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中医理论中的免疫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免疫学思想和内容。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表现为防御、自稳、监视3个方面。而中医学中与此功能相类似的无疑是“正气”。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在,正气必趋。正气又以卫气、元气、脏腑之气等为主。卫气的主要功能就是护卫机体,抗御外邪;元气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人体各脏腑必赖元气激发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和抗御外邪。历代医家特别注重脏腑免疫思想,《诸病源候论》曰:“脏气实者,邪不能伤”。  相似文献   

2.
杨育林 《中医杂志》2011,52(3):247-248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施维群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1补脾肾以滋元阴元阳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是因人体正气虚衰,不足以抗御外邪,导致疫毒侵袭,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虽与肾密切相关,肾为先天元气之根,然元气须依赖后天水谷精微之补充和滋养。张景岳  相似文献   

3.
哮喘反复发作,不能囿于“发时治标”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反复发作患者往往于发病时既有外邪客肺和痰浊壅肺的标实证,又有肺脾肾不足的本虚证,故而不能囿于“发时治标”之说,而忽略扶正培本。此类患者不任风寒,极易感邪,其因虽在于卫气虚弱,藩莆不固,但卫气的化生、滋养、宣布,又无不赖于肺脾肾功能的正常。肾气虚,则不能蒸发肾精化生卫气,脾气虚,则不能消运水谷滋养卫气;肺气虚,则不能宣布卫气以抗御外邪。故卫外不固的肇端,乃是肺脾肾之虚。再者,痰是外邪客肺和肺脾肾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邪乘为生痰之标,肺脾肾之虚是生痰之本。痰作为病理因素,可使气机不利,肺失宣肃,治当不可忽视。但专事制邪祛痰,不治生痰之本,痰虽暂去,犹可复生,病虽暂缓,不能持久。又因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若肺肾不足,气机出纳逆乱,则哮喘难平。总之,对于反复发  相似文献   

4.
疑难杂症多属虚实夹杂,其病机皆因久病致虚,伤及脾胃,使元气无以滋养,正虚受邪,从而百病丛生。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李东垣日“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使春夏之气不升,五脏之气不生”,张机《金匮要略》有“四季脾旺不受邪”。故临床治疗上注重顾护脾胃。兹就用培中升清治疗疑难病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脾胃养生保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来源于大自然 ,人体必须摄取食物才能获得营养 ,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脾胃者 ,仓禀之官 ,纳水谷而化精微 ,居中州而溉四旁 ,斡旋阴阳 ,升清降浊”。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充盛 ,则寿命可延 ,反之“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1 老年人自然生理病理特点人到老年 ,各脏腑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正气虚衰又是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点 ,正气虚衰是以脾胃虚弱、肾气衰退为主。“脾为先天之本 ,肾为后天之本”,两脏相互依存 ,先天之气赖于后天之精微不断地充养 ,人体才能强健 ,疾病不生。如脾胃之气虚衰 ,肾气就…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年人的逐渐增多 ,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随之增多。在临床实践中 ,笔者体会到老年人 CRF有一定的特殊性。就中医治疗本病的思路和方法总结如下。1 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 ,多见虚实兼夹、寒热错杂证老年人 CRF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老年人正气逐渐衰退 ,脏腑功能低下 ,尤以先后天之本脾肾两虚为多 ,亦兼肝病。临证见有脾肾气 (阳 )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和阴阳两虚。随着病程的进展 ,正气日衰 ,邪气愈盛 ,故老年人 CRF以正虚邪实为多。如气虚易外感 ;气阳虚则湿浊、水毒潴留 ;阴虚多兼阳亢、湿热 ;气虚阳衰…  相似文献   

7.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气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化生之源。精、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卫气主要是循行于皮肤粘膜等体表的正气,起免疫屏障作用,其作用的发挥,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协调的结果,即卫气化生于肾中之阳气,充养于中焦之脾胃,散布于上焦之肺气。而其关键又在于脾肾二脏,“肾者主为外”,“脾为之卫”,认为脾肾通过卫气行使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中州而灌溉四旁 ,脾的功能健旺 ,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中医“脾”的概念除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内分泌、神经、血液等系统的功能外 ,其“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论点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1 邪气、正气与脾胃之气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 ,而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人体正气。早在《内经》中就载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也就是说正气旺盛则身体强壮 ,正气虚衰则邪气易侵犯机体而致病。这里所指的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  相似文献   

9.
气阴两虚乃糖尿病发病之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论述气和阴在人体中的功能与作用,揭示了脏腑病变基础为气血阴阳的失调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亏虚则水谷精微无以化生,全身组织失去濡养.气失化生之源,加之阴精本虚,故脾肾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发生之根本.  相似文献   

10.
吴蕾  郑俐慈  陈远彬  林琳 《中医杂志》2023,(14):1440-1443
基于宗气、元气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病机与辨治,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认为慢阻肺的主要病机为肺脾气虚,致宗气虚衰,久病咳喘,日久累及于肾,耗损元气;同时因肺脾肾失司,津液输布失常,酿生痰、湿、瘀,阻碍元气的敷布和充养,元气不足加之布散无力可加重肺虚,进而咳喘加重,如此恶性循环,缠绵难愈。提出慢阻肺的治疗重在培扶宗元之气,可使五脏功能健旺,以终止正虚致邪实、邪实促正虚的恶性循环。宗元之气旺盛,脏腑功能健运,呼吸得司则宣肃得宜,津液得运,气机得畅,则痰、湿、瘀得化而散。培扶宗元的治法主要包括养元、布元、活元,即补益后天以养先天之气、宗气升转以输布元气、温阳益精以激活元气。  相似文献   

11.
人体五脏为一整体,五脏之气通过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来实现相通相移,遇邪非独一脏感之,治疗亦不可独取一脏.邪入五脏则膜满闭塞,下为飨泄,久为肠澼.大肠属金,与肺金、肝木、脾土、心火、肾水有着生克乘侮关系,人体五脏,彼此连属,不可分割.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情,从中医整体观看,五脏皆可成为病因,实证多与肝肺心等脏腑相关;虚...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中医葯》六卷四期所刊登的孙文发医师《論邪之所凑,其正必虚》一文,我們讀后对孙医师的論点,有不同的見解。所謂“正气”,就是人体的“元气”,或叫做“真气”,它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机能,而且具有抗御病邪的力量。“邪气”就是不正之气,是指一切可能致病的因素。如果人体的正气充沛,体质强壮,那末抗御病邪的力量也强。《内經》所說“其气必虚”的“气”,正是指着人体的“正气”。所以疾病的发生与否,主要是决定于“正气”的足与不足。丹波元簡  相似文献   

13.
张志强 《陕西中医》2000,21(4):191-191
<正> 1 急性加重期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肺心病多由于肺系疾病反复不愈,肺气受损,及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痰饮、瘀血阻肺所致。其病机存在本虚标实两方面,本虚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为要。因肺主皮毛,宣发卫气,固护肌表,故外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致肺气宣降不利而发咳喘,久咳不愈导致肺虚。肺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得以反复侵袭。肺病日久,脾受损,脾失健运,停湿生痰,上渍于肺致肺失宣降而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虚及肾,致肺不呼气,肾不纳气,结气不入,浊气难出,则胸部膨满而咳喘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本虚标实,本虚指五脏虚,但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体现在痰浊、瘀血、气滞、毒邪等痹阻于肺。基本病机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气虚弱。从肺脾肾失调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变化,从而通过宣肺平喘、健脾祛痰、补肾纳气等方法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葛琳仪教授在临床治疗上十分重视对先天肾气的固护和后天脾胃之气的养护,逐渐形成了以元气为中心的理论思想。葛琳仪从元气论出发,进一步形成“脾肾观”,对运用该理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颇有感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典型病例介绍甘欣锦老师辨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经验。认为化疗后虽邪之未尽,但正气已虚,虚则气血阴阳不足,五脏亏损,其中以脾肾为人之先后天之本,故从脾肾入手,补益气血,治宜益肾健脾,气血双补,并佐以解毒之品,扶正解毒为主,自拟三子补血汤临床屡用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冯自铭 《光明中医》2004,19(6):16-18
固本扶正是中医理论精华所在之一 ,因以扶助人体正气 ,巩固根本的治疗法则 ,肺、脾、肾之为人体三本 ,肺为诸气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本文重温三气固本理论 ,取其精华 ,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生晒参功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主治元气虚脱证,肺脾心肾气虚证,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本文介绍李世杰教授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时运用生晒参的经验,其对恶性肿瘤患者久病正气虚弱、正虚邪恋和化疗期间毒邪伤正、生化无源所致的骨髓抑制等以及反复化疗余毒未清、毒邪内蕴等的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所在医院已故省名老中医蓝华生主任为著名中医肾病专家,从事教学、临床40余年,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蓝华生主任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蓝老认为,肾病水肿发病基本条件为正气亏虚,病位不外乎肺、脾、肾诸脏。正如《素问》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肺、脾、肾之间有侧重、主次之分,同时又相互联系、互相影响。邪气入侵为发病必要条件,主要为外感六淫、戾气之邪及肾毒药  相似文献   

20.
论《金匮要略》治重脾肾的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生命活动起源于脏腑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的机能无不以阴阳气血为基础。肾者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为立命之源。脾胃主受纳腐熟,运化输布水谷,化生营卫气血,是生命之本。张仲景深明此理,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以及“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观点,于五脏中首重脾肾两脏。本文拟就《金匮要略》治重脾肾的法则作一论述。扶正以调补脾肾为主杂病在发展过程中,每易累及脾胃,至于后期,正气亏虚,又无不穷及脾肾,在多种病证及其杂病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