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心钠素(ANP)在高血压发病和治疗学中的意义. 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口服依那普例5~10 mg/d或阿罗洛尔20~30 mg/d,疗程为6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和ANP水平. 结果:EH患者血ET、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Ⅱ期高血压患者血ET水平高于Ⅰ期(P<0.01),ANP的变化与分期无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1).依那普利组患者血ET、ANP水平均下降,阿罗洛尔组血ET水平没有变化(P>0.05),而ANP水平升高(P<0.01). 结论:ET、ANP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变化及相互作用对降压药物作用的发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高龄老年患者原发性高血压(EH)分期和不同控制状态与血浆血管活性物质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8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Ⅰ,Ⅱ,Ⅲ期,血压控制理想组与不理想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ET)、心房钠尿肽(AN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血脂采用酶试剂法,免疫浊度法。结果:EHⅠ期AngⅡ显著升高,EHⅡ期ADM,ET,ANP显著升高,NO显著降低。EHⅢ期ADM,ET,ANP,AngⅡ较Ⅱ期显著升高,NO较Ⅰ,Ⅱ期显著降低。理想组NO,ANP,AngⅡ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理想组较不理想组ADM,NO,ET,ANP有显著差异。血脂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可作为临床分期与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研究。方法:对36例EH用苯那曾利治疗3周,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当天,用放免法测定ET及ANP,并与25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患者ET及AN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ET含量且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增高,Ⅰ、Ⅱ、Ⅲ期患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H患者经苯那普利治疗后ET及ANP均明显降低(P<0.05及P<0.01)。结论:ET及ANP在EH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EH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与心钠素 (ANP)在高血压发病和治疗学中的意义。方法 :6 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口服依那普例 5~ 1 0 mg/d或阿罗洛尔 2 0~ 30 mg/d,疗程为 6周 ,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 ET和 ANP水平。结果 :EH患者血 ET、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 期高血压患者血 ET水平高于 期 (P<0 .0 1 ) ,ANP的变化与分期无关 (P>0 .0 5 )。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 (P<0 .0 1 )。依那普利组患者血 ET、 ANP水平均下降 ,阿罗洛尔组血 ET水平没有变化 (P>0 .0 5 ) ,而 ANP水平升高 (P<0 .0 1 )。结论 :ET、ANP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二者的变化及相互作用对降压药物作用的发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利钾尿肽 (KP)与心钠素 (ANP)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CRFⅡ~Ⅲ期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 2 6例 ;选择同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 (EH) 1~ 3级高危患者而肾功能正常者 2 5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出左室心肌重量 (LVM ) ;监测 2 4h动态血压 ,测出平均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 ;同时测定血浆中的KP与ANP、血肌酐、尿素氮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RF组SBP ,DBP及LVM均高于EH组 ,而且KP ,ANP及KP ANP亦高于EH组 ,两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 KP ,ANP可能在老年CRF患者伴发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部分血管活性肽水平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在不同程度血压增高情况下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变化及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组对84例EH患者和36例正常人的心脏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和上述血管活性肽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浆ET、AngⅡ和ANP与血压及LVH有关,血压越高,左室重量指数(LVMI)越高,ET、AngⅡ和ANP浓度亦越高;相反,血压越高,CGRP浓度越低.EH并左房增大(LAE)和(或)LVH时,血浆ET、AngⅡ和ANP浓度更增高,CGRP下降更明显.EH早期就有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出现LVH时,舒张功能损害加重,表现为A峰升高,E峰及E/A比值下降更明显(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AngⅡ、ANP与平均动脉压(MAP)、左房内径(LAD)及LVMI均呈正相关(P<0.05~0.001),CGRP与MAP无明显相关性,与LAD、LVMI呈弱负相关.提示EH的发生、发展及LVH的形成均与血浆ET、AngⅡ、ANP及CGRP有一定关系;测定血浆ANP水平可作为诊断LVH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血压心脏病左室结构、功能变化时血浆及心肌组织中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内皮素(endothelin ET)含量变化.方法应用放免法监测二肾一夹意义型(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ET含量变化,并根据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大鼠心脏结构、功能动态变化,将高血压大鼠进行分组.结果高血压左室向心性肥厚期血浆及心肌组织(左心室)中ANP、ET含量明显升高;左室离心性肥厚期血浆ET较向心性肥厚期组更高,但心肌组织中ET含量与其无显著差别,而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含量均较向心性肥厚期组低.结论 2K1C型高血压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ET含量均升高;血浆ET与ANP含量变化在左室肥厚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及心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随机开放选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厄贝沙坦前、后ET及A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ET、ANP水平明显升高(P<0.01),厄贝沙坦治疗后ET、ANP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ET、及ANP水平明显升高,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但有较好的降压作用,还能够降低ET及ANP水平,可能有较好的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有氧运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给予硝苯地平,并配合有氧运动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浆NO含量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ET-1、AngⅡ含量下降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高血压患者血中相关血管活性因子的浓度,观察其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不伴有左室肥厚组(非LVH)30例,伴有左室肥厚(LVH)组60例;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30名.用放射免疫法和(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血浆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心钠素(AN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变化,用UCG测量左室重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非LVH组和LVH组血浆AT-Ⅱ、ALD、ET、ANP、TGF-β1及血清IGF-1浓度依次升高(P均<0.05).与非LVH组相比,LVH组血浆AT-Ⅱ、ALD、ET、ANP、TGF-β1及血清IGF-1浓度升高更显著(P均<0.01).LVH组LVMI与AT-Ⅱ、ALD、ET、ANP、TGF-β1、IGF-1分别呈正相关(γ分别为0.456、0.462、0.512、0.516、0.549、0.615,P均<0.01).结论 血浆AT-Ⅱ、ALD、ET、ANP、TGF-β1和血清IGF-1是引起高血压LVH的重要血管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高血压心脏病左室结构、功能变化时血浆及心肌组织中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内皮素(endothelin ET)含量变化。方法 应用放免法监测二肾一夹意义型(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ET含量变化,并根据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大鼠心脏结构、功能动态变化,将高血压大鼠进行分组。结果 高血压左室向心性肥厚期血浆及心肌组织(左心室)中ANP、ET含量明显升高;左室离心性肥厚期血浆ET较向心性肥厚期组更高,但心肌组织中ET含量与其无显著差别,而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含量均较向心性肥厚期组低。结论 2K1C型高血压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ET含量均升高;血浆ET与.ANP含量变化在左室肥厚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及血管重构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含量的变化,探讨UⅡ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7例(高血压组),和正常人34例(正常对照组),应用超声方法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性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血管重构组及合并心肌肥厚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UⅡ含量。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浆UⅡ含量(5.14±2.59)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75±1.55)pg/ml及单纯性高血压组(6.54±2.00)pg/ml,P<0.01。而单纯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较之正常对照组,血管重构组患者IMT,心肌肥厚组患者LVMI、IMT明显增加;这两组血浆UⅡ含量明显减少,亦明显少于单纯性高血压组,分别为(5.08±2.47)pg/ml,P<0.05;(3.85±1.97)pg/ml,P<0.05;并且血浆UⅡ水平与IMT、LVMI呈显著的负相关(分别为r=-0.506,P<0.01;r=-0.399,P<0.01)。结论:UⅡ可能在高血压病血管重构及心肌肥厚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作用机制及其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AN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均相竞争法直接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内皮素 (ET)、心钠素 (ANP)含量 ,并动态观察其变化。结果显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 ET、A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随着时间的延长 ,二者含量均逐渐降低 ,但于发病半个月后仍高于正常。经对患者发病后第 2、6、10、15天的 ET、ANP结果作相关分析 ,发现四个时段的ET、ANP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认为脑梗死急性期血浆 ET与 ANP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抑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胰岛素抵抗(IR)与心血管内分泌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来该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老年DM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心钠素(ANP)、血管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Ⅰ(AⅠ)、AⅡ、胰岛素(INs)、C肽(CP)、糖耐量(OGTT)、儿茶酚胺(CA)、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SI)。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并筛选对ISI有影响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ANP、ET、AⅡ、CA、NE和E及IS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OGTT结果在0、1、2、3 h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试验结果在0、2、3 h、CP素释放试验结果在2 h及胰岛素/CP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NP、ET、AⅡ、CA、2 hOGTT及餐后1 h胰岛素释放量是影响ISI的主要因素。结论 ANP、ET、AⅡ、CA降低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是老年DM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了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H)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表明血浆 E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随着高血压病期的加重,其 ET 水平升高更显著,并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r=0.8040,p<0.01),伴脑梗塞及肾功能异常者,ET 水平亦升高,ET 与 CGRP 水平呈负相关(r=-0.5165.p<0.01),提示 ET 在 EH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经硝苯吡啶与巯甲丙脯酸治疗的 EH 患者血浆 ET 水平均降低、显示两种药物从不同角度均可减少 ET 的缩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中含量的变化及相关关系,为疾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和ANGⅡ含量的变化。结果 中、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ANGⅡ含量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1,0.01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源性血管活性因子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口服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方法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8周,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ID)、血浆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心钠素(ANP)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结果 ①高血压组患者血浆AT-Ⅱ、ALD、ET、ANP、TGF-β1,及血清IGF-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2、0.039、0.041、0.045、0.038、0.047,P均<0.05),LVH组高于无LVH组(P均<0.01).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T-Ⅱ、ALD、ET、ANP、TGF-β1、IGF-1和LVMI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37、0.041、0.046、0.048、0.038、0.044,P均<0.05),但赖诺普利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均有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但赖诺普利逆转LVH的强度更强.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及伴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脑钠素(BNP)的血浆浓度及其关系,为BNP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肥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Ⅰ~Ⅲ期患者72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2组,NYHAⅠ~Ⅱ级35例,NYHAⅢ~Ⅳ级37例,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作为心功能不全诊断的标准。并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的血浆BNP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是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和进行危险分层的敏感指标,不仅与脉压、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功能等密切相关,而且对判断左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及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 NO、ET的变化及雷米普利对其影响。方法 观察雷米普利 (2 .5~ 1 0 mg,每日一次口服 ,8w)治疗的单纯高血压 (EH) 36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 ET、NO水平 ,并与 3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EH患者 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1 ) ,NO显著降低 (P<0 .0 1 ) ,经雷米普利治疗后 ,收缩压及舒张压都有显著性下降 (P<0 .0 1 ) ,ET显著下降 (P<0 .0 1 ) ,NO显著升高 (P<0 .0 1 )。结论 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变化有关 ,雷米普利在降压同时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高血压病(EH)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发展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内皮素(Endothelins,E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常有关。我们于2000年3日-2001年12月对应用一平苏治疗前、后高血压病36例患者血浆ET及AugⅡ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高血压病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1-72(平均59.3±12.5)岁。均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它心、肺、肾及内分泌等慢性疾病,高血压病程3-20(平均12±5.2)年。其中Ⅰ期10例,Ⅱ期26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7-60(平均52.6±6.2)岁,均为无心、肺、肾及内分泌疾病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