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简称甲减 )是一种难治性疾病 ,有学者据国外一组对 2 779人的调查报告 ,男女之间发病率分别为 0 1%与 1 9% [1 ] ,以中老年妇女多见。用甲状腺片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 ,但不能根本改变甲状腺之病变 ,需终生服药 ,且部分病人耐受性较差 ,有诱发心肌缺氧 ,导致心绞痛 ,甚至心梗、心衰[2 ] 。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者日趋增多 ,尤其是开展了有关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探讨了中药治疗甲减的机理 ,进一步肯定了中医药治疗甲减的疗效。1 病因病机研究1 1 病因 :本症系甲状腺分泌与合成甲状腺激素减少所致 ,分原发及继发性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正>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HM)是由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引起的骨骼肌疾病。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其病情轻重与甲减的程度和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表现不典型,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近端肌无力、肌痉挛、肌痛、肌肥大、反射延迟等,可同时有甲减的其他表现~([1-2])。据国外文献报道,本病发生率约占甲减患者的30%~80%~([3])。  相似文献   

3.
陆若琳 《陕西中医》2013,34(4):505-507
<正>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约占甲状腺疾病的22.5%[1],国外报道本病的患病率高达3%~4%,女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1、2],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HT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甲减是甲状腺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据统计本病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2%一3%,亚临床甲减更为常见,在50岁以上妇女中有10%~20%患有亚临床甲减[1].本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危害较大,一旦发病,多病情较重,病机复杂,并发症多,常可同时伴有(或导致)心血管、脑血管、消化、呼吸、肾上腺、性腺等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病情严重者可发生甲减危象、心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5.
亚急性甲状腺炎以下简称"亚甲炎",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甲状腺炎,是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亚甲炎占甲状腺疾病的 0.5%~6.2%[1].美国亚甲炎的发病率约为年均12.1/100000人,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0~50岁成年人发病率最高[2].10%~15%的患者可发展成为永久性甲减[3-4].亚甲炎根据其自然病程分为甲状腺毒症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甲状腺功能恢复期3个阶段.甲状腺毒症期血清T3、T4增高,TSH降低,131I摄取率减低.临床表现为发热、甲状腺区剧烈疼痛、心动过速、颤抖、多汗.西医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为主,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易引起感染、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并具有较高复发率.中医药对亚甲炎具有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其病理特征是黏多糖在组织和皮肤堆积,表现为黏液性水肿。甲减临床上常见,发病率逐年升高,但由于起病缓慢,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或起病隐匿或仅见某一症,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据统计,甲减误诊男女比例为1∶2.1,发病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35岁,误诊时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位于颈部气管的两侧,它能够摄取碘,合成甲状腺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活动发挥调节作用。甲亢是甲状腺素过度分泌的一种病症,发病或缓或急,多在数周至数月内甲状腺逐渐肿大。   老年甲状腺疾病并不少见,但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老年性甲状腺疾病主要为甲状腺功 能 亢 进 症( 甲 亢 )    甲亢或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其中国内老年  的应人甲亢发病率为 0.7%~6%,老年甲减发病率为  于0.9%~9.9%。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种器官也随着衰老,甲状腺与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是指组织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不足或缺如的一种病理状态。即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1]。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又称黏液性水肿昏迷,简称甲减危象。寒冷及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也可出现于自然发生和医源性因素,如创伤、手术、麻醉、镇静药的使用等。是甲减未能及时诊治或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要表现为疲乏、怕冷、抑郁、记忆力减退、胫前黏液性水肿等,病机总属正虚为本、阴阳失和。笔者从“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等中医基础理论,脾与甲状腺的联系以及甲减的临床诸症入手,深入探讨甲减发病与脾的关系,指出脾虚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键发病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虚为本,虚则正气不足,脾气虚衰贯穿甲减始终,治疗强调扶正补虚,以健脾益气、温补中阳为治疗大法。脾气健旺,则五脏之气得以充养,精血津液得以充盛,人体正气恢复,故甲减可愈。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诊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文奎 《中医杂志》1991,32(7):51-54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是一难治之病,据国外一组对2779人的调查报告,男女之发病率分别为0.1%与1.9%,以中老年妇女多见。用甲状腺片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但仅是替代疗法,不能根本改变甲状腺之病变,且部分病人耐受性较差,可诱发心肌缺氧,发生心绞痛,甚至心梗、心衰,造成治疗上的矛盾(2)。近年来采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