业病者。结论该企业化学毒物、粉尘、高温和工频电场危害控制效果良好,紫外辐射危害控制效果尚好,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进一步完善消声降噪措施和紫外辐射的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饮料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为饮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评价其危害程度。结果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甲醇、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二氯甲烷、丁酮、乙酸乙酯、异丙醇、氯化氢、其他粉尘、聚丙烯粉尘等化学性有害因素,以及噪声、工频电场、激光辐射、高温等物理性有害因素。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20%,噪声强度最高为98.2 d B,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在噪声的控制和防护上,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有害因素,预防噪声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某烟草有限公司烟草薄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建设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烟草尘、其他粉尘、氢氧化钠、硝酸、硫酸、硫化氢、噪声、工频电场、电离辐射等。粉尘45个检测点,合格率为100%;化学毒物27个检测点,合格率为100%;物理因素51个检测点,合格率为100%。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采用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合理有效,采取的综合防护措施可行,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干法普通过磷酸钙生产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调查结果,对该企业产生的职业危害程度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该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硫酸、氟化氢等)和噪声,粉尘检测结果合格率为80.0%,硫酸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氟化氢检测结果合格率为零,氟化氢作业分级为Ⅲ级(重度危害作业),工作岗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55.6%。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不能有效地将粉尘、氟化氢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应着重改善作业环境,完善防护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某塑料改性剂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提出相应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选择与本建设项目类似工艺的企业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本建设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包括氯、氯化氢、氢氧化钠)、噪声。类比企业粉尘、氯化氢、噪声检测合格率100.0%,氯气检测点11个,合格率90.9%。结论本建设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刘川  朱锡生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01-1805
目的通过对某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了解其职业病危害现况,以提出合理的职业病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检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EPS生产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置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该EPS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毒物、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生产性粉尘、噪声、工频电场作业场所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戊烷有部分作业场所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EPS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2009年11月对该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检测及分析。[结果]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氨、甲醇、尿素和噪声是该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发现粉尘浓度(1.2~9.6mg/m3)、一氧化碳浓度(4.1~52.6mg/m3)、二氧化硫浓度(3.9~12.7mg/m3)和氨浓度(2.3~39.2mg/m3)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二氧化碳浓度(775~1517mg/m3)、甲醇浓度(2.0~9.1mg/m3)、尿素浓度(1.6~7.4mg/m3)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噪声强度(〈85dB(A))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某些指标偏高,应着重改善作业环境,提高防护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某建筑节能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评价企业职业病防治措施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检测其浓度。结果该企业在建设地点、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木粉尘、噪声和苯系物。木加工车间东和西打磨操作位粉尘检测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分别为3.5和2.5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木加工车间周边铣、圆棒榫打孔机操作位和组装车间仿型铣床操作位噪声检测结果 8小时等效声级分别为89.4、90.3和95.5 dB(A),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其余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部分需要改进,建议对超标点的防噪声和防尘措施进行改进,加强个体防护,使职业病防治措施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电镀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电镀企业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深圳辖区内五金、塑胶件电镀企业15家,电子元器件、线路板电镀企业15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30家电镀企业的硫酸、盐酸、氰化物、二氧化氮、氢氧化钠监测点合格率分别是95.6%、97.5%、90.0%、100%、96.7%,三氯乙烯、氯化锌、可溶性镍、铬酸盐、粉尘监测点合格率分别是63.9%、100%、100%、100%、100%,噪声和综合热指数(WBGT)监测点合格率分别是82.5%和85.0%。结论电子元器件和线路板电镀企业的自动化密闭化生产程度比较高,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点合格率高于五金、塑胶件电镀企业。电镀企业采取自动密闭化作业能有效降低电镀作业场所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有利于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汪润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55-2456,2459
目的了解某公司(冶金大型国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对该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结果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总合格率为87.87%;其中粉尘合格率为86.09%,毒物合格率为99.38%,噪声合格率为76.88%,辐射热合格率为93.75%。结论该厂职业病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较高,但职业病危害仍然存在,在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同时,还应加强健康监护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陈冰霞  龚利强 《职业与健康》2014,(14):1973-1975
目的了解常熟市模特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相关标准规范对作业场所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7家模特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树脂粉尘、滑石粉尘、混苯、苯乙烯。树脂粉尘空气浓度合格率为52.8%,滑石粉尘合格率为26.0%;混苯合格率为100.0%,苯乙烯合格率为75.8%。经统计学分析,壳体成形和修补岗位的苯乙烯浓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壳体成型岗位苯乙烯浓度合格率偏低,危害较重。结论树脂粉尘、滑石粉尘、苯乙烯超标率较高。壳体成型、切边修磨等岗位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危害。模特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和加强防护措施和工艺改造。  相似文献   

18.
任平平  何鸿先 《预防医学论坛》2012,(10):748-750,754
[目的]识别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依据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规范,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某氧化铝厂300kt/a氧化铝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置、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等,其中,粉尘检测点TWA合格率为75.00%,毒物检测点、噪声检测点各有5个超标作业点。[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