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赖小玲 《全科护理》2014,12(2):137-138
[目的]探讨眼钝挫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护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2例(92眼)钝挫伤继发性青光眼病人的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并给予综合护理。[结果]青光眼的原因:球内出血40例(40眼),晶状体脱位22例(22眼),房角后退14例(14眼),虹膜睫状体炎16例(16眼),以眼球钝挫伤致前房积血居多,以球类运动损伤较为多见。治疗后近期眼内压21mmHg 13眼,49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钝挫致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复杂,视功能损害严重,早期治疗,给予有效的护理及是挽救病人视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眼钝挫伤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前节变化,探讨眼钝伤性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2003年8月至200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眼球钝挫伤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30例30眼,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患眼及对侧健眼的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_(500)(AOD_(500))、小梁虹膜夹角(θ)、睫状体厚度(CBT)、睫状突厚度(CPT)、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患眼及健眼超声生物显微镜生物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眼钝伤性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患眼较对侧健眼ACD、AOD_(500)、CBT、CPT、TCPD明显增加,θ1明显增大.结论 眼钝伤性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在发作时睫状体水肿,睫状体位置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变窄,阻碍房水外流,促使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3.
孙峰  杨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73-5673
目的探讨眼球挫伤性房角后退所致青光眼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高淳县人民医院2004-01-2009-03收治110只眼挫伤房角后退110例临床资料,将这些资料数据整理分析。结果本组诊断出青光眼者,最短时间为2 d,最长为30 a。119例药物治疗效果好,1例药物未能控制视野的进行性损害,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结论眼挫伤房角后退所致继发性青光眼发病早晚不一,临床表现不一,眼压可持续或间断升高。对房角后退,特别是后退范围大于180°者应密切随访,观察眼压、视野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眼球钝挫伤是指由各种钝器所产生的力撞击眼球及其附属器官所造成的损伤。眼球钝挫伤可以导致一系列病理损伤,如前房出血、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脉络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等。一旦出现晶状体脱位可使玻璃体进入前房、周边虹膜前粘连、房角损伤等均为导致眼压升高的主要因素。部分病人经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不能被有效控制,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控制眼压。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眼球钝挫伤后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病例进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房出血是眼外伤中的一个常见体征,多见于眼球钝挫伤,常发生在房角后退时,由于睫状体前端撕裂,虹膜动脉弓、睫状体动脉分支、睫状体之间的脉络膜返回动脉及睫状体的上巩膜动脉丛之间的静脉血管破裂所致,严重者可继发青光眼,玻璃体出血及角膜血染,影响视功能。本次研究共收治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4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干预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挫伤性前房积血并发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在伤后2~5d进行前房穿刺冲洗,并经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视力增进,0.5以上20例,其中1.0以上16例;18例术后眼压控制良好,4例术后眼压仍偏高的患者经局部用降压药后眼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房角检查发现大范围房角后退。仅一例合并后段出血的患者出现继发性渗血,无一例角膜血染发生。【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并发继发青光眼的患者行早期前房冲洗可减少并发症,视力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及晚期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1例21只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眼压、房角、人工晶体情况及青光瞍的类型及治疗情况。结果:21例21只眼的视力为光感-0.7,平均眼压为40mmHg。17只眼房角关闭。4只眼房角开放,继发性闭角青光眼15只眼,开角性青光眼4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只眼。早期青光眼14只眼,晚期青光眼7只眼。用药物控制14只眼,手术7只眼。结论:人工晶体植入后继发性青光眼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继性青光眼可用药物控制,预后较好,晚期继发性青光眼。治疗多需手术,视功能恢复差。  相似文献   

8.
眼球钝挫伤性前房积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我科自1983年2月~1992年12月共收治眼球钝挫伤性前房积血114例(128眼)。现将对本病的临床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14例(128眼),男78例,女36例,年龄6~76岁。左眼72例,右眼56例。按Oksala[1]分级方法:一级积血45眼,二级积血47眼,三级积血36眼。128眼中,住院治疗3~14天积血全部吸收者91眼,二次或反复出血者37眼,其中14眼继发青光眼,5例发生了角膜血染。2临床护理2.l卧床休息病人应安静卧床休息3~5天,避免活动以减少继发性出血。卧床应取半卧位,头部抬高45度.以利于前房…  相似文献   

9.
吕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80-4480
目的探讨早期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早期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治疗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在应用多种降眼压药物控制不良的情况下,给予前房穿刺使眼压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13例患者病情得以控制,3例患者行滤过手术。结论前房穿刺术对早期房角后退性青光眼,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约有450万人因青光眼而失明,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可能上升到1120万[1].由于青光眼所导致的视神经损伤不可逆转,因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青光眼盲的重要途径.前房角是眼内房水排出的主要途径,前房角及其邻近组织的病理改变会导致眼压升高,发生青光眼.依据眼压升高与房角开放状态的关系,青光眼可以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检查可以了解房角的结构状态,对于青光眼的诊断、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价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不同眼压状态下前房角的形态改变以及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 年4 月至2009 年6 月于烟台山医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和前驱期患者105 例135 眼,应用前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在不同眼压下发病眼的前房角的改变,根据其形态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及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等方式.术后常规应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观察6 个月~3 年.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的前房角为关闭状态,N Ⅱ~N Ⅳ(Scheie 房角分级法),前房角宽度为0 °~20 °,周边虹膜形态为S,虹膜根部附着位置为A-C(Spaeth 房角分级法).药物治疗后部分病例前房角开放.术后本组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有提高,眼压控制稳定在20 mm Hg 以内.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6 个月~3 年,眼压持续稳定,术后一周的前房角形态与术后6 个月的前房角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 根据不同眼压状态下前房角的形态变化,采取不同手术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取得稳定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8~70%之间,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角膜损伤,虹膜前后粘连,房角闭塞,并发白内障,滤过泡消失,其中低眼压性浅前房占90%左右,因此我们对术后低眼压引起的眼组织结构及功能危害、产生的病理机制、主要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晶体源性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晶体源性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33例。联合手术组在高眼压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成形术治疗;传统手术组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2组患者均随访6~18个月,观察术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前房角、视力变化。结果联合手术组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低于传统手术组,前房角、前房深度、视力等改善情况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均P<0.05);2组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视网膜脱离或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高眼压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成形术治疗晶体源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因顿伤或挫伤导致房角后退续发青光眼,早在1881年 Smith 等人进行了研究,国内也有报告。Blanton 统计130例房角后退病例,7%发生青光眼。有二个发病率较高的时期:约11%挫伤病人在外伤后3年内发病。挫伤初期房水分泌功能受抑制,往往还有房水流出阻力增大,外伤后3~36个月,随着房水分泌功能逐渐恢复,眼压升高,症状明显化;也有滤帘功能恢复,房水流出阻力恢复正常。另一时期约20%的患者,在外伤后  相似文献   

15.
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6例47眼均在球周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明显提高,前房轴深、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裂隙灯前节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与前房角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例(10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患者(20眼)、继发性闭角性青光眼10例患者(1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8例(12眼),均以瞳孔为中心对被检者患眼3,6,9,12点4个方位分别进行前节OCT和前房角镜检查,采用Shaffer法与Scheie法相结合的分级方法记录检查结果.结果 前节OCT与前房角镜2种方法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rs=0.80,P<0.05,Kappa值=0.78,P<0.01).结论 前节OCT作为前房角检查一种新的手段,与传统前房角镜检查一样可反映前房角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房角镜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相关性,探索提高房角镜临床应用价值的相关改进方法。方法比较2004年5月-2005年1月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22例(39只眼)房角镜及UBM检查结果。结果39只眼中32只眼房角镜检查结果与UBM检查结果一致,其余7只眼房角镜检查结果与UBM检查结果不一致。结论房角镜与UBM相比,约18%的病例存在差别,窄裂隙光下、动态观察法及使用缩瞳剂进行房角镜检查,可明显提高房角镜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眼科急诊最常见的有眼外伤(如眼球钝挫伤、眼球穿通伤和爆炸伤)、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对眼球破裂伤、外伤性眼内炎进行及时诊断并予正确处理,对挽救患者视力非常重要。本组对我院近3年47例急诊眼外伤病例B超检查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与房角的关系。方法:收集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患者的资料,给予积极治疗,观察不同房角类型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愈后。结果:开房角的患者停用皮质类固醇后并适当用药,便可痊愈,但2例窄房角患者病情反复至今未愈。结论: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易诱发青光眼,尤其是窄房角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钝挫伤性前房积血为眼科常见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我科自2001~2003年,收治眼球钝挫伤性前房积血共55例,均为单眼。挫伤原因有运动器材、木棍、玩具、石块、碰伤、拳击伤等,均采取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