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是每个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女性性生活的完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情感等诸多因素.性功能障碍是影响性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病率较高,但通常不能客观确诊[1].  相似文献   

2.
"心身医学"在《中国卫生管理辞典》的解释是:研究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与人的健康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从心身关系出发,着重研究各种疾病的心理病因问题,强调心理与生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精神和躯体(即心理和生理)的活动共同主宰着人的生命过程,人的心理社会因素能够引起并影响疾病.  相似文献   

3.
性是人的基本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性,人既是性的产物,也是性的实践者。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性教育的程度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普及性教育是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伟大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保证。性教育是终生教育,而学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性教育的重要阶段,从学前的幼儿园阶段到大学阶段,可以说学校教育贯穿了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而处在不同学业阶段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性教育内容,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陶林 《中国性科学》2016,(3):154-160
正性匹配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是指两个人的性行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性。情侣之间性匹配程度越高,他们就容易有和谐的婚姻与性生活。虽然在择偶过程中人们考虑到诸多因素,比如门当户对、思想品德、经济基础、共同语言、社会交往以及相貌举止等,但对性生活方面能不能相互适合却没有充分考虑。长辈为儿女操劳终身大事,往往把能够平安过一辈子看成是追求的目标,对于爱情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更不要谈性生活是否和谐了。让我们感到可悲的是学术界也从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男女的个人健康同样关联着一个人的健康与兴衰,尤其在对健康有新概念后,"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人类二分之一的男性,更应注重视摄生与健康,要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6.
人类初期就存在自发形式的性禁忌,它是建立在遗传基因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基础之上的.从古至今发生在少数人中的乱伦现象,不能使整个人类形成一个杂乱性交阶段.摩尔根模式是一种先验理论的产物,这种先验理论模式,不仅难以客观地反映、概括多样、曲折、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性、婚姻、家庭的演化的历史进程,还传播了一种先验理论的模式化的思维路线、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从事青春期保健和性心理咨询的山西省妇幼保健院邹丽洁大夫,以慈母之心关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从步入青春期开始,性就成为任何一名少男少女无法回避的烦恼事,与性有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会不时地使他们陷入困惑.而眼下学校的性教育又不能满足和适应孩子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一、基本知识和理念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且<90 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相似文献   

9.
正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大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寻常性银屑病占90%以上,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是患者整体心身状态的局部体现。已有研究关注单一护理方式对银屑病的影响[2-5],而银屑病患者取得疗效是综合干预的结果 [6]。目前尚无研究对住院银屑病患者系统综合护理方案进行探索。本研究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的新型医学模式和整体  相似文献   

10.
彭瑾 《中国性科学》2009,18(8):5-9,13
历史上对性的认识有三种,即生殖论、性欲论、社会建构论。它们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很好地揭示性的本质。人类的性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狭义的性就是性交往活动及其相应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内容。应当从人的实践本质出发分析性的本质问题。性的社会本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性交往是人类之性的存在方式。第二,人类的性是在社会中不断构建的。第三,社会文化对个人的性交往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个人的性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性唤起是指通过对外部性刺激(如:视觉、听觉性刺激、性爱抚)和内部性刺激(如:性幻想)的加工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性唤起包括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等相互作用的成分组成.生理方面的性唤起包括心血管系统(如心率、血压和呼吸的改变)、生殖器的反应(如男性阴茎勃起、女性阴道充血)、内分泌系统其它生理方面的变化等.本文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性唤起的生殖器测量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性心理活动也概莫例外。性心理活动是指男女两性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有关性方面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进行性行为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性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来看,它与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发生着必然的联系,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这三个方面总是交织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规定着个体性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即使有人想极力摆脱其中任一方面的影响,最终都是徒劳的。因此,笔者认为,性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三者互相联系、交叉作用,构成性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形成性心理活动规律的三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性犯罪是一个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司法矫正机构中,准确的评估性犯罪人的风险因素对于预测重犯风险、提高性犯罪人的矫治效果、降低重犯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性犯罪人的风险因素评估相关的研究,指出性犯罪人的风险因素包括静态的风险因素和动态的风险因素.风险因素评估包括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医学方面的评估,但以心理方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性健康教育学绪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一章性科学与性文化一、人类的性存在性的问题是人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男女老幼概莫能外。孟子说:“食色性也”就是把性当作人的基本需要。无论是从人类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史来看,性的存在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物存在,心理存在和社会存在。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实际上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把人统一起来。男女两性的差别也是这样,一般认为,男女性差别应由三个方面组成:男女在生物学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医师和研究者都认为压力在银屑病的发病和病程拖延中起重要的作用。压力主要源于三方面:环境(过度拥挤、污染),生理(疾病、创伤)和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当其中的某一种与有遗传倾向的人相遇,在激活某些必要的途径后即可导致银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青少年的性越轨、性违法与性犯罪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雯 《中国性科学》2003,12(4):34-37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性越轨、性违法与性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其产生原因涉及个人的内因与外因,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采取社会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性唤起是指通过对外部性刺激(如:视觉、听觉性刺激、性爱抚)和内部性刺激(如:性幻想)的加工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性唤起包括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等相互作用的成分组成.性唤起生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早,人们对其了解较深,而对性唤起的心理及认知方面的了解却略显不足.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促进人们对性唤起的心理反应及认知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王炳元  胡其图 《中国性科学》2004,13(11):36-36,44
人所共知,从事一份职业是每个成年人立足社会、保证生存、体现自身价值所必须的;性生活也是每个成年人在法律保护之下满足正常生理心理需求、延续后代、体现完美人生的必然,按说这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不会互相影响或者重合到一起的.然而事实上却还真有一些人会把长期职业活动所形成的心理或行为带到夫妻性生活中来,严重的会影响到性生活的和谐甚至造成夫妻关系紧张、家庭破裂.  相似文献   

19.
视觉性刺激诱发男女性唤起反应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视觉性刺激诱发男女生理、心理和认知性唤起反应的性别差异。方法: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在观看外显性刺激时男女在生理、心理性唤起及大脑神经机制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和大脑的认知功能等因素决定着男女性唤起的差异,特别是心理和认知因素对女性性唤起的影响更大。因此,对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应重点放在心理和认知方面,而不是单纯地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20.
少女未婚先孕现象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未婚妊娠者越来越集中在青少年人群,少女未婚先孕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少女未婚先孕的原因归结有三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即“性道德”环境的恶化,二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三是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