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心络胶囊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乾  陈洁 《临床医学》2009,29(6):109-109
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脑中风尤其是急性脑梗死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我院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stroke)即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本病十分常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卒中后的功能障碍恢复十分有益,如卒中后认知障碍、卒中后吞咽障碍、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卒中后情感障碍等。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提高和恢复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康复医学科是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针刺腧穴疗法与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近年来发现更有利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应用针灸与康复治疗技术的结合对卒中遗留有后遗症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卒中后相关功能障碍临床康复的疗效。关键词脑卒中;针刺;腧穴;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隙出血,其中以脑梗死为常见。随着对脑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为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6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早期进行体位护理配合功能锻炼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敏 《上海护理》2008,8(2):54-57
脑卒中(stroke)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根据脑血管损害的性质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临床上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而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偏瘫致残后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有利于防止肢体挛缩和肌萎缩,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隙出血,其中以脑梗死为常见[1].随着对脑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2-4].  相似文献   

6.
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近年来,国外对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一些研究。为此,本文就生活质量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中风患者生活质量测量的常用方法、影响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并对常用中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了比较,提出今后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风亦称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起病急、变化快,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医学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康复护理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致死率、致残率越低,从而减轻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笔者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中风严重威胁人民生命生活质量,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失眠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影响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国内外对中风后失眠的治疗主要是西药治疗,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可导致药物依赖,毒副反应等问题,不利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同时考虑到治疗失眠的药物的缺陷和不良反应的治疗,研究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现将近5年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风科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①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较干预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第2大致死病因。在我国,脑卒中是仅次于癌症的第2位致死性疾病,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人,死于脑卒中者约15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80%。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  相似文献   

11.
侯辉  郭红桃  陆丽华 《全科护理》2023,(12):1658-1661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脑卒中后常见的伴随症状——吞咽障碍成为影响疾病预后和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家庭肠内营养作为肠内营养的延续使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成本、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成为可能。本文就吞咽障碍的筛查及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家庭肠内营养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家庭肠内营养提供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濮孟久  李京 《临床荟萃》2009,24(2):178-179
脑卒中是成人癫痫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约3%~5%的脑卒中患者出现癫痫发作,这些卒中后有过癫痫发作的患者中约54%~66%发展为癫痫。癫痫发作可为卒中患者的首发症状,也可为卒中后合并症。卒中后癫痫不仅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而且使卒中的致残和致死率明显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自Jackson(1931年)首次报道脑栓塞后癫痫发作的患者以来,脑卒中后癫痫逐渐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现就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及癫痫的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尤其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之增高。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高,由此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亦严重的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刘永珍[1]报道卒中后情感障碍可高达70%以上,严重妨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影响卒中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早期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及缺血性脑卒中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2型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可调控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中风后失眠是指中风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出现的睡眠的质或量不足的一种病症。有调查表明,失眠在脑卒中后3~4个月的稳定阶段是普遍存在的[1],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康复,还是脑梗死加重的一个危险因素,甚至诱发脑梗死的再次发生[2]。因此改善睡眠状态,保证睡眠质量是中风治疗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西医治疗依从性差,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且临床疗效参差不齐。中风后失眠是中医的适应证之一,中医在其治疗上疗效确切,效果满意,已得到一定的肯定。现将中医对中风后失眠的认识及治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意外常见并发症,抑郁情绪与疾病的发展、疗效和预后关系密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严重者尚可危及生命;同时影响着其他家庭成员的情绪、健康、生活秩序和生命质量.因此,选择合理的抗抑郁药物尽快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越显重要,我们应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保护、再生和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重要疾病。在美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73万,脑卒中存活者则高达400万,其中70%-85%为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血管炎和脑灌注不足);在我国.多年来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在疚病谱中一直处于前三位,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还有增加趋势。脑实质神经细胞的损伤使患者运动、感觉、  相似文献   

19.
张育书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107-3107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极高,不但严重威胁着人类特别是老年人健康.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笔者自2001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脑得生咀嚼片治疗脑梗死6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类型,其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医源性脑梗死是指患者在求医和诊疗过程中发生的脑梗死.有些患者是由于用药不当或用药后出现的副作用所引起,而有些患者则因为发生脑梗死前已出现明显的有可能引起脑梗死的高危险因素,而医师在治疗中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去消除或尽力减少这些危险因素.现就基层医院医源性脑梗死发生的常见原因和特点予以总结,希望给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带来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