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肪乳剂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仍有争议,为观察不同脂肪乳剂(LCT和MCT/LCT)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作者在体外实验中用较高浓度(8mg和10mg/ml)的两种脂肪乳剂(LCT和MCT/LCT)与人淋巴细胞共同孵育12hr和24hr。结果发现:LCT和MCT/LCT对淋巴细胞产生IL-2能力并无影响,但10mg/L的LCT与人淋巴细胞孵育24小时,其mIL-2R表达较对照组下降约50%。实验表明:高浓度的LCT可能影响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脂肪乳剂与淋巴细胞膜流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证实脂肪乳剂是束影响免疫细胞功能,作者采用体外研究、单次剂量研究和复合剂量研究方法,并通过荧光偏振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膜流动性。结果表明脂肪乳剂的应用不引起人体淋巴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这可能是细胞膜指成份无改变或细胞自身调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同脂肪乳剂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致老龄大鼠心血管毒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月龄18月,体重400~550 g,随机分为3组(n=8):生理盐水组(NS组)、长链脂肪乳剂组(LLE组)和中/长链脂肪乳剂组(MLE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0 mg/ks麻醉,监测ECG、BP和HR,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2 ml/100 g,通气频率60次/min.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5 mg维持肌松.NS组、LLE组和MLE组分别经颈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长链脂肪乳剂注射液和20%中/长链脂肪乳剂注射液,输注速率均为3 ml·ks~(-1)·min~(-1);5 min后均静脉输注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g·ks~(-1)·min~(-1),直至出现心跳停止.记录出现心律失常时、BP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结果 与NS组比较,LLE组和MLE组出现心律失常时、血压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增加(P<0.05);LLE组和MLE组出现心律失常时、BP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链脂肪乳剂和中/长链脂肪乳剂预先给药可减轻罗哌卡因致老龄大鼠心血管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20%脂肪乳剂对大鼠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和心肌罗哌卡因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270 g,随机分为2组(n=30):生理盐水组和脂肪乳剂组.股静脉注射l%罗哌卡因5 mg/kg后,脂肪乳剂组股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注射液5 ml/kg;生理盐水组股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予罗哌卡因后5、10、20、40、60和120 min时取5只大鼠,心尖取血样后取心肌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和心肌罗哌卡因含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脂肪乳剂组给予罗哌卡因后20 min时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升高,给予罗哌卡因后5、10 min时心肌罗哌卡因含量降低(P<0.01).结论 20%脂肪乳剂可在短时间内与大鼠血液中的罗哌卡因结合,减少在心肌组织中的分布,有助于降低其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5.
两种脂肪乳剂对胃癌术后病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瞻性研究了36例胃癌病人术后输入两种指肪乳剂(LCT和MCT/LCT)的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CD25变化,探讨了两种脂肪乳剂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30%脂肪乳剂对异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B/G)的影响以及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30%脂肪乳剂对异氟醚“洗入”的影响.方法 (1)采集桡动脉血,配成不同浓度的30%脂肪乳剂与血的混合液.用二次平衡法测定异氟醚对上述混和液的B/G.(2)24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四组,每组6例.麻醉诱导后,静脉单次注射0、0.2、0.4及0.8 ml/kg的30%脂肪乳,随后开启异氟醚挥发罐,将挥发罐刻度设定在2%,并同时用微量泵注入相应剂量的30%脂肪乳0、0.2、0.4、0.8 ml·kg^-1·h^-1.持续吸入异氟醚1 h,监测异氟醚呼气末浓度(Fa)和吸入浓度(Fi).其中0 m1/kg的30%脂肪乳组为对照组.结果 (1)异氟醚B/G随血中混合的30%脂肪乳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2)0.8 ml/kg剂量组的异氟醚Fa/Fi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注入较大剂量脂肪乳剂后,造成异氟醚“洗入”速度减慢,这可能是由于输注的脂肪乳剂造成异氟醚的B/G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脂肪乳剂复合肾上腺素对布比卡因诱发兔心脏停搏的复苏效果.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4组(n=6),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开胸暴露心脏,麻醉给药后60 min,经耳缘静脉注射布比卡因10 mg/kg,心跳停搏后行胸内心脏按压,限定按压时限30 min,同时Ⅰ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 ml/ks 10 min;Ⅱ组静脉输注长链脂肪乳剂8 ml/kg 10 min;Ⅲ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 ml/ks 10 min,同时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25 μg/kg后静脉输注0.1%肾上腺素120 min,维持MAP 80~90 mm Hg;Ⅳ组静脉输注长链脂肪乳剂8 ml/kg 10 min,同时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25 μg/kg后静脉输注0.1%肾上腺素120 min,维持MAP 80~90mm Hg.肾上腺素极量为8μg·kg~(-1)·min~(-1).记录开始复苏后30 min内和120 min内兔生存情况,记录Ⅲ组和Ⅳ组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Ⅰ组和Ⅱ组复苏全部失败.与Ⅲ组比较,Ⅳ组开始复苏后120 min内的生存率升高,生存时间延长,肾上腺素用量降低(P<0.05或0.01).结论 脂肪乳剂不仅可有效复苏布比卡因诱发的兔心脏停搏,还可降低肾上腺素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20%脂肪乳剂对骨科手术患者0.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后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骨科单侧上肢手术患者24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65~80kg,随机分为2组(n=12):NaCl溶液组经10 m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5 ml/kg;脂肪乳剂组经10 min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1.5 ml/kg.随后在超声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鞘穿刺,注射0.5%罗哌卡因30 ml.于给予罗哌卡因后2、5、10、15、20、30、45、60、90、120 min时各采集肘正中静脉血样3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绘制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NaCl溶液组比较,脂肪乳剂组给予罗哌卡因后45~120 min时血药浓度升高,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大(P<0.05或0.01),血浆峰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可增加骨科手术患者罗哌卡因在血浆中的分布,减少其在组织中的分布,从而降低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异丙酚对顺铂致大鼠肝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00 ~ 250 g,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8组(n=10)∶对照组(C组)、顺铂7.5 mg/kg组(Cis组)、异丙酚180 mg/kg组(P组)、脂肪乳15 ml/kg组(Ⅰ组)、顺铂7.5 mg/kg+脂肪乳15ml/kg组(CisI组)、顺铂7.5 mg/kg+异丙酚60 mg/kg组(CisP1组)、顺铂7.5 mg/kg+异丙酚120 mg/kg组(CisP2组)、顺铂7.5 mg/kg+异丙酚180 kg/mg组(CisP3组).每组均按体重予腹腔注射,C组、Cis组、P组和Ⅰ组分别单次注射生理盐水、顺铂、异丙酚和脂肪乳剂.CisI组、CisP组、CisP2组和CisP3组于注射异丙酚或脂肪乳剂后1 min注射顺铂.注射顺铂后24 h,采集下腔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取肝组织,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Cis组、CisI组、CisP1-3组血浆ALT和AST活性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Cis组、CisP1-3组血浆ALT和AST活性依次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异丙酚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顺铂致大鼠肝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0.
30%脂肪乳剂对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一定量的 30 %脂肪乳剂与血液混合后的异氟醚血 /气 (B/G)分配系数 ,观察血中含有不同浓度的 30 %脂肪乳剂后异氟醚B/G的变化。方法  (1)选择 18例接受择期心脏手术的病人 ,静脉诱导后采集桡动脉血 2 0ml,用微量加样器分别配成含 4 %、2 %、1%、0 5 %及 0 2 5 %(Vol/Vol% )的 30 %脂肪乳剂与血的混合液。 (2 )用注射器 注射器二次平衡法测定 37℃、一个大气压下含不同浓度脂肪乳剂血液的异氟醚B/G。结果 异氟醚对含 4 %、2 %、1%、0 5 %及 0 2 5 %(Vol/Vol% )的 30 %脂肪乳剂的B/G分别为 2 5 2± 0 0 8、2 0 6± 0 0 9、1 72± 0 14、1 5 8± 0 11和1 5 2± 0 0 9,同时测定的异氟醚B/G为 1 4 2± 0 0 8。结论 临床应用的 30 %脂肪乳剂使挥发性麻醉药的B/G增大  相似文献   

11.
脂肪乳剂对肝脏外科患者术后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肪乳剂对肝脏外科患者术后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2例肝脏外科疾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单能源组),Ⅱ组(双能源组,脂肪乳剂用量为1g/kg.d),Ⅲ组(双能源组,脂肪乳剂用量为2g/kg.d),于术前1天、术后第1和第6天分别测定肝功、糖代谢、蛋白质合成代谢、脂代谢及肝脏能量代谢指标.结果:输注脂肪乳剂病例肝功能恢复较未用者快.肝脏对糖的利用Ⅱ组优于Ⅲ组,Ⅱ组的脂代谢优于Ⅰ、Ⅲ组.结论:外源性脂肪乳剂可作为术后肝脏能量代谢的能源基质而利用,对术后肝功不良的患者予以1g/kg.d剂量的脂肪乳剂有助于肝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依托咪酯乳剂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 选择23例ASAⅠ或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2 min内最高的SBP和/或HR高出基础值15%为气管插管反应阳性.雷米芬太尼靶浓度按改良序贯法增加或减少0.5 ng/ml.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出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EC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3.06 ng/ml,95%CI为2.56~3.47 ng/ml;相应的EC95为3.85 ng/ml,95%CI为3.45~6.64ng/ml.结论 复合依托咪酯0.3 mg/kg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和EC95分别为3.06 ng/ml和3.85 n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两种不同浓度脂肪乳剂按灌胃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并对其血脂水平进行评价,为建立合适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将30只150~180 g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脂肪乳剂组及高浓度脂肪乳剂组,每组10只.分别饲以基础饲料、低浓度配方脂肪乳剂(20%猪油、6%胆固醇、0.2%丙基硫氧嘧啶、2%胆酸钠及10%吐温-80)及高浓度配方脂肪乳剂(30%猪油、10%胆固醇、1%丙基硫氧嘧啶、5%胆酸钠及20%吐温-80).2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高浓度脂肪乳剂组血清TC、TG、HDL-C及L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低浓度脂肪乳剂组比较均升高(P<0.05),低浓度脂肪乳剂组血清TC、TG及H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脂肪乳剂可以成功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低浓度脂肪乳剂不适合用于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阻滞时意外将布比卡因注入血管内导致患者惊厥后发生心脏停搏,在心肺复苏术和辅助给予20%的脂肪乳剂150ml后患者复苏成功。然而,在脂肪乳剂注射完40分钟以后再次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由于没有更多的脂肪乳剂,遂应用胺碘酮和正性肌力药物治疗。该病例表明局部麻醉药的全身毒性作用在初次使用脂肪乳剂复苏后可能再次发生。由于毒性反应的复发需要追加额外剂量的脂肪乳剂,因此在实施局部麻醉时应储备足够剂量的脂肪乳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体外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聚乳酸纳米缓释微球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为bFGF缓释微球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并行多向诱导分化鉴定.配制含有0、1、2、3、4、5 mg/ml bFGF聚乳酸缓释微球的脂肪干细胞培养液及成脂分化诱导液.将脂肪干细胞接种至96孔板,第2天更换含不同浓度hFGF缓释微球的培养液和成脂诱导液,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和油红O定量检测法定期检测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情况.所得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FGF聚乳酸缓释微球有明显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作用.增殖实验和成脂诱导实验合适的作用浓度分别为3 mg/ml和4 mg/ml.结论 bFGF聚乳酸纳米缓释微球体外可以明显促进脂肪下细胞的增殖和成脂分化,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细胞因子缓释系统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乳剂和长链脂肪乳剂丙泊酚对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内皮系统和生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行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126例,随机分为长链脂肪乳剂丙泊酚组(L组)和中长链脂肪乳剂丙泊酚组(M组)。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L组和M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2.5±1.1)分钟和(2.1±0.6)分钟、完全阻滞时间分别为(1.7±0.7)分钟和(1.5±0.4)分钟、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分别为(6.5±1.9)分钟和(5.2±1.3)分钟、手术时间分别为(275.1±33.8)分钟和(279.6±41.2)分钟、意识消失浓度分别为(1.9±1.0)μg/ml和(2.1±0.6)μg/ml,术中丙泊酚用量分别为(1523.4±128.7)mg和(1567.9±141.2)m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L组和M组ET均值分别为(133.5±19.6)pg/ml和(130.4±22.0)pg/ml、(131.2±18.7)pg/ml和(122.7±17.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均值分别为(60.4±7.8)pg/ml和(63.1±8.1)pg/ml、(61.3±8.1)pg/ml和(63.6±10.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L组和M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值分别为(32.5±5.1)U/L和(29.0±5.3)U/L、(35.9±6.8)U/L和(32.7±6.5)U/L,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甘油三酯(TG)为(1.8±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为(2.8±0.8)mmol/L,手术后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分别为(1.4±0.7)mmol/L和(2.6±0.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型的丙泊酚对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麻醉作用相当,均能通过降低ET水平和升高CGRP水平发挥内皮功能保护作用,M组效果更佳。L组有高TG、LDL血症。  相似文献   

17.
32例长期(6-10年)服用酷酸棉酚,初期20mgl/日,至精子计数400/万/ml以下时改维持量40mg/周,可维持不育。服维持量期间无严重副作用。但3例SGPT升高,持续一年以上;服药后3-6个月血钾有降低的趋势,但无低血钾软瘫;长期服药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E-花环和ME-花环形成试验,服药组分别为46.13±0.61%和11.75±0.23%,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5.76±0.71%和13.67±0.64%)相比差异显著(P<0.01)。仃药6-12月后,E-花环逐渐恢复(48.73±0.82%),但仍低于正常水平。血清IgG、IgA、IgM水平,服药组分别为13.45±0.77mg/ml,3.72±0.19mg/ml,1.18±0.13mg/ml;对照组分别为15.85±0.64mg/ml,4.22±0.27mg/ml,1.50±0.11mg/ml。ME-花环及IgG水平的变化均属正常范围内的变动。血、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血睾酮及血脂测定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8.
脂肪乳剂是肠外营养主要供能物质之一,具有热量高,提供人体必需脂肪酸、维持脂肪恒定的作用.它是一种等渗液,适用于外周静脉输注,不经肾脏排泄,能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随着脂肪乳剂在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其不良反应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其中较常见的是脂肪乳剂对止、凝血功能的影响.多数作者认为长期应用脂肪乳剂安全有益,少数作者则认为脂肪乳剂影响血小板功能,诱发凝血系统的活性,促进血栓形成,甚至引发脂肪超载综合征.为此,本文就脂肪乳剂对血小板、凝血、纤溶等系统的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脂肪乳剂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伟新 《腹部外科》2000,13(4):206-208
目的 脂肪乳剂是构成TPN中非蛋白质能源之一 ,为合理应用并减少与之有关的代谢性并发症 ,了解不同脂肪乳剂的代谢特点 ,显然是有临床意义的。方法 根据甘油三酯的碳原子数不同 ,分为长链、中链和短链甘油三酯。目前临床常用的有单纯LCT和MCT/LCT物理混合的脂肪乳剂。处于研究和临床试用阶段的还有结构脂肪乳、含ω 3的脂肪剂和含橄榄油的脂肪乳等制剂。结果 脂肪乳剂可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维持细胞结构和脂肪组织的恒定。结论 不同链长和结构的甘油三酯 ,构成的脂肪乳剂的不同代谢特点 ,决定了它们在临床的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剂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最佳药物配合方案。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丙泊酚0.2mg/kg+芬太尼1μg/kg,B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1mg,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2mg/kg+芬太尼1μg/kg,C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1mg/kg+芬太尼1μg/kg,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呼吸循环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依托咪酯脂肪乳剂用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无注射痛,患者呼吸循环稳定,各时点血压、心率、呼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C两组麻醉时间、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短于B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三组无显著性差异。重度肌阵挛的发生率A、C组少于B组。结论丙泊酚1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1mg/kg+芬太尼1μs/kg用在无痛人流术中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恶心呕吐、肌阵挛的发生率低,用于门诊短小手术是个安全有效地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