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吴莲 《当代医学》2007,(19):120-121
通过对我科收治的30例有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采取消化道护理-洗胃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2.
吴莲 《当代医学》2007,(10):120-121
通过对我科收治的30例有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采取消化道护理-洗胃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新生儿病区收治的55例患有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采用洗胃、安置、抚触、体位和饮食调整以及药物相结合等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55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次数明显减少。结论运用这种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并治疗新生儿的胃食管反流,从而降低胃食管反流引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儿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新生儿病区收治的63例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采用洗胃、体位、灌肠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63例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次数明显减少,体重均有增加。结论: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并治疗新生儿的胃食管反流,从而降低胃食管反流引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约肌的短暂松弛,其他与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有关的因素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我们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入住我院的50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 ,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常发生于新生儿期 ,特别是早产儿易多见。由于可出现窒息、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现将我科 1995年 3月至 1999年 3月期间胃食管反流 4 4例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从 1995~ 1999年新生儿病室共收治胃食管反流患儿 4 4名 ,其中男 32名 ,女 12名 ,早产儿 36名 ,足月新生儿 8名 ,平均年龄 2天 ,除 2名患儿自动出院外 ,平均住院 5天 ,均病愈出院。胃食管反流患儿临床表现为呕吐、体…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新生儿GERD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约肌的短暂松弛,其他与新生儿GERD有关的因素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入住本院NICU的60例新生儿GER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由于局部或全身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LES)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正常新生儿LES压力较低,高压区也短,因此40%存在生理性反流.常发生在白天餐时或餐后,主要是短暂的下食管括约肌反流,LES受迷走神经控制,当食管扩张、胃扩张、腹内压增高、光线刺激和运动等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9.
徐静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19-12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烧心等反流症状,而部分患者则可表现为消化道以外的症状,如慢性咳嗽、反复发作的哮喘、咽喉炎等,严重时可导致食管黏膜糜烂、炎症、溃疡以至癌变.在西方发病率已高达10%~30%,我国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误诊率较高.现以20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护理,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方法,增强对胃食道反流病护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通过99mTc-DTPA胃食管显像方法测定从1997年11月到1999年2月共77例相对正常新生儿的60min胃排空率和胃食管反流指数,其中足月儿46例,早产儿31例,以此了解相对正常新生儿无症状反流的发生率,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结果足月儿无症状胃食管反流率为60.9%(28/46),早产儿达83.9%(26/31),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反流指数平均为6.7%。足月儿或早产儿组中,有反流或无反流者,其胃排空率没有差异。结论新生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胃食管反流,尤其是早产儿;未发现胃食管反流指数与胃排空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反流入食管.小儿胃食管反流发生率较高,2个月的婴儿50%有症状.生理性是健康人均有正常现象,特别是新生儿,部分婴儿可持续数月.病理性主要原因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或与其相关结构异常而导致括约肌压力低下出现的反流及其合并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 能过^99mTc-DTPA胃食管显像方法测定从1997年11月到1999年2月共77例相对正常新生儿的60min胃排空率和胃食管反流指数,其中足月儿46例,早产儿31例,以此了解相对正常新生儿无症状反流的发生率,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结果 足月儿无症状胃食管反流率为60.9%(28/46),早产儿达83.9%(26/31),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反  相似文献   

13.
王影 《中国医学创新》2008,5(9):106-106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新生儿GERD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约肌的短暂松弛,其他与新生儿GERD有关的因素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入住本院NICU的60例新生儿GER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兰卫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91+2193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1年1-12月患有胃食管反流新生儿82例,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干预护理方法。结果:体位干预护理4天后记录、比较2组患儿呕吐发生例数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实验组患儿呕吐8例,吸入性肺炎3例;对照组患儿呕吐20例,吸入性肺炎14例,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干预护理能明显减少胃食管反新生儿的呕吐次数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清  唐瑟 《四川医学》2005,26(9):963-963
胃食管反流(GER)在新生儿期是较常见的疾病,由于呕吐造成摄入不足,致使新生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或下降,并可因奶汁反流造成吸入综合征,甚至窒息死亡。我院对256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收入院的新生儿常规食管钡餐造影,确诊为胃食管反流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下食管括约肌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泛酸、口苦。胸痛常作为诊断基础但并不是反流性疾病的可靠指标。我们采用食管内pH值测定方法作为治疗反流性疾病病人依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胃食管反流病射频消融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86例胃食管反流病射频消融手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充分做好各项检查及准备,术中做到熟练、准确地配合医师操作,术后给予严密的观察及护理,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手术进展顺利,经过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86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围手术期对胃食管反流病微量射频患者的专科护理是协助治愈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吗丁啉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吗丁啉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42例胃食反流综合征新生儿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吗丁啉药物和体位疗法治疗的评价。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3%,对照组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综合征用吗丁啉治疗效果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GERD)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的功能不全,使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病态,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反流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特别在早产儿发生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甚至可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金钼集团职工医院32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导致误诊的原因,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误诊误治。方法对32例被误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胃镜及PPI诊断性治疗试验确诊后,通过分析其病例资料,讨论误诊原因。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临床表现多样,32例患者中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2例,支气管炎4例,慢性咽喉炎8例,支气管哮喘8例。因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临床上极易出现误诊。因此,对于长期表现为胸痛、咽部不适、咳嗽、哮喘等症状,且原因不明,不易控制的患者,应把胃食管反流病列入鉴别诊断行列。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使患者能够及早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