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群 《中国康复》2011,26(5):356-357
目的:了解武汉市美沙酮门诊吸毒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IV)、免疫缺陷病毒(HCV)和梅毒的现状以及高危因素分析,为有效预防治疗这3种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美沙酮门诊吸毒患者静脉血标本1 340例,进行HI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1 340例吸毒患者中,HIV抗体阳性8例(0.6%),HCV抗体阳性1156例(86.3%),梅毒抗体阳性25例(1.9%);HIV/HCV合并感染8例(0.6%);梅毒/HCV合并感染21例(1.6%)。分析原因为注射吸毒是感染此类疾病的高危因素,女性性病高于男性;年龄20~39岁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可减少毒品对吸毒患者的危害,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率较高,注射吸毒是HCV高危因素,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各类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阳市小河区228例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状况,为对吸毒人员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第三2 2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28例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228例吸毒人员HIV阳性率为3.1%,HCV阳性率为54.4%,梅毒阳性率为12.3%,HIV/HCV合并感染2例,占0.88%,HIV/TP合并感染3例,占1.3%,TP/HCV合并感染感17例,占7.4%。结论该区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中HIV、HCV、TP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在美沙酮门诊治疗的吸毒人群的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南昌市青云谱区吸毒人群的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青云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羁押场所新进人员及社区内的吸毒人员共400名.进行HIV、HCV和梅毒三个项目的血清学检测及问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486名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某戒毒所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调查,了解吸毒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这组人群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某自愿戒毒所2005年的486名吸毒者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北京市吸毒人员HIV感染率为1.03%(5/486),HCV感染率为34.36%(167/86),梅毒感染率为10.29%(50/486).HIV、HCV的感染途径以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为主.结论 被调查吸毒人群中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同时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HIV、HCV和梅毒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控制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吸毒人员的吸毒行为与其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及梅毒感染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某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的463例吸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其吸毒行为,并检测其血清中的HIV抗体、HCV抗体、HBsAg以及梅毒抗体。结果 463例吸毒人员中,采取单纯口吸的占比25.49%,采取静脉注射吸毒的占比74.51%,静脉注射人群中共用注射针具的比例为62.03%,有注射针具消毒意识的比例为56.81%,而有固定共用注射针具的占比为58.41%。检测结果显示HIV抗体、HCV抗体、HBsAg以及梅毒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9%、78.40%、20.09%、5.18%。而静脉注射吸毒者的HIV、HC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口吸的吸毒者(P0.05)。而两者间的HBV、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用注射针具的吸毒人员的HIV感染率高于未曾共用注射针具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是否有固定的共用注射器以及是否消毒等吸毒行为间的四种疾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吸毒包括共用注射针具的吸毒行为是吸毒人员发生HIV、HC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对HBV、梅毒感染的影响相对较小。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吸毒人员的行为干预,从而有效降低和预防吸毒人员感染并传播HIV、HCV、HBV以及梅毒等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美沙酮门诊海洛因依赖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为扩大监测人群,减少疾病的传播提出科学依据。方法对参加维持治疗的317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I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其行为学特征。结果在321例中,HIV阳性率0.31%(1/321),HCV阳性率48.6%(156/321),梅毒阳性率6.2%(20/321);注射方式吸毒HCV阳性率明显高于口吸方式,P〈0.01,两种吸毒方式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高危行为突出,是艾滋病性病及丙肝传播的桥梁人群,也是采取干预措施的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减少歧视,争取更多吸毒人员接受美沙酮替代治疗,以控制HIV、HCV和梅毒等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吸毒人群HCV和HIV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现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吸毒人群抗-HCV及抗HIV。结果吸毒人群HCV感染率,远远高于HIV感染率。静脉吸毒者HCV感染率也显著高于非静脉吸毒者。结论吸毒人群是多种病毒的重要传染源,其HCV的高感染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管理,防止HCV在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主动戒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梅毒)感染状况,为其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1136名主动戒毒人员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调查不同吸毒方式与上述各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 1136例中HIV、HCV、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50%、36.18%及6.87%。静脉注射吸毒者HIV、HC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静脉注射吸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吸毒者中共用针具者HIV感染率高于不共用针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重叠感染率1.41%,HCV、梅毒重叠感染率2.55%,HIV、梅毒重叠感染率0.26%,HIV、HCV、梅毒重叠感染率0.26%。结论主动戒毒人群存在血源性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高风险,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监测及干预,以减少HIV、HCV和梅毒播散。  相似文献   

9.
以往曾见到若干对吸毒人员性传播疾病方面的调研,但对其他普通在押人员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方面的统计却比较少见。为了解看守所普通在押人员HIV、HBV、HCV、TP的感染状况,我院皮肤感染门诊对北京清河农场在押人员进行了相关的血清学检测,现将328例在押人员的相关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许骏  罗莉  胡荣  曹琳  张敏  王夏 《疾病监测》2019,34(3):254-259
目的分析2009 —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艾滋病监测哨点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丙肝)感染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2009 — 2016年每年4 — 6月,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对武汉市哨点中监管场所和社区吸毒者、美沙酮门诊最近1个月吗啡尿检阳性者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并采集调查对象血液标本进行HIV、梅毒和丙肝病毒(HCV)抗体检测。结果2009 — 2016年共监测6 408名毒品使用者。 HIV抗体阳性率平均为0.73%,维持在较低水平;梅毒为5.07%;HCV为54.35%,维持在较高水平。 不同来源及特征的吸毒人群感染情况不同。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省户籍(OR=4.183,95%CI:1.670 ~ 10.476,P=0.002)、其他民族(OR=7.754,95%CI:2.537 ~ 23.703,P=0.000)、曾共用针具(OR=5.908,95%CI:2.906 ~ 12.009,P=0.000)、监管场所来源吸毒人员(OR=2.468,95%CI:1.054 ~ 5.783,P=0.038)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 女性(OR=2.705,95%CI:2.116 ~ 3.457,P=0.000)、有注射毒品史(OR=1.567,95%CI:1.133 ~ 2.165,P=0.007)、社区来源吸毒人员(OR=3.000,95%CI:2.265 ~ 3.973,P=0.000)是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 而女性(OR=1.135,95%CI:1.151 ~ 1.583,P=0.000)、本省(OR=1.439,95%CI:1.208 ~ 1.713,P=0.000)、传统毒品和混合毒品使用者(OR=3.643,95%CI:2.975 ~ 4.462,P=0.000;OR=3.454,95%CI:2.616 ~ 4.561,P=0.000)、有注射毒品史(OR=4.381,95%CI:3.777 ~ 5.082,P=0.000)、监管场所来源吸毒人员(OR=2.075,95%CI:1.809 ~ 2.381,P=0.000)是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论武汉市吸毒人群整体HCV抗体阳性率较高,新型毒品使用者比例呈上升趋势。 在继续做好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同时需进一步调查当前吸毒人群HIV、梅毒和丙肝感染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海洛因依赖者不同吸毒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 (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合并感染状况 ;探讨HCV不同肽段抗体与HCV RNA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对 4 96例海洛因依赖者和 16 5名对照组血清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 RN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V Ab和HIV Ab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CV多肽段抗体。结果 在海洛因依赖者中 ,HCV感染率在静脉注射组 (IDU)为 31 7% ,非静脉注射组 (nIDU)为 5 6 % ,对照组为 2 4 %。IDU与nIDU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均P <0 0 1) ,而nICU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显示 ,抗 NS5与HCV RNA呈较好的相关性 (P <0 0 1)。在海洛因依赖者中 ,IDU的HIV感染率(5 7% )高于nIDU(0 4 % ,P <0 0 1)和对照组 (0 )。IDU的HCV和HIV混合感染率 (4 5 % )高于nIDU(0 4 % ,P <0 0 1)。结论 在海洛因依赖者中注射用药是感染HCV和HIV的高危险因素 ,IDU中HCV和HIV混合感染率最高。抗NS5与HCV RNA活动性有关。蛋白芯片是一种高效的检测技术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苏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的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苏州市戒毒所2006年下半年新入所戒毒人员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94名戒毒人员中,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2例,感染率为2.4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感染阳性率为3.44%,丙型肝炎(丙肝)感染阳性率为21.05%.12名HIV感染者均有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史.注射吸毒人员的丙肝感染率49.3%万,显著高于非注射吸毒人员的丙肝感染率5.92%(x2=126.31,P<0.005).共用过注射器或针头人员占静脉吸毒人员的61.27%.戒毒人员中4.25%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只有14.29%每次都用安全套.结论 苏州市吸毒人群中HIV、丙肝病毒(HCV)感染率居于全国平均水平,静脉吸毒和共用针具吸毒是HIV和HCV传播的高危因素,不洁性行为增加了HIV、HCV、梅毒由吸毒人员向其他人群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HIV、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病毒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感染现状及合并感染现状。 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河南省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阴性配偶的血标本,检测其HIV、HBV、HCV及梅毒感染状况。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HIV单阳家庭中HIV抗体阴性配偶血样3619份,经检测HIV抗体阳性49例,HIV感染率为1.35%,抗-HCV感染率为31.20%,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升高(趋势2=-3.78,P0.01)、梅毒感染率为0.17%,但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2=0.0061,P0.01)、乙肝表面抗原(HBsAg)感染率为5.40%、乙肝大三阳[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为0.77%,乙肝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率为2.93%。HBsAg/HCV合并感染率最高为1.22%。HIV阳性者中,合并感染人数占的63.27%。结论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HIV感染率较高,已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4种传染病存在混合感染现象,建议加强对该人群的随访,定期检测HIV、HBV、HCV及梅毒,以控制4种传染病家庭内经性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干预工作,预防控制相关疾病在该类人群中流行提供依据。 方法 2011年新入住温州市强制戒毒所戒毒的人员作为本次调查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HIV、HBV、HCV、TP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03名吸毒人员HIV、HBV、HCV、TP阳性率分别为0.50%、16.87%、55.09%和9.68%。合并HBV/HCV、HBV/TP二重感染分别占60.49%和8.64%,HBV/HCV/TP、HIV/HBV/HCV三重感染分别占27.16%和2.47%,HIV/HBV/HCV/TP四重感染占1.23%。 结论 吸毒人员是HIV、HBV、HCV、TP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这几种疾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Serologic screening for syphilis has been justified in part as a surrogate marker for infections caused by other pathogens such a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current surrogate value of the test.
STUDY DESIGN AND METHODS: Testing results for blood donors with the American Red Cross Blood Services between January 1, 2006, and December 31, 2007, were analyzed. All donations were tested according to standard procedures for markers of HIV, hepatitis B virus (HBV), hepatitis C virus (HCV), 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HTLV), syphilis, and other infections. The frequency of window-period (w-p) infections interdicted by syphilis testing was estimat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ies of HIV, HCV,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and HTLV confirmed-positive donations among those with positive syphilis test results, although the sensitivity of syphilis test positivity in these groups was low. Among more than 3 million repeat donors with complete testing through reactive donation confirmation for both syphilis and HIV (anti-HIV and HIV RNA), 225 seroconverted for syphilis but not for anti-HIV or HIV RNA and 83 converted for HIV (anti-HIV or HIV RNA) but not for syphilis, with only 1 who converted for both syphilis and HIV, resulting in an incidence ratio of 15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1-1080) and a sensitivity of 1.2 percent. No syphilis seroconverters converted for HCV, HBsAg, or anti-HTLV.
CONCLUSION: Syphilis testing presents no surrogate value for incident HCV, HBV, and HTLV infections and could only remove approximately 1 HIV w-p unit of every 148 million dona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省玉溪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完善下一步的监测、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玉溪市1996-2009年吸毒哨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2773名静脉注射吸毒人员,检出HIV抗体阳性464份,历年感染率波动在12.2%~25.2%;不同性别、地区分布的吸毒者HI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共用注射器率、最后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按性别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2.3,P0.05;是否有商业性行为按性别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P0.05)。结论玉溪市针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已见成效,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未出现明显上升趋势,但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戒毒所开展吸毒人员艾滋病(HIV/AIDS)自愿咨询和检测(VCT)的可行性。方法2个戒毒所312名戒毒者参与研究,咨询检测过程和数据收集都在戒毒所进行,所有研究的数据注意保密原则。结果戒毒者中1名男性检出HIV(0.32%),HCV、梅毒感染率分别52.56%和11.22%。男女参与者文化程度相近,注射吸毒比例和注射毒品年数相似。1d内注射毒品2 ̄3次或更多的占62.50%;在最近12个月中,至少有2个性伙伴者占58.01%;最近用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者占18.91%;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者仅占17.63%。312名吸毒者均接受了VCT,咨询后,92.63%的参与者的HIV/AIDS知识有一定增加。结论戒毒中心开展自愿咨询和检测(VCT)是一个发现具有高危行为吸毒者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市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风险,为吸毒人群行为干预模式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对温州市2010-2014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的4102名毒品滥用者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4102名毒品滥用者中,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占49.42%和47.46%,其余为混合毒品滥用者;2010-2014年新型毒品滥用者所占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毒品滥用者注射吸毒率与共用针具率分别为11.69%和22.78%,前者低于传统组(P0.0001),后者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年内新型毒品滥用者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31.77%,高于传统组(P0.0001);两者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为14.00%左右。新型毒品滥用者HIV抗体阳性检测率为0.20%,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61%和8.58%,前者低于传统组(P0.05),而后者高于传统组(P0.0001)。结论 新型毒品滥用者正面临着艾滋病等疾病血液传播与性传播的双重风险,亟需进一步探讨出适合当前吸毒人群行为特征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